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的思考方法,50步提升你的思考力!

2021-02-19 時間管理

前段時間讀了一本書叫《聰明人是如何思考的》,書中有大量有趣的觀點和方法,例如:什麼是腦力、提升腦力的方法,還有各種變聰明的小竅門.是一本兼具可讀性和執行性的書。

下面摘取其中2部分內容與大家分享。

 聰明的8種體現 

作者寫的是10種,但是我怎麼數也只有8種。

但也沒關係,咱們對號入座看看自己是哪一種或者哪幾種。

1. 語言智能:你熱衷於各種詞語遊戲,也很喜歡閱讀寫作,也許還很喜歡學習各種語言。可以背誦長篇的文章,講述有趣的故事。

2. 數理智能:你喜歡探尋不同事物之間的關係,對計算、抽象問題、腦筋急轉彎和猜謎感興趣,可能經常製作表格。

3. 空間智能:你會注意到事物的顏色、形態和結構,喜歡通過圖像幫助自己記憶,寫便條的時候會綜合使用圖表、圖標,也許你還很喜歡畫畫,立體幾何特別棒。

4. 動覺智能:你熱衷運動和跳舞。運動類項目都是你的強項。

5. 節奏智能:你善於分辨不同的音調和節拍,從小就喜歡唱歌、聽音樂,能清楚地記得聽過的歌曲和旋律。音樂對你情緒的影響特別大。

6. 自省智能:

你比較重視自己的內心,常常自省。

你可能會喜歡通過日記記錄自己的經歷、情緒以及各種想法。

你喜歡靜靜思考,表達觀點時比較慎重。

你通常非常清楚自己的情緒狀態,也能很好地管控自己的情緒。

7. 交流智能:你喜歡跟其他人協作,總是想要了解他人,在聚會、會議、群體遊戲以及各種交際活動中表現自如。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會表現出對對方的關心,十分善解人意。

8. 自然觀察智能:你熱愛大自然,能拋開幹擾看到事物的本質。你還喜歡戶外運動,喜歡與動物接觸,十分關注家中屋裡屋外的環境。

 

 提升思考力的50步方法 

其實一共是52個方法,但因為作者是用另外一個邏輯整合,例如:提到某一大塊內容,就會把對應的步驟和方法寫上去,但這樣在我看來是有點混亂的,所以就把內容都按步驟、順序整理好。

每一步驟基本是通俗易懂的,有些稍微難理解的步驟我會在下面加上批註,解釋和引導大家思考。

第1步:8種腦力---聰明的8種體現方式;

——參考第一部分的內容,人不可能面面俱到,重點是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優勢要大大發揮和運用,對你的生活和工作會有很大幫助。至於劣勢,重點知道發展方法,選擇自己有需要的點發展。我一直覺得強扭的瓜不甜,順勢而為是最好的。

第2步:你的大腦採用哪種學習模式;

——這裡作者參考的是用MBTI區分人的特點,初步分成活躍型、實用型、反思型、理論型4類。

活躍型:熱衷嘗試,學習時一開始很有激情,很快又沒有興趣,典型的三分鐘熱度。

實用派:認為學習是一定要有用的,沒用的學習都是耍流氓,非常關注方法。

反思型:會定期自我反思和檢討,不斷找出問題和優化學習內容方法。

理論型:重視學習理論,也注意梳理內容之間的邏輯關係。

第4步:感覺---大腦的天線;

——有時,不要小看直覺,也不要只信奉直覺,有感覺時同時用方法和結果校驗,提升感覺的準確率。

第5步:身心健康會讓人變得更聰明;

第6步:聰明人最常見的思考狀態;

——既放鬆又警醒,保持定期的休息和吸收,周末的時候出去走走,多看看平日不接觸的世界。

第7步:越樂觀,越聰明;

第8步:別被負面情緒攪了局;

第10步:犯錯,然後成長;

