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開學的到來,相信不少老師都開始著手準備可研課題的申報或實踐了,有的老師會選擇做教學實驗研究。那麼問題來了,用什麼研究方法更好呢?本期,研究團隊帶著大家一同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特點以及差異,掌握研究方法的適用性。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含調查法、實驗研究、行動研究方法以及設計研究方法等,在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差異前,先來了解其基本特徵。
調查研究法是教育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主要通過各種方法與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研究對象或現象的材料。方式包含問卷調查及訪談調查兩類,具體程序可概括為以下五個步驟:
實驗研究法是根據研究目的,運用一定的手段,主動幹預或控制研究對象,在典型的環境中或特定的條件下進行的一種探索活動。其基本要素如下:
行動研究是由與問題有關的所有人員共同參與研究和實踐,對問題情境進行全程幹預,並在實踐活動中找到有關理論依據及解決問題的研究方法。其基本特徵如下:
設計研究法旨在立足真實情景,通過迭代的分析、設計、發展和實施,在研究者與實踐者共同合作的基礎上提升教育實踐,並產生與情景有關的設計原則與設計理論。其基本特徵如下:
不同研究方法區別其實也體現在了其流程上,實驗研究全程圍繞實驗設計、開展以及數據分析進行,行動研究及設計研究則分為多輪。
實驗研究可以使人觀察到在自然條件下所遇不到的情況,並把某種特定的因素分離出來,以便分析某一特定因素的效果。其基本流程以假設→驗證→結果→結論進行,主要包含八個步驟:
實驗研究設計的模式包含三種,單組實驗、等組實驗以及輪組實驗。
■ 單組實驗:同一實驗因素X,只對同一組(或一個)實驗對象O施加作用,然後測定對象所產生的變化,以確定實驗因素的效果如何;
■等組實驗:以兩個或兩個以上條件相同的實驗組(等組)為實驗對象(O1和O2,O1=O2),使之分別接受不同的實驗因素的作用(X1和X2),然後將各個實驗因素所產生的效果加以測量和比較;
■輪組實驗:把各個實驗因素輪換作用於各個實驗組,而各實驗組條件並不均等;然後,根據各個實驗因素作用所引起的變化總和來決定實驗結果。
行動研究是在實際的工作中進行的,以解決實際問題、改善社會行動為目的,可通過幾輪實現實驗目的。每輪包含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四個要素,具體如下:
■ 計劃:需要確定好本輪的研究問題、研究對象、變量和材料以及具體方法等;
■ 行動:依據計劃進行行動,並考慮實際情況變化,進行行動調整;
■ 觀察:對行動過程、結果、背景以及行動者特點的觀察,主要觀察行動過程中什麼樣的人以什麼方式參與了計劃的實施,使用了哪些材料,安排了哪些主要活動,有無意外的變化、幹擾,如何排除等;
■ 反思:主要對與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有關的各種現象加以歸納整理,並對行動過程和結果作出判斷評價,最後總結形成研究報告
設計研究法與行動研究一樣,也是一個不斷迭代循環的方法,其步驟包含6個步驟:
■ 分析:分析相關文獻、案例了解實際需求和問題,制定相應設計目標;
■ 設計:設計理論發展的目的,並擬定設計發展計劃;
■ 發展:設計相對應的產品、課程,或者抽象的設計原則或理論;
■ 實施:發展完成的產出需要基於真實情景實施,需要不同參與者進行合作;
■ 再設計:實施過程中利用研究收集到的資料做回顧比較分析,並在此基礎上修改設計內容;
■ 推廣。
根據上述所介紹的研究方法特徵及流程,其實並不難看出研究方法間的差異。接下來主要介紹實驗研究、行動研究以及設計研究從控制變量、流程以及主體間的異同點。
1.三者都需要基於實際教育情景的問題或需求進行研究;
2.均需要提出假設,實驗研究會基於一定的假設待實驗區驗證,而行動研究以及設計研究會通過文獻設定設計目標,從而通過研究過程修改假設,解決問題。
1.研究者角色:行動研究及實驗研究設計人員者是實際實驗的操作人員,設計研究的設計者不一定是實際操作者;
2.變量控制:實驗研究分為自變量和因變量,研究人員可自行控制變量,而設計研究和行動研究並不會控制任何變數,而是研究與設計有關的變數間的相互影響;
3.研究結果:實驗研究主要通過測試驗證假設,並解釋其原因,而行動研究和設計研究則是直接使用研究成果,但設計研究的產出可運用於其他適用對象。
以上便是關於實驗研究、行動研究以及設計研究相關的介紹,從其差異點可發現實驗研究其實更加適用於驗證某種假設,比如「在數學課堂中使用智慧課堂產品的學生比傳統多媒體課堂學生的平均成績高」,而行動研究和設計研究則重於解決問題,比如「基於ADDIE理論進行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因此,如果老師們的課題主要是驗證,則可以採用實驗研究,如果是旨在解決問題,則建議用行動研究或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