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了這麼多年的《鹿柴》,「柴」字怎麼讀?很多人都讀錯了

2020-12-19 解憂詩詞

學過古漢語的都知道,現代的語言和古代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例如古代的「走」,其實是跑的意思;古代有「入聲」而現在已經沒有了。

很多人在讀古詩詞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這個字應該怎麼讀。

印象最深的就是王維的《鹿柴》了,背了許多年,才發現,原來是鹿柴(zhài),而不是

鹿柴(chái)。

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閒居輞川時所作,入選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背,但是很多人卻常常讀錯標題。

鹿柴唐代·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在新出的部編版語文教材,變化最大的應該是古詩文這一塊了,刪減了一些經典篇目,例如《陳涉世家》、《孔雀東南飛》,也增加了很多新的篇目。

而且如果細心的話,我們會發現一些詩詞中的字和讀音發生了變化。

例如「白雲深處有人家」,如今已經變成「白雲生處有人家」了。

還有賀知章的「鄉音無改鬢毛衰」,記得我小時候念的是「shuāi」,但是大學的文學課教授卻告訴我應該念「cuī」,而且近幾年來「cuī」這個讀音幾乎深入人心了。

但是在新教材中她又變回原來的「shuāi」了,若是不注意很容易讀錯。

因為這些變化,有人也開始質疑「鹿柴」的讀音了。

其實我倒覺得一點也不用擔心,因為「柴」字有一種解釋就是通「寨」,意為「村墅」,而眾所周知,王維在輞川有處大別墅,其中就包括了鹿柴、文杏館、北垞、竹裡館、辛夷塢這些地方,所以根據語意,它一定是念(zhài),而不是(chái)。

現在再來看看這首詩。

王維早年的時候也曾醉心於功名利祿,在遭受打壓後,便漸漸寄情山水,寫下了很多關於山水的讚歌。

在安史之亂後,王維因為當過「偽臣」差點被清算,丟了性命,雖然最後得救,但是卻給了他極大的打擊,徹底過起了半官半隱的生活。

他最常去的地方一個是終南別業,一個便是輞川莊了,對於他而言,這兩處便是他心靈的棲息地。

尤其是輞川莊,他常和好友在此遊玩,吟詩,有《輞川集》傳世。

這首《鹿柴》便是其中的第五首,營造了一種清幽寧靜的氛圍,令人嚮往。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詩歌開頭兩句便描繪了一種很奇特的現象。

空蕩蕩的山林裡,仿佛沒有人煙,卻隱隱約約傳來說話的聲音。

這首詩若是「詩鬼」李賀寫的,也許大家便會覺得陰森,毛骨悚然。

但是王維的話,卻讓人感受到了寧靜祥和的氛圍,這大概和詩人的風格有關吧。

王維的很多詩都是這種風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兩句也是如此,清幽到了極點,治癒了很多人的煩躁。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前兩句從聲音著筆,寫山的寧靜,而這兩句則是從光色方面來突出山的幽深。

傍晚時分,太陽慢慢地滑向了天邊,金色的光芒鑽進深林裡,照射著幽暗的青苔。

詩人望著這斑駁的景象,心中一片清明。

詩詞中的「青苔」總有荒蕪蒼涼之感,例如白居易的「不堪紅葉青苔地」、李商隱的「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歐陽修的「青苔點點無人跡」,可是王維此處的青苔卻是在陽光之下的,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這大概和詩人的心境有關吧。

