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思考:你的收入和地位,取決於你的思考和表達

2020-12-16 淚成書

首先,我們來做一個小調查:

1. 你是不是一個話很多的人,本來只是一個很簡單的點,卻被你說得很囉嗦?

2. 你對思考問題時是不是經常卡殼,總感覺找不到那個點?

3. 很多時候別人讓你發言,本來思路活躍的你,站起來卻不知道怎麼表達?

如果上面描述的就是你的問題,那麼,恭喜你,接下來我所要講的內容,就是為你量身定做的。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把握不住重點、話到嘴邊卻不知道怎麼來表達,最本質的原因就在於我們的思維過於活躍,神經生理學表明,一個人的髓鞘太短,思維就顯得很活躍,個人的記憶力和表達能力往往很難跟得上思路的遞進和轉變,這時的表現就像一個得了暫時性失憶症患者。

因此,想要提高你的表達力,最根本的一步就是放慢你的思維跳躍的速度,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給你的思考路徑建立一個框架,不讓它過於發散暢想。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思維分為發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思考框架的根本作用,就是把發散性思維變成集中性,從而使得我們的思考始終聚焦在問題點上面——這個「思考框架」,就是「結構力思考」

首先,我們來做一個概念解析,所謂「結構」,指的是組成整體各個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從上到下,從大到小,從左到右,這些都是結構。有了結構,可以讓我們想問題更清晰,做事情有條理,說話更清楚所謂「思考」指的是人的思考過程。它有三個特徵: 第一,思考是隱性的;第二,思考是複雜的;第三,思考也是快速的。

作為世界500強公司的諮詢顧問,在《金字塔原理》的基礎上,李中秋老師結合自身的經驗和見識,寫出了《結構思考力》這本書,在書中,他把結構思考力分為4大模塊:

1.透過結構看思考,即結構思考力的核心理念是什麼,它能夠幫助我們跳出過往的不健全的思考結構,以更清晰全面的結構來去審視身邊的事物和問題,說白了就是讓你的思路變得更加清晰。

2.透過結構看表達,當你有一個想法和思路時,用結構化的方式把它梳理得更加清晰,並且把這個方案能呈現出來,讓我們的發言更加有說服力。

3.透過結構看問題,在分析問題過程中,你發現有些問題壓根是沒有解決方案的,這時我們需要學習一些框架性的方法,來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

4.透過結構看共識,如果一個人有了結構化了還不能很好地提高團隊的效率,尤其那就意味著大家的結構是零散的,沒有共同的成分,這時就需要通過結構化思考來確定一個統一的行動方式,提高執行力。

看到這裡,你對結構思考力是否有一個清楚的認知?那麼,我們來做一個小思考檢驗一下: 「如何將200ml的水裝進100ml的杯子裡?」

你可能會說喝一半再倒、或者是換個杯子等,但你有沒有想過這麼一個意識,解決問題重點,不僅要找到答案,而且要找到分析問題的思維過程。

為什麼200ml水倒進杯子裡水會流出來? 是因為杯子小嗎,還是由於重力的緣故?再細想一下,還可能在於水是液體的原因?你對比一下,杯子、地心引力、水的形態這三個維度就可以理解為分析這個問題的一個結構,不但把問題想全面了,而且還分得很清。

上面的結構思考是,我們遇到問題以後,會習慣性基於我們過往的理性的思考結構來做決策——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慣性思維」,很多時候這種思維方式是弊大於利的,所以,在平時的判斷中,我們需要刻意去鍛鍊自己的結構化思考方式。

從整體上來看,結構化思考分為三個環節,第一是要理解我們現有的思考結構是什麼樣,第二是對這個現有的思考結構進行評判,看它是否健全、合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我們需要對它進行重構,重構完以後,就用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來去表達我們這個結構。——這三個環節分別叫做「理解」、「重構」、「呈現」。

