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2020年6月中旬,波蘭氣候部長Micha Kurtyka在經合組織核能署(OECD-NEA)網絡會議上表示,核能將為波蘭提供能源保障,使該國在工業化進程中具備成本競爭力,並促進波蘭實現氣候中立。
Kurtyka是波蘭前能源和環境部國務秘書,並擔任第24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4,2018年12月於卡託維茲舉行)主席。他表示,波蘭已擁有核能,並期待通過利用核能助推國家清潔能源未來計劃。
清潔穩定的核能
Kurtyka稱,波蘭政府希望到2040年,確保煤炭在該國電力結構中的佔比從80%降至32%,並引入6~9 GWe核電裝機容量,屆時核能在該國電力結構中的佔比將為18%。波蘭首臺核電機組計劃於2026年開工,並擬於2033年投運,另外5臺機組則將於2040年以前投運。NEA總幹事威廉·麥格伍德(William Magwood)表示,如果該計劃得以實現,那麼屆時波蘭將成為歐洲核能生產巨頭,且核能將取代煤炭為該國提供穩定基荷電力。出於能源安全考量,波蘭將繼續運營國內常規發電廠,同時該國正著手建立零排放系統。在該系統中,核能佔據重要地位。
與此同時,波蘭正在持續推進可再生能源(目前裝機容量9500 MWe)開發項目。波蘭靠近波羅的海,因此具備發展海上風能的先天優勢。同時,國內光伏產業發展迅速——截至目前該國已有大約20萬家光伏發電「產銷單位」(producer-consumer)。雖然光伏發電成本可能不斷下降,尤其是在全球南部地區,但能源安全必須被視為更大規模能源等式(larger energy equation)的一部分。光伏項目每年可為波蘭提供大約1100個小時電力,而剩下7000多個小時則必須通過其他能源進行填補。
Kurtyka強調稱,重點並不在於比較各種技術的發電成本,而在於所有需求是否能在任何天氣狀況下不間斷得到滿足。電梯、空調必須時刻運轉,醫院和學校的電力供應也不能間斷。因此,光伏發電很重要,但是具有穩定性的核能也同樣如此。
Kurtyka表示,核電項目成本因國而異,既取決於如期按預算交付工程的能力,也取決於資本成本。他指出,電力供應越來越呈現出由生產驅動的趨勢,而非需求驅動,這體現了諸如上網電價等市場機制因素的影響。而在評估核能與可再生能源相比的真實成本時,系統成本經常被低估。
供熱
Kurtyka表示,核能對波蘭的貢獻不僅限於發電。該國正在積極研究高溫氣冷堆(HTGR)技術,以期取代處於淘汰階段的熱電廠,為國內化學和化肥行業提供電力。Magwood稱,化學和化肥行業約佔全球所有工業CO2排放量的30%。
Kurtyka稱,電力一直是氣候問題討論的焦點,但波蘭大部分能源消耗屬於熱量消耗——該國有500多個區域供熱系統。據悉,波蘭政府正積極與日本原子能機構(JAEA)就30 MWe級石墨慢化HTGR設計問題展開討論。
2009年,為實現溫室氣體比1990年降低20%這一減排目標,歐盟委員會通過一系列立法。6年後,倡議氣候中立的《巴黎協定》正式生效。由此可見,有關氣候的辯論已取得進步。Kurtyka表示,實現氣候中立意味著需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排放與吸收的平衡,但同時要考慮到能源行業和運輸行業產生的排放,包括熱量。HTGR可零排放制氫,因此可以助力實現氣候中立。
1月,歐盟委員會發布《歐洲綠色協議投資計劃》(European Green Deal Investment Plan),旨在幫助波蘭等產煤地區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波蘭政府早前表示將觀望是否有財政激勵,但隨後宣布,波蘭已獲歐盟豁免,即無需在2050年實現氣候中立。然而,該協議同歐盟委員會5月宣布的後疫情時代綠色復甦計劃一樣,並未體現核能的作用。
