雌性北極熊獨自生育和哺育幼崽:孩子成長路上,父母是什麼角色?

2020-12-22 生活美學的點滴

近日,觀看紀錄片《冰凍星球》第一集,整個影片觀看下來,印象最深的莫屬於雌雄北極熊的愛情故事。

在世界的盡頭,這裡生存著能夠耐受極其寒冷氣候的生物,北極熊當屬其中之一。

每當北極熊繁衍的季節,雄性北極熊會從很遠的地方,嗅著雌性北極熊的味道而來。

若要找到合適的伴侶,可謂要歷經各種考驗,尤其是在離自己心怡目標不遠的地方,總會有競爭者橫刀奪愛,經歷激勵鬥爭且勝利後,方可接觸到自己的目標。

彼此相愛的北極熊夫妻會找到隱蔽的地方繁衍後代,短暫的相聚後,夫妻雙方會各自回到自己原來的地方,這一分離意味著後期可能不再相見。

分離後,雌性北極熊獨自承擔起生育和哺育幼崽的重任,看到這裡讓我想起很多家庭中,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父母一方或者雙方的缺席。

一.為了謀生,父母外出務工 ,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外出務工成為時代的一個發展的象徵。

很多年輕父母,尤其是來自農村的父母,大多會把年幼的孩子留在年邁父母身邊,自己選擇外出務工。

經濟發展的需要,很多經濟密集的產業需要大量人工勞動力,外出務工成為很多家庭經濟支撐的重要來源。

父母外出少則幾個月,多則甚至一年,才能回家與孩子團聚。

長期的父母缺席,孩子與老人生活,很多問題也悄然滋生。

在農村最多的幾個問題是:

1.老人溺愛孩子,孩子自理能力差

常聽說「隔代親」這個詞,很多老人都會對下一代孩子傾注很多愛,有什麼好的都留給孩子,孩子需要什麼老人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到。

比如,孩子小時候剛學吃飯時,老人總怕孩子吃不好,就會選擇餵而代替孩子自己學,以至於很多孩子在三歲多還不能獨自吃飯。

2.老人疏於管教孩子,大多孩子成為網癮少年

在農村,很多老人受教育程度有限,孩子教育方面,基本以孩子不哭鬧為底線。

有些老人為了孩子不鬧,就會拿手機讓孩子玩,就這樣很多孩子一步步走向網癮的深淵。

曾聽過一個報導,在國內一大部分網癮少年基本都來源於農村的留守兒童,或者單方父母在家照顧的孩子。

3.老人受教育程度有限,孩子學習成問題

目前階段的農村老人,很多因生活年代貧困因素,大多沒有接受過教育,外出務工的父母把孩子留在老人身邊,孩子學習成為一個難題。

平日的學習裡,老人無法對孩子學習進行輔導,很多孩子在學習方面跟不上,慢慢出現厭學情緒。

二.高質量陪伴的孩子更容易優秀

前段時間,奪得詩詞大會冠軍的武亦姝,因在舞臺上精彩的表現贏得眾人的關注,同時也引來一波家長羨慕的眼神。

很多父母羨慕她的優秀,覺得這是與生俱來的,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當然不是啦,通過了解,原來武亦姝的優秀與她父母的高質量的陪伴分不開。

武亦姝的父母無論工作多忙,回到家中都會抽出時間陪她做作業、讀書,節假日的時間也會帶著孩子多出去走走,培養親子間的感情。

這樣你就明白了吧,很多人優秀不是先天具備,都是後天父母給予培養的。

說到這裡想起,一位老師分享她採訪到的一位媽媽把自己17歲孩子送入哈佛的故事。

這位老師講到在採訪過程,這位媽媽分享了她的一些育兒心得:

1.要專注陪伴孩子

無論工作多忙,這位媽媽總會抽出時間陪孩子學習、閱讀和探索新事物,當然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父親的陪伴哈。

父母雙方共同的陪伴,方可能讓孩子在平衡的愛中自由的成長。

用心陪伴才能養育出優秀的孩子。

2.多鼓勵孩子

生活中,你有沒有這樣的情景,覺得這件事情在你看來很簡單,可你讓孩子去做時非常糟糕。

看到糟糕的結果後,你時常當面指責孩子笨,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

反過來想想,你覺得簡單的事情,對於孩子一定簡單麼?大多情況下,都不簡單,作為父母,要多鼓勵孩子去嘗試自己未經歷的事情,從經歷中歷練自己。

曾看過一本書關於天才的描述,天才是天生我才麼?答案不是的,天才都是經過後天培養習得的。

現代社會,很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你真的了解這些使他們變得優秀的因素麼?

