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詞看懂《流浪地球》背後的職場哲學

2020-12-25 創騏雲課堂官方帳號

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其實剛開始我對此並不抱太大希望,只是想看看特效場景,但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會被這部科幻電影感動。特別是聯繫到這些年從事工作後的經歷,讓我從中悟出了一些職場哲學。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簡單來說,影片講述的是2075年,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在這部硬科幻的電影中,有三個詞最讓我感動和震撼。

第一個詞語是:希望。當地球瀕臨毀滅,人類即將滅絕,韓朵朵在廣播裡呼籲更多的人加入最後的救援時,用稚氣生澀的語調說著:希望是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用來形容我們目前身處的環境再合適不過了。這句話,讓我覺得,希望不是雞湯也並不虛無,而是一個切切實實能讓人感受到力量的東西。

聯繫到剛過去的2018年,國內外形勢嚴峻,風雲詭譎、暗潮湧動,讓我們更加的焦慮和不安:經濟危機要來了嗎?我們該怎麼辦?……因此,大家對2019年的春節,賦予了更大的期望,更深的寓意,除舊迎新,我們都期盼著來年能一切順利。

「希望」,百度百科的釋義:指的是心中最真切的幻想、盼望、期望、願望。期望達到的某種目的或出現的某種情況。

要說「希望」這東西很虛,很多時候對現實問題並不能起到實際性的作用,但我們卻不能沒有「希望」。無論日子多麼難過,我們都不能丟棄「希望」,希望是支撐著我們在艱難時期最強大的力量,是黑暗時最閃亮的光輝,是我們戰勝困難的利器,是我們的精神支柱,能讓我們從絕境中生出花來,創造奇蹟。

經濟危機實際上就是「信任危機」,正如我們將錢存進銀行,是相信銀行是能賺到錢,我們能賺到利息,正如投資者投中一家創業公司,是源於對公司以及行業的信任,認為一定能盈利的。信任是商業的基礎,沒有了信任,社會經濟自然就崩塌。

而經濟不景氣,環境不佳,難得不是一定程度上我們對未來不抱希望,看空未來的原因嗎?毋庸置疑的是,我們要有希望,堅信未來會越來越好,只有秉持這樣的信念,未來才有機會變好,如果我們自己都放棄了,誰還能拯救你。

因此,對工作,我們要有希望。特別是在經濟艱難,市場環境不佳的情況下,依舊相信情況會好起來的,問題只是短暫的,只要堅持下去,心中有希望,未來才有機會變好。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在2019年的新春之際,依舊許下新一年的期盼,埋下希望的種子。

正如在此之前,我們普遍對國產科幻片不抱希望,但這次卻能成功扭轉局勢,成為春節期間最大的黑馬,也讓中國科幻片從此有了好的開頭,我相信,這也是希望帶來的結果。

第二個詞語是:勇氣。在地球離開太陽系進入流浪階段的過程中,突然面臨全球發動機停擺事件,隨時有墜入木星的危險。面對著聯合政府早已經準備好的計劃——放棄地球而採用太空站保留人類文明的時候,面對被放棄的命運,作為普羅大眾的人們,可能只能回家等待末日的到來。

意外的是,影評裡的主角並沒有回家等死,被動接受現實的宣判,更不是浪費時間自怨自艾,而是想辦法自救。想到了「點燃木星計劃」,通過點燃木星產生巨大的力量讓地球成功逃離太陽系,而即便聯合政府很早之前已經否決了「點燃木星計劃」,判定成功率為零,但影片中一眾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依舊讓人感到震撼。

除此之外,為延續人類文明,拯救地球而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奔向未知的宇宙星河尋找更合適的居住地,這個想法本身就很大膽也很有勇氣。人類的恐懼來源於對未知事物的不確定性。所以墨守成規,循規蹈矩是人普遍的共性,只有這樣才不容易犯錯,但同時容易扼殺創新和創造力。

這種思想在職場中也是最常見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區,工作也是如此。很多人在工作幾年後,就容易成為老油條,以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倚老賣老,只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求改變,不圖上進。所以當行業發生重大改變時候,首當其衝的就是這種固步自封的員工。

網際網路時代瞬息萬變,這一刻還是朝陽行業的產品,說不定下一秒就成為歷史。想要不被時代所拋棄,不讓自己處於這種被動的職場位置,就要主動改變自己,積極謀求創新,勇敢自救,而不是混吃等死。

第三個是:團結。偉大事業的造就從來不是個人的成功,而是集體的奮鬥,團結的力量。可以看到的是,在拯救地球過程中,每個人都發揮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甚至是普通的路人甲,也為計劃的實現做出了微薄的貢獻。

和傳統的好萊塢科幻片標誌性的個人英雄主義不同,流浪地球裡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影片始終倡導的是集體主義,我們更講求的是人多力量大,集思廣益。但越是人多的地方,越是需要做好管理。

