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結構化:如何清晰全面的把一個問題想清楚?

2020-12-14 完美成長Even

思考的結構化是結構化思維主要的應用場景,其實只要這個問題搞清楚了,結構化輸入和輸出通常也能夠自動的解決。

這裡我們以問題導向,假設你遇到一個問題,或者說是想要實現一個目標,可以怎麼樣通過結構化的方式,去做一個清晰、全面的思考。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如果大腦裡面沒有結構,那你在想一個問題的時候腦子裡就是糊的,沒有一個體系,可能會有一些碎片化的想法,但是這些方法沒有辦法串聯到一起形成疊加效應,那最後就很難得到對應的結果。

有了結構,即便是面對一個新問題,也能夠迅速找到解決的方向,比很多在這裡領域有積累的人,想得還要更清楚。

一、兩類問題

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可以大致分成兩類:

1、清晰問題

一類是清晰的問題,它是具體可以衡量的。

把銷售額提高5萬,把利潤率提高10%,怎麼評價一篇文章。這就是清晰問題,比較好拆解。

2、模糊問題

還有一類是模糊問題,不具體也很難衡量的。

比如怎麼打造個人品牌提升影響力,社群運營怎麼做?這類就屬於模糊問題,不好直接做拆解。

所以結構化思考的第1步,就是要區分問題是「具體問題」還是「模糊問題」,如果是模糊問題就要先把問題變得更具體,才可以進行結構化的拆解。

可以問一個問題:這個東西做好的標準是什麼?

比如影響力的標準是什麼?可以是粉絲數、擁有的背書、用戶的口碑等等。

比如社群好的標準是什麼?可以是參與度、氛圍、連結程度等等。

二、怎麼用結構化思維拆解具體問題?

確定問題是具體問題之後呢,就可以開始結構化拆解問題了,這裡分享3個思考的方向。

1、元素法

元素法就是找到影響這個結果的元素有哪些。

知乎的經典問題模板,如何評價xxx,通常就可以用元素法。

比如「如何評價一首歌?」。

就可以從歌詞、旋律、編曲、唱功等相互獨立的不同維度展開去分析。

比如「如何規劃一個公眾號?」

就可以從內容規劃、運營規劃、人員規劃等不同維度去分析。

2、流程法

有些事情有典型的流程順序,流程法就是梳理出這件事的執行順序。通常做一件事可以用流程法去拆解。

比如怎麼寫好一篇文章,典型的流程:

選題——標題——開頭——正文——結尾——發布

比如怎麼做好一場活動的體驗,根據流程可以分成:

活動前的引導——活動中的體驗——活動後的情感關照

3、公式法

公式法就是把一個結果拆解成一個公式,通常提升某個數據的指標,都可以用公式法。

提高銷售額的公式:

銷售額 = 用戶數*轉化率*消費額度

提高閱讀量的公式:

閱讀量 = 觸達人數 * 點擊率 * 轉發量

通常一個問題的結構化,需要拆解成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層次可能需要用到上面三種不同的拆解方式。