——很多人是抗拒犯錯的,因為犯錯的後果一般是嚴重的。但犯錯也要看性質和程度,在安全範圍內試錯是好事。不要因為害怕犯錯而不願嘗試,最後很容易固步自封。還有一種可能是犯錯了卻不成長,屢教不改,這樣問題就更大。

第11步:準備、行動、穩固---學習的三個階段;

第12步:拉緊注意力的韁繩;

——現代人要保持注意力很困難,我的建議是最好有一些輔助的動作工具。例如你看書時經常走神,那就嘗試在書本上畫畫寫寫,嘴上念念,注意力很快就會回來了。

第13步:像鍛鍊肌肉一樣鍛鍊大腦;

——怎樣才能把肥肉變成肌肉,答案是要動,要痛!保持訓練和體驗各種經歷,都對鍛鍊大腦有幫助。

第14步:創意爆棚的軟焦點模式;

第16步:學習=經歷+反思;

第17步:「我們把失誤稱為經驗」;

第18步:延遲判斷是發揮創造力的關鍵;

——所謂的延遲判斷,就是突破固有思維。有時稍微停一停,多想一想,也許就會有更不一樣的答案噢。

第19步:拆解問題與把控全局;

第20步:問出有意義的問題;

——能問出一個好問題,說明你有水平。

第21步:深挖問題根源;

第22步:形象化---把閒置的想像力用起來;

第23步:直覺是思維的「大手筆」;

第24步:橫向思考---讓思維之河流向寬處;

第25步:思維導圖---讓大腦high起來;

——近年來使用思維導圖非常多,一來是它有助於梳理事物之間的關係,二來在寫寫畫畫的過程中,很容易有新的聯想。

第26步:用ABCDE法理清思路;

第27步:善用自己的知識儲備;

第29步:什麼樣的信息容易被納入記憶中;

第31步:那誰……;

——記不住別人可是一件超尷尬的事情,別說什麼自己年紀大了,記憶都是有方法的。

第32步:如何練就過目不忘的本領;

第33步:善用情緒,加固記憶;

第35步:改變的4個步驟;

第36步:如何聰明地應對變化;

第38步:一句解釋,事半功倍;

第39步:耐心點,聽別人把話說完;

——等別人說完後,過3秒才說話。打斷別人話可是後患無窮的。

第40步:觀點不同,如何表達;

——無論如何,都先肯定別人,尤其是在人多的場合,為對方留足面子和臺階。

第41步:聰明地說,巧妙地聽;

第43步:先把自己放下;

第44步:如何預見他人的想法;

第45步:用對方法,大家都聽你的;

第46步:雙贏是最聰明的解決方案;

第47步:不惹衝突,不懼衝突;

第48步:有壓力,但別太大;

第51步:給大腦一個明確的目標;

第52步:制訂你的人生計劃。

-END-

* 本文是【時間管理】公眾號原創首發,若需轉載,請在本文下方評論區留言獲取授權;* 作者:sunnie,易效能籤約作者,上市公司網際網路達人,已產出12萬字職場乾貨。* 主編:沈以諾,微信號S-YLYL,歡迎聯繫我給【時間管理】公號投稿,我們原創寫作團隊正在招募有寫作功底的夥伴加入,獎勵優厚。