孩子大多不會自行成才,這都需要很多後天環境的塑造,其中自然少不了父母這個重要角色。

寫在最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作為第一任老師,父母請歸回你的角色中,充分扮演自己的角色,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和陪伴。

相關焦點

  • 北極冰層融化致北極熊覓食難,熊媽媽吃掉幼崽充飢!
    同類相殘在動物界很常見:像「獅子爭權」勝者會將失敗者的後代殺死;又如部分動物交尾前後,雌性會吃掉雄性;或出現北極熊因食物問題吃掉幼崽的情況等等。據《每日星報》3月1日報導,俄羅斯科學家發現,隨著全球暖化的加劇,北極浮冰數量銳減,令北極熊狩獵困難,導致同類相殘出現的現象越來越頻繁!
  • 動物中,獨立若干年後的幼崽還會認得母親嗎?
    父母不哺育、撫養不管是動物的雌性還是雄性一方,都不會撫養後代幼崽,自然也就談不到認識父母這種事兒了。舉例來說,雌海龜為了繁殖回到沙灘,並在沙灘上挖一個深約1米的洞,接下來就把蛋產在這個坑洞裡。父母哺育長大第一 氣味對於一些動物來說,它們是通過氣味來識別幼崽的,幼崽出生後母親記住了它獨特的味道,自然會循著味道來識別幼崽。但是這種手段並不高明並且不長久,如果幼崽和父母分開後,經過很多的變化,味道肯定會隨之變化。那麼舊時的親人也會變成仇人,等同於最熟悉的陌生人。
  • 德動物園母獅突然吃掉初生2天幼崽
    當時這隻母獅還在照顧她的幼崽,然後突然在梳理幼崽毛髮的時候把它們全吃掉了。這一事件讓動物園官員感到震驚,因為他們無法理解基加利的行為。母獅身體健康,在生下幼崽前後都正常進食。然而,官員們認為,殺死並吃掉自己幼崽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基加利是一位新媽媽,也可能是因為幼崽可能出現了一些問題。隨著這條消息在社交媒體上瘋傳,人們對這一事件反應不一。雖然有些人對這一事件表達了他們的悲傷,但也有人認為人類應該管好自己的事,不要幹涉動物世界的事情。
  • 重慶動物園30年來首次自然哺育華南虎幼崽(圖)
    重慶動物園30年來首次自然哺育華南虎幼崽(圖) 2015-02-15 16:58:16責任編輯:   中新網重慶2月15日電 (記者 韓璐)重慶動物園15日發布消息稱,該園8歲華南虎「復復」日前產下2隻華南虎幼崽並自然哺育
  • 肯亞唯一的雌性白色長頸鹿和幼崽被偷獵者殺害(雙語)
    據報導,肯亞唯一的雌性白色長頸鹿和她的幼崽被偷獵者殺害。   目前全世界僅存一隻白色長頸鹿,為被殺害的雌性長頸鹿的兒子。   Kenya's only female white giraffe and her calf are killed by poachers - leaving just ONE in the world       肯亞唯一的雌性白色長頸鹿和她的幼崽被偷獵者殺害——全世界只剩下一隻白色長頸鹿了。
  • 北極熊媽媽帶幼崽覓食 熊寶寶抱「大骨棒」擺拍
    北極熊媽媽帶幼崽覓食4) "← →"翻頁 11月1日訊(具體拍攝時間不詳),美國阿拉斯加州,一隻北極熊媽媽帶著幼崽們外出覓食
  • 人類逼瘋了北極熊,它們被迫改變食物,母熊為生存吃掉幼崽