下一篇文章我們我們用一個案例來梳理,如何用上面的三個方法把一個問題進行結構化拆解。

相關焦點

  • 結構化思考實戰:如何把一個問題拆解得清晰全面?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了結構化思考的一些要點,這裡我們通過一個實例來展示怎麼通過結構化思考把一個問題清晰全面的進行拆解。比如大家都很困擾的行動力問題,那如果想要提高行動力,你會怎樣思考呢?最近我又看到一個實現目標的三個關鍵點,怎麼說的呢?第1個就是目標要足夠清晰,比如「我要變得有錢」這個目標就不清晰,「我要在1年時間賺到100萬」就好很多。第2個就是要把目標進行拆解,拆解成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變成每個月的目標,每周的目標。
  • 結構化表達:如何成為一個思路清晰的人?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有些人思路清晰有條理,是因為大腦中有結構,所以想要思路清晰,我們需要刻意練習結構化思維。一、結構化思維是什麼?結構化思維是一種從整體到局部,層級分明的思考模式。簡單來說就是用樹狀的結構,將碎片的信息進行整合,進而形成體系的思維方式。就像一棵樹,從主幹,到枝幹,再到葉子。
  • 結構化思考:你的收入和地位,取決於你的思考和表達
    思考框架的根本作用,就是把發散性思維變成集中性,從而使得我們的思考始終聚焦在問題點上面——這個「思考框架」,就是「結構力思考」首先,我們來做一個概念解析,所謂「結構」,指的是組成整體各個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從上到下,從大到小,從左到右,這些都是結構。有了結構,可以讓我們想問題更清晰,做事情有條理,說話更清楚所謂「思考」指的是人的思考過程。
  • 邏輯思維養成:思考清晰才能表達有力
    推薦一波關於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書籍:《金字塔原理》推薦理由:如果你要了解關於如何讓思維更清晰,說話更有條理,那麼這本關於結構化思維的書籍強烈推薦。結構化思維指從整體思考到局部,是一種層級分明的思考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借用一些思維框架來輔助思考,將碎片化的信息進行系統化的思考和處理,從而擴大思維的層次,更全面地思考。根據《金字塔原理》中「任何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中心論點,中心論點可由三至七個論據支撐,每個一級論點可以衍生出其他的分論點。」
  • 《結構思考力》:如何擁有核心技能,做到清晰思考、有力表達?
    《結構思考力》這本書作者李忠秋,是結構力思考學院的創辦者。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源自芭芭拉·明託的《金字塔原理》,在此基礎上運用了大量的符合我們國人的特點的案例,闡述了重要的觀點: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定的結構,這些事物也是通過其特定的結構來體現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當我們面臨一個問題時,如果可以從結構的視角去審視和思考,一定可以讓我們看得更全面、更清晰。
  • 結構化思考:MECE法則
    善於利用思考工具的好處就在於為真正的「想清楚」,提供一個具象的判斷標準,不僅是讓自己心裡有底,還可以讓別人看到後心裡也有底。 結構化思考 同一個自然人,在不同場景和需求下,可能是呈現出多個用戶畫像。 舉個通俗點的例子: 幾個月沒吃泡麵的你,可能覺得一口氣能吃兩碗。真吃了兩碗後,立馬覺得一輩子不想再吃這玩意了。 從愛好者到厭惡者,你扮演著兩種用戶。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產品應該覆蓋到多少種用戶?
  • 3個步驟教你學會麥肯錫的思考方法:結構化思維
    簡單來說就是借用一些思維框架來輔助思考,將碎片化的信息進行系統化的思考和處理,從而擴大思維的層次,更全面地思考。沒有結構化的思維是零散混亂無條理的想法集合,而結構化思維是一個有條理有層次,脈絡清晰的思考路徑。
  • 你必須要具備的麥肯錫的思考方法:結構化思維
    圖片來自 Pexels這種思維混亂是典型的缺少結構化思維的表現。結構化思維非常重要,不僅僅體現在表達上,也體現在在我們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具備結構化思維,才能將問題分析地更全面、更深刻。什麼是結構化思維?那麼到底是什麼是結構化思維呢?簡單來說,結構化思維的定義就是:邏輯+套路。
  • 結構化思維:2個方法建立條理清晰的思考模式,將複雜問題簡單化
    這本《結構化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在陳述問題、表達核心觀點的時候,能少說廢話,將複雜問題簡單化,清晰準確地表達觀點,建構條理清晰的思考模式。學會有結構、有規律地整理複雜信息,讓人生從此提效。但是養成結構化思維並不容易,也不是只靠搭建結構,就能建立起來的,它還有許多的基礎思考、認知事物的標準等前提。因此,作者認為結構化思維需要運用多個線性思維組成,用多角度、系統化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和解決問題。作者提出了兩種最基本的推理方法。
  • 結構化思維:如何高效的思考和溝通?