綜上所述,我們再來看一個案例,加強對結構思考的認識。

假設,今天老闆在群裡說晚上9點開會,作為他的秘書,你需要和他匯報今天的會議沒法開。那麼,你要怎麼和他說呢? 如果你說:「老闆,今天呂經理有事來不了。小王倒是沒有關係,她明天後天都有時間。但是明天會議室被人訂掉了,而且今天晚上宗大大要去外地開會,明天才能回來。所以,我們的會議明晚安排不了,可以安排在後天上午,您看行嗎…… 」估計你這麼一匯報,老闆當場就想把你辭退。

結構思考力表達的本原則是,先說結果後說原因。也就是我要告訴老闆,今天晚上9點的會議,需要改在後天上午。知道結果後,無論被告知者是同意還是問到原因,首先展開談話的兩個人是達成共識的。比如老闆問我為什麼不能按時開會,我會告訴他,今晚9點,石總和張經理都不能參加會議,並且明天會議室被訂掉了,只有後天上午是合適的。 你有沒有發現,把同類原因歸納在一起後,表述就會很清楚。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什麼是結構思考力,那就是:它是一門使隱性的混亂的思維,變得顯性而清晰的一種方法。 如果說多幾句,我會繼續把它的學習方法告訴你,比如結構思考力的四個特點,掌握結構化接收信息的三個步驟如果時間充裕,我會做深入介紹,除了結構思考的特點、結構化接收信息的步驟,我還會具體介紹培養結構化思維的兩種方法。

在這裡,結構思考的四個特點是: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 打個比方,當我和老闆報告說今晚9點的會議需要改在後天上午時,是運用了結論先行的辦法。當他問我為什麼,我首先會報告說「與會人員今晚的時間不合適」,其次是「後天才能好預定會議室」。這兩點就是結果下面的原因,這就是「以上統下」。 另外,我把張經理和石總兩人不能參加會議的原因放在一起,這是「歸類分組」。 最後,把這件事情形成一個邏輯遞進的關係,向老闆匯報。

另外,結構化接收信息的三個步驟,第一是識別信息,它是接收信息的前提,這就要求我們分清信息中的事實、理由和結論分別是什麼?至於識別信息的方式,作者在書中給我們的方法是:「尋找提示詞」。

一般情況下,當出現「因此、所以、由此可見、顯示出」這些詞的時候,就屬於結論的提示詞。 出現「由於、因為、鑑於、根據什麼」這些詞,就是理由的提示詞。 當我們從別人的話中找到這些提示詞,它會幫助我們,理清楚別人,要說什麼。

第二、根據這些提示詞所表現的關係,畫出結構圖。這一步是結構化接收信息的核心。 一般情況下,在接受別人信息後,我們就開始下判斷或者做決策。這時候的決策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被別人的思維帶跑。如果我們能夠訓練自己,在頭腦中畫出結構圖,這會大大的提高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一句話概括主題。 這屬於技能進階的階段。不但能讓我們一句話歸納別人的意思,還能清楚地把意思傳遞給別人。 網上有一個很著名的視頻,講的是馬雲如何在6分鐘內說服孫正義投資幾千萬美金的經歷。這裡面就是運用了結構思考的方法:簡短的時間概括主題。在麥肯錫管理中,這個方法被稱為「30秒電梯法則」。

最後,李中秋老師在書裡總結了一個一句話說清楚問題的公式:

