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共體建設開大招:每年1000萬專項資金

2020-12-25 健康界

2月9日,路橋區召開區域醫療服務共同體建設試點動員大會。

而早在1月8日,路橋區六屆二次黨代會召開時,關於做好2018年工作,區委書記潘建華要求「推進健康路橋戰略,以省醫共體試點為重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在緊接著召開的區「兩會」上,「加快實施健康路橋戰略,推進醫共體建設試點,升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基層醫療水平和區域內就診率『雙提升』」被寫入了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

近年來,路橋區一直致力於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加大對衛生事業的投入,在藥品零差價銷售、分級診療等方面取得了不小成效,但醫改工作錯綜複雜,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痛點」依然沒有完全消除。2017年10月,全省推出縣域醫共體建設,路橋區成為首批11個試點縣(市、區)之一,也是台州市唯一的省醫共體建設試點區。今年1月,路橋區全面運行醫共體,這個看似陌生的詞彙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並逐漸改變群眾的就醫習慣。

大小醫院成「一家」

1月10日,路橋區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了《關於印發路橋區區域醫療服務共同體章程指導意見的通知》,在成員單位、組織機構與職責、基本任務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

簡言之,路橋區的區域醫療服務共同體,即醫共體,是依託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的優勢資源,以區中醫院、區第二人民醫院、區第三人民醫院3家區級公立醫院為牽頭單位,聯合區內10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成的市、區、鎮(街道)三級聯動的區域醫療服務共同體。通過組建醫共體,完善區級醫院、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形成服務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管理共同體。

「這是這麼多年來,我們醫療衛生管理體制機制的一次重大改革,非常徹底。」路橋區衛計局局長蔣志芳談起此次改革時,興奮地說,「目的是讓老百姓看病、就醫更加便捷、實惠。」

而1月份浙江省衛生計生委、省編辦等五部門聯合發文的《關於推進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建設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更是給蔣志芳打了一針「強心劑」,不僅直接反映了省裡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而且給了改革更大的可操作空間。

作為此次改革的決策者與執行者之一,蔣志芳認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方便老百姓,但要做好,除了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做強,突出「活」字,實現信息共享外,還要「連」起來,對物資進行統一採購,並做好信息平臺建設,滿足醫共體內醫療衛生信息的交換與共享。

日前,記者在路橋區中醫院門口看到「路橋區中醫院醫共體管理委員會」的牌匾已經上牆。「我們已經完成了醫共體的組織架構,現在路橋、路北、路南、螺洋、桐嶼、峰江等6個街道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屬於我們中醫院醫共體了。」區中醫院院長沈傑說,他們將與這6家基層醫療機構在人、財、物上逐漸實現真正統一。

此外,包括金清鎮和蓬街鎮衛生院在內的區第二人民醫院醫共體,以及包括新橋鎮和橫街鎮衛生院在內的區第三人民醫院醫共體也進行相同的改革。

正如沈傑所言,區衛計局把基層醫療機構的人、財、物管理權全部下放給各醫共體。而在醫共體內,機構設置、人員調度、資源調配、業務管理、醫保支付、信息平臺、財務管理、制度流程等8方面將實施「統一」,以保障醫共體醫療資源縱橫向自由流動,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

保障「加碼」 底數清

1月5日,副省長成嶽衝輕裝簡從來路橋區調研醫共體建設情況,對路橋區醫共體建設給予了肯定,並在人員、財務、醫保經費、平臺建設、一體化建設等方面作出指示。

「我們此前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與成省長的要求不謀而合。」蔣志芳告訴記者,主要是強化了資金、政策、機構人事、技術等四大保障。

從資金保障上來看,路橋區明確提出落實每年1000萬元的醫共體建設專項資金,主要用於人員培訓、專家聘用、設備添置等。投入790萬元,推進智慧醫療平臺建設,提升醫療服務信息化水平。目前,已下撥2000萬元,用於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造提升。

在政策保障上涉及了醫保、人事編制、機構設置以及考核等方面。其中醫保方面,探索建立總額控制下醫保基金「結餘留用、超支自付」制度。「這麼一來,倒逼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主動控制不合理醫療費用。」蔣志芳解釋道,「對於醫生來說,就得儘可能快地醫好患者的疾病,如果一個患者跑了多次,病症都不見好轉,那醫保基金結餘的部分就少了。」

藥品的統一採購應該說是醫共體改革的亮點所在。記者採訪獲悉,由恩澤集團牽頭實施對醫共體的藥品、大型醫療器械、耗材等統一目錄、統一議價、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確保市、區、基層三級醫療結構同質同價。而對二次議價下浮金額,按照法定途徑歸還給醫共體,由醫共體對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再分配。

