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熱點 | 教學實驗用行動研究法還是實驗研究法?

2021-02-20 廣東現代智慧教育研究院

隨著開學的到來,相信不少老師都開始著手準備可研課題的申報或實踐了,有的老師會選擇做教學實驗研究。那麼問題來了,用什麼研究方法更好呢?本期,研究團隊帶著大家一同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特點以及差異,掌握研究方法的適用性。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含調查法、實驗研究、行動研究方法以及設計研究方法等,在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差異前,先來了解其基本特徵。

調查研究法是教育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主要通過各種方法與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研究對象或現象的材料。方式包含問卷調查及訪談調查兩類,具體程序可概括為以下五個步驟:

實驗研究法是根據研究目的,運用一定的手段,主動幹預或控制研究對象,在典型的環境中或特定的條件下進行的一種探索活動。其基本要素如下:

行動研究是由與問題有關的所有人員共同參與研究和實踐,對問題情境進行全程幹預,並在實踐活動中找到有關理論依據及解決問題的研究方法。其基本特徵如下:

設計研究法旨在立足真實情景,通過迭代的分析、設計、發展和實施,在研究者與實踐者共同合作的基礎上提升教育實踐,並產生與情景有關的設計原則與設計理論。其基本特徵如下:

不同研究方法區別其實也體現在了其流程上,實驗研究全程圍繞實驗設計、開展以及數據分析進行,行動研究及設計研究則分為多輪。

實驗研究可以使人觀察到在自然條件下所遇不到的情況,並把某種特定的因素分離出來,以便分析某一特定因素的效果。其基本流程以假設→驗證→結果→結論進行,主要包含八個步驟:

實驗研究設計的模式包含三種,單組實驗、等組實驗以及輪組實驗。

■ 單組實驗:同一實驗因素X,只對同一組(或一個)實驗對象O施加作用,然後測定對象所產生的變化,以確定實驗因素的效果如何;

■等組實驗:以兩個或兩個以上條件相同的實驗組(等組)為實驗對象(O1和O2,O1=O2),使之分別接受不同的實驗因素的作用(X1和X2),然後將各個實驗因素所產生的效果加以測量和比較;

■輪組實驗:把各個實驗因素輪換作用於各個實驗組,而各實驗組條件並不均等;然後,根據各個實驗因素作用所引起的變化總和來決定實驗結果。

行動研究是在實際的工作中進行的,以解決實際問題、改善社會行動為目的,可通過幾輪實現實驗目的。每輪包含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四個要素,具體如下:

■ 計劃:需要確定好本輪的研究問題、研究對象、變量和材料以及具體方法等;

■ 行動:依據計劃進行行動,並考慮實際情況變化,進行行動調整;

■ 觀察:對行動過程、結果、背景以及行動者特點的觀察,主要觀察行動過程中什麼樣的人以什麼方式參與了計劃的實施,使用了哪些材料,安排了哪些主要活動,有無意外的變化、幹擾,如何排除等;

■ 反思:主要對與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有關的各種現象加以歸納整理,並對行動過程和結果作出判斷評價,最後總結形成研究報告

設計研究法與行動研究一樣,也是一個不斷迭代循環的方法,其步驟包含6個步驟:

■ 分析:分析相關文獻、案例了解實際需求和問題,制定相應設計目標;

■ 設計:設計理論發展的目的,並擬定設計發展計劃;

■ 發展:設計相對應的產品、課程,或者抽象的設計原則或理論;

■ 實施:發展完成的產出需要基於真實情景實施,需要不同參與者進行合作;

■ 再設計:實施過程中利用研究收集到的資料做回顧比較分析,並在此基礎上修改設計內容;

■ 推廣。

根據上述所介紹的研究方法特徵及流程,其實並不難看出研究方法間的差異。接下來主要介紹實驗研究、行動研究以及設計研究從控制變量、流程以及主體間的異同點。

1.三者都需要基於實際教育情景的問題或需求進行研究;

2.均需要提出假設,實驗研究會基於一定的假設待實驗區驗證,而行動研究以及設計研究會通過文獻設定設計目標,從而通過研究過程修改假設,解決問題。

1.研究者角色:行動研究及實驗研究設計人員者是實際實驗的操作人員,設計研究的設計者不一定是實際操作者;

