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全球範圍內各種文化交流愈加頻繁,文化與經濟相融合產生的競爭力已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最根本、最持久、最難替代的競爭優勢。在經濟文化化、文化經濟化成為不可阻擋的新趨勢席捲全球之際,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也把文化建設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雲南加快了建設民族文化強省的腳步,昆明也正在以國際的視野、戰略的眼光,努力探索一條符合時代特徵、彰顯昆明特色、體現群眾意願的文化改革發展之路。目前,全市的文化事業繁榮進步,文化體制改革初見成效,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呈現出勢頭向上的良好局面,文化各項工作在全省起到了無可替代的龍頭帶動作用。
產業引領
昆明文產幾佔全省半壁江山
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數據顯示:昆明的文化產業在全省處於引領地位。「十一五」期間,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從85.48億元增至180.87億元,年均增長19%,比同期全國平均增速高4%;佔GDP比重從7.1%增至8.53%;佔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比重從39.44%增至41%,總體規模處於西部領先、中部中遊位置。
近幾年,全市文化產業不僅規模迅速擴大、結構持續優化,重點也更加突出。2010年,全市出版發行版權服務業、廣播電影電視服務業、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銷售業、文化休閒娛樂服務業、文化藝術服務業等5大重點文化產業創造增加值139.82億元,佔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的77.3%。
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催生了雲南吉鑫集團、昆明新華書店等10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大型文化企業。昆明風馳傳媒有限公司,已成長為西部最大的廣告公司和「中國民營企業五百強」。昆明新知圖書城有限公司,已在雲南、貴州、四川3省設立51個連鎖店,並積極開拓東南亞市場,成為西南第一、全國第五大民營圖書企業,去年經營收入達2.2億元。
另外,全市的文化產業基地建設使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福保文化城、雲南中天文化等已成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昆明國際包裝印刷基地,已入駐企業30家,年產值可達160億元,將建成我國西部最大的包裝印刷基地。金鼎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基地,集聚了文化創意企業近50家,帶動新興文化業態快速發展。雲南中天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去年銷售收入達5億元,已成為西南地區重要的圖書及文化用品市場。
一些企業還走出國門,石林彝族傳統刺繡遠銷韓國、日本、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家,昆明憨夯民間手工藝品有限公司的民族娃娃、民族飾品等手工藝品出口到巴西、義大利、德國、丹麥等國家。
樞紐匯聚
展示雲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由於自然、人文、歷史、地理等諸多原因,昆明在全省的文化優勢獨一無二。獨特的歷史文化之美、民族風情之美、高原風光之美、沿邊開放之美和都市時尚之美,共同構成了昆明文化資源的比較優勢。
昆明所具備著3萬多年的人類生活史、2400多年的滇中文化史、1240多年的建城史,在全省具有「歷史悠久,古蹟多;風景秀麗,名勝多;人文薈萃,名流多」的鮮明特點,特殊的地緣優勢造就了昆明自古以來就是民族遷徙的目的地和集散地。目前,共有52種民族,其中包括彝、回、白、苗等9個世居少數民族。
各個民族在昆明交匯融合,帶來了各自的文化和信仰,形成了包容性、開放性、創造性的多民族文化特徵,也讓昆明擁有了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資源——花燈音樂、昆明小調、洞經音樂、阿烏曲調;鐮甲舞、獅虎舞、披氈舞;山歌劇、花燈劇、昆明曲劇等;「一顆印」、糯黑村彝族石板房、沙朗大村白族民居、團結大樂居彝族民居;金殿廟會、彝族火把節、苗族花山節;雲南斑銅、烏銅走銀、馬街白陶……
昆明是我國與世界的一個重要結合部,屬於「門戶型」城市;也是西南地區和東南亞、南亞、西亞生產要素交流的重要集散地,屬於樞紐型城市。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文化資源讓昆明成為全省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
今天的昆明,作為展示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國內外文化經典薈萃的重要舞臺和中華優秀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平臺,正立足沿邊開放資源,為持續擴大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而做著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