此前,各醫療機構藥品、耗材等物資都由各自自行採購。對於基層醫療機構來說,採購量少價格容易偏高,並且一些藥物以及大型醫療器械,沒有資格採購。沈傑表示,實行統一採購後,不僅可以享受到更實惠的價格,也可以共享到醫療器械等優質資源。

「在機構人事保障上我們採取醫共體內定編定崗不定人,合理設崗、按需調配、靈活流動,薪酬上同崗同酬。」蔣志芳介紹道。

也就是說,當一個醫生無法勝任某一崗位時,將會被調動;同樣的,當一個醫生表現突出,醫共體認為更適合某一個崗位時,將對其進行調崗,而不同的崗位實施不同的薪酬標準。從另一方面來說,有利於激勵醫生做好本職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醫療服務水平。

而在2月5日,浙江省人民醫院與區第二人民醫院進行合作籤約則是技術保障的其中一項內容,對於提升全區醫療服務水平有著積極意義。

專家「坐鎮」 實現家門口看病

又到了星期二,每周的這一天,是螺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最忙的時候。因為這一天,是路橋區中醫院中醫專家陳雪麗的坐診時間。

往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是8點鐘上班,來得早的市民最多提前半小時前來排隊。而這一天,不少市民在5點鐘天還沒亮就來排隊,生怕錯過了和名醫近距離「接觸」的機會。還沒到上班掛號的時間,隊伍已經排到中心門口,都擠到了馬路上。

對於這樣的「盛況」,螺洋街道的董阿婆似乎已經習以為常,她樂著說:「以前看病都跑到區裡的醫院找專家,要跑很多路,現在在這裡就能看到專家,特別方便,排長隊也願意。」

門庭若市,對於螺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朱賢呈來說是非常樂見的。近幾年,該中心隨著軟硬體的改善,加之全區推行的「雙下沉、兩提升」和分級診療工作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患者前來就醫。這些患者中,除了螺洋街道本地的,還有來自周邊的路北、桐嶼等街道,甚至是黃巖院橋的都慕名而來。2013年至今,每年,該中心就診人數都以20%左右的增長率提升。

今年1月,自從醫共體運行以來,該中心一個月的就診人數就達到了12000人次,同比增長23%,月診人數為史上最高。原先,市級或區級派駐醫生坐診時間並不固定,而醫共體運行後,每個星期,醫共體的牽頭單位都會派一至兩名專家到基層醫療機構坐診。

同時,路橋區以恩澤醫療中心信息化平臺為基礎,建立了以區域放射影響診斷中心、檢查檢驗中心、病理診斷中心等為重點項目的醫療資源共享中心,實現全區域檢查檢驗資源共享、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對於老百姓來說最主要的還是方便,能在家門口享受到與大醫院一樣優質的診療。一般的小病,我們基層醫療機構都有能力解決。」朱賢呈說,「要是基層無法解決的病例,我們會通過轉診平臺,把患者轉到上級醫院,專走『綠色通道』,免去了掛號、排隊等麻煩。」

「小病不出鎮(街道),大病不出區」正是全區醫療衛生工作人員希望看到的,不僅可以減少大醫院資源被不必要地佔用,而且可以減輕醫生的壓力,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病情較重較複雜的患者身上。

沈傑告訴記者,目前,區中醫院醫共體只在路橋、路南、螺洋、桐嶼等四個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派坐診醫生,今後將逐步實現醫共體內的全覆蓋。從區級醫院派駐專家到基層醫療機構,並不是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根本之所在,真正的內核還是要通過傳幫帶,提高基層醫護人員的業務水平,從依靠輸血向自身造血轉變。

「今後,我們除了讓專家進行傳幫帶,對基層醫護人員進行各種培訓外,還將加快高層次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引進,並組建好全區醫共體專家庫。」蔣志芳說,在醫共體建設中,路橋區還將加強與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醫院的聯繫,用好新近出臺的《路橋區人才新政四十條》,著力築巢引鳳,為提升醫共體各單位的醫療服務能力提供堅強保障。

