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廚藝「翻車」上熱搜,網購生鮮報告:方便食品銷量猛增

2020-12-11 中國日報網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The COVID-19 outbreak)後,穿著睡衣上班打卡、對著屏幕上課的你們如何解決一日三餐?哪些美食成為了年輕人的心頭好?

一份來自生鮮電商每日優鮮的數據報告給出了答案,讓我們來看一看宅家的這一個月都有什麼亮點。

年輕人廚藝不夠 火鍋方便速食來湊

疫情之下,長時間宅在家的吃貨們開始蠢蠢欲動,網上立即掀起一股電飯煲蒸蛋糕、自製涼皮熱。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不久之後我們看到了各種翻車現場:

數據顯示,方便速食類食品最終成為了年輕人的「白月光」。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中國人對火鍋的喜愛。數據顯示,火鍋底料銷量長了11倍,順便帶動牛肉卷、蝦滑和菌菇拼盤分別增長了25倍、23倍和15倍。

In China, hotpot mania continued. Sales of hotpot seasonings grew 11-fold with beef rolls, mashed shrimp paste and mixed mushrooms driving growth. Segment-wise sales rose 25-, 23- and 15-fold respectively.

加熱即食類(heat-and-eat)的產品也在疫情期間大火,一款麻辣香鍋面在過去一個月銷量增長了98倍,自嗨鍋的銷量環比增長了12倍。

同樣,加熱即食的羊雜湯、香辣牛肉風味米飯也都有超20倍的增長。

爸媽勤學苦練手機買菜

聽說這一屆的爸媽很難帶!追在子女後面要求學網上買菜。學會後,爸媽早起的第一件事再也不是吼你起床,而是掏出手機,蹲點下單。

數據顯示,40歲以上的用戶增加了237%,其中9成都是在兒女的幫助下學會下單

People aged over 40 years old have taken a shine to ordering fresh food online due to restrictions on movements during the ongoing epidemic.

This business segment's sales grew 237 percent. Up to 90 percent of 40-plus people placed online orders for fresh food with the help of their children.

萬萬沒想到,爸媽最愛買的竟然是小白菜(Chinese cabbage)、雞毛菜(Pakchoi seedlings)和蘿蔔(turnip)。

上海人可以不出門 但不能丟掉精緻

一向以生活精緻著稱的阿拉上海人宅家依然保留了「精緻魂」。

數據顯示,67%的上海用戶買洗手液的同時也會順帶買護手霜。

在高端水果上的花銷猛增,智利車釐子和貓山王榴槤在上海的銷量分別增長了13倍和8倍。

Shanghai denizens are usually considered sophisticates.

Some 67 percent of e-commerce users in Shanghai bought sanitizers and hand creams at the same time during the ongoing epidemic.

They also spent more money on expensive fruits like Chilean cherries and Musang King durians, whose sales rose 13 fold and eightfold respectively.

北京人依然走「硬核」路線,平均每天會購入30噸白菜,黑豬肉餡、牛腱子和羊蠍子(a Beijing-style hotpot with saddle of lamb)等「硬菜」在北京也增長了15-35倍不等。

廣東人延續了愛吃雞的傳統,禽類品的購買量環比增長了334%。Chicken dishes remain a favorite of Guangdong residents. Poultry sales increased 334 percent compared with the same period of the previous month.

不少市民宅家做椰子雞,椰子雞食材的購買量也上漲了135%。

人間自有溫情在

這場疫情並沒有隔離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不少用戶都更加體諒配送小哥。

截至2月23日,用戶在訂單備註欄裡給配送小哥留下了20萬個「謝謝」和17萬個「注意安全」。The novel coronavirus itself may be heartless, but that did not stop a rising number of e-commerce users from showing their kindness. Consumers posted more than 200,000 "thank-you" notes and 170,000 "take care" in appreciation of deliverymen who brought them meals ordered online.

更有56%的用戶打賞過配送小哥,其中一位來自上海的用戶累計打賞金額更是高達2350元。Also, 56 percent of consumers who ordered meals online offered generous tips to deliverymen, with a man in Shanghai giving 2,350 yuan ($334) in tips in total.

*統計數據時間:2020.1.23-2.23

這個假期,你在家學會了做啥菜?