相關焦點

  • 結構化思維:如何高效的思考和溝通?
    結構化思維可以快速加工處理繁雜的信息,並且提煉出核心觀點進行表達,讓你的聽者更容易懂你。在日常工作中,你是否會遇到以下場景:如果你有以上幾種情況,那就需要刻意練習一下結構化思考與溝通!1.結構化思考的重要性這種結構化思考和表達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刻意練習去快速獲得的,無論是之前做用研,還是現在做運營,我都深有體會。我記得剛進入職場那會兒,看的第一本書就是《金字塔原理》,當時看完後覺得邏輯很清晰,在之後做用研的過程中,無論是寫報告,還是公開場合講報告,都會讓自己按照書中的方法論去嘗試。
  • 你必須要具備的麥肯錫的思考方法:結構化思維
    試想一下,面對任何一個問題,你都能從 Why、Who、When、Where、What、How 和 How much(如下圖所示),七個方面去思考。是不是比不知道這個方法論的人,用點狀的思考,5W2H 分析法就全面得多。
  • 經典的高效思考和表達的思維模型——金字塔原理
    我們經常遇到思考問題的時候頭腦裡一團亂麻,寫文章的時候越寫越亂,或者說話演講時,說了半天不知道在說什麼,這些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思想缺乏合理的組織和結構。麥肯錫公司的首位女諮詢顧問芭芭拉 · 明託,在《金字塔原理》一書中介紹了金字塔結構的思維方式,這是一種層次分明、結構化的思考和溝通技術,可以幫助我們高效地思考和表達。
  • 從思考和實踐入手,設計師結構化思維的應用與詮釋
    對我思維方式有很大影響的諮詢人——大前研一我的結構化思維養成是一個「自然緩慢」的過程。我以前並不知道「結構化思維」這個名詞,更不知道有方法可學,在閱讀麥肯錫系列、彼得·聖吉、以及其他系統思考和商業書籍中慢慢形成,直到近幾年我才發現原來這樣的思考方式就叫「結構化思維」,並且有清晰的方法可以教授。
  • 3個步驟教你學會麥肯錫的思考方法:結構化思維
    如果你常常有以上問題,那思維導圖的結構化思維在很大程度上能幫你解決。結構化思維是什麼?結構化思維指從整體思考到局部,是一種層級分明的思考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借用一些思維框架來輔助思考,將碎片化的信息進行系統化的思考和處理,從而擴大思維的層次,更全面地思考。沒有結構化的思維是零散混亂無條理的想法集合,而結構化思維是一個有條理有層次,脈絡清晰的思考路徑。
  • 從一份《關於一隻羊的財務分析》看結構化思考力
    然後他說,你要把所有的費用數據列到一張表裡面,讓客戶一目了然,利潤就是每天養殖的費用。把我說蒙了。客戶是誰?我問他。他說,是讓我們養羊的人。看起來就財務分析的目的我需要和他好好說下:我是這樣理解的,你看對不對?你飼養羊,將羊分塊出售,賣的錢是收入,飼養期間的飼料和人工、場地是你投入的成本,收入減去你的成本就是你的利潤。
  • 說說《結構性思維:讓思考和表達像搭積木一樣有序省力》這本書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工作學習中,不管時候口頭表述,還是文字表達,你都可能正中以下4種表達陷阱中的任何一項。這些原因都是因為你不會結構化的思考,結構化的表達。表面上的表達不清,實際上是思維混亂,沒有邏輯也沒有結構。結構性思維的本質就是要在許多人最擅長的感性思維中加入理性的思考方式,從而使表達和溝通變得更加清晰有序,提高效率。那什麼是結構化思維?
  • 《金字塔原理》教你怎樣用思考和表達提高效益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的邏輯》一書,作者芭芭拉.明託。職場中必備工具書,建議收藏。企業的效率最大化說白了就是花最少的錢辦更多的事。所有這些都是個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本身也是需要耗費很大的成本。金字塔原理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
  • 上下文結構化思考:當下的情況,過去的上文,未來的下文!
    一個系統,它的當下情況如何,你可以稱之為當前的系統;當然這個當前的系統,你看一看及想一想,它的過去如何,你也可以理解為系統的歷史,這個稱之為過去的上文。那麼這個當前的系統,你看一看及想一想,它的未來會如何,它在未來會變成一個啥樣的系統呢,這個可以稱之為未來的下文。
  • 艾永亮:企業管理者的必備技能,學習結構化思考,造就超級產品
    要知道,面對激烈的競爭,你的產品僅僅做到標準是不夠的,除非你能做到超越市場上的競爭對手才有資本生存下去。因此,這個答案即便是標準卻又是那麼無力,並不是答案的問題,而是這些運用到實際場景中時顯得不夠接地氣。據艾老思的文章中所寫:結構化的思考能力是打造超級產品的必備技能。
