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思考:MECE法則

2021-01-08 TechWeb

善於利用思考工具的好處就在於為真正的「想清楚」,提供一個具象的判斷標準,不僅是讓自己心裡有底,還可以讓別人看到後心裡也有底。

從去年開始,養成一個習慣,看到受啟發的文字,立馬粘貼到手機記事本裡,並標記好日期,遇到寫文章的時候就打開文檔翻翻,作為靈感的穩定來源,挺好用的。

時間久了,樓越蓋越高,導致每次往下滑動的時間越來越長。

同時,操作方式過於原始,複製文字->打開記事本->定位到最後一行->粘貼。

全部集中在一個大文本裡,沒有分類、沒有標籤,總之,不像是技術出身的人幹的事情……

於是,開始嘗試優化流程,由於是一個大眾需求,很多APP都能滿足,試用了幾個口碑不錯的,最終選擇了「收趣」。

它不但支持微信、微博、網頁等環境中實現內容收藏,並且只要2?3個步驟即可搞定,流程簡單了很多。

被收藏的內容自動按日期形成一個獨立條目,整齊有序。

可用了幾次後,果斷卸載了。

因為,真?不?習?慣。

前面也說了,我的使用場景是尋找寫作靈感,看似粗暴無規則的內容,通過手指快速滑動,瀏覽效率很高,視覺傳遞連續性強,容易形成信息快照。

而在內容分門別類後,雖然提供的篩選方式更豐富,但失去了全局的「上帝視角」後,反倒用的不過癮了。

結構化思考

同一個自然人,在不同場景和需求下,可能是呈現出多個用戶畫像。

舉個通俗點的例子:

幾個月沒吃泡麵的你,可能覺得一口氣能吃兩碗。真吃了兩碗後,立馬覺得一輩子不想再吃這玩意了。

從愛好者到厭惡者,你扮演著兩種用戶。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產品應該覆蓋到多少種用戶?對於每種用戶的場景設計應該如何區分?如何確保不漏掉關鍵用戶?

《金字塔原理》這本書裡提到了一個思考工具:MECE法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對於一個重大的議題,能夠做到不重疊、不遺漏的分類,而且能夠藉此有效把握問題的核心,並解決問題的方法。

兩個關鍵點:

各部分之間相互獨立 所有部分完全窮盡

這個工具可以讓思考更結構化。

拿開篇說的需求為例,試著使用MECE去勾畫出清晰的用戶畫像。

每個分支就是一個具體的用戶畫像,需要優先搞定哪幾類用戶,一目了然。

在產品預研階段,我們提倡關於需求的想法越多越好,不要刻意去抑制,MECE工具,可以將你考慮到每種情況,並最終落地形成一顆顆茂密的大樹,而不至於完全變成頭腦風暴,無法掌控。

等到正式的需求階段,才能在一個比較全面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裁剪,形成最終的產品需求。

目標分解

除了用戶畫像以外,MECE還可以用來進行目標分解,原理一樣,把一件事情按照某一維度儘可能去分解,直到在現有掌握的信息下無法分解為止,然後再去篩選路徑,制定策略,完成目標。

想起以前團隊做用戶增長的時候,就是採取這種方式進行分解。

拿「增加外部引流」這個大目標來看,進行多級拆分後,如圖:

原本的目標變成一個個可執行和可測量的操作路徑,團隊在執行過程中也不容易出現跑偏的情況。

最重要的是,大目標拆成小目標,可達性看上去靠譜很多。

小結

有句話叫「凡事三思而後行」,講的是無論什麼事情,想清楚了再去做。

不過,做到「多想」就可以「想清楚」嗎?無效的思考,想它100次,也白搭。

善於利用思考工具的好處就在於為真正的「想清楚」,提供一個具象的判斷標準,不僅是讓自己心裡有底,還可以讓別人看到後心裡也有底。

#專欄作家#

李哲,微信公眾號:SecondThought,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擅長項目管理,熱衷產品設計。目前已跳出純線上服務的圈子,希望在實體行業中碰出火花。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筱陽說27|用MECE法則解構你的思維
    所以我要分享怎麼用mece法則來梳理清楚第一、第二,第三之間的邏輯關係,也就是你的邏輯思維。所謂的mece法則,就是Mutually Exclusive(no overlaps)Collectively Exhaustive(no gaps )這四個單詞的首字母,他們的縮寫。這是麥肯錫諮詢顧問芭芭拉明託在金字塔原理當中提出的一個思考工具,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 MECE法則,讓你變成邏輯大佬!
    你好,我是星辰,今天我來分享一下邏輯結構思考力中,一個非常重要的MECE法則,善於解決問題的人,都是這個法則的高手。在寫文章中,要特別會提取信息,總結歸納信息,或者把一個抽象的選題,進行分解,我們都需要運用mece法則,相信對於大家拆解問題,解決問題很有幫助。
  • MECE法則:透過結構看世界
    前人的思考,我們的階梯,歡迎收聽劉潤5分鐘商學院。 從這一講開始,5分鐘商學院將進入工具篇。
  • MECE法則你知道嗎?
    對於問題分析和問題解決領域有一些了解的朋友們,相信都應該聽過所謂的MECE法則吧,這是一個來源於麥肯錫《金字塔原理》一書中所提到的一個重要的法則,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一直都在問題解析和思維結構化的領域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什麼是MECE法則。
  • 結構化思考:你的收入和地位,取決於你的思考和表達
    4.透過結構看共識,如果一個人有了結構化了還不能很好地提高團隊的效率,尤其那就意味著大家的結構是零散的,沒有共同的成分,這時就需要通過結構化思考來確定一個統一的行動方式,提高執行力。看到這裡,你對結構思考力是否有一個清楚的認知?那麼,我們來做一個小思考檢驗一下: 「如何將200ml的水裝進100ml的杯子裡?」
  • 有邏輯的闡述你的觀點-MECE法則
    MECE分析法,即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縮寫,是麥肯錫諮詢顧問芭芭拉·明託在《金字塔原理》中的一個思考工具。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也常常被稱為「不重疊、不遺漏」。
  • MECE法則
    要把問題拆解到底,單純的問題樹結構還不夠,因為但凡涉及到問題樹結構都會涉及到「MECE法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完全窮盡、相互獨立」。換句話說,它的意思就是,把所有的分類情況都包括在內,又沒有邏輯上重複的地方。
  • 產品方法論-MECE結構化思維
    編輯導語:我們在接到一個任務或者匯報一個任務時,最好是使用有邏輯性條理性的方式表達出來,才能讓對方更加清晰明確地知道你想表達的意思;本文作者詳細介紹了如何用MECE結構化思維來處理事情。一、什麼是結構化思維1. 互動一小遊戲請大家花5秒時間,記住下面這串數字大家閉上眼,想想看能回憶起多少內容。
  • 關於結構化思維
    直奔主題,這篇文章將會講清楚什麼是結構化思維,讓你解決問題更加高效,表達更加有力。本文將會通過3個小節去闡述:高手是如何思考與表達的;如何運用結構化思維;結構化思維案例。於是,就有了下面這一張聊天截圖:這2件事所反映出的思考與表達,在當時還是個職場菜鳥的我,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震撼,沒想到做事情居然還可以這樣嚴謹且有邏輯(甚至還有點魅力)。後來,我才了解到這就是結構化思維。
  • 快速學會結構化思維
    這時候就該結構化思維閃亮登場了,結構化思維,就是把繁雜的信息重新提煉,變得更有規律,從而更有條理。思維也就更加清晰,這樣表達自然能讓對方更容易理解。怎樣訓練結構化思維簡單來說,就是3步走。1.收集信息收集信息可以是很發散,自己天馬行空的思考,或者找人頭腦風暴均可,原始信息可以收集很多,也就是形成下圖中最上面的紅色部分的信息。
  • 結構化思維:如何高效的思考和溝通?