Kurtyka並未在會上提及此疏忽,但表示,歐盟需將該綠色協議置於歐洲項目和後疫情經濟復甦舉措的中心地位,這一點十分重要。
融資
不論是否有歐盟財政激勵措施,波蘭的經濟發展都令人稱羨。
Kurtyka指出,波蘭是唯一一個未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的歐盟國家。根據2020年5月歐盟委員會發布的預測報告,該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最小。然而,波蘭的能源轉型需要國際支持,不僅在技術上,在財政上也是如此。
Kurtyka 表示,波蘭需要確保有足夠強大的財政基礎,來確保核電具有競爭力。因此,獲得適當的融資來源是保證該國能源解決方案可行性的一個關鍵因素。
波蘭雖然有研究堆,但缺乏核電廠運營經驗。據悉,由於該國有100多家公司積極參與世界各地的各類核建設項目,因此具備足夠用於開發的工業基礎。但核電發展需要有合作意向的國際合作夥伴,以提供適當的技術和核電廠整個運行壽期的安全保障。目前,技術可行性和經濟盈利能力這兩大因素決定著波蘭電力部門的參與程度。
Kurtyka表示,如果有可行的技術,那麼就會有願意合作的行業對其加以應用。政府負責提高公眾接受程度,並給予公眾能源轉型帶來的好處。
非洲仍有數億人缺乏電力供應,因此該地區面臨的挑戰與歐盟有很大不同。歐盟有許多需要更換的老舊電廠,新技術的引入將為該項工作帶來諸多便利。
儘管挑戰各不相同,但毫無疑問,技術、盈利能力以及越來越重要的資金來源,將是意向行業關注的核心要素。同時,金融界對金融機構青睞的項目、能源轉型的期望也發生了變化,而這一變化又會被能源行業所內化吸收。
針對Magwood提出的市場信號是否就位問題,Kurtyka表示,波蘭擁有多家大型能源企業,這些企業兼備不同的資產,如配電系統、可再生能源以及常規發電廠,往往很難得到國際金融界的資助。因此現階段問題在於某些銀行是否願意為如化石燃料發電等技術提供融資。歐盟也在關注這個問題,即如何確保避免融資過程中出現不公平競爭。
公眾接受度
Kurtyka稱,波蘭民眾對核能有著壓倒性的支持,這是因為該話題對他們而言並不新鮮。
上世紀80年代末,波蘭政府打算建設首座核電廠。但由於政治轉型,該計劃並未得到實施。1989年後,波蘭成為一個完全主權國家,同時面臨著非常殘酷的經濟轉型,1991~1992年的工業產出至少下降了25%,這造成波蘭生產系統產能過剩,因此當時並非建設核電廠的最佳時機。
卡託維茲作為西裡西亞首府,有著悠久的採礦歷史,但至今仍未走出經濟衰退的陰影。由于波蘭的經濟轉型旨在確保所有地區共同繁榮,因此在失業率較高地區提供新的就業機會是主要任務之一。
針對核專業人才流失問題,Kurtyka表示,鑑於保持足夠數量訓練有素的人員對全球核工業來說是一項挑戰,因此需要國際努力來解決此問題。通過夥伴關係,核工業可以確保接受過核電項目培訓的人員能夠轉移到世界其他地方工作。
COP26
Kurtyka稱,核工業通過國際合作發揮最大作用。同時,圍繞共同目標、忠誠和共同接受建立的多邊主義也是COP峰會的核心要素。COP24和2019年召開的國際能源署(IEA)能源峰會均在氣候和能源領域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功,而這一成就主要歸功於善意、透明化和領導力。
當被問及COP26(推遲至2021年11月)是否會取得成功時,Kurtyka表示,由於此次峰會將討論2030年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他預測,此次峰會將更傾向於利益相關者的進程,而非傳統的政府進程,並且重點將關注目標的實現方法,而非目標數值的大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研究會核能專委會,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