記者:程鈺編輯:陳月華

來源:China Daily

相關焦點

  • 美團「宅經濟」大數據:「手機買菜」成剛需,宅家鑽研廚藝成全民娛樂
    「手機下單、配送到家」成為市民們「宅家」期間採買生鮮、藥品等生活必需品的首選方式,更有不少人結合網上流傳的各類買菜攻略,每天在家用手機逛菜市場。線上買菜需求激增,三餐食材最搶手隨著「宅家就是做貢獻」的觀念深入人心,如何足不出戶吃上新鮮菜,成為大家最關注的問題,各線上買菜平臺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 「宅假期」興起「烘焙熱」「廚藝比拼」成全民娛樂
    「宅假期」興起「烘焙熱」,酵母麵粉熱銷「廚藝比拼」成全民娛樂,自製材料線上線下都遭掃貨長沙部分網友在朋友圈曬出的廚藝作品。2月19日,長沙市民小媛稱,假期裡迷上了做包子、饅頭,用完一包酵母粉後想再補貨,卻沒想到原本並不起眼的酵母成了「香餑餑」,還挺難買。三湘都市報記者走訪發現,長沙多家大型超市的小包裝中筋、低筋麵粉,酵母紛紛賣光,就連小蘇打一類的烘焙、自製麵食原料也所剩無多。
  • 吃貨催熱生鮮網購 澳洲牛排24小時從上海到成都餐桌
    像任先生這樣的「吃貨」日漸增多,正是近一兩年來生鮮網購突然躥紅的一個縮影。而《舌尖上的中國》等紀錄片,又對今年以來火爆異常的松茸銷售之類電商大戰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2013年食品網購白皮書》數據顯示,食品網購正逐步成為「菜籃子」的重要來源,各類型產品網上購買率均有明顯增長,其中又以生鮮食品增長最為迅速,同比增幅達到108.91%。
  • 淘寶銷量榜單TOP20出爐:「吃貨宅家吃什麼」迷惑大賞,萬萬沒想到...
    文:George Chen 來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疫情期間,出門受限,餐廳、外賣難以正常運營,宅家場景成熱門,究竟大家宅家吃什麼?2月底,淘寶發布「吃貨宅家都在吃什麼」銷量TOP20給出了答案。
  • 佟麗婭的南瓜羹是綠色的上熱搜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微博宅live##宅家美食大賽#@佟麗婭 首次直播展現廚藝,可愛地忙碌了半個小時,佟師傅竟然做出了綠色的南瓜羹!結束後丫丫還發綠洲說#佟麗婭的南瓜羹是綠色的#是個意外,下次直播就不會緊張了期待繼續挑戰健康美食~ #佟麗婭的南瓜羹是綠色的# @佟麗婭 在#微博宅Live# 做的南瓜羹是綠色的,丫丫笑說雖然翻車了,但好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 網購:直播帶貨火熱 消費往線上「搬家」的速度更快了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消費往線上「搬家」的速度更快了——今年1月至11月,商品零售31.68萬億元,同比下降3.0%,但同期,全國網上零售額卻超過10.53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增速比1月至10月又提高0.6個百分點。
  • 從蔬菜、瑜伽墊,到打蛋器、理髮器……居家隔離催生「宅經濟」
    梳理大家購物車中的商品,畫風也隨之轉變:理髮器、打蛋器、睡衣、健身器材……「宅經濟」火了!京東生鮮銷量同比增長超230%疫情發生以來,生鮮蔬菜在網上銷量暴增。其中,蔬菜的增長幅度最大,達到5到7倍。一家生鮮超市平時每天銷售額為3萬元到5萬元,現在每天有20萬元到30萬元的銷售額。
  • 生鮮電商的市場分析報告
    調研數據顯示,中國生鮮網購消費者中一線城市用戶佔比41.4%,二線城市用戶佔比40.4%;在省市分布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市委生鮮網購用戶中數量最多的地區。此外,京東利用物流優勢,不斷開拓一二線以外的市場,其運營數據顯示,從2017年1-11月京東生鮮的銷量同比增幅來看,三線城市增長最快,同比接近400%。
  • 方便麵走俏螺螄粉躥紅 「宅經濟」催生方便食品新風口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方便麵走俏螺螄粉躥紅 「宅經濟」催生方便食品新風口 本報記者 孫杰今年以來疫情陰影籠罩,方便麵卻再度走俏,成為不少人居家應急甚至剛需的食品。這不僅加速整個行業的復甦,也讓方便麵企業賺得盆滿缽滿。不光方便麵,螺螄粉、自熱火鍋等新型方便食品正在大量湧現,並受到資本青睞。