    職場中的那些溝通其實,我接觸過的3年以下的職場人(包括自己剛工作時),很多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溝通時表達不清,主次不分明,不能讓人快速明白在講什麼。比如,老闆問,這次活動怎麼吸引更多用戶參與?如果沒有結構化思考,可能會說:「嗯,發紅包?海報做的吸引人一點?
  • 構建結構化思維,讓你思路清晰
    --《極簡思考》擁有結構化思維,將對你的職場晉升起到巨大的幫助。結構化思維的作用在於:第一,幫助我們更全面以及更系統地思考,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一、自上而下找結構針對一些常見問題,例如思考問題、寫作PPT、人際溝通等,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思考一個框架,然後將信息或解決方案放入框架。
  • 那些牛人的結構化思維是如何煉成的?
    所以說,結構化思維真的是有價值的,它的作用在於:1)幫助我們更全面以及更系統地思考,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2)方便我們與人溝通,讓他人更好地理解我們的意思。有些人常說自己溝通能力差,其實本質上不是溝通問題,而是思維問題,幾乎不存在思維清晰但是溝通不清的人。
  • 從思考和實踐入手,設計師結構化思維的應用與詮釋
    結構化思維對我影響巨大。從一個發散思維的設計學生,變成一個能藉助結構化思維進行系統思考,從而清晰全面的解決問題的設計師。對我思維方式有很大影響的諮詢人——大前研一我的結構化思維養成是一個「自然緩慢」的過程。我以前並不知道「結構化思維」這個名詞,更不知道有方法可學,在閱讀麥肯錫系列、彼得·聖吉、以及其他系統思考和商業書籍中慢慢形成,直到近幾年我才發現原來這樣的思考方式就叫「結構化思維」,並且有清晰的方法可以教授。
  • 想清楚說明白--結構思考力
    ,進而解決;運用漏鬥結構對信息進行識別、分類整理和提煉,最後表達輸出;設立目標進行刻意練習你就能想清楚說明白!該版權課程被我司學院購買,並且我也有幸學習過,深深感受到結構性思維的強大,並重新拜讀過王琳老師的基於課程出版的書《結構性思維》;2014年6月李忠秋老師離開華商基業,出版了這本《結構思考力》,並一手創辦了結構思考力學院和杏殼思維;這部書參考了《金字塔原理》、《學會提問》、《六頂思考帽》等書籍,所以你會發掘底層的核心原理似曾相識,而這本書的特色是結合了很多中國本土化的案例,將國外的核心原理加以本土化,
  • 結構化思維如何培養?我用4年的經歷做出了總結
    我們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與人溝通的時候,如果能找到一個框架,將知識、數據等所有的碎片信息放進去,就能大大減輕大腦的負擔,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這就是結構化思維。諮詢顧問最擅長使用這種思維方式,他們每小時收取高達幾千的諮詢費,幫助客戶分析解決問題。
  • 如何有效訓練結構化思維
    最近學完了一門《有效訓練你的結構化思維》的課程,我覺得有些感觸,這裡把學習心得寫下來,分享給大家。結構化思維,簡單說就是面對問題時通過某種結構,把問題拆解成一個能解決的部分,如同一看問題亂如麻,但是拆解開來分成一個個小部分,這樣就可以下手解決。如果說模型的話,就是一個金字塔模型,先總後分,由整體到局部的解決思路。
  • 結構化小組點評環節如何應對
    很多考生總是會有這樣一個疑問:我點評不出別人的問題,這要怎麼辦?如果你經常有這樣的疑問,那麼你就需要加強對於面試基礎理論的學習。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只有你對於題目的理解深刻,對重點掌握全面,要點準備充分,這樣你才能夠在高壓的考場快速發現同組考生的問題,並且準確的指出問題所在。
  • 《有效訓練你的結構化思維》—李忠秋老師入駐「得到」精品課
    原因在於你沒有一個高效處理信息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就是——結構化思維。結構化思維是人類理性思考的基礎,更是我們職場人士都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它能立刻讓你找到問題的關鍵,讓問題引刃而解。因為無論你做什麼工作都需要把事情想清楚、說明白並能夠令人信服。同時,結構化思維不僅僅是一個高效率的信息傳遞過程,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你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學員課後分享都說,原來以為報告寫不好是文筆問題、PPT 做不好是技巧問題、工作做不好是能力問題,學完「結構思考力」發現,真正的原因在於分析問題的邏輯結構不清。
  • 結構化思考,以及它在教育產品中的底層運用
    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快速發展,信息過剩問題引發了人們對結構化思考的重視,本篇文章通過結構化思考在教育產品中的應用,講述了它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讓我們一起去閱讀下面的文章,來了解結構化思考的重要性。
  • 學科學習中結構化思維的應用(教學老師:殷鶯)
    經過老師的教學後,我基本能掌握結構化思考問題,無論你研究什麼深層的東西,首先你要把基礎打好,要把這一整個單元所有的知識點羅列出來再談下一步,結構化思考問題就能避免知識點漏缺的問題。我們可以有結構地去研究問題,一條一條有條理地把知識寫出來,從而達到沒有漏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