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獲託尼獎的史詩英文原版音樂劇《鐵達尼號》12日晚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開演。該劇由倫敦西區原班人馬演繹,也是該劇首度登陸中國。演出前,該劇舉行媒體見面會,製作人達尼艾爾·塔倫託、導演託姆·薩瑟蘭攜25位主演共同出席,分享音樂劇的創作過程。
都誕生於1997年,但音樂劇比電影更真實
英文原版音樂劇《鐵達尼號》1997年4月23日首演於百老匯Lunt-Fontanne劇院,並且早在1999年就開啟了巡演,至今已在荷蘭、德國、愛爾蘭等多國上演,被翻譯成日語、法語、荷蘭語等八種語言,並曾一舉奪得最佳音樂劇、最佳音樂劇劇本、最佳配樂、最佳編曲及最佳舞美設計五項託尼獎大獎。
北京站是《鐵達尼號》登陸中國的第一站, 11月12日至11月24日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16場。談及本次北京演出的亮點,製作人達尼艾爾·塔倫託介紹說,「2個半小時,從水面至水底,25位演員精彩演繹126個大小人物,還要換上百套服裝,非常不容易。不同角度,多條故事線,音樂劇《鐵達尼號》細緻地捕捉歷史,多重展現平凡人的故事。而且音樂劇中的音樂非常棒,希望中國觀眾喜歡。」
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電影《鐵達尼號》1997年在中國獲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讓中國觀眾對泰坦尼克事件非常熟悉。但導演託姆·薩瑟蘭認為音樂劇和電影有很大的差別:「兩者的故事背景是一致的,但音樂劇比電影更真實。音樂劇來源於真實的歷史,採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刻畫不同社會階級的乘客和船員之間的真實的故事,劇中每個人物都對應了真實的歷史人物。音樂劇帶給大家的是沉浸式體驗,你在看前半部分的時候可能都會忘記船撞上冰山沉沒的結果,而完全跟故事中的人產生共鳴。」
25位演員帶來倫敦西區的原汁原味
託姆·薩瑟蘭介紹,此次《鐵達尼號》在2016年從倫敦西區開啟新一輪世界巡演,今年更是在泰坦尼克事件時隔百年後首度來華演出。這一次將展現倫敦西區金牌製作班底的的高品質。與此同時,首次來華的演員陣容也非常閃耀,很多卡司都是西區音樂劇圈的戲骨級音樂劇演員,如曾在音樂劇《悲慘世界》中飾演冉·阿讓的詹姆斯·甘特以及飾演德納第的格雷格·卡斯提格裡奧尼,在音樂劇《沙漠妖姬》中飾演伯納黛特的西蒙·格林等。
主題曲不是《我心永恆》
媒體見面會上,劇中的演員們還為在場媒體展演了音樂劇《鐵達尼號》中的精彩片段——大合唱《天佑鐵達尼號》和男女對唱《把我的手放在你的手心》,自然沒有電影版的主題曲《我心永恆》。導演託姆·薩瑟蘭認為,音樂劇《鐵達尼號》使得久遠的故事變得觸手可及,即便已知結局,但仍能讓觀眾沉浸其中,像親臨故事現場一樣體驗那些驚心動魄的時刻,探尋沉沒前的每一個微小的人類命運,感受最接近真實的夢之隕落。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倫兵
編輯/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