  • 網購:直播帶貨火熱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消費往線上「搬家」的速度更快了——2020年1月至11月,商品零售31.68萬億元,同比下降3.0%,但同期,全國網上零售額卻超過10.53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增速比1月至10月又提高0.6個百分點。消費者在網上都買了些什麼?
  • 樂卡上線「盛夏宅家美食」活動 自嗨鍋、螺螄粉、麻辣燙低至4折起
    今年夏日,高溫天氣創紀錄,」自嗨鍋」等網紅食品、點個外賣,以及生鮮到家都成為當下消費熱門。樂信(NASDAQ:LX)旗下會員制消費服務平臺樂卡趁機推出 「盛夏宅家美食」活動,外賣、生鮮、方便食品、休閒零食等優惠權益低至4折起,讓用戶輕鬆享受空調房裡看綜藝,品質美食送到家的優質體驗。
  • 食品行業深度報告:多維制勝,細分賽道,「方便+」價值廣闊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受疫情影響,方便食品成了宅家人群最快速的解饞方式,速凍食品、方便麵、自熱即食火鍋/米飯等方便食品熱銷,引發了再次重視並思考方便食品行業市場發展的機會。不少新興品牌從線上發力,憑藉從產品形態、命名包裝等方面的創新設計在短時間內銷量破億,充分實現產品與市場需求的契合,如莫小仙、嗨吃家、食族人等 Top10 網紅品牌為整個行業注入新鮮活力。
  • 大潤發「作」上熱搜,被罵的那種
    記者 | 趙曉娟 編輯 | 昝慧昉 1 超市一哥大潤發因為不當女裝尺碼標註登上微博熱搜。
  • 對標網紅品牌 多力入局方便食品市場銷量尚不如意
    近日,以葵花籽油著稱的多力推出主打健康的「我愛煮」方便食品系列,對標網紅級品牌「拉麵說」和舒淇的「KIKI拌麵」,欲搶佔方便食品和外賣市場。  專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懶人文化」和「宅經濟」催生方便食品迎來快速增長,多力此舉也算順勢而為,與食用油產品共同布局大廚房戰略,搶佔方便食品及外賣市場。
  • 對標網紅品牌,多力入局方便食品市場銷量尚不如意
    近日,以葵花籽油著稱的多力推出主打健康的「我愛煮」方便食品系列,對標網紅級品牌「拉麵說」和舒淇的「KIKI拌麵」,欲搶佔方便食品和外賣市場。專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懶人文化」和「宅經濟」催生方便食品迎來快速增長,多力此舉也算順勢而為,與食用油產品共同布局大廚房戰略,搶佔方便食品及外賣市場。
  • 蔬菜水果肉類海鮮等等 網購生鮮到底靠不靠譜?
    線上支付,線下享用,這似乎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生活習慣。但與一般標準化的網購商品不同,生鮮品類無論在產品品質把控、運輸和售後等方面,都給消費者和電商平臺帶來了許多問題。隨著生鮮電商的發展壯大,生鮮質量問題而引發的退貨糾紛和投訴也日益增多。
  • 更多50後、60後加入在線購物 中老年人也愛上網購
    在這段日子裡,遠離了菜場、廣場和小牌桌的老年人,生活方式更是悄然發生著改變:有的老人從「手機盲」到學會了網購買菜;有的老人從沉迷小牌桌,到愛上了鍛鍊健身;有的老人居家學做各種美食,和家人比拼廚藝……數據顯示,今年春季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月活躍用戶相比去年增加1571萬,其中61%來自41歲以上尤其是46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
  • 疫情期間宅出面點熱 帶動酵母/酒麴商品銷量增長近40倍
    疫情期間宅出面點熱 帶動酵母/酒麴商品銷量增長近40倍 來源:每經網 • 2020-02-24 17:08:36 每日經濟新聞消息
  • 疫情推動韓國「宅經濟」增長,Gmarket、Coupang速食爆單
    隨報導不斷增加的冠狀病毒感染病例,讓不少韓國人也取消了出行計劃,選擇「宅」在家中,比起吃外賣,越來越多的民眾在特殊時期選擇網購速食(方便食品)或食材。因為不敢前往人群密集區域,大量的韓國消費者開始轉向線上購物,而整體的消費水平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Gmarket在2月2日表示,1月28日至29日期間,家常午餐的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723%,同時,速食米飯、速食炒飯和速食燉菜的銷量分別增長21%、16%和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