    結構化思維可以快速加工處理繁雜的信息,並且提煉出核心觀點進行表達,讓你的聽者更容易懂你。在日常工作中,你是否會遇到以下場景:如果你有以上幾種情況,那就需要刻意練習一下結構化思考與溝通!1.如果沒有結構化思考,可能會說:「嗯,發紅包?海報做的吸引人一點?
  • 大家常說的結構化思維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掌握結構化思維,可以獲得什麼呢?掌握結構化思維,可以很輕易的找到問題的根源,表述清晰直接,直擊問題痛點並且解決問題。說到結構化思維,不得不說一個很多世界五百強企業都在用的理論:金字塔理論。2、不過讀完回過頭來說,這玩意確實是一個能夠幫助你結構化思考、結構化表達的好方法論,雖然我一直在吐槽明託老太太「騙錢,湊字數」,但我確實得承認,金字塔原理是自己看過這麼多的工具書,理論書裡面為數不多有用的。所以,你沒時間讀書或者不喜歡讀書,但又想知道這是個什麼玩意,你可以繼續往下看,我爭取用很短的篇幅把它講清楚。
  • 思考結構化:如何清晰全面的把一個問題想清楚?
    思考的結構化是結構化思維主要的應用場景,其實只要這個問題搞清楚了,結構化輸入和輸出通常也能夠自動的解決。這裡我們以問題導向,假設你遇到一個問題,或者說是想要實現一個目標,可以怎麼樣通過結構化的方式,去做一個清晰、全面的思考。
  • 從思考和實踐入手,設計師結構化思維的應用與詮釋
    結構化思維對我影響巨大。從一個發散思維的設計學生,變成一個能藉助結構化思維進行系統思考,從而清晰全面的解決問題的設計師。對我思維方式有很大影響的諮詢人——大前研一我的結構化思維養成是一個「自然緩慢」的過程。我以前並不知道「結構化思維」這個名詞,更不知道有方法可學,在閱讀麥肯錫系列、彼得·聖吉、以及其他系統思考和商業書籍中慢慢形成,直到近幾年我才發現原來這樣的思考方式就叫「結構化思維」,並且有清晰的方法可以教授。
  • 你必須要具備的麥肯錫的思考方法:結構化思維
    圖片來自 Pexels這種思維混亂是典型的缺少結構化思維的表現。結構化思維非常重要,不僅僅體現在表達上,也體現在在我們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具備結構化思維,才能將問題分析地更全面、更深刻。什麼是結構化思維?那麼到底是什麼是結構化思維呢?簡單來說,結構化思維的定義就是:邏輯+套路。
  • 上下文結構化思考:當下的情況,過去的上文,未來的下文!
    上下文結構化思考,就是要把一個系統的當下情況-過去的上文-未來的下文聯繫起來去思考,你可以用另一種表達方式來理解這種上下文結構化思考:過去系統-當下系統-未來系統!由於我們的思考,往往會把注意力集中在」當前的系統「,不能從當前系統的過去去理解當前的系統,不能從當前系統的未來去理解當前的系統,這樣的局部-碎片的思考往往就會受限於自己看一看及想一想的視角。
  • 結構化思考,以及它在教育產品中的底層運用
    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快速發展,信息過剩問題引發了人們對結構化思考的重視,本篇文章通過結構化思考在教育產品中的應用,講述了它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讓我們一起去閱讀下面的文章,來了解結構化思考的重要性。
  • 艾永亮:企業管理者的必備技能,學習結構化思考,造就超級產品
    隨著企業的發展,企業管理者會發現結構化思考能力是打造超級產品的標配,結構化思考能力被稱之為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以上更高層次的能力。據艾老思的文章中所寫:結構化的思考能力是打造超級產品的必備技能。運用結構化思考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對產品進行梳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打造超級產品過程中需要用到腦圖的原因。
  • 3個步驟教你學會麥肯錫的思考方法:結構化思維
    如果你常常有以上問題,那思維導圖的結構化思維在很大程度上能幫你解決。結構化思維是什麼?結構化思維指從整體思考到局部,是一種層級分明的思考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借用一些思維框架來輔助思考,將碎片化的信息進行系統化的思考和處理,從而擴大思維的層次,更全面地思考。沒有結構化的思維是零散混亂無條理的想法集合,而結構化思維是一個有條理有層次,脈絡清晰的思考路徑。
  • 從一份《關於一隻羊的財務分析》看結構化思考力
    其實,整個的文章寫下來,沒有需要自己想的東西,只需要按照結構化的方式完成項目的整合。上面的事例給了我一些啟發。竟然這麼簡單的事情,有人要描述幾次,還要不斷的追問,才能說清楚自己的目的。自己數據都有,還要求教於別人來給自己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