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時間讀一本書】本周閱讀《結構思考力》。
下周二,你想找你的老闆談談漲工資的事情。想最終達到什麼樣的結果?(漲20%?)你應該提前做哪些準備?面談的時候準備從哪句話開場?一步一步的順序怎樣展開?
俗語說,不打無準備的仗。如果腦中一片漿糊去敲老闆的門,被彈回來的概率更大。
《結構思考力》這本書將幫你整理思路,構建一幅腦海中的金字塔。《結構思考力》這本書作者李忠秋,是結構力思考學院的創辦者。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源自芭芭拉·明託的《金字塔原理》,在此基礎上運用了大量的符合我們國人的特點的案例,闡述了重要的觀點: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定的結構,這些事物也是通過其特定的結構來體現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當我們面臨一個問題時,如果可以從結構的視角去審視和思考,一定可以讓我們看得更全面、更清晰。
那麼,何為結構思考力?結構思考力是一種「先總後分」的思考與表達方式,強調先框架後細節,先總結後具體,先結論後原因,先重要後次要。書中按照2W1H的方式為我們做了全書概括。
Why:結構思考力的作用非凡。結構思考力是所有人都需要具備的核心技能。結構思考力可以提升整個組織的管理效率。
What:結構思考力是強調「先總後分」的立體化思考方式。結構思考力是指以結構的視角從多個側面全面而清晰的、強調「先總後分」的分析事物的一種方法。結構思考力擁有橫向和縱向兩種思維結構。我們在思考時,既要運用橫向結構總體分析問題,又要運用縱向結構對某些方面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金字塔結構是有效的訓練工具:縱向結構上,每一組的觀點都必須是其下一個層次觀點的概括;橫向結構上,每組各個觀點互不重疊且有一定的邏輯順序。這就構成了一個嚴謹的結構。
How:如何將結構思考力應用於思考和表達?構建思考結構的五個步驟:
第一步:明確理念打基礎。
第二步:畫龍點睛,基於目標定主題。
第三步:畫地成圖,縱向結構分層次。
第四步:運籌畫策,橫向結構選順序。
第五步:畫棟雕梁,形象表達做演示。
以下我們將按照這五個步驟,分別詳細描述結構思考力是如何應用的。
01 明確理念打基礎
結構思考力的核心理念包含四個基本特點(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和結構化接收信息的三個步驟。
結構思考力的四個基本特點:即金字塔原理的四個基本原則:「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和「邏輯遞進」。
1)「論」:結論先行。結構思考力強調的是先總後分。結論先行正是「先總後分」的體現,先框架後細節,先總結後具體,先結論後原因,先重要後次要。
2)「證」:以上統下。有理由支撐的結論才有說服力。
3)「類」:歸類分組。運用結構思考力的方式將事物進行歸類組織,不但可以提高思考問題的效率,還能把問題想得全面保證效果。
4)「比」:邏輯遞進。每一組中的思想需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組織,這種邏輯順序符合人們觀察事物的習慣,更容易讓對方記憶。
結構化接收信息的三個步驟:
1)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識別信息中的事實、理由及結論。
2)不再做人云亦云的菜鳥:找出對應關係畫出結構圖。
3)迅速變身職業達人:一句話概括主題句。比如這樣的概括就非常簡明扼要:在_________的基礎上,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個方面,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 基於目標定主題
書中作者給大家分享了如何基於目標定主題的三個方面:
1) 確定目標,讓我們的表達有的放矢。首先需要提前設定好場景,比如談漲工資的事,你是員工,對方是老闆。然後明確在這個場景下你想要達到什麼目標?漲20%。每個人的出發點不一樣,在這個場景下定的目標也不同。
2) 設定主題,讓我們的表達觀點明確。設定主題,這個主題是基於目標得來的結論。比如你的目標是讓老闆給你漲20%的工資,那主題肯定不是「關於一次漲工資的談話」,一定是一個為目標服務的結論,如「申請加薪20%」之類的觀點。
3)設計序言,讓表達更吸引人。設計序言,這個序言是一次表達的開場白。比如,你的結論是「申請加薪20%」,為了能夠在匯報時吸引老闆的注意力,需要運用序言的講故事結構設計一個有吸引力的開場。序言的講故事結構包含4個要素:S是情景、C是衝突、Q是疑問、A是回答(解決方案),為便於記憶稱為SCQA。
03 縱向結構分層次
在縱向結構搭建金字塔結構時的兩種方法:一是從上而下搭建金字塔結構,叫作疑問回答做分解;二是從下往上搭建金字塔結構,叫作概括總結做聚合。通過分層次搭建的框架,既能結論清晰,又能以上統下,讓表達有理有據。
1) 自上而下,疑問回答做分解。分為兩個步驟:設想問題,從對方角度出發的新模式(比如老闆會問,為什麼要給你漲工資,為什麼是20%)。回答問題,提前想好答案事半功倍。
通過5W2H確保問題被全面覆蓋,主題中涉及的核心關鍵詞必須都被問到。
What:是什麼?做什麼?目的是什麼?