相關焦點

  • 5步閱讀法讓你提升讀解力和思考力
    時下關於讀書方法的書很多,有教人怎樣做讀書筆記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也有為了在閱讀中更好地理解的《怎樣閱讀一本書》,還有提倡將書中內容拆為己用的《這樣讀書就夠了》,而我今天要推薦的《高分讀書法》,除了能透徹理解書中內容,時常加以練習還可以提升思考力。
  • 思考力不足,正念幫助你提升思考力
    那究竟是什麼因素在潛移默化影響我們的思考力呢? 思考的類型 1.本能思考 比個非常簡單的例子,現在開始算出下面的答案: 31×55=?    3+7=? 但現實中很多問題不像3+7簡單、直白,往往是非常迷惑的,所以就形成了我們思考力不足最重要的一點:「我覺得這是我深度思考的答案」。 實際你可能只是做了最淺顯的思考,甚至可以再退後一步叫做「下意識」的答案。 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本能思考。
  • 《思考的技術》:普通人也能快速提升思考力與核心競爭力
    當然,一個人的思考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可以通過後天來培養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鍛鍊自己的思考力,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呢?大前研一先生在本書中給我們做了解答。思考力的提升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思考的深度,二是思考的廣度,下面介紹三種方法來訓練我們思考問題的深度與廣度。一.進行思考力訓練。
  • 聰明人是怎麼樣思考的
    心理學家馬克斯威爾-馬爾茨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所有人都是為成功而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但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沒有,那是因為每個人的思考方法不同。」其實,思考並非難事,一個正常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即使人在發呆的時候其大腦也在想一些事情;人即使在夢中,潛意識也在對白天接收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過濾,進行著大量的思考。雖然思考看起來是太平常不過的事,但是卻很少有人關注自己在思考什麼、思考結果怎麼樣、思考的方法有哪些、自己是不是一個聰明的人。
  • 所謂成長,就是不斷提升思考力
    2017年,他出版《好好學習》,被亞馬遜評為年度新銳作者;2018年,在混沌大學創新商學院開講「思維模型」和「刻意練習」課程;2019年,出版《好好思考》這本書,系統介紹基於多元思維模型的學習方法,旨在幫助我們找到並熟練應用高質量思維模型,用基於原理和規律的思維模型替換基於個人有限經驗的思維模型,從而提升思考力,實現個人成長。
  • 《結構思考力》:五個步驟、四種特點、兩種結構,重塑你的思考力
    到底怎樣的表達和傾聽才是正確高效的方法呢,或許《結構思考力》能給你一些答案。本書的作者李忠秋曾有四年以上四年的高校教師生涯,後進入諮詢行業,通過多年的工作經驗,他意識到思考力提升比知識更重要後,開始專注於結構思考力這一領域,本書的核心理念源自芭芭拉﹒明託的《金字塔原理》,運用更符合中國企業及中國人表達和傾聽的特點《金字塔原理》對進行詮釋。
  • 《好好思考》|探究提升思考力的秘密
    遇到這樣困境的同學們,往往忽略了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思考!可能有人會說,我明明思考了呀?那或許是你的思考方式不對,效率太低。要比別人更好,在獲取知識的能力上就要比別人更有效率,更能吸收成自己的東西。
  • 專注思考力,提升競爭力
    很多分析解釋為這是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不適應教學等的問題,實際上,其群體共性是思考問題膚淺、缺乏深層次思考、缺乏問題關聯度的思考、以線性思考為主。其表象背後的原因是:學生的思考力不同。家長也要樹立成長意識「366」模型教學體系專注思考力,提升孩子的競爭力,培養有邏輯的思考者。「366」模型教學體系下的思考樂課堂要明確目標、嘗試探究、揭示邏輯、發現本質、構建體系、提升能力、提高成績,讓孩子在實現富有成效的學習中提升成績,收穫成長。
  • 如何提升思考力?
    下面簡單概括一下:思考要有一個對象A,你要考慮A產生的前因、後果、過程,並且要將你大腦中跟A有關的背景信息(知識)進行分析和關聯,最終要得出一個結論。二. 什麼是思考力?上面提到,思考是思維的一種活動,那什麼是思考力呢?思考力是在思維過程中產生的一種作用力。
  • 聰明人如何思考問題?