原標題:「一盤棋」奏響「大合唱」 全面推進區域醫共體建設

相關焦點

  • 廣州將連續五年每年安排6000萬文物保護專項資金
    廣州將連續五年每年安排6000萬文物保護專項資金 2014-09-10 10:44:196000萬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用於國有、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的修繕等六大方面工作。
  • 每年設5000萬專項資金 引導科技成果在東莞落地
    每年設5000萬專項資金 引導科技成果在東莞落地金羊網  作者:文聰  2020-07-10 這兩大平臺不僅正在源源不斷地輸出科研成果
  • 破解就近就醫難 路橋醫共體讓群眾共享健康紅利
    醫共體是對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的再造、機制的創新,是雙下沉、兩提升的升級版。去年9月,路橋區被省政府列為全省首批醫共體建設試點單位之一,醫改大幕再次拉開。「路橋是全省第一批醫共體建設台州市唯一試點,必須勇當排頭兵。
  • 整合醫療衛生資源 路橋醫共體讓群眾共享健康紅利
    路橋區醫共體專項培訓班區財政每年投入1000萬元的醫共體建設專項資金,用於人員培訓、設備添置等。  組織框架理順了、政策配套完善了,市、區、鎮三級醫院實現無縫對接。  最明顯的變化體現在醫療資源的調配上,雙向轉診的渠道進一步打通。
  • 2020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圓桌會在京舉行
    12月18日,由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的「促進分級診療 助力健康中國」2020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圓桌會在京舉行。多位與會嘉賓主要就縣域醫療發展問題及需求做探討,分享交流縣域醫共體建設模式、經驗與成果。黑龍江省鐵力市副市長胡國鋒介紹,為有效破解就醫資源不均衡、老年群體就醫需求等突出問題,該市醫共體建設主要為四個維度:一是市政府充分賦權醫共體,制定頂層設計,緊密型醫共體人、權、物絕對統一,權責分明;二是在崗位、績效、職稱評比等方面充分賦予醫共體管理權限;三是推出「下午醫院」服務新模式,統一影像檢驗、病理、人力等;四是藥品實現統一採購,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效促進鄉鎮報銷比例升高。
  • 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智惠」方案
    縣域醫共體作為醫聯體的四大模式之一,對強化基層醫療服務體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落實分級診療的關鍵所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多部門多次下發通知,要求創新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12月18日,「促進分級診療 助力健康中國」2020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圓桌會在北京舉行,縣域代表和企業分享了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模式、經驗和成果。「利益共享、疾病共治、健康共建」的阜南模式安徽省阜南縣原本是國家級貧困縣,財政收入薄弱,醫療基礎貧瘠,醫患矛盾突出。
  • 大連市投入1.388億元教育專項資金
    據了解,今年市政府在正常投入的基礎上,又採取了市本級財政專項資金投入的形式,支持教育的快速發展,其專項資金的投入已達到1.388億元。市財政還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中小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辦學設施標準化建設,今年內,共有80多所學校達到了辦學設施標準化,全市已有500餘所中小學校達到了國家級辦學標準
  • 海澱每年安排1000萬支持博士後留企創業
    下一步,根據中關村科學城建設需要,海澱區每年將安排1000萬元資金,加大對設站單位在專項資金方面的支持引導,包括鼓勵企業引進和留用優秀博士後、建立博士後在海澱創業引導機制等。這是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澱園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創新發展20年工作會上獲悉的。    北大方正集團企業博士後工作站於1999年建成,這是海澱區首批設立的6家分站之一。
  • 浙江省衛健委來東陽市調研醫共體建設工作
    7月1日,省衛健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巡視員包保根一行來到東陽,調研縣域醫共體建設推進工作。金華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周國彪,東陽市副市長龔杭娟,東陽市衛健局黨委書記、局長樓傑華陪同調研。在市人民醫院,調研組一行走訪了內科診室、醫共體影像診斷中心等地,查看城鄉居民檔案、影像診斷記錄等,了解東陽市醫共體建設、「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工作開展情況。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市醫共體管理中心主任應爭先圍繞醫共體組織體系發揮抗疫優勢、醫共體運行機制、醫共體人才培訓和考試制度、信息化助推慢病管理、落實當量考核和健康檔案等公衛工作,匯報了東陽醫共體改革相關情況。
  • 曲江全力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建設