提高團體協助能力,發揮每一個人的作用,這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都是最基礎最重要的管理思想。在管理學中,沒有不行的員工,只有不會管理的領導者。正如影片中,大家普遍認為手無縛雞之力的中學生韓朵朵,卻在大家急需救援的時候,勇敢地用廣播發表演講,向所有人發生呼救,並說出了「希望是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這樣鼓舞人心的話語,最終迎來了眾多人前來支援和幫助,才有了最後拯救地球的成功。

只有當集體中的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做出自己的貢獻,團結的能力發揮出來,問題才能被解決。

如果你也覺得目前環境不佳,經濟不景氣,但只要我們始終抱有「希望」期待未來,足夠的「勇氣」面對現實,發揮「團結」的力量一致解決問題,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也相信,未來只會越來越好!這也是《流浪地球》給我們傳遞的時代信念。

最後用一句話與你共勉:希望不滅,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相關焦點

  • 看懂《流浪地球》的三個瞬間,「莫斯」最後一句話細思極恐
    《流浪地球》上映之後,在國內廣受好評,被廣大朋友成為:「中國如今最為拿得出手的科幻片。」這個頭銜細細數來和《流浪地球》搭配確實妥當。整部片子上千的特效鏡頭中有百分之七十都是由中國的團隊製作的,可以準確得稱為「中國製造」。
  • 深度剖析《流浪地球》背後的哲學人文思考
    本文作者:vicky刺蝟今年賀歲檔,首推《流浪地球》。不僅因為這部電影關注人類和地球的未來,更因為它是一部真正的國產科幻史詩。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描述當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的故事。
  • 《流浪地球》比想像中好太多了!
    如果從春節檔裡只能選出一部電影觀看的話,那麼我想我的首選肯定是《流浪地球》。《流浪地球》的作者是劉慈欣。這本身就是一個強有力的招牌,當然電影在原著基礎上有做一些調整。所以一切的逃離與流浪,都圍繞避開撞擊展開。於是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萬座推進器,利用反衝力來推進地球流浪。
  • 《流浪地球》教會職場人,掌握英語才能絕處逢生
    於是乎,小編的朋友圈持續被《流浪地球》刷屏,還把2019年稱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回來上班後,小編昨晚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和女票一起觀看了這場期待已久的《流浪地球》。看完之後,小編只想說兩個字:「真香」!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
    自流浪地球上映以來無論是朋友圈,豆瓣,還是熱門新聞都充斥著對這部電影的大加讚美,簡直可以用狂轟濫炸來形容這種場面。不得不說,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確實不錯,但也沒必要這麼過譽。對於一部國產科幻電影來說,其中的視覺效果可以稱得上是頂峰了。
  • 《流浪地球》:流浪的是地球,尋找的是家園 | 外刊學習
    看過《流浪地球》的小夥伴們一定被這兩句話魔性洗腦了吧?在一眾賀歲電影中,《流浪地球》可謂是獨領風騷,票房一路領跑,上映 10 天就已突破 30 億大關。恢弘的背景設置,震撼的視覺特效,全民守護地球的熱血基調,都讓中國影迷發出了「活久見」的感嘆。這部中國國產科幻片自然也得到了《紐約時報》的關注。《流浪地球》大獲成功的背後到底有什麼呢?
  • 《流浪地球》背後管錢又管內容的男人
    原標題:《流浪地球》背後 管錢又管內容的男人 給《魔獸世界》終極BOSS配音 《魔獸世界》終極BOSS那渾厚無比的怒吼,想必很多遊戲迷都聽過,那就是龔格爾配的音。「我是一個遊戲宅男,太喜歡打遊戲了。
  • 《流浪地球》故事和背後的內容你知道嗎?
    故事內容由於懼怕太陽氦閃爆發引起的災難,人類決定組成聯合政府,並給地球裝上發動機,通過動力將地球推出太陽系,在宇宙中流浪,找尋新的星系作為人類的家園。這個流浪計劃的實施時間長達兩千五百年。他沒有見過黑夜和星星,也沒有看到過四季的變化;而地球發動機帶來的高溫使得四季的溫度都高達70℃,日出也變成了恐懼的象徵。逃逸時代時,他搬進了地下城,人們都生活在「太陽氦閃要來了」的一次次謠言帶來的恐懼之中。地下城之後還經歷了「地球派」和「飛船派」之間的內戰,以及平民對聯合政府的質疑而發生的起義。最後太陽氦閃爆發,地球卻還在流浪。
  • 看·電影|再看《流浪地球》,或許你能看懂更多
    如何挖掘故事背後的真理?《今日影評》特別策劃系列節目《看·電影》每晚十點檔CCTV6電影頻道,不見不散。電影為橋,審美為道。影評人,「手把手」教你看電影。我們綜合口碑和票房表現,精選了近五年來50部國內外重點影片。邀請50位權威影評人專業拉片。
  • 《流浪地球》的背後,你不知道的故事……
    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點,太陽迅速衰弱,地球面臨被吞噬的危機。因此全球各國達成共識,啟動了「流浪地球計劃」,通過在地球表面建立推進系統,將地球推向4.2光年的星系以求生存下去,計劃將歷時兩千多年,在這段時間裡,離開裡太陽系的地球的地表不再適合生物生存,有限的人類轉移到了地下生活。
