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抿圪鬥:山西人,不管你在哪,這就是咱們舌尖上最惦念的鄉愁

2020-12-24 聚焦大小事

山西麵食,天下第一。山西人給麵食起名字,也應該是天下第一:

鋼磚、螺絲、石頭餅,面羊、搓魚、砍三刀,拖魚兒、剔尖兒、碗拔股兒,鏟片片、握溜溜、蒸餅煮餅乾麵餅,油花花、油蛋蛋、油圪扭子碗飥子,呼突突、煙突突、黑菜窩窩圪搓搓,切板板,河撈撈,起麵餅子栲栳栳,貓耳朵,油蛤蟆,三片瓦上蒸猴子…

山西傳統麵食:抿圪鬥

在山西,也有一種名字很獨特的地標性麵食——抿蝌蚪。

說起「抿蝌蚪」,在晉中地區,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吃。甚至走遍山西百十來個縣城,隨處可見賣抿蝌蚪的飯店。

蝌蚪,古時寫作「科斗」,是青蛙、蟾蜍的幼體。大大的腦袋,圓圓的身子,擺著長長的尾巴,在池塘裡快活地遊來遊去。

抿圪鬥製作

抿蝌蚪,也有人叫抿蟲蛐蛐兒,因其下鍋後形如蝌蚪遊動,所以就叫了這麼一個名字。

晉人「蝌蚪」的發音是「圪鬥」,所以老百姓就把這種麵食叫「抿圪鬥」。

有一些念了幾天書的人,嫌「蝌蚪」「圪鬥」不雅,於是把康熙字典都翻爛了,終於找出兩個字:「餎餖」。

雖然這兩個字的偏旁都有「食」字,但本義與麵食關聯不大,又全無這種麵食的外觀特徵。更重要的是老百姓不買帳,掉書袋,討厭!筆畫多,認不得!弄得飯店的招牌都不敢寫「餎餖」這兩字。

鐵質抿圪鬥床

抿圪鬥起源何時,沒人能說得清,就連地方縣誌也僅僅是語焉不詳的一句話:「古老的傳統名吃」,多古老?再無下文。

有個鄉村老朽說,抿圪鬥「青銅時期雛形有,只有貴族能享受」,這簡直就是信口開河,也不怕姜太公拿上釣魚竿來敲他的榆木腦袋。

還有人根據元代一位農學家王楨所著的《農書·蕎麥》,以及《水滸傳》第二十四回中有關「河漏」的記載,推斷這種與河漏(即河撈)製作方法差不多的抿圪鬥,大致在宋元時期就出現了。

這是極有可能的!不過,還僅僅是猜測推斷,尚無史料佐證,有待進一步研究考證。

木質抿圪鬥床

抿圪鬥起源於何時,老百姓不關心,他們關心的是,出門念書、外地打工的兒女回家了,一定要先做上一碗抿圪鬥。

對於山西人來說,鄉愁就是一碗麵,鄉愁就是一碟醋。

離家日久的人,在思鄉的情緒中,總會不經意想起家鄉的抿圪鬥。一進家門,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抿圪鬥,那是再舒服不過的事。

抿圪鬥之所以深受平定人偏愛,不只是因為好吃暖胃,更因省時、省事、省錢,完全符合晉人崇尚簡樸的傳統。

說其做法簡單方便,一點也不誇張。幹活忙完,點火坐鍋,把面一攪,備好澆頭,抿床一抿,就能開飯,前後不過十來八分鐘。

說其省錢,可又不失面子。抿圪鬥,平民百姓吃,達官貴人吃,就連康熙皇帝也吃。

一般年景,普通人家把白面摻上紅面,或豆面、玉茭面來吃。特別貧寒的家庭,吃不起白面,就往玉米面裡摻點榆皮面、粘杆面,要不抿不住,一進鍋就化成玉米糊糊了。

澆頭更簡單,就是自家醃的酸菜。一把蔥花,兩個辣椒,熗出濃香,酸菜、豆腐往鍋裡一倒,木柄銅鏟不停地翻,酸爽清冽的香味飄滿了整個院子。撒一撮鹽,倒兩碗水,開鍋之後,端上大碗,圪蹴門外,呼嚕呼嚕,風捲殘雲,連湯也不剩一口。