2.變量控制:實驗研究分為自變量和因變量,研究人員可自行控制變量,而設計研究和行動研究並不會控制任何變數,而是研究與設計有關的變數間的相互影響;

3.研究結果:實驗研究主要通過測試驗證假設,並解釋其原因,而行動研究和設計研究則是直接使用研究成果,但設計研究的產出可運用於其他適用對象。

以上便是關於實驗研究、行動研究以及設計研究相關的介紹,從其差異點可發現實驗研究其實更加適用於驗證某種假設,比如「在數學課堂中使用智慧課堂產品的學生比傳統多媒體課堂學生的平均成績高」,而行動研究和設計研究則重於解決問題,比如「基於ADDIE理論進行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因此,如果老師們的課題主要是驗證,則可以採用實驗研究,如果是旨在解決問題,則建議用行動研究或設計研究。

相關焦點

  • 小課題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改進。1、行動研究法的起源與發展行動研究法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和途徑,起源於二戰後的美國。最早由社會心理學家勒溫於1944年明確提出了這個概念。他認為,「沒有無行動的研究,也沒有無研究的行動」,強調認識和改進社會實踐,專家和實際工作者必須針對實際問題進行合作研究。
  • 行動研究法實施程序在教育研究中的應用
    行動研究法在教育研究中起到關鍵作用。本文通過對行動研究法步驟的研究,準確了解行動研究法的實施程序,也便於正確使用。因此,在教育問題研究中行動研究法顯得尤為關鍵[1]。行動研究法的實施包括發現問題、界定問題、理論探討、制定計劃、設立假說、實施行動、觀察行動、反思效果及撰寫研究報告九個步驟。研究者在進行行動研究之前要發現研究問題。問題是研究的起點,大部分的研究問題是研究人員、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或教學反思的過程中發現的[2]。
  • 什麼是行動研究法
    五、行動研究法的模式行動研究法產生以來,人們除了公認行動研究法是一種擴展的螺旋式結構外,對於實施的具體步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現在介紹以下兩種行動研究的模式:1、四環節(四階段)模式。即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四個循環階段。
  • 教育科研方法之行動研究法
    4、行動研究概念注釋* 行動研究以提高行動質量、改進實際工作、解決實踐問題為首要目標。* 行動研究強調教學行為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強調行動過程與研究相結合。* 行動研究的環境就是自然、真實、動態的工作情境。就是活生生的課堂。* 行動研究計劃具有發展性,開展過程具有系統性和開放性。* 研究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與教,為行動研究增添了新質。
  • 小課題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專題
    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改進)。1、行動研究法的起源與發展    行動研究法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和途徑,起源於二戰後的美國。最早由社會心理學家勒溫於1944年明確提出了這個概念。
  • 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法、個案研究法的應用比較
    ,簡單套用某一「方法」(如「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等),很少將研究目標、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作為一個整體加以考慮,在此基礎上選擇並描述所採用的方法。通過了解得知這些研究者之所以對此把握不當主要原因是對其所採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尤其是當前介於思想、方法之間的「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法」)的不夠了解。為此,本人嘗試用比較的方法,將當前基礎教育科研中常用的「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法」及「個案研究法」在針對實際使用問題上作一個比較,為廣大從事基礎教育科研人員在設計研究方案時提供一點參考。★★1.
  • 【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法、個案研究法的應用比較
    2015-10-08 王建政 中國管理研究【IACMR】中國管理研究【IACMR】隨著近年來基層教師參加教育科研的人數和學校教育研究課題數量的劇增,我們發現許多課題研究的方案中存在一個嚴重的通病:在研究方案的「研究方法選用」內容中,簡單套用某一「方法」(如「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等),很少將研究目標、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作為一個整體加以考慮,在此基礎上選擇並描述所採用的方法。
  • 打卡學習 NO.37 | 行動研究法
    首先,我們要知道行動研究法的概念是——教育行動研究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實踐者(通常指教師)進行,目的在改善教育專業的實踐,採取批判、自省、質疑的研究精神,藉以實踐其教育理想並獲得專業成長與提升的一種研究。
  • 行動研究專題1┃行動研究法的基本理論知識
    而行動研究則是從教育實踐工作需要中尋找課題,在實踐工作過程中進行研究,應是我們中小學教師主要的研究模式。但是,行動研究到底是什麼?行動研究具體如何操作?行動研究的基本步驟是什麼?小課題研究將連續推送一系列關於行動研究的文章,為中小學教師詳細解答這些問題。
  • 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法、個案研究法的應用比較
    通過了解得知這些研究者之所以對此把握不當主要原因是對其所採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尤其是當前介於思想、方法之間的「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法」)的不夠了解。為此,本人嘗試用比較的方法,將當前基礎教育科研中常用的「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法」及「個案研究法」在針對實際使用問題上作一個比較,為廣大從事基礎教育科研人員在設計研究方案時提供一點參考。