Why:為什麼?為什麼這樣做?理由是什麼?原因是什麼?
Who:誰來做?誰來負責?由誰來承擔?誰來完成?
When:什麼時候開始做?什麼時候完成?最佳時機是什麼時候?
Where:何處?在哪兒做?從哪兒入手做?
How:如何做?怎麼去做?從哪兒入手做?
How much:做多少?完成量是多少?合格率是多少?費用是多少?
掌握2W1H的簡便方法,2W1H是設想問題時經常被問到的核心問題。2W1H(What是什麼、Why為什麼、How如何做)。
2)自下而上,概括總結做聚合。分為三個步驟:收集信息、分類、概括總結。
3)上下結合,兩種方式不可分。
04 橫向結構選順序
確認金字塔結構中每一組的思想呈現的策略是否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並且符合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MECE原則,以保證我們的表達更加清晰有說服力。
在橫向結構中包含演繹與歸納兩類子結構。
1) 選擇演繹,讓說服更有力。演繹是從普遍性的理論知識出發,去認識個別的、特殊的現象的一種論證推理方法。演繹適用於需要說服對方時。
2) 選擇歸納,讓要點更清晰。歸納是從許多個別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則或結論的方法。歸納可以有三種順序選擇:時間順序、結構順序、重要性順序。歸納適用於對方關註解決方案時。
同時我們應當養成MECE的習慣: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即對於一個重大的議題,能夠做到不重疊、不遺漏的分類,而且能夠藉此有效把握問題的核心,並解決問題的方法。「相互獨立」意味著問題的細分是在同一維度上並有明確區分、不可重疊的,「完全窮盡」則意味著全面、周密。
05 形象表達做演示
結構思考力是形象化表達的基礎,形象化表達是結構思考力的完美呈現。所以通過結構化思考清楚的問題,如果再以形象化表達的方式做呈現更容易讓對方記住你的觀點。
1)賣點包裝,讓觀點容易記。通過對要點的語言包裝可以讓對方更容易記憶。有三種方法分別是:類比(運用形象或行為類比的方式進行包裝)、引用(引用廣告、歌曲或名言的方式進行包裝)、整合(通過對色彩、詞語、數字的整合進行包裝)。
2) 形象表達,讓演示更有效。結構化思考與形象化表達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在PPT的演示中要融入「論」、「證」、「類」、「比」的四種原則。
● 「論」——結論先行:每一頁PPT只表達一個觀點,並且出現在標題中,即每頁PPT的標題都需要是具有中心思想的主題句。
● 「證」——以上統下:每頁PPT的主題,都需要是下面要點的概括。
● 「類」——歸類分組:每頁PPT中的要點,要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不能有遺漏和交叉。
● 「比」——邏輯遞進:每頁PPT中的要點都必須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組織。
同時儘量運用圖像進行形象化演示。1)運用數據圖讓你的數據會說話。數據圖表是一種說明數字非常有力的工具,通過將數字形象化之後將信息傳遞給對方,則更加具體、精準有說服力。2)運用概念圖讓你的表述更直觀。
總之,結構思考力可以幫助我們構化一個結構,在表達核心觀點的基礎上,有理有據、條理分明地證明這個觀點,使我們能夠做到清晰思考和有力表達。
結構思考力是指以結構的視角從多個側面全面而清晰的、強調「先總後分」的分析事物的一種方法。結構思考力擁有橫向和縱向兩種思維結構。我們在思考時,既要運用橫向結構總體分析問題,又要運用縱向結構對某些方面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金字塔結構是有效的訓練工具:縱向結構上,每一組的觀點都必須是其下一個層次觀點的概括;橫向結構上,每組各個觀點互不重疊且有一定的邏輯順序。這就構成了一個嚴謹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