    而說到全球變暖,深受其害的莫過於生活在南北極的動物了,尤其是北極熊,據World of Buzz新聞網2月29日報導,在缺乏食物的情況下,北極熊開始轉變食物,而食物的對象,竟然是自己的同類。而北極熊就是其中的受害者,北極熊雖然會遊泳且擅長在海裡捕獵,但是北極熊的活動範圍是有限的,在冰冷的環境下,北極熊的體力消耗也很迅速,而如果在捕獵的過程沒有冰川等作為棲息地的話,就算是北極熊也會被淹死。
  • 260個物種,119個存在「殺嬰」行為,動物為何要給幼崽過不去?
    比如在一個斑鬣狗群中,雌性斑鬣狗會殺死親姐妹的幼崽,這樣做有時是為了復仇(可能這隻鬣狗和自己的姐妹有什麼過節,或者有權力之爭),有時是為了消除競爭對手;生活在築巢聯合結構(很多鳥兒的巢穴聯合在一起)中的雌鳥會殺死其他雌鳥的卵,以減少自己的後代對有限資源的競爭;一些雌魚也會來到雄魚的巢穴內,將其中的魚卵吃掉(一些魚類是雌魚產卵、雄魚看卵),來增加自己和這個雄魚交配的機會,從而產下自己的後代。
  • 為什麼有些動物會有殺死幼崽的殘忍行為!
    她還發現,當原猴王被趕出猴群後,新猴王經常追逐猴群裡的幼猴,而這些幼猴都是原猴王的孩子,不久後一些幼猴就會神秘地消失,而接下來篡位者就開始與雌猴進行交配了。雖然哈迪沒有親眼看見幼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但一位當地人告訴她,他曾目睹一隻雄猴殺死了一隻幼猴。
  • 老虎居然照顧豬崽,失去幼崽的雌性老虎,接受了另類的治療
    原創文章全網自媒體同步發文禁止抄襲,原創不易歡迎關注,小編會第一時間給大家帶來最新資訊大家好,大家都知道對於哺乳類的動物來說,自己的幼崽都是非常重要的,每個母親都很喜歡自己的孩子,就連動物也是一樣的近年來動物母親愛護自己的幼崽的新聞也是非常多人
  • 包頭一動物園東北虎生下幼崽「鬧情緒」,急尋「狗媽媽」哺育
    6月2日7時許,一隻東北虎產下一隻小虎崽。包頭勞動公園動物園的工作人員曾勇告訴記者,「因初次當媽,虎媽媽經驗不足,情緒不穩定,現無法哺餵小虎崽。動物園現向社會求助,希望有近一周下過崽體質好奶水充足溫順的狗媽媽來哺育虎寶寶。
  • 日本白浜野生動物園 為熊貓幼崽取名「彩浜」
    日本和歌山縣白浜野生動物園17日宣布,為8月14日在該園出生的雌性大熊貓幼崽取名「彩浜」,希望它的存在能為人們的生活增添光彩。 白浜野生動物園自大熊貓「良浜」於8月14日產下雌性大熊貓幼崽後,便在日本全國範圍內為它徵集名字。
  • 韓動物園一隻西伯利亞母虎吃掉剛出生幼崽
    吃掉幼崽的母虎(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韓聯社1月23日報導,韓國釜山「The Park」動物園中飼養的一隻雌性西伯利亞虎吃掉了自己剛出生20餘日的幼崽,上演了「虎毒食子 動物園方面22日表示,被吃掉的小老虎出生於2014年12月10日,通常母老虎在生產後情緒比較敏感,所以動物園會將母老虎和幼虎隔離,進行人工哺育。然而,園方試圖讓母虎對幼崽實施「自然哺育」,將母老虎和剛出生的幼崽放在同一間籠子中飼養。 園方分析,事發當日,母虎一直想越過籠子與相鄰籠中的公虎相見,越籠不成後的母虎情緒極不穩定,便於次日清晨在飼養員不在的情況下將幼崽吃掉。
  • 動物界的標杆父母,折射出的是育兒真理
    企鵝爸爸與企鵝媽媽志同道合,虔誠地走在「夫妻共育」的路上,再默契不過啦。媽媽把蛋生下來以後,交由爸爸。爸爸把蛋緊緊地夾在自己的肚皮下面,媽媽可以放心地到海上去找食物。爸爸負責孵蛋並且保護孩子的安全,可以在極地嚴寒中,堅守崗位不吃不喝站立60天。等寶寶出生後,企鵝夫婦依然輪流餵養小企鵝,給予孩子足夠的溫暖與安全。