  • 準實驗研究法教學學術研修班講座在線舉辦
    2020年12月10日,中國海洋大學教學支持中心與青島大學教師發展中心、青島科技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等聯合舉辦教學學術研修班第6講,邀請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博士後
  • 百天百點 | 第37天:行動研究法
    本知識點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點,但是在日常教學中老師發現大家對這個知識點不是特別理解,所以我們就把這一知識點單拎出來做一個解釋。首先,我們要知道行動研究法的概念是——教育行動研究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實踐者(通常指教師)進行,目的在改善教育專業的實踐,採取批判、自省、質疑的研究精神,藉以實踐其教育理想並獲得專業成長與提升的一種研究。
  • 質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
  • 小學教學課題研究途徑與方法
    作者:新風學術網 1、文獻研究法 廣泛搜集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為研究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撐。文獻研究法是整個課題研究中輔助性的研究方法。 2、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並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結合調查研究、對比研究、經驗總結等方法。
  • 申報書案例分析┃中職會計電算化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分析:此處引出了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不一樣,進而提到分層教學是有道理的。但是到底是分層的方法還是分層的模式,還沒有說清楚。  2.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問題的提出。通過分析我校的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教學特點,提出了「C區職業中專會計專業會計電算化課程分層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這個小課題。        分析:最後提出的課題名稱與申請書名稱不相符。  (2)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  ①文獻研究法。
  • 開題報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開展議題式教學實踐研究》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開展議題式教學實踐研究:開展議題式教學是2017年才公布執行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新的教學要求,這是基於培養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需要,才在高中階段剛剛開始探索實施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而在初中階段實施這一教學方式則還是一個空白,這就為我們開展這一探索提供了契機和需要,也有利於以後初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銜接。
  • 科技課教學方法對比研究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科技課教學方法對比研究   導讀:科技課有利於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養成學科學、用科學的習慣,科技教材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開放性
  • 準實驗設計與比較個案研究
    第二,實驗對象究竟是分配到實驗組還是控制組,依據隨機原則(如依據丟硬幣所呈現的正反面),從而確保幹擾變量得到控制。第三,實驗過程由實驗人員進行操控(Dunning,2012)。依據實驗所要探究的原因數(一個、兩個或三個原因)的不同,實驗設計也不同。經典實驗則是探尋單一原因的方法。但是,在社會科學領域, 由於實際操作上的限制和倫理方面的考慮,實驗方法的適用範圍十分有限。
  • 2018年4月27日┃研究方法┃教育科研方法之:教育行動研究法
    教育科研方法之:教育行動研究法荊雁凌  山西省太原師範學院教育系 教育行動研究法中的「行動」, 指的是教師的教育教學行動、活動、行為、情節等。(一) 為行動而研究這是就行動研究的目的而言的。行動研究法的研究對象是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行為, 目的是解決教育行動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提高行動的效率、效果, 所以行動研究者關注的並不是專業研究人員感興趣的「理論問題」, 而是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行動中遇到的具體的「實踐問題」。
  • 提升學生實驗技能,促進老師實驗教學水平,推進專業實驗實踐教學
    這裡一方面是因為重視度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學校在實驗教學資源供應上的不足,學校的實驗教學基礎條件較差,實踐教學資源短缺,實驗教學器材不足等等。,進一步推進學校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切實提升學生從業能力,學校要儘可能完善水質分析和測試課程實驗教學條件,完善相關的實踐教學基礎設施建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踐和實驗學習環境,對此,學校可以積極通過開展校企合作,構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平臺建設,安排專業學生進入地區排水監測站進行水質分析與監測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