酸菜抿圪鬥

要是商賈宴請,或官場接待中,其做法和吃法就比民間講究了許多。

據傳康熙西巡,駐蹕平定縣大峪張氏花園,州官命廚師特地做了一道「魚鑽沙」抿蝌蚪。

其做法是:三七面(三份白面,七份豆面)兌陰陽水(開水一半兌一半涼水),用筷攪成麵團團。抿床架在鍋上面,一抿二壓三圪揉,面蛋蛋連流帶拉,拖著尾巴掉入開鍋水中,頓時翻身漂起,如蝌蚪遊動,等不到它們遊歡暢,一笊籬就撈到碗裡了。

青花折腰小碗裡,先盛小半碗小米撈飯,隨後撈上熱騰騰的抿圪鬥,澆上用麻油、蔥花、黃面醬炸成的油醬臊,不等下筷,濃鬱飯香撲鼻而來。

吃時,從碗邊下筷,一層層拌著吃,一口口慢慢嚼,菜清爽利口,面勁道有嚼頭。對於經常吃細糧的達官貴人來說,一碗抿圪鬥下肚,宛如油膩生活中添了一股清流。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抿圪蚪」的吃法也越來越講究。

有人用白面、加豆面、玉米面,也有人用雞蛋和面,澆頭更是五花八門,雞蛋西紅柿,白菜過油肉,香菇胡蘿蔔炒土豆 ,澆上陳醋,潑上辣子,就上兩瓣大頭蒜,那滋味真叫個「疊手」(爽歪歪的意思)。

山西詩人王維說:「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山西人,不管你在哪,這碗酸菜抿圪鬥,就是咱們舌尖上最惦念的鄉愁。