    2019年8月,曲江區被國家衛健委確定為國家級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試點縣(區)。該區在推進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建設的總體目標,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服務模式上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全力推進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建設,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 最新政策:設立「企業研究院」建設專項資金,最高500萬
    2017年開始政府主管部門開始削減專項補貼項目、榮譽資質項目,先後有著名商標認定與獎勵取消、名牌產品認定與獎勵取消、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補貼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勵減少、智慧財產權貫標獎勵減少以及這份取消企業研發機構文件等政策變化。
  • 每個民宿特色村(群)可獲500萬專項資金
    聚合引擎綜合整理 來源:溫州新聞客戶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近日,瑞安市芳莊鄉新瑤村民宿村(群)配套設施項目便橋基礎搭建完畢,「接下來,停車場馬上進場建設新政規定的「每個民宿特色村(群)可獲500萬元專項資金」 、「單家民宿最高178.5萬元獎勵資金」、「100萬元貼息貸款」等,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10月底,瑞安市又出臺十條新政實施細則,助推項目落地。新政率全省之先推出民房流轉補貼,給予房屋產權所有人每間1至1.5萬元不等的獎勵。
  • 阮聰穎在全市醫共體建設推進會上強調:高質量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
    阮聰穎指出,今年以來,全市涉及醫共體建設的7個縣(市、區)均已完成省定48條重點任務。在部署縣域醫共體建設的同時,我市一併開展國家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明確38條重點任務,椒江、黃巖兩區有序推進。阮聰穎對台州市醫共體和醫聯體建設提出了三方面意見:一、認清形勢,增強醫共體建設的信心和決心把縣域醫共體和城市醫聯體建設作為「五項制度」建設的關鍵抓手、作為推動高水平健康台州建設的重要舉措,下大力氣解決和補齊縣域之間不平衡、融合深度不夠、改革動力不足、主要指標滯後等問題和短板。
  • 浙西南民族縣推進「醫共體」建設 山區百姓看病不再難
    2019年,景寧推進「醫共體」建設,景寧縣人民醫院牽頭成立景寧縣人民醫院(縣域醫共體),並完成20個院區及分院授牌。據悉,該醫共體以「全面推動資源共享、上下聯動、服務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建設」為目標,旨在提升景寧下轄鄉鎮的醫療服務水平,滿足山區百姓醫療需求。
  • 天津將建成1000個美麗鄉村;中國已預撥專項救治資金194億元;美國...
    天津每年遴選傑出津門校長、班主任、教師。近日,天津市教委印發《天津市傑出津門校長、傑出津門班主任、傑出津門教師支持計劃》,今年起,每年在本市中小學校遴選10名左右「傑出津門校長」人選、20名左右「傑出津門班主任」人選;30名左右「傑出津門教師」人選。天津集中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合同違法行為。
  • 長興醫共體用上黑科技,成全國樣板
    昨天,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湖州長興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的內容,是今年兩會中的熱詞——縣域醫共體。  「全面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新聞發布會的正式名稱看上去由很多「大詞」構成,其實它的落腳點,是中國的最基層。  什麼是縣域醫共體?
  • 我市高新區獲2020年開發區建設專項資金3000萬元
    2020年8月,省開發區改革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兩類示範開發區評審認定工作,從2019年營業收入超千億元的開發區中遴選10個開發區,作為能級提升綜合示範開發區;從2019年營業收入500-1000億元的開發區中遴選10個開發區,作為特色產業示範開發區。
  • 西雅圖向大企業收人頭稅 亞馬遜每年需繳1000萬美元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5日上午消息,西雅圖市議會以9-0的投票結果通過了一個新的稅法,該稅法要求大型企業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為流浪人員提供服務資金,提升幅度為大約5000萬美元。  新的法律規定,年收入在2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每年需要按照員工數量繳納此項稅費,每個員工275美元。亞馬遜在西雅圖總部擁有超過4萬名員工,這意味著這家電子商務巨頭每年需要繳納超過1000萬美元的稅費。這項稅費將從明年開始徵收,徵收期限為5年,5年之後西雅圖市議會將會對其效果進行評估,然後決定是否會繼續徵收。  至於這筆收入的用途,西雅圖市議會同樣進行了投票。
  • 山東大學生大四開公司 一群熊蜂招來500萬資金
    原標題:一群熊蜂招來500萬投資  從2010年5月第一個聯通未來青年創業社在山東財經大學(原山東經濟學院)落地開始,三年裡,共青團山東省委將青年創業社推廣到了全省74所高校。
  • 標杆∣從強縣級到強縣域醫共體的浙江路徑|鄉鎮衛生院|醫共體|縣域...
    萬次,平均每個縣級醫院向鄉村衛生院下轉1100多人次,打破了下轉上易、上轉下難的瓶頸問題。」 2019年,千呼萬喚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名單出爐,山西、浙江作為兩個醫共體改革試點省份,相繼立法保障縣域醫共體建設和發展。其實早在國家名單公布之前,2019年3月,浙江省已經列出縣域醫共體建設55項重點任務清單,要求全省醫共體建設對標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