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與一在高中做老師的朋去徒步,兩人相談甚歡,但他的一些觀點我卻不敢苟同。比如,有的學生智商不高,你怎麼逼他學習都是沒用的。
如果智商測試就可以決定誰會考高分,那麼教育已是很簡單的事,智商高的去學習更多高深知識,智商低的學謀生技能就好。
事實上,智商並非不會變的,通過練習、培訓、方法選擇是可以增加人的注意力,提高記憶力及判斷力以變得更加聰明的。
看看我們今天的教育,各種學校從幼兒園開始就在爭奪優質生源。所謂優質就是通過考試來判斷的,考試不過是變相的智商測試罷了!
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學校教師精力主要就是在培養智商高的學生身上,因為這些學生才能給他們帶來業績。對其他學生,只要不出事故就好了!
我有意查了一間公辦小學08屆學生每學期前一百名學生名單,六年下來,有八十個學生一直在前一百名。而前十名學生早早就被要出成績的民辦初中學校免學費發獎學金預訂了。
我一直認為,這種「精英教育」在基礎教育就開始搞是極不妥的,應該延遲在大學以後。人絕非出生就決定了是不是人才,人才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一個聰明人,要具備努力奮鬥,面對錯誤,不屈不撓的品質。只有能面對困難,解決困難處境才是真正的聰明。
很多學生上了多年學之後,從未用知識解決過任何問題,判斷力只是局限於做試卷,從未因判斷失誤付出令他們警醒的代價,他們只是簡單地被要求記憶和模仿而已。
所以,在文盲基本沒有的今時今日,我們這個社會仍然是這裡騙子特別多,傻子不夠用。豈不是都成聰明人了?想多了,因為有騙的市場,騙子才特別多。騙子卻不一定是聰明人!
騙子也大多沒有基本判斷力,因此你騙我,我騙你。
絕對不能以騙了多少人作為是否聰明人的判斷標準,否則社會道德底線就會崩潰,只能靠科技來約束信用是人類的悲哀!
每個人都可以做聰明人,只要他們能靠努力解決困難,而不是被困難打倒。這也是教育者應該有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