作者:張文平

相關焦點

  • 山西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除了老陳醋,就是這一碗刀削麵了
    一提到山西,很多人就會想到老陳醋,它可是四大名醋之一,毫不誇張的說,在山西的街邊小店,陳醋的味道,秒殺其地區一條街,吃過醋精勾兌的都知道,那種能酸掉牙齒,而正宗的山西老陳醋,擁有酸、甜、香、鮮的口感,只要擰開瓶口,就能聞到濃濃的醋香味,除此之外,就是這一碗刀削麵了,刀削麵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麵條
  • 太小瞧山西了!
    一手拿麵團,一手拿刀,手起刀落,麵條「嗖嗖」落入鍋中,這就是最經典的刀削麵。一提山西的面,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它。如果你也這樣想,真得來一次山西,這裡的麵食突破你的想像。只要有麵粉,山西人隨便施點魔法,就能變出形態不同的麵食。
  • 舌尖上的美食之舌尖上的面,千種風味,究竟哪一種才是你的鄉愁
    有人說,中國人的鄉愁,就是一碗麵條。麵條,既是簡樸的果腹食物,也可以襯託各種食材,是中國人民飲食文化的最好體現。不一樣的麵條,有著不一樣家鄉風味。每當提到自己家鄉的那一碗麵,大家都恨不能一較高下,誰也不能說服誰,更有甚者評出了中國十大名面,是否有你最愛的那口呢?蘭州牛肉麵都說蘭州人的一天,是從早上的一碗牛肉麵開始的。
  • 趙俊矗 | 他們圪搗圪搗,咱們圪等圪等
    今天讀了張一鳴說「圪」的文章,感覺異曲同工,就想具體探討一下這個「圪」字:沒想到,它真有意思。 這個詞在我們的口語中常用,尤其是武鄉的口語中,說三句話不離圪字真是事實。不信,你聽:你圪閒閒的,一直對著那圪臺圪瞅什了。一句話就三個圪字。那麼,為什麼這個詞這麼招人喜歡呢? 原來和它的性格有關。
  • 一碗燴麵,全世界河南人的情懷與鄉愁
    正如《料理鼠王》裡的美食家柯博,閱盡千帆,覺得最好吃的還是一碗雜燴菜,因為裡面有他小時候吃過的媽媽的味道。這鐫刻於心的老味道,也是濃濃的鄉愁。,以其獨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 山西人常吃的這15道美食,道道都讓人忍不住流口水
    山西人常吃的這15道美食,道道都讓人忍不住流口水 在山西,這15樣美食是咱常吃的 你最愛的是哪道呢?
  • 誰說山西只有刀削麵?吃半年都不帶重樣!
    不過,要是親身到三晉大地走一遭,你就會發現,山西人會做的遠不止刀削麵! 打滷面 在太原,沒吃過打滷面可就算是白來一場。打滷面,講究的就是那一勺滷子,西紅柿醬、肉醬、各種滷,成就了各種打滷面。
  • 鄉愁,一根精神的臍帶——讀《一碗米粉的鄉愁》有感
    導語——生於1922年的饒平如老先生寫《一碗米粉的鄉愁》,娓娓道來的敘述筆調,像春天的風輕柔地吹過水麵,在讀者的心湖裡泛起層層漣漪……《一碗米粉的鄉愁》邱建國/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讀鄉愁患者、米粉達人丘山的詩《南城人與米粉》:每一個南城人/生下來時/一根臍帶剪斷了/另一根叫做米粉的臍帶
  • 小鍋米線,在異鄉煮一碗鄉愁
    過橋米線、菊花米線、牛肉米線、羊肉米線、兔肉米線、小鍋米線、鱔魚米線、腸旺米線、滷米線、炒米線、涼米線……在雲南的不同地區,不同風味的米線通過不同的烹飪技法和食材搭配,撫慰著雲南人的身心。每年回老家,第一件事就是吃一碗米線。不拘於上述的一種吃法。
  • 舌尖上的陽泉特色風味美食小吃
    作為三晉門戶的陽泉,自古以來就是山西飲食之鄉。炒不爛又名窟壘,「不爛」其實是一種製作方式,山西方言中「不爛」用了反切的方式表達,取反切上字聲母,反切下字的韻和調,所以「不爛」其實是「拌」的意思,食物製作過程中先要將擦成絲的土豆與麵粉拌勻再蒸熟,故而得名。
  • 「潮玩」舌尖上的鄉愁!老昆明人讚不絕口的美味!
    一碗春城味兒承載的不僅是味蕾上的感官刺激更是念家情思的滌蕩和牽引……01昆明有一樣吃食被譽為最存雞之本味清清純純,滿屋雞肉飄香那便是汽鍋雞而這最簡單的美食也往往最容易勾起遊子相思雞,作為平日最常見的食材被以雲南建水特有的「汽鍋」烹飪汽鍋底部的圓錐形汽管由下向鍋內噴注水蒸氣
  • "舌尖上的中國"熱播 網民網購解決美食鄉愁