全詩只有短短20字,無一生僻字,卻有聲有色,將深山的寧靜幽深寫到了極致,千百年來一直廣受好評。

不知你是否也曾讀錯讀過「鹿柴」呢?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懟」字怎麼讀?很多人都讀錯了,撒貝寧也因讀錯被康輝「回懟」
    我國的漢字數量特別多,有很多的生僻字大部分人都不會讀,一般情況下,高中學歷以上的成年人大約能掌握5000多個漢字,這已經能夠實現與他人的正常交流,畢竟生活中常用的漢字也才三四千個。不過,有些漢字卻一直被我們錯用,很多人一直在用,卻並沒有搞清楚這個字的真正讀音,比如說「懟」字。「懟」這個字近幾年經常出現在網上,生活中也有不少人經常用到「懟」字,表示心裡牴觸或對抗,可以引申為怨恨。
  • 「仁者樂山」怎麼讀?大部分人讀錯,餘秋雨讀錯一個字被批評
    文丨開史說漢語被公認為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即使是我們中國人,有時候也會遇到許多我們無法解決的問題,甚至對於有些字的讀音我們都會讀錯,而且有時候還會在一些簡單的字上栽跟鬥。比如「仁者樂山」這四個非常簡單的字,就連我們的文學家餘秋雨都讀錯了。
  • 2*3=6怎麼讀?好多人都讀錯了!
    多簡單,怎麼可能有人讀錯呢?其實出錯的人是這樣讀的: 二乘以三等於六。 差了個「以」字,就不對啦? 有什麼區別呢?這事兒得從除法談起……  這個算式讀作:六除以二等於三。這個大家基本都能讀對。 其實還可以讀作:二除六等於三。 一個是「除以」,一個是「除」。也是差個「以」字。
  • 「龍象般若功」很多人讀錯了,金庸筆下容易讀錯的字,你讀對多少
    這門武功大家很熟悉,但是對於它的讀法,可能有很多人在讀的時候比較容易出錯。因為金庸是信佛的,通過他的作品,能看出他對佛教是頗有一番研究的。比如我們上一段中所提到的「龍象般若功」,其實就引用到了佛教術語。所謂「般若」是佛系兩大分支之一,由於它是梵語的譯音,所以在讀它的時候,按照我們漢字的讀法去讀,難免會出錯。
  • 王維入選唐詩300首的五絕古詩,流傳甚廣但題目一個字常常讀錯
    今天我們所分享的是王維一首精彩的五言絕句唐詩,雖然我們很早就接觸過,不過在後來題目當中的一個字卻經常讀錯。且看: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首唐詩的題目是《鹿柴》。看上去題目很簡單,但是,需要告訴你的是這個題目讀作鹿柴(zhài),而不是讀作「鹿柴(chái)」。因為鹿柴是一個地名,是王維山間隱居輞川別墅之一,在今陝西省藍田縣西南之地。其中的柴(zhài),是一個通假字,和「寨」可以通用,指的是用樹木圍成的柵欄。
  • 《鹿柴》源於晚年歸隱生活,王維畫的《輞川集》竟然治癒久病秦觀
    注釋①鹿柴(zhài):王維輞川別墅勝景之一,指的是養鹿的地方。柴:通「寨」、「砦」(zhài),用樹木圍成的柵欄。②但:只。作者王維(約690-761),字摩詰,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縣)他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在詩歌史上影響極大,代表作有《使至塞上》、《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送元二使安西》等。
  • 我們都讀錯了,撒貝寧的撒原來讀sǎ不讀sà?易讀錯的100個字快收藏
    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小撒(sà),十人有八人都讀的是四聲,然而,這個讀音卻是錯誤的,正確的讀音應該是三聲(sǎ)。是不是感覺很驚奇呢?原來讀了好多年的小撒(sà),竟然是錯誤的,撒貝寧原來叫小撒sǎ?聽起來好彆扭啊,哈哈。不止是這個音,平時我們讀錯的字多了去了。讀錯字是非常尷尬的一件事,不是嗎?常常會讓自己面紅耳赤,在眾人面前沒有面子。
  • 一石米的「石」應該怎麼讀?答案讓人意外,你可能一直都讀錯了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古代社會的時候,實際上生活當中有很多經常用的東西,和現代的稱呼都是完全不一樣的,甚至就連計量單位都完全不同,現如今人們使用的計量單位已經和國際化接軌,但是古代的時候使用的依舊是古人發明出來的單位。
  • 很多人都會讀錯的幾個字,你有沒有?
    作為言語治療師,可能是出於職業特質,會不由自主地關注一些人的發音問題,特別是電視、網絡上的人物。那麼下面幾個音,你有沒讀錯呢?第一個:亞洲、佟麗婭等「yà」字。很多人會讀成第3聲的「yă」,變成「yă洲、佟麗yă」。無論是電視劇、電影裡面的人物,還是主持人等公眾人物,都會有人把這個字讀成第3聲的「yă」。
  • 這些最容易被小學生讀錯的字,你讀對了嗎
    愛上學語文,老師拒絕照本宣科,學生拒絕按部就班,讓我們的語文學習總比別人好一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總有一些看似簡單的字,常常被一些同學讀錯,鬧出笑話,出了洋相,被人取笑,實在太不應該。這些經常被讀錯字的原因,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因為中國的很多漢字在造字結構上都有相似性,容易被混淆;二是很多人在看到一些不太確定怎麼讀的字的時候,沒有查閱字典的習慣,總是念字念半邊,從而造成了讀錯字的尷尬局面。
