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紀念日:在藝術中遨遊的寶寶,創造力驚人

2020-08-21 全優加

1890年7月29日,梵谷在美麗的法國瓦茲河畔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提起梵谷,我們想到的是星空,向日葵等藝術作品。梵谷作為一位印象派畫家,他的畫不拘一格,令人無限遐想,就像孩子的塗鴉一樣,大膽鋪色,沒有顧慮。



其實在三歲之前,寶寶就已經具有了藝術創造能力。寶寶的好奇心強,喜歡動手操作,對未知充滿了期待。當寶寶拿起畫筆隨意塗塗畫畫時,他們就開始了藝術探索。

每個寶寶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寶寶很多行為表現了他們天生的藝術創造能力,與生俱來的創造之光。

堆積木、捏橡皮泥

寶寶天生對不同顏色有著深厚的興趣,小手在把玩和反覆拼湊的過程中,展現出對形狀和顏色的領悟能力。

寶寶可以用積木搭出一個新的模樣,也可以用橡皮泥捏出一個怪物,或把幾個玩具堆疊擺放在一起,就會創造出新的造型人物。

從看、摸到不停地擺弄,寶寶面對五顏六色的積木和橡皮泥,甚至其他玩具,他們總是能玩上一整天,把它們堆砌出各種不一樣的造型。



畫畫塗鴉

孩子在畫畫時不受束縛,任何工具都可供他們施展。根據兒童生長發育特點來看,通常孩子在1歲半到5歲這個階段都會亂塗亂畫,這一階段在兒童藝術能力發展上稱為「塗鴉期」。

畫畫塗鴉是孩子進行藝術表達的直接方式。隨著孩子精細動作、手眼協調能力、思考能力的發展,孩子的藝術創作形式開始豐富,也逐漸有了獨特的創作思路。

孩子肆意潑灑顏料的行為也是抽象派藝術的一種表現,不同的顏色碰撞在一起,有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拆卸玩具

寶寶靈活的小手常常能做出一些讓爸媽匪夷所思的事,家裡的玩具總是被寶寶破壞,其實這是他們對探索新事物的方式。

寶寶對新事物感到好奇,想知道裡面有什麼,這也是寶寶創造力的一種表現。



孩子在藝術創作中能充分激發探索力和創造力,很多父母已經意識到了藝術創造力的重要性,是一生之中的核心能力,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

那麼父母應該要如何引導孩子的藝術創作呢?

為寶寶準備創作材料和場地

寶寶創造力的挖掘和發展需要充足的材料工具支撐,為寶寶準備顏料、畫紙、積木等藝術材料,讓他自由地探索藝術創作帶來的樂趣。

寶寶的創作也許會帶來一些「破壞」,如在牆上塗畫和拆卸玩具,為寶寶規劃創作場地能夠讓寶寶減少這種「破壞力」,寶寶還能擁有更大的創作發揮空間噢~



借用繪本故事啟發創造思維

藝術創造源於生活,日常生活經驗會給寶寶的思維提供豐富的素材。爸爸媽媽應隨時隨地啟發寶寶就日常生活中簡單的事物展開聯想,利用故事引發寶寶的聯想。

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設置些情景疑問,讓寶寶通過畫出來設法解決。

講到《螞蟻和西瓜》的故事時,向寶寶提問「如果你們是小螞蟻,會怎樣運西瓜?」讓寶寶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把情景通過繪畫創作展示出來。



鼓勵和支持

寶寶的塗鴉、拆卸玩具等行為在大人眼裡看來一點意義也沒有,但對寶寶來說卻是他獨立思考,動手創造出來的結果,非常需要有人來欣賞寶寶的「藝術作品」。

父母應懂得去欣賞寶寶的「藝術作品」,問問寶寶這是什麼,讚揚他,促使他產生一種自己去探索或創造的能力。



藝術創作是梵谷情緒的宣洩口,他擅長使用視覺語言,將心情的或喜或悲展現在畫中。我們總是能在在梵谷的畫中,感受到色彩和光線的鮮明衝擊力。

寶寶的藝術活動也是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孩子能在手工繪畫、唱歌跳舞等形式中表達自己情緒和想法,也能在藝術活動之中創造快樂。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孩子的獨立性和認知能力得以提升,右腦能力也會得到充分地鍛鍊。



全優加永遠面對著你,以愛之光成就孩子,愛孩子、懂孩子、懂教育,給予每個寶寶充分表現藝術創作的機會,尋找寶寶的藝術之光,捕捉孩子每一個藝術創作的高光時刻,發現更多的「小小藝術家」。