    最近,一出形式老土而且內容也無新意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作為一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拍攝的好壞筆者身為門外漢不敢妄自評論,但是對於題材並不新穎、拍攝手法也沒有什麼3D或者4D的點綴的情況下,《舌尖上的中國》獲得如此火爆的反映,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定位在了「吃」這個對於每個人,特別是每個中國人來說,如此重要而且永恆的話題上。
  •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熱播 勾起舌尖上的鄉愁
    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 片中食材銷量大幅提升 深夜開播的《舌尖上的中國2》使得不少吃貨眼淚伴著口水流。吃貨迷們一致認為,只能看得到卻吃不到是最大的煎熬。 《舌尖》饞倒外國網友:一頓飯後房租減半 圖 《舌尖2》的熱播,再次掀起對中國美食的潮湧好評,舔屏都不足以證明中國美食的誘人了,這幾天,網上盛傳《外國人是怎樣被徵服的》的長微博讓各位網友爆笑捧腹,這個本是搜集「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美食」的話題,不知不覺地就變成「外國人是怎樣被中國美食徵服的」,對中華美食最直觀的評價當然就是來自國際友人們了。
  • 悅讀匯丨吃貨指南:帶您回味「舌尖上的鄉愁」
    春節將至,年味兒對漂泊在外的人而言,其實是最深的鄉愁。時光將味道烙在了我們的味蕾上,隨生而生,永不磨滅。
  • 歸鄉,一碗漿水面是我「舌尖上的記憶」 | 沸騰
    ▲漿水面 資料圖文 | 檻泉在我「故鄉」,有一碗漿水讓人念念不忘。 隴上江南,一碗漿水越千年。 鄉愁是什麼?「鄉愁」是漢語詞典裡「思念家鄉的憂愁心情」,是席慕蓉眼中的「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亦是一段記憶或一種味道…… 我自幼在寧夏長大,但我祖籍在甘肅天水。雖然不在天水長大,但自打與那裡的漿水面邂逅後,我便對這道來自「遙遠」故鄉的食物一嘗如故,再難忘記。 或許,這就是「舌尖上的記憶」。
  • 來山西晉城玩,這四款美食不要錯過,你知道哪幾種?
    以上就是城市的簡介了。#山西#下面給大家介紹來山西晉城玩,這四款美食不要錯過,你知道哪幾種,不知道的小夥伴可以看一看木耳圪貝木耳圪貝是山西晉城有上百年歷史的傳統名吃,是一種類似涼粉一類的澱粉類製品。木耳圪貝的做法已經歷史悠久了,主要材料就是木耳,在裡面加入雞蛋、豬油,蒸熟澆上雞湯,放上香菜即可。
  • 美味人間吃貨指南——山西大同篇
    剛剛從豆腐皮布上扯下來的豆腐皮白生生、筋顫顫,如果把它象手絹那樣揉成一團甩在皮板上,光滑的豆腐皮不會有一絲裂縫,而且都不會掉角,真是筋得難以想像,這也是天鎮豆腐皮的獨到之處。抿八股兒晉北地區的名吃,磨成泥的土豆和莜麵加水混合(為了筋道也可加少許澱粉),把麵糊鏟到抿床子上,右手拿著抿子擠壓,抿出一截截兒抿八股兒,煮約一分鐘,撈出,根據個人喜好,配製調料(鹽蔥花椒辣椒香菜,還有栽栽面花兒或哨子,就著酸鹹菜吃,口感爽滑,易於消化。
  • 山西人愛吃麵,據說麵食達「280」餘種,你吃過其中幾種呢?
    山西麵食種類繁多,原料為小麥粉、高粱面、豆面、蕎面、莜麵做成,品種為刀削麵、拉麵、圪培面、推窩窩、灌腸等。有據可查的麵食達280餘種。都說世界麵食看中國中國麵食看山西今天我們看看中國「麵食之鄉」 ——山西下面這幾種代表性麵食,你吃過幾種?
  • 舌尖上的大同--塞外古城的你還不知道的傳統美食
    舌尖上的大同原創:一笑奈何長空舌尖上的大同,來分享一下大同這個塞外古城的傳統美食!看看你吃過幾種?1、先上一碗刀削麵,這是必須的 2、再上一籠莜麵窩窩26、餃子,大同的餃子味道相當不錯,有茴香、芹菜、大蔥、豬肉、羊肉的,再配上山西的陳醋
  • 健康與安全|舌尖上的美味,哪一款是你的最愛!
    健康與安全|舌尖上的美味,哪一款是你的最愛! 舌尖上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