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7月29日,梵谷在美麗的法國瓦茲河畔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提起梵谷,我們想到的是星空,向日葵等藝術作品。梵谷作為一位印象派畫家,他的畫不拘一格,令人無限遐想,就像孩子的塗鴉一樣,大膽鋪色,沒有顧慮。
其實在三歲之前,寶寶就已經具有了藝術創造能力。寶寶的好奇心強,喜歡動手操作,對未知充滿了期待。當寶寶拿起畫筆隨意塗塗畫畫時,他們就開始了藝術探索。
每個寶寶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寶寶很多行為表現了他們天生的藝術創造能力,與生俱來的創造之光。
寶寶天生對不同顏色有著深厚的興趣,小手在把玩和反覆拼湊的過程中,展現出對形狀和顏色的領悟能力。
寶寶可以用積木搭出一個新的模樣,也可以用橡皮泥捏出一個怪物,或把幾個玩具堆疊擺放在一起,就會創造出新的造型人物。
從看、摸到不停地擺弄,寶寶面對五顏六色的積木和橡皮泥,甚至其他玩具,他們總是能玩上一整天,把它們堆砌出各種不一樣的造型。
孩子在畫畫時不受束縛,任何工具都可供他們施展。根據兒童生長發育特點來看,通常孩子在1歲半到5歲這個階段都會亂塗亂畫,這一階段在兒童藝術能力發展上稱為「塗鴉期」。
畫畫塗鴉是孩子進行藝術表達的直接方式。隨著孩子精細動作、手眼協調能力、思考能力的發展,孩子的藝術創作形式開始豐富,也逐漸有了獨特的創作思路。
孩子肆意潑灑顏料的行為也是抽象派藝術的一種表現,不同的顏色碰撞在一起,有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寶寶靈活的小手常常能做出一些讓爸媽匪夷所思的事,家裡的玩具總是被寶寶破壞,其實這是他們對探索新事物的方式。
寶寶對新事物感到好奇,想知道裡面有什麼,這也是寶寶創造力的一種表現。
孩子在藝術創作中能充分激發探索力和創造力,很多父母已經意識到了藝術創造力的重要性,是一生之中的核心能力,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
那麼父母應該要如何引導孩子的藝術創作呢?
寶寶創造力的挖掘和發展需要充足的材料工具支撐,為寶寶準備顏料、畫紙、積木等藝術材料,讓他自由地探索藝術創作帶來的樂趣。
寶寶的創作也許會帶來一些「破壞」,如在牆上塗畫和拆卸玩具,為寶寶規劃創作場地能夠讓寶寶減少這種「破壞力」,寶寶還能擁有更大的創作發揮空間噢~
藝術創造源於生活,日常生活經驗會給寶寶的思維提供豐富的素材。爸爸媽媽應隨時隨地啟發寶寶就日常生活中簡單的事物展開聯想,利用故事引發寶寶的聯想。
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設置些情景疑問,讓寶寶通過畫出來設法解決。
講到《螞蟻和西瓜》的故事時,向寶寶提問「如果你們是小螞蟻,會怎樣運西瓜?」讓寶寶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把情景通過繪畫創作展示出來。
寶寶的塗鴉、拆卸玩具等行為在大人眼裡看來一點意義也沒有,但對寶寶來說卻是他獨立思考,動手創造出來的結果,非常需要有人來欣賞寶寶的「藝術作品」。
父母應懂得去欣賞寶寶的「藝術作品」,問問寶寶這是什麼,讚揚他,促使他產生一種自己去探索或創造的能力。
藝術創作是梵谷情緒的宣洩口,他擅長使用視覺語言,將心情的或喜或悲展現在畫中。我們總是能在在梵谷的畫中,感受到色彩和光線的鮮明衝擊力。
寶寶的藝術活動也是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孩子能在手工繪畫、唱歌跳舞等形式中表達自己情緒和想法,也能在藝術活動之中創造快樂。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孩子的獨立性和認知能力得以提升,右腦能力也會得到充分地鍛鍊。
全優加永遠面對著你,以愛之光成就孩子,愛孩子、懂孩子、懂教育,給予每個寶寶充分表現藝術創作的機會,尋找寶寶的藝術之光,捕捉孩子每一個藝術創作的高光時刻,發現更多的「小小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