  • 以獅子為例,為何有些動物會集體餵養幼崽?
    在這個世界上,母親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群體,經常被人們用各種形式讚揚和傳頌,同時也催生出許多相關的詞句,比如「養兒方知父母恩」,做母親已經非常辛苦了,但是如果同時還要幫助別的母親帶孩子,則是一件更加辛苦的事情,但是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人類之外,很多動物也會有異母哺乳、集體育嬰的行為,比如最典型的就是獅子
  • 斑鬣狗主動殺死幼崽,為何?科學家:動物界普遍存在獵殺幼崽行為
    而斑鬣狗卻有個習性,有些斑鬣狗會主動殺死其它鬣狗生的幼崽,也會殺死親戚生的幼崽,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在動物界,動物殺死幼崽是比較常見的事。科學界用「殺嬰」 這個名字來表達殺害幼崽的現象。殺嬰是殺害特定幼種的一種,人們已記錄了91個哺乳動物在內的多種物種中都有殺嬰現象,其中就包括斑鬣狗,在食肉動物中尤為常見。
  • 獵食環境越來越差,北極熊被迫捕食同類
    原標題:獵食環境越來越差,北極熊被迫捕食同類[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隨著氣候變暖,北極浮冰消融,人類對北極熊棲息地的入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北極熊的獵食環境越來越差,不得不開始互相殘殺,捕食同類。據法新社27日報導,俄羅斯生態學家莫德溫斯基表示,北極熊同類相食的情況由來已久,但過去很少發生,現在卻經常被記錄下來。在過去25年間,北極冰層已減少40%,北極熊只能在高緯度的零星沿海群島地區流浪。科學家此前在加拿大育空地區發現一頭成年雌性北極熊部分被吃掉的殘骸。科學家根據足跡判斷,這頭雌性北極熊當時身邊應該還有一頭幼崽。
  • 奧地利動物園北極熊寶寶遊泳發現鏡頭 一臉好奇
    當地時間2020年3月3日,奧地利維也納,Schoenbrunn動物園內,雌性北極熊幼崽Finja和母親Nora在圍欄裡玩耍散步。Finja於2019年11月9日出生在Schoenbrunn動物園。當地時間2020年3月3日,奧地利維也納,Schoenbrunn動物園內,雌性北極熊幼崽Finja和母親Nora在圍欄裡玩耍散步。Finja於2019年11月9日出生在Schoenbrunn動物園。
  • 猞猁能大肆捕殺狼幼崽,竟與狼父母的「不負責任」有關?
    單獨行動的狼溫暖季同時也是猞猁哺育幼崽的階段,在這個時候,成年雄性猞猁就顯示出了它的擔當。隨著幼崽不斷長大,它們也變得更加活躍和好動,科學家們就曾觀察到一個月大的狼幼崽趁父母外出覓食時獨自行走了500米;同時,狼父母也會越來越頻繁地離開幼崽,離開的時間也越來越長。而這,就給猞猁一個趁虛而入的機會。
  • 如果飼養者遇到鸚鵡在繁殖期暴斃的情況莫要放棄幼崽和蛋!
    鸚鵡在繁殖期間的暴斃機率頗大,甚至對於一些小型鸚鵡而言因為繁殖飼養的機率比疾病都要大上很多,但是很多飼養者在為剛剛因繁殖期間暴斃的鸚鵡而心痛時,其實他們也在為繁殖箱中的蛋或者剛剛破殼的幼崽而擔心,不過我想對大家說,遇到類似情況各位鳥友也不必驚慌,更不需要直接放棄,因為有很多辦法依舊可以解決這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