相關焦點

  • 梵谷的《向日葵》被科學家放大10倍之後,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
    梵谷的《向日葵》被科學家放大10倍之後,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梵谷是歷史上有名的畫家,他的代表作《向日葵》被人們所熟知。在他的那個年代,其作品不受到世人的理解。所以他窮苦潦倒一生。他為人偏執,不善交流,自己的朋友也非常的少。
  • 梵谷的藝術不是死亡,而是重生,黃色向日葵你看懂多少?
    有人不懂藝術,有人覺得自己很懂藝術。事實上,藝術分布在每個人審美的感知能力上都是差不多的。小時候,你會因為花開而雀躍,因為花開顛覆了你通常看到的綠色,所以從小我們就對世界上美的,少的感到吸收,並且心動。而藝術並不是這些,藝術是把這些總結起來,是一種創造力。
  • 近36萬人「親近」梵谷 感映藝術大展完美收官
    梵谷閉幕  當我畫太陽,我希望人們感覺它在以驚人的速度旋轉,發出駭人的光和熱浪;當我畫一片麥田,我希望人們感覺到麥粒內部的原子正朝著最後的成熟和綻開而努力……」梵谷說,作為畫家,星空、向日葵、麥田,流動的筆觸中他堅持展現萬事外物的生命力
  • 第六屆「追逐梵谷」國際美術大賽暨第二屆VGAC世博國際青少年藝術...
    「追逐梵谷」國際美術大賽是由一批致力於推動中國美育事業發展的熱心人士聯合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於2014年啟動發起。據發起人朱傳量表示,大賽旨在追逐梵谷的藝術創新精神,激發青少年用新的視角去發現美和創造美。  「追逐梵谷」國際美術大賽歷時五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五屆。
  • 花小幼兒園第一屆小梵谷藝術畫展
    為了向家長展示我園辦園理念、教學及增進與家長的交流,增進親子間的情感,激發幼兒和家長參與活動的興趣熱情,我園於2020年7月1日舉行了「花小幼兒園第一屆小梵谷藝術畫展
  • 看展覽|梵谷X蒙克:瘋狂的生命在藝術中重合
    烏雲下的麥田,1890年7月梵谷作於瓦茲河畔《烏雲下的麥田》是梵谷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個月裡創作的。在《烏雲下的麥田》中,梵谷描繪的天空華美恢宏、潮溼厚重、甚至過於厚重,畫中塗抹著大片的藍色與白色。但在《吶喊》中,蒙克描繪的天空像一道不祥的極光,又像一道放射狀的火焰。
  • 「藝術從人心流出」——中外畫家徐渭與梵谷的「互通之處」詳解
    通過梵谷、徐渭的藝術比較,能發現他們在藝術上存在一些重要的共同點。徐渭畫作2、表現主義的創始人、作品數量驚人的梵谷梵谷與塞尚、高更被人們共稱為梵谷一生的作品數量驚人。梵谷一共創作了素描、色彩、版畫各類作品1300餘幅,僅1890年的5月下旬到7月的9個星期的時間裡,梵谷就創作了106幅完整的作品,其中包括72幅油畫,33幅素描,1幅蝕刻版畫。生前僅賣過一幅給荷蘭同行的妹妹,代價不過250美元,而如今他的畫已價值連城,被人視如珍寶。
  • 後印象派,梵谷|讀書《現代藝術150年》
    梵谷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在偏遠的省份受到了驚人的教育,他在私立學校的課程包括英、法、德三種語言,梵谷綴學之前就讀的學校一周的課程中居然包括4節藝術課……能像母語一樣熟練地運用法語和英語,成就了梵谷廣泛的閱讀,在倫敦、巴黎等藝術中心發展才有可能,也使他完成了數量驚人的書信寫作。即使抽離他的畫,梵谷也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也許,一個作家?一位思想者?正如賈樟柯,即使抽離他的電影,也會成為毫無疑問的作家。
  • 梵谷荷蘭時期書信:藝術生涯的起步與尋找自己
    在經歷過迷茫後,28歲的梵谷終於成為一名畫家。從此,無問艱難險阻,一往無前。此後,他在荷蘭和法國分別居住過。本文從梵谷的書信出發,從梵谷的視角,看看荷蘭時期他的生活——他藝術生涯的起步階段。埃頓1881年,梵谷搬回埃頓與父母同住。
  • 看一個藝術邊緣者如何解讀畢卡索梵谷作品《向日葵》
    這幅油畫《向日榮》引起對梵谷作品的以上最直觀感受。我據我所如, 梵谷,後印象派畫家,有著極高的繪畫造詣,是一位為世人 稱奇的畫壇怪才,也是一住難得的美術天才,有許多不俗 的美術作品,但於當時時代局限、作品往往不被人認可,凡高貧困潦倒不說,其作品也被視為怪異荒謬之作,就比如眼前的這幅《向日英》,畫面上的花盤競然紅 色的! 這就使人不得不發問、事實是如此嗎?