  • 蔣介石念錯一個字,之後所有人都跟著讀錯,連新華字典都遷就他
    近代史上日本入侵中國,在那個動蕩的時代,黃埔軍校無疑培養出了很多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當時可以說是排名頂尖的學校了。它及時地為我們的國家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將軍,許多著名的抗日將領都來自黃埔軍校。在抗日戰爭中發光發熱,這所學校的大多數人都是英雄。這所學校也因為校長蔣介石被迫改名。這是真的嗎?
  • 海泊河怎麼讀?80%青島人都讀錯了,專家學者也吵翻了
    老青島人讀了一輩子的海泊(bo)河難道都讀錯了?百年海泊河歷史:曾通行船隻、竹筏根據1928年版《膠澳志》記載,海泊河長約七公裡,發源於浮山之西北麓,流經東西吳家村前折而西北流入膠州灣,是青島第一個水源地,也是青島市區的護城河,距今已有百餘年歷史。
  • 「返景入深林」,景字讀作ying還是jing?
    今天一位老師問,這個「景」應該讀作什麼,因為自己上學的時候,老師教的是ying,跟教研組的老師請教,大家也是說法不一,不知道該讀什麼。教材和教參也沒有注釋該讀什麼。訪談了幾位老師,有的很肯定地說讀作ying,就是影子的意思,有的說憑藉感覺是影。有的老師翻出教參的注釋,讀作jing。
  • 我的世界最容易讀錯的20個字介紹 玩家躺槍
    盤點《我的世界》玩家最容易犯的錯,這20個字,你讀對了幾個?據說這最容易「讀錯」的20個字,MC玩家100%躺槍!所以快來看看下面這些字,你讀錯了幾個吧! 據說小夥伴們都喜歡讀成戳民或者是寸民,反正就是讀不對。 4、藤蔓[wàn] 藤蔓man,據說99%的玩家都有這麼讀。100個人也就只有1個《我的世界》玩家能讀正確,所以你讀的是藤蔓wan,還是藤蔓man呢?藤蔓可在沼澤和雨林中發現。
  • 這幾個漢字你能讀對嗎?好多人都讀錯幾十年了還不知道
    這幾個漢字你能讀對嗎?好多人都讀錯幾十年了還不知道文/水墨許三世我國那麼悠久的歷史可以保留下來,有一個很重要點那就是文字。所有的文明都是離不開文字的,而文字也賦予了所有文明新的活力以及延續的可能。根據統計數字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現在的漢字的總數是九萬一千二百五十一個,但是我們常用的漢字只是其中的百分之三左右,也就是三千字左右。雖然這三千個字和九萬多相比已經少了百分之九十七,但是在這百分之三中,還是有很多漢字大家都是讀錯的。而這個其中最容易讓人讀錯的就是地點和姓氏了。
  • 生僻成語「方枘圓鑿」怎麼讀?很多人開口就錯了
    很多成語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被使用,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然而,有些成語卻相對生僻,懂的人不多,用的人更少。一方面是因為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今生活與古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習以為常的成語被滄海桑田的巨變所淹沒。
  • 大語文:原來你這麼多年一直讀錯了!
    關於古人名與字相關,有很多例子。顏回,字子淵。淵,回水也。孟軻,字子輿。軻、輿都是車。曾鞏,字子固。鞏、固義同。班固,字孟堅。堅、固義同。歐陽修,名修,字永叔。修,長。永,本指水流長,引申為長。蘇軾,名軾。字子瞻。軾:車前供人憑倚的橫木。「君馮(憑)軾而觀之」「登軾而望之」。2、史載,曾參有三子,長子曾元、次子曾申、三子曾華。
  • 讓董卿和濮存昕都讀錯的多音字,到底該怎麼讀
    原標題:讓董卿和濮存昕都讀錯的多音字,到底該怎麼讀?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三國]諸葛亮】 有些人會將這裡的「遺」字讀「yí」——「先帝」一詞可能產生了些誤導,認為「遺」在這裡的意思與
  • 河南的兩座小縣城,看名字好像會讀,卻偏偏有很多遊客都讀錯!
    很多國家的人都很喜歡旅行,旅行中可以知道很多事情,可以很好地消除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很多人在國內旅遊時間有限。中國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受歡迎的旅遊省非常多,河南省是其中一個,河南是國內旅遊的熱門省份之一,旅遊景點很多,少林寺、龍門洞窟、天地中、嵩山等,每年都有很多國內外遊客來河南旅遊。
  • 4個常見的易錯詞語,多數人都讀錯,全對的多半是學霸!
    「倔強」這個詞一般用形容人性情固執或者強硬,關於這個詞的讀音,「倔強」中的「強」大家都知道讀作「jiàng」,但是其中的「倔」字很多人就讀錯了,「倔強」這個詞中的「倔」讀作「jué」,而不是「juè」,很多人或許是由於方言的問題導致讀錯,所以就一直這麼讀下來了,其實這種讀法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