  • 流浪地球可行性分析
    最近一股「科幻風」席捲華夏,而其中的導火索就是「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操刀的《流浪地球》,而這位「第一人」筆下曾誕生了多部堪稱奠基石式的科幻大作,其中被政商界視為「指導思想」的《三體》更是在讀者中孕育出「叢林法則」、「降維打擊」等一系列的生活性哲學道理。
  • 流浪的地球下,又是怎樣的藝術?《流浪地球》影評淺析
    流浪仍在,希望依舊--淺析影片 《流浪地球》之視聽語言璀璨的群星,照耀著流浪的地球,蒼茫莫測的宇宙中,它在向著希望前行。郭帆導演的科幻巨製《流浪地球》《流浪地球》海報更是冠以「中國科幻元年」之稱。而在其背後,導演細膩動人的鏡頭拍攝,以及意蘊深刻的色彩描繪,更是闡釋出在流浪的地球中,人們所堅守的信仰與希望。
  • 想看懂《流浪地球》太空知識了解一下?
    地球洛希極限軌道運行示意圖作為中國第一部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公映之後口碑可謂是一度炸裂朋友圈。本部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影片,除了用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這個設定之外,幾乎一切都是新的,可以說這是一部建造在《流浪地球》世界觀體系下的新故事。以至於,就算是一些原著黨看了也會覺得新奇,更別說普通觀眾了。
  • 《流浪地球》電影主題曲 劉歡帶著地球去流浪完整歌詞介紹
    《流浪地球》電影主題曲 劉歡帶著地球去流浪完整歌詞介紹  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電影主題曲) - 劉歡  詞:劉歡  曲:劉歡  詩作:曹操  編曲:趙兆  獨唱:劉歡  童聲演唱:鄭楚馨  製作人:劉歡  吉他:薛峰
  • 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硬科幻小說,在今年春節檔被拍成電影上映可謂是口碑與票房雙豐收,但在電影的背後,不知道有多少注意到了這些細節:流浪地球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建造飛船逃跑?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
  • 《三體》之後劉慈欣又一作品擬被搬上銀幕 《流浪地球》背後現投資...
    《三體》之後劉慈欣又一作品擬被搬上銀幕 《流浪地球》背後現投資迷局?每經影視記者注意到,事實上除了此前備受關注的《三體》和此次的《流浪地球》外,劉慈欣的多部作品都曾披露過「電影化」的路徑。值得注意的是,劉慈欣的作品IP基本都被中影股份及北京文化「壟斷」。據2014年中影集團公布的24個電影項目中,《超新星紀元》、《流浪地球》和《微紀元》3個作品位列其中。
  • 《流浪地球》:地球去的比鄰星有三個太陽,會不會遇到三體問題?
    《流浪地球》:地球去的比鄰星有三個太陽,會不會遇到三體問題?文/猿飛日月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想必大家都已經看了,關於這部電影,很多人都看得熱血沸騰,這部電影更是被稱之為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之作,其實流浪地球和三體一樣都是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不過這確實是兩個世界的故事,二者之間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交集。
  • 看了電影《流浪地球》,怎麼評價流浪地球計劃
    看了電影《流浪地球》,流浪地球計劃,這個計劃的名稱起的太消極。流浪,指的是四處漂泊,居無定所。而人類終極目標是遷移到適合居住的地方,是有明確目的地的。為什麼不叫遷徙地球計劃、轉移地球計劃、新家園計劃、光年之旅計劃、重生地球計劃,為什麼偏偏叫流浪,電影名字可以這樣叫,但作為電影裡的聯合政府,讓地球流浪,這就太消極了。對比一下火種計劃,聽聽火種這個名字,充滿了重生的希望。流浪地球裡最缺的是什麼,是希望。為什麼流浪地球的名字讓人失去希望,人類失去希望,聯合政府起名字的能力要擔一半責任,誰起的。
  • 《流浪地球》「獵殺」豆瓣
    所以8分左右,應該是《流浪地球》一個比較合理的評分區間。但是問題在於,8分不是所有人的願望,在一些人眼中《流浪地球》已被奉為神作,給10分都嫌少;而在另一些人眼中《流浪地球》則一文不值,給1分都嫌多。一場戰爭,就在雙方的相對失明之間產生。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那麼《流浪地球》的科幻內核又是什麼呢,為什麼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它的硬傷又是什麼。流浪地球不考慮各種飛行因素,就單純以現代人常識來講,它能「流浪」起來嗎?首先講下劉欣慈《流浪地球》的文化內核,劉欣慈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讓人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