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平米網點改成茅房 廚房下建廁所惹爭議(圖)

2020-12-16 搜狐網

  150平米網點改成大茅房

  網點上面就是居民廚房和餐廳,良辰美景如此「招商」引來質疑

  「我們樓下建了個近150平方米的大廁所。」6月16日,家住山東路良辰美景小區的居民趙先生向本報「創城監督臺」反映 ,他們所在小區一本來規劃為商場的商業網點竟建起了大廁所,而且該網點上面正好對應著居民家的廚房和餐廳。據悉,該廁所是為附近工地工人所建。在遭到居民的強烈反對後,開發商和物業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擇新址再建。

  廚房下建廁所住戶不知情

  6月16日上午,家住良辰美景小區北區1號樓的居民趙先生告訴記者,早在上個月,他就注意到他們所在樓下的一個近 150平方米的商業網點開始裝修了。起初他以為這是小區招商的結果——因為按照最初的規劃,這裡要建個商場。然而,6月14日,當趙先生路過該網點,發現裡面出現了一排排便盆後,才猛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大廁所要建成了。

  「當時我就很生氣,因為這個網點上面正好對應著住戶的廚房和餐廳。」趙先生說,看到這個廁所後,他立即去找物業理論,但沒想到物業的答覆是,建個廁所沒什麼不妥。後來他還找了樓下幹活的包工頭,包工頭解釋說,良辰美景二期要開建了,在這建廁所是為了解決300多工人的如廁問題。

  30多個便盆已經安裝好

  16日下午,記者來到良辰美景小區現場發現,寬敞的網點果然建成了廁所。三排共30多個便盆已經安裝好,部分牆面已貼好瓷磚,並安上了衝廁用的水管管道。

  記者注意到,該網點頂部距離樓上居民的窗戶只有不到2米的距離。而據介紹,樓上居民家的對應位置,正好是廚房和餐廳。

  「這絕對堪稱島城最大廁所,史上最牛小區廁所。」住在1號樓的居民高先生感慨道。「我們肯定不同意!這麼大一個廁所,我們住在樓上不用開窗戶也能聞到氣味。」

  趙先生表示,他和小區居民多次到施工現場,要求停工,但一直無人理會。

  物業出面協調另選地點

  對此,一位自稱是開發商負責人的中年男子在現場向小區居民連連承諾,「馬上挪地方,馬上挪。」但看到工人仍在繼續施工後,居民們還是不太相信。

  後來,小區物業萬經理和廁所施工方一位負責人也相繼趕到了現場。小區物業萬經理說,他也是最近剛聽說這裡要建廁所的事。他們會站在居民的角度協調解決此事。

  三人聚在一起簡單商量後,又一起離開了,他們稱要到周圍工地上另選地方重建廁所。記者提出跟他們一同前往時,被小區保安以施工工地不安全為由,婉言謝絕了。三人離開後,正建廁所的工人也停工了。

  ■律師觀點

  不經業主同意建廁所屬違法

  就良辰美景小區將一商業網點建廁所一事,記者採訪了山東德衡律師事務所律師肖興國和山東誠功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旺,兩位律師均認為,不經業主同意就將商業網店建成廁所,此舉違法。

  肖興國律師認為 ,這種行為違反了《物權法》。根據有關規定,小區在交付使用後,土地使用權就屬於全體業主所有,而不再屬於開發商所有。小區內商業網點如果想建廁所,必須向業主公示,並徵得多數業主的同意後才可施工。張旺律師則從《民法通則》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此舉侵犯了樓上居民的相鄰權。根據《民法通則》,不管是樓上樓下,還是同一樓層,鄰裡之間都不能侵犯對方的採光、通風、消防等權利,都不能影響對方正常的生活。在居民樓下,尤其是在廚房和餐廳下建廁所,顯然侵犯了樓上居民的合法權益;另外,該廁所建在小區車庫出入口處,也影響了居民們正常的生活環境,嚴重點說可能影響居民的身心健康。如果廁所建成,根據《侵權責任法》有關規定,小區居民還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張律師也認為 ,小區要將商業網點建成廁所或KTV等有可能影響居民生活的場所,必須先徵得業主們的同意。

  文/圖 記者 李志波  

(責任編輯:news8)