    為什麼聰明人想到的解決方法比普通人更多?只是因為他考慮過類似的問題,也了解過這些不同的方法,甚至對比過他們的優劣點。這樣,一旦問題發生時,他就可以迅速作出反應。為什麼聰明人能考慮到各種可能性及應對的方式?只是因為他經歷過足夠多的思考,將思考內化成一種積累和習慣。從而,當面對任何抉擇時,都能迅速調動自己的積累來使用。
  • 聰明人是如何思考的
    今天說說我前一陣讀的一本書《聰明人是如何思考的》,作者是比爾 盧卡斯。
  • 打破成為「聰明人」的圍牆:提問讓你的思考能力不斷提升
    四種可靠的直覺:(1) 為了適應環境進化而來的直覺:比如知道怎樣識別信號,怎樣解讀面部表情等,(2) 在總能起到預測作用條件下發展起來的直覺:比如圍棋高手可以預測50步的棋路。也就是說思考需要對你所想要了解的事物進行信息的收集、整合、分析、心理加工的過程,想要讓自己的思考能力有所提升,就需要正視問題,了解思考並且致力於提高思考,能接受創新思考等新事物,先來了解一下創新思考。
  • 深度思考力的底層邏輯
    過去僅靠積累知識和經驗的學習方法之所以落後,不是因為他不能學習更多的知識,而是因為這種方法在知識量的積累上花費了太多的時間,而很少觸及問題背後的規律和原理,所以就無法大幅度突破自我認知的邊界。        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比如,做生意的商人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利益交換,而一個律師遇到問題時,往往想到的是如何理性地講道理。
  • 通過邏輯思考力來提升你的溝通能力
    以前做過一次小範圍的分享,主題就是這個,當然有很多人都不以為然,覺得邏輯思維能力跟溝通沒有太大的關係,大多數書籍中提高溝通能力的方法大都是觀察、傾聽、回應、話術、讚美、認同等等,很少有說通過邏輯思維能力來提高溝通能力的,實際上當你對溝通過程做個梳理和回顧,就會發現在整個溝通過程中,兩方需要互相傳遞與交換自己的觀點,很主要的一點就讓自己的觀點簡潔明了理解的表達出來,但想表達清楚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 《結構思考力》:如何擁有核心技能,做到清晰思考、有力表達?
    【一周時間讀一本書】本周閱讀《結構思考力》。下周二,你想找你的老闆談談漲工資的事情。想最終達到什麼樣的結果?(漲20%?)你應該提前做哪些準備?面談的時候準備從哪句話開場?一步一步的順序怎樣展開?俗語說,不打無準備的仗。如果腦中一片漿糊去敲老闆的門,被彈回來的概率更大。
  • 思考力與學習力
    比如,思考道德、法律等問題,主要用概念進行思維。這種思維主要藉助字詞、符號,因而也稱之為語詞邏輯思維。科學家、哲學家、數學家擅長邏輯思維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思考力是邏輯思維的能力。思考力是是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採用科學的邏輯方法,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
  • 如何像聰明人一樣思考?
    文章來源 | L先生說(lxianshengmiao)什麼是聰明人?聰明人是如何進行思考的?在談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認識一個概念——認知框架。大腦最常用的方法是:既然新信息可能造成認知失調,那我就不接收這種信息,只接收我想要的信息。聰明人和普通人的區別就在這裡體現出來了——許多聰明人的特點,就是會對認知框架進行審視。
  • 關於聰明人的思考
    比如,有的學生智商不高,你怎麼逼他學習都是沒用的。如果智商測試就可以決定誰會考高分,那麼教育已是很簡單的事,智商高的去學習更多高深知識,智商低的學謀生技能就好。事實上,智商並非不會變的,通過練習、培訓、方法選擇是可以增加人的注意力,提高記憶力及判斷力以變得更加聰明的。
  • 4招,提升你的邏輯思考力
    阿才前一陣在濟南參加了一場李海峰老師的新書《我為什麼看不懂你》的籤售會,會上李海峰老師有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在不缺乏真誠的前提下,套路就是最短的路」不知道你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你有什麼想法,阿才的想法是「臥槽,好有道理」最近兩個月我都在研究文案這件事,報名了一個線上的訓練營,也自己看了一些書
  • 電子書下載|《學會提問》《思考的技術》《結構思考力》
    本書作者應用批判性思維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列舉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實例,教授人們富有理性、邏輯性和批判性地提出、思考、判斷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本書的讀者對象是普通大眾,適用範圍會遠遠超出你的想像,延伸到形形色色的生活實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