  • 《結構思考力》:如何擁有核心技能,做到清晰思考、有力表達?
    當我們面臨一個問題時,如果可以從結構的視角去審視和思考,一定可以讓我們看得更全面、更清晰。那麼,何為結構思考力?結構思考力是一種「先總後分」的思考與表達方式,強調先框架後細節,先總結後具體,先結論後原因,先重要後次要。書中按照2W1H的方式為我們做了全書概括。
  • 結構化思考,以及它在教育產品中的底層運用
    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快速發展,信息過剩問題引發了人們對結構化思考的重視,本篇文章通過結構化思考在教育產品中的應用,講述了它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讓我們一起去閱讀下面的文章,來了解結構化思考的重要性。
  • 結構化思考:MECE法則
    結構化思考 同一個自然人,在不同場景和需求下,可能是呈現出多個用戶畫像。 舉個通俗點的例子: 幾個月沒吃泡麵的你,可能覺得一口氣能吃兩碗。真吃了兩碗後,立馬覺得一輩子不想再吃這玩意了。 從愛好者到厭惡者,你扮演著兩種用戶。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產品應該覆蓋到多少種用戶?
  • 《零秒思考》:一張A4紙就能幫你提升表達能力和思考速度
    他提供了一個非常簡單的A4紙筆記法,幫助你梳理腦海中閃過的念頭,縮短思考的時間、提升思考的質量,從而讓你在表述時,能夠快速地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面臨工作問題時,能夠快速地做出決定、付諸行動,最終練就「零秒思考」的能力,成為一個情緒飽滿、反應迅速的行動派。
  • 六種思維可視化工具助你成為高效思考達人!!
    「A picture is worth ten thousand words(一張圖片勝過一萬字)。」——華盛頓郵報,1925年7月26日下面看一個實例:說明:最近幾年思維導圖火得一塌糊塗,如前面所言,市場上出現了一批專門主講或主營思維導圖之類可視化思維工具的講師或機構;但思維導圖作為可視化的工具之一,有其適用的範圍和局限性。
  • 邏輯思維養成:思考清晰才能表達有力
    結構化思維指從整體思考到局部,是一種層級分明的思考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借用一些思維框架來輔助思考,將碎片化的信息進行系統化的思考和處理,從而擴大思維的層次,更全面地思考。根據《金字塔原理》中「任何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中心論點,中心論點可由三至七個論據支撐,每個一級論點可以衍生出其他的分論點。」
  • 解讀《金字塔原理》:跟麥肯錫學習表達,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邏輯
    該書共分為4個部分,分別為表達的邏輯,思考的邏輯,解決問題的邏輯和演示的邏輯。本文將逐一揭示這4種邏輯的核心內容。在展開說明這4種邏輯之前,我們首先來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需要藉助金字塔原理來表達呢?首先,大腦具有對事物進行歸類組織的特性。
  • 思考結構化:如何清晰全面的把一個問題想清楚?
    思考的結構化是結構化思維主要的應用場景,其實只要這個問題搞清楚了,結構化輸入和輸出通常也能夠自動的解決。這裡我們以問題導向,假設你遇到一個問題,或者說是想要實現一個目標,可以怎麼樣通過結構化的方式,去做一個清晰、全面的思考。
  • 碎片化時代,如何有邏輯的思考和表達?
    因此,我們需要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思考方式,讓我們混亂的思維變得清晰流暢,因為無論是演講、面試還是寫作,口頭卡殼的根本原因在於你的大腦短路了。 如何有邏輯地思考和表達?答案很簡單:想清楚,說明白,知道說什麼、怎麼說。與上面的答案相對應的,是要知道誰是你的聽眾?他們想聽什麼?他們想怎麼聽?
  • 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
    (楊贏) 水平思考與洞察力、創意和幽默密切相關。四個過程的基礎是相同的。但洞察力、創意和幽默可遇不可求,水平思考則是刻意的過程。它和邏輯思考一樣,也是一種使用大腦的特定方式,但兩種方式區別很大。 文化是很多知識、思想的合集,而教育則是把這些知識、思想傳輸給他人。兩者都需要不斷地進化、更新,做到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