相關焦點

  • 茅房:中國的非典型廁所
    圖2:祁縣的茅草茅房。在貧困的山區至今還沿用著這種廁所。對於住房都比較簡陋的山區貧困居民而言,廁所只是一種解決生活所急之處,因此它的簡陋之極可想而知。圖3:長春某處的木板茅房。木板茅房從構造上和材質上都優於茅草茅房。
  • 茅房:中國的非典型廁所(二)
    圖4:福建某農村的土磚茅房。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土磚茅房在南方到處可見。有的土磚茅房單獨建在一塊空地上;有的土磚茅房是建在住房的一側,即住房和茅房共用一面牆。茅房的屋頂有的用茅草鋪成;有的是用瓦片鋪成。茅房裡的便池有的是陶瓷缸子;有的則是在地面上挖了一個地洞,然後用水泥砌成。茅房的門則多半用木板製成。(4)石頭茅房
  • 究竟為什麼是「上廁所」、「下廚房」呢?追根求源頗有道理
    這就需要人們每天都要上廁所,當然現在的說法多為上衛生間或洗手間了,也同樣需要下廚房煮飯做菜,當然現在也可以直接叫外賣的。問題是,究竟為什麼是「上廁所」、「下廚房」呢?追根求源後,還真的頗有道理哩。而廁所又大多會選擇放在四合院的東北角,廚房則放在東南角。先來說一下「上廁所」。在房屋東北角落的位置建廁所,當然,古時多叫「茅房」,從陰陽五行理論看,東北分屬木和水,有「水生木」之意,水是生命之源,木是萬物之本。古代時農業為主,廁所裡的「肥水」是很好的肥料,能夠讓莊稼、植物等長得好有收成,這也是人們所希望的。重點來了,在傳統的方位觀念中是以北為上,以南為下的。
  • 從「官茅房」到「公廁」,北京廁所改造讓「掏茅房」成為歷史
    改革開放以後,北京市的廁所改造成為城市建設的重點,這是一個城市文明的重要標誌。作者 何大齊 文並圖我們現在的衛生間,在老北京,人稱為「茅房」,從這兩個字就可以看出其形貌的簡陋。條件好些的四合院,在院子西南角上蓋一小房,挖坑兒砌磚,就是大小便的地方了。
  • 古話說的「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是什麼含義嗎?
    美麗口袋古話說的「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是什麼含義嗎?自古流行著一句話那就是娶媳婦要娶一個「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不過這上得廳堂我們好理解,可是為什麼去廚房要用「下」呢?然而這還不是最奇怪的,我們知道廚房和廁所是完全相反的兩個地方,但是去廁所卻經常被人說成上廁所。所以這就很是讓人納悶了,乾淨的充滿香氣的地方用「下」,臭的讓人不願意進的地方卻用「上」。
  • 精神文明看茅房,從廁所看我國精神文明的發展
    農村有句老話說:看你家是真乾淨還是假乾淨,上趟茅房就知道了。話雖然糙了點,但說的卻在理,現在生活條件這麼好了,不愁吃不愁喝的,人們生活當中的細節就反映了國民精神文明的發展,廁所就是首當其衝的。【1】農村廁所有"三難"農村有三難——入廁難、洗澡難、糞便汙水處理難,在我國提出了建設美麗鄉村,深化廁所革命之後,很多的農村都把老式的旱廁改為水衝式廁所,有研究表明廁所的設備差,甚至是沒有廁所的地方傳染病發,發病率一般都比較高,而且當地的人免疫比較差,非常容易生病,因此人均壽命也整體的偏低。
  • 農村老人常說:廚房上面不能建臥室?客廳上面不能建廁所?為啥?
    但其實農村建房也是有很多講究的,例如農村的老人就經常說:廚房上面不能建臥室,客廳上面不能建廁所。這是為啥呢?老人表示廚房上面不能設計臥室,是代代相傳流傳下來的風俗。有一種說法是以前農村廚房都是採用柴火做飯,長期煙火的燻烤之下,廚房的頂層容易乾燥,如果廚房上部住人,可能會影響睡眠質量。
  • 農村150平左右別墅設計,帶效果圖和平面圖,農村人喜歡建的房子
    現今在農村建房子十分流行,蓋起來的房子真的比城市商品房又寬敞又大還敞亮,不拘束,每一個細節都能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設計。其實農村自建房只要選個好圖紙,基本上就不差了,建出來的房子也非常不差。下面給大家分享幾款農村150平米左右別墅設計,挑好圖紙是關鍵,不能馬虎。
  • 「上廁所,下廚房」的由來,約定俗成的語言,亙古不變的規律
    至於那南邊的屋子,開門的方向與整個院子正好相反,由於常年見不到陽光,所以大多陰暗潮溼,所以基本都是下人住的地方,下人住的地方自然是下位,自此,上北下南的格局就定了下來。中國的房子講風水,而風水往往與五行相結合,五行又代表五個方位,東木西金北水南火中土,五行相生的格局,自在其中。
  • 為什麼說「上廁所,下廚房」,並非「下廁所,上廚房」,原來如此
