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楊家農貿市場是目前市區規模最大的農貿市場之一
一天用冰2萬斤。有人要用冰,就有人送冰——
貼近巨大的冰塊
送冰人卻汗流浹背
本報記者 楊茜 見習記者 周琪
上午10點,杭州下城區楊家農貿市場裡依然人來人往。
這裡面積近20000平方米,近500個經營戶,是目前杭州市區規模最大的農貿市場之一。
市場外東北角一間小小的房裡,68歲的老黃坐在門口一張破舊的椅子上,眯著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他的頭頂,風扇呼呼地吹著,手邊是一個迷你收音機,裡面正唱著戲。
「老黃,我還要3塊冰。」
一通電話接完,老黃抽出一個小本本,在上面記了一筆。
打開背後的冰塊倉庫,老黃用鉗子一拖一提,一塊100斤重的冰塊被放上了小板車。老黃找來夥計送,他繼續守門。
「今年雨水多,熱得晚。到現在為止,用冰量沒有去年多。但現在這天氣是真熱,稍微動一動,就出汗。」他擦了把臉,不覺得自己有多辛苦,「我們也就辛苦這幾個月,看天吃飯。」
【守著冰火兩重天】
老黃是給兒子打工的。他們來自江蘇泗陽。
老黃的外甥在德清有一家製冰廠,規模很大。小黃也跟著入了股。冰塊集中供應給工廠、市場、寫字樓。
楊家農貿市場面積大,對冰塊的需求也大,小黃就在這裡租下一個小倉庫,每天送冰塊過來,老黃負責售賣冰塊。
楊家農貿市場原來在石橋路附近,老黃在市場裡六七年。去年,市場搬遷,老黃也跟了過來,「都是這麼長時間的老顧客了。只要過來說一句,或者打個電話,我們就把冰塊送過去了。」
這麼多年來,他和市場同作息。
凌晨2點多,他就要到這裡了,晚上8點多下班,「他們要冰要得急。有時候,我從家裡趕過來,就太晚了,索性作息一個時間。」老黃說,也就夏天這樣,秋冬季節,他會空一些。
老黃打開倉庫,一陣寒氣撲來,裡外真是冰火兩重天。
十來個平方米的倉庫裡,存放了100多條冰塊,上面蓋著棉被,「在裡面,不能待得太久,身體受不了。」
接近0℃的室溫,進去前幾分鐘還能忍受,很快越來越冷。
老黃更喜歡在外面坐著,就像一個守門人,「別看一冷一熱的,我夏天從來不生病。現在條件好了,市場裡都有中央空調,涼快了很多。放在以前,天熱起來,風扇吹也不行,都要靠冰塊續命的。」
【一天用冰200多條】
楊家農貿市場裡,單單賣水產的經營戶就有40戶。對他們來說,夏天,是最難熬的。
海英海鮮經營了很多年,賣小龍蝦、螃蟹、鮑魚等等,「現在,比以前環境好了很多。以前,我們會買冰塊來給整個鋪子降溫,現在的冰塊,都是切成一小塊,放進池子裡,伺候這些小東西。」老闆娘海英說,高溫下,海鮮死得快,一定要用冰塊來降溫。
隔壁賣海鮮的張老闆攤位上,不同海鮮的水池裡都有一個測溫計,「每個品種生存環境都不一樣,我們都要儘量控制水溫。」
他好好作了一番科普:存放沼蝦的最佳水溫是19-20℃;基圍蝦則是13-15℃,鮑魚也是13-15℃。所以不同品種的海鮮,用冰量也不同。
「幸好有老黃家的冰塊,省去了再找人來送冰塊。我們的需求量嘛又沒有那麼大,但又是必需和急需的,老黃他們在市場裡解決了我們一大難題。」張老闆說。
除了水產需要冰塊,其他經營戶也有需求——比如賣蔬菜的。天氣一熱,菜爛得快,冰塊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鮮作用。
老黃有碎冰機,不僅賣冰塊,也賣碎冰。有時候,經營戶要一點碎冰,他就免費送。他說,最近正是三伏天,每天市場至少要用冰200多條。整個6月,市場就用了近10000條冰塊。
「算起來也有100多萬斤冰了。也就掙這段時間的錢,辛苦點正常的。」正說著,一輛箱式貨車開過來,公司補貨過來的冰塊到了。
兩個工人在車廂裡整理貨,鐵質的傳送板上,一條條冰從車廂裡滑下來,再拖到倉庫裡。
這批貨,足足卸了半小時。老黃一直在中間扶著冰塊,滿頭大汗。
【靠近冰塊,他汗流浹背】
小小的冰庫裡,老黃負責記帳和看守,另有兩個人負責送貨。今年31歲的小雷是「送冰人」裡年齡最小的。推著小板車在市場裡推銷冰塊是他的主要工作。裝滿7條大冰塊的推車將近一噸重。健壯的小雷推起來也很吃力,總是走一段路就要停一會兒。
買菜的高峰期已經過去,市場裡還是有不少人。凌晨四點多起床的小雷已經工作了五個多小時,「我們要根據市場的時間來,商戶開攤有要冰的,就得馬上送來了。」
路過每個水產店門口,小雷都會朝裡張望,他在觀察水產店還有沒有冰。如果發現沒有冰塊了,就會主動詢問,「要不要冰啊?」如果商戶有需求,小雷會馬上熟練地開始分割冰塊,將一百多斤的大冰塊變成兩半,方便商戶使用。
市場一側水產鋪剛走完一半,小雷的推車就空了。他步伐明顯輕快了起來。他一個個問著水產店,「要不要冰?要幾條?」簡短的問答之間,他在心裡默默記住了每個商戶的需求。等轉完一圈,他再回去裝冰塊,重複剛剛的送冰工作,「等他們中午閒下來的時候再來找他們收錢。」——顯然,冰工廠已經和市場裡的商戶們形成了一種默契。
酷熱的天,即使在開著中央空調的市場裡,即使他是最接近0度冰塊的人,小雷依然熱得全身溼透。
中午一點多,他才吃上飯。
小雷在市場裡跟著老黃幹,剛滿2個月。之前,他在餘杭一家製冰廠工作,一個月收入五六千塊錢。
小雷是河南人,2015年來杭州打工,認識了現在的妻子,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一家人租住在餘杭,妻子在一家酒店裡做服務員,每個月三四千塊。為了家人,小雷也出去拼過,可離家太遠。為了離家近點,小雷今年又到杭州了。
在老黃這裡,他的工作時間變成了每天的早上5點到晚上8點半,一個月收入七千元,「孩子下半年就要上幼兒園了。得想辦法多賺點。」
七八兩個月的周末,是他最忙最辛苦的時候。天熱和增加的客流量使得市場商戶的用冰量驟增。每天,小雷都要在市場裡走上幾十回,微信步數都在三萬步以上。但過完這個夏天,小雷的未來還不知道在哪裡,「可能做到十月份,老黃這裡暫時就不需要幫手了,我可能另外找工作吧。」
【來源:錢江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