  • 藝術一刻|梵谷的巔峰之作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藝速課artroom用創意短片,講藝術知識《星月夜》是梵谷1889年精神崩潰後所畫這件瘋癲之作>卻毫無疑問是他藝術的巔峰之作視頻版圖文版《星月夜》 1889 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889年5月梵谷的神經第二次崩潰之後住進了聖雷米療養院
  • 荷蘭梵谷藝術博物館:梵谷著名畫作《向日葵》不再外借展出
    來源:央視網荷蘭梵谷藝術博物館近日發表聲明稱,該館收藏的梵谷畫作《向日葵》將不再外借展出,以後人們將只能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欣賞到這幅名作。荷蘭梵谷藝術博物館所保存的畫作《向日葵》創作於1889年,是梵谷「向日葵」系列作品中最知名的一幅。近日,博物館在使用新科技對這幅畫作進行掃描時發現,它的狀態雖然穩定,但是畫作的塗層與顏料對震動、溫度與溼度的變化非常敏感,應儘可能減少移動。因此館方決定,《向日葵》將不再外借展出,而是永久保存在荷蘭阿姆斯特丹。
  • 全優加貫徹「早教+託育」模式,實實在在培養幼兒的藝術創造能力
    1890年7月29日,梵谷的生命凋謝在美麗的法國瓦茲河畔,迄今已130周年整。提起梵谷,我們想到的是星空、向日葵等藝術作品。梵谷作為一位印象派畫家,他的畫不拘一格,令人無限遐想,就像孩子的塗鴉一樣,大膽鋪色,沒有顧慮。其實在三歲之前,孩子就已經具有了藝術創造能力。
  • 試議在藝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許多偉大的科學家正是具有無窮的想像力及創造力,才擁有了偉大的發明。幼兒期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只要不失時機地、大膽地對幼兒加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能夠得到發展的。特別是利用幼兒喜歡的藝術活動,如音樂、畫畫、故事等活動更好地啟發孩子,使他們思維活躍、想像豐富、富有創造力。
  • 藝術的力量|梵谷——藝術對抗瘋狂
    BBC拍攝的紀錄片《藝術的力量》,堪稱優秀之作,其畫面製作乾淨、自然、生動,邏輯嚴密,情節流暢,片中的旁白,由一位藝術氣息濃厚的男性來講解,語言簡練生動,實屬觀賞藝術之佳品。什麼是真實的梵谷,他是一個思想家、一個飽受折磨的藝術家,還是一個瘋子?
  • 梵谷美術館:館藏梵谷黃金時期油畫,藝術大殿!
    美術館的紀念品店內,最常被用到的梵谷畫作元素是向日葵和杏花,這也是他短暫一生中最明亮的一幕。梵谷博物館要提前在網上買票,館內禁止拍照。提起梵谷,最有名的莫過於他畫的向日葵和他割下自己的一隻耳朵,但梵谷博物館會讓人對他有全新的認識。你會發現,除了金燦燦的向日葵,梵谷還畫過紫色的鳶尾、白色的杏花、康乃馨、玫瑰、許多叫不出名字的花。
  • 德國展出梵谷耳朵複製品:活細胞樣本取自梵谷遠親
    6月4日,據英國《衛報》報導,19世紀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谷在1888年割下了自己的耳朵。如今,利用3D列印技術,德國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展出了一隻用梵谷基因造出的耳朵複製品。更驚人的是,這隻耳朵還有聽覺。這隻複製耳由藝術家Diemut Strebe創作而成。
  • 梵谷先生調價通知
    二、梵谷先生課程體系-課堂特色獨特的無範畫引導式教學三、梵谷先生課程體系-課程核心1、梵谷先生兒童通識審美藝術課程(階梯課程)梵谷先生兒童通識審美藝術課程是與孩子一起成長的課程,由梵谷先生美術館課研總部研發
  • 藝術有見Di丨是「梵谷經濟學」?還是藝術「如懿傳」?
    ▲大概是因為左這幅《向日葵》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軍空襲中被燒毀,1987年日本人重新拍了右邊《向日葵》開創了梵谷作品價格的紀錄丨圖源於網絡▲1987年11月,梵谷作品《鳶尾花》以5390萬美元賣出丨圖源於網絡梵谷的版塊到來教會了俺們啥——為啥投資短線的散戶幹不過大盤?
  • 梵谷向日葵背後的華麗 藝術張揚下的靈魂
    說說您印象中最深的印象派畫家是誰,不妨告訴您我的答案-"梵谷",梵谷是一位痴迷於藝術的畫家,他對於藝術的瘋狂讓至今的世人都對他的作品為之痴迷。所謂一花一世界,梵谷的作品就是一畫一故事,它的背後隱藏著不可思議的故事,《向日葵》也許表面呈現出來只是簡單而張揚的姿態,但是您一定也能感受這樣張揚的力量,那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梵谷《向日葵》的背後深意吧!梵谷作為現代主義的典型代表,梵谷筆下的話畫都十分以直觀的手法去感知現實中的事物。梵谷在他的藝術生涯裡就多次以向日葵進行繪畫,梵谷以大膽的線條與色彩,張揚的色彩描繪這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