    地理位置「上廁所,下廚房」,相信大家對這句話肯定不陌生,內急時會說「上個廁所」,做飯燒菜就是「下廚房給你們露一手」,這種叫法的由來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從方位因素入手。古人的房子裡,廁所常常處於北邊偏東的位置,廚房為南邊偏東的,而那時候又存在著「坐北朝南」的講究,因為太陽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坐北朝南視野好,還迎著光。廁所在北邊,北是主位置,廚房在南方,南方是宅子的背部,是副位置。所以,才會出現「上廁所,下廚房」的叫法。陰陽五行其次,從五行入手。
  • 「寧願一人髒,換來萬人淨」,北京廁所改造讓「掏茅房」成為歷史
    改革開放以後,北京市的廁所改造成為城市建設的重點,這是一個城市文明的重要標誌。作者 何大齊 文並圖我們現在的衛生間,在老北京,人稱為「茅房」,從這兩個字就可以看出其形貌的簡陋。如果是大雜院住幾十口人,一般院子裡就不設「茅房」了,而是在胡同裡搭建一個「官茅房」,就是後來說的「公共廁所」。「官茅房」裡面十分簡陋,並排挖幾個長方形的坑,周圍墁上磚,沒有衝水設備,所以臭氣燻天,夏天蚊蠅亂飛,冬天腳底溼滑,極不衛生。你在胡同裡要想找廁所,聞著味兒就能找到。這種「官茅房」周圍的居民都要到此來方便,早晨起床後上廁所的人多,甚至要排隊等候。
  • 150平米左右二層別墅設計圖,農村別墅這樣建,城市樓房一樣好看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很多人都想改善一下居住環境,在農村建房,內外我們都想兼顧,造型要好看,而且戶型也要合理,150平米怎樣設計才能達到我們大眾的審美要求呢,所以我們要挑選一套適合自家宅基地的圖紙,這才是建房關鍵。下面給大家分享幾款150平米左右農村二層別墅設計圖。
  • 一套房12個租客 廁所也改成房間
    房子120多平米大小,原本是三室兩廳,被二房東隔成了7個單間轉租,原來的客廳、廚房、主臥衣帽間及主臥衛生間,全部用石膏板隔成了房間。小賈兩人租下的這個單間,就是原來的主臥衛生間,只有8平米大小。「每晚睡覺都能感覺到床邊上下水管裡譁啦譁啦的倒水聲。」  7個單間有6個租了出去,每個單間都住兩人,這套房子裡已經擠住了12個人。
  • 最另類的地標——德國大茅房
    1 德國人怎麼也不會想到,當年他們在青島建的一座大茅房幾乎和他們的總督府一樣齊名。 2 內急是頭等大事兒,大概德國人也這麼認為,所以一百多年前當他們規劃了青島第一條商業街山東路(現中山路)後,又在其中段東側建了一座公共廁所
  • 為何人們常說「上廁所和下廚房」,怎麼不說「下廁所和上廚房」?
    舉個例子,就說「上廁所」和「下廚房」吧,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去廁所用「上」,而去廚房用「下」呢?為什麼不能反過來,說「上廚房」和「下廁所」呢? 而廁所一般建在院子的東北角和西南角,而不同的建法,也有不同的講究,當建在東北角的時候,便是採用了五行的學說。
  • 「茅房」的變遷
    這下子可急了,那時的農村地區哪裡有什麼公共廁所,還好一位當地的大嬸看出來我內急,指指不遠處河溝旁的一個小棚子告訴我那兒是「茅房」,雖然聽不懂這北京話「茅房」的含義,但從手勢中明白了這就是「五穀輪迴之所」。
  • 夏天上茅房夠嗆,蚊蠅叮咬,農村大叔說,改造後,上廁所很巴適!
    廁所也稱茅房,上廁所稱出恭,農村的廁所的確需要進行改造,很多廁所為了充分利用糞便,也為了後期挑大糞方便,就在地上挖一大坑,用兩塊石板墊著,外面用一些玉米杆子遮一遮就算是所謂的茅房了,冬天還可以,氣味不太大,夏天上茅房真是夠嗆,蚊蠅叮咬,氣味嗆鼻子,尤其是用慣了抽水馬桶的孩子們,回到老家看望父母
  • 古代的皇宮沒有茅房,宮女太監是怎麼上廁所的?原來用的這個!
    皇宮對於百姓來說就是高高在上的地方,裡面上到皇帝皇后,下至宮女太監們都是很講究的。尤其是在衛生這方面,當時的百姓們估計半個月或者一個月才能洗一次澡。這個問題並不是所有人能關注到的,在古代由於沒有現在這麼先進的排水系統,因此她們的茅房味道還是很大的。為了不讓這些氣味在宮裡衝撞到皇帝的龍體,於是古人們在修建皇宮的時候就直接不建設茅廁了。
  • 臺灣超商蘭嶼建屋開便利店惹爭議(圖)
    臺灣超商蘭嶼建屋開便利店惹爭議(網絡圖)  中國臺灣網7月18日消息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
  • 比爾·蓋茨的「新世代廁所」
    廁所是個舶來詞。由於中國地大物博,民族和人口眾多,各個地方的生活習慣不同,「廁所」的名稱也不同。有的地方叫窖,有的叫茅房、茅廁等。古代人去廁所叫更衣,後來叫方便、如廁、出恭。天津的老百姓稱呼廁所為「茅房」,去廁所叫「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