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言語治療師,可能是出於職業特質,會不由自主地關注一些人的發音問題,特別是電視、網絡上的人物。那麼下面幾個音,你有沒讀錯呢?
第一個:亞洲、佟麗婭等「yà」字。
很多人會讀成第3聲的「yă」,變成「yă洲、佟麗yă」。無論是電視劇、電影裡面的人物,還是主持人等公眾人物,都會有人把這個字讀成第3聲的「yă」。
第二個:複雜。
你是怎麼讀「複雜」這個詞呢?是「fŭ雜」還是「fù雜」呢?沒錯,很多人把它讀成「fŭ雜」。
第三個:科室。
是「科shǐ」還是「科shì」?很多人肯定會說,肯定是「科shì」啦。但是,留意一下生活中文化水平較高的人,讀到這個詞的時候會說「科shǐ」。
這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人在讀「臥室、教室」的時候,可以把這個「室」的音發正確,但是,一旦跟「科」字連在一起就變成了「科shǐ」了。
這種現象也會出現於「復」字。比如說,讀「復旦大學」的時候就可以正確「fù」,但是,說到「複雜」的時候就變成了「fŭ」。
說到「亞軍」的時候可以正確讀出那個「yà」,但是說到「亞洲」或者有以「yà」音為人名的時候,就會讀成「yă」。
而且,這種錯誤會有傳染效應。比如,你看到電視上或者是網絡上有某個人說出上面那種錯誤的音,那麼它就會無形中影響到你在生活中也可能會發出那種錯誤的音。
或者說,當周圍的人都讀錯誤的時候,你也會不知不覺讀成錯誤的音,即使你之前讀的是正確的。
有點諷刺的是,一件事情本來是錯的,但是錯的人多了,慢慢就變成對的了,最後大家反而覺得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