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就近就醫難 路橋醫共體讓群眾共享健康紅利

2020-12-23 浙江在線

2018-08-09 09:38 |台州日報

路橋區醫共體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助力公共衛生醫療服務。

醫共體是對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的再造、機制的創新,是雙下沉、兩提升的升級版。去年9月,路橋區被省政府列為全省首批醫共體建設試點單位之一,醫改大幕再次拉開。

「路橋是全省第一批醫共體建設台州市唯一試點,必須勇當排頭兵。要解放思想、轉換思路、抓住關鍵,用好優質資源、優勢技術下沉等有效手段,理順關係,讓群眾得實惠、醫生有尊嚴。」台州市路橋區區長葉幫銳表示。

路橋積極發揮市級醫院的「領頭雁」作用和區級醫院主力軍作用,三個醫共體優勢互補,錯位發展,貢獻了多樣化的試點經驗。「以治療為中心」轉變為「以健康為中心」,在醫共體內形成「預防-治療-康復-長期護理」的閉環服務模式,破解了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和醫療資源發展不平衡之間的矛盾。

路橋區醫共體專項培訓班

今年1至6月,路橋區在外來人員比去年年初有所減少的情況下,基層門診人次同比增長13.25%。

去年9月,路橋區被省政府列為全省首批醫共體建設試點單位之一。該區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要求,整合全區醫療衛生資源,做到資源精準下沉、能力精準提升,切實解決群眾就近看病難。

「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在路橋初步形成,該區醫共體改革的目標更加堅定。

院和數萬名知名專家,醫共體各單位通過重構信息平臺,實現與恩澤網際網路醫學中心的有效連接,構建起市、區、鎮三級互聯互通的遠程會診網絡。

今年,路橋區計劃投入790萬元,進一步推進智慧醫療平臺建設,實現就診信息、用藥記錄、健康檔案等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實現線上預約掛號、醫保支付、檢驗檢查報告查詢、健康檔案自我管理等功能。

目前,區域檢驗、心電、病理、消毒供應等共享中心均已開始運行,患者可以少跑甚至不用跑。

路橋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副局長孔令傑告訴記者,在此基礎上,醫共體之間將進一步統一診療業務、影像等信息平臺,如影像雲平臺,將於近期正式啟動建設。

「『影像雲』可以開啟無膠片時代,一次拍片在哪兒都能看,患者還能省下列印膠片的費用,而且又環保。」孔令傑說。

這些都是「最多跑一次」的生動實踐,該區還出臺了《路橋區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動方案》,將改革推入「深水區」。

「銀醫通」,通過自助終端,實現自助掛號、自助列印檢驗檢查結果、醫療費用自助結算、診間結算和移動終端結算。

「智慧藥房」,實現處方系統與藥房配藥系統無縫對接,門診取藥「隨到隨取」,中藥飲片代煎配送到家服務全面開通。

區中醫院醫共體微信公眾號開通網上預約、分時段預約、自費病人繳費、檢驗檢查結果查詢和中醫體質辨識等功能。

路橋區中醫院醫共體開展護理技能比拼。

共通 醫療資源統一調配

6月份,路橋、路南、路北、桐嶼、螺洋、峰江6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法定代表人陸續換成了同一個名字——路橋區中醫院院長沈傑。

隨著機構變成一套班子、財務變「一本帳」、藥品耗材統一採購等一系列變革,路橋區中醫院和這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了總院和分院的「一家親」關係,這就是醫共體。

同樣的變化也發生在路橋區第二人民醫院和路橋區第三人民醫院。

在醫共體總體方案的框架下,路橋區制定出臺了醫保支付、人事管理、財務管理、藥品採購、績效考核、全科病房建設等24個細化政策文件。區財政每年投入1000萬元的醫共體建設專項資金,用於人員培訓、設備添置等。

組織框架理順了、政策配套完善了,市、區、鎮三級醫院實現無縫對接。

最明顯的變化體現在醫療資源的調配上,雙向轉診的渠道進一步打通。自5月開始,恩澤醫院每周下派不少於50人的專家到醫共體內坐診,各醫共體牽頭醫院每天至

路橋三個醫共體均被授為全國「消化道腫瘤篩查及早診早治項目」。

共建 發揮全流程健康管理作用

5月11日上午,在路橋區中醫院三樓市民健康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早早地在等候路南街道首批參加城鄉居民健康體檢的老人們前來。

每年為60周歲以上參保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一項惠及民生的工作。

區中醫院醫共體路南分院地方小、設備陳舊,不堪重負。今年他們就依附醫共體的醫療資源和設備,街道60歲以上老人的健康體檢首次放在區中醫院醫共體市民健康服務中心。

「你們的服務越來越貼心了,以前是下到村裡體檢,現在到中醫院這邊,環境、服務、質量好了很多,而且我早上剛來有些頭暈,醫生馬上過來給我檢查處理……」來自應家村的彭冬英老人在體檢結束後,笑眯眯地說。

醫共體建設以來,區級醫院也積極參與到公共衛生服務中去。目前,三個醫共體內均成立了市民健康服務中心,可以實現體檢指導、投訴建議、預約專家等功能。

在市民健康服務中心統籌下,醫共體各分院設立公共衛生管理科,將區衛生監督所、區疾控中心、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工作融入醫共體,開展婦幼保健、計劃生育、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健康促進等工作。

村級計生服務員轉型為「市民健康指導員」,成了進村入戶的紐帶,全區共有426名健康指導員,在「兩癌篩查」發動、公共衛生宣傳中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還有83個由健康指導員所在鎮(街道)的駐村醫生、家庭醫生組建「健康工作團隊」,共同深入村(居、社區)開展人口信息管理、老年人健康服務、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控等公共衛生服務。

「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初步形成,特別是一些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基層醫院更能發揮從預防到醫療到康復的全流程管理的作用。

少選派2名中級及以上職稱醫師在各分院駐點執業,每周下沉130多人次。

1至6月,專家下沉基層總計1052人次。其中省、市級專家下沉基層 657人次。

小毛病在家門口的醫院就能得到有效解決,老百姓不必捨近求遠。

最近,家住路北街道的蔡阿婆欣喜地發現,以前基層衛生院沒有的進口抗高血壓藥,現在可以買到了。自6月開始,藥品統一由醫共體總院進行採購支付,打破了原先基層藥品品種單一的局面。

醫療質控、醫療資源共享、公共衛生、信息運行和財務結算等五個業務中心的打通,讓醫共體完成了形統向形神兼統的轉變。

醫共體內人員進行統一招聘、統一使用,建立定編定崗不定人模式下的薪酬崗位制度,有充分的人事自主權。

人才統一進行「集中充電」。今年列入培訓計劃29期,包括搭載恩澤醫療集團業務培訓便車、醫療衛生管理培訓、醫共體專項培訓和紅會培訓等。其中5月份開展培訓5期,培訓人員達600多人次。

路橋區二院醫共體把紅色杏林的溫暖送到海島。

共享 智慧醫療助推「最多跑一次」

去年,一場跨洋醫療接力在路橋實現。

路橋螺洋街道的洋女婿哈裡是土耳其人。此前因一場車禍,哈裡的左腿嚴重骨折,在土耳其做了3次手術,依然不見好轉。

恩澤醫院對該患者進行治療,通過該院的網際網路遠程會診中心,預約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足外科專家,實現「面對面」診療。

恩澤醫院建立的網際網路醫學中心,實時連線1000餘家國內外大醫

共融 專科融合優勢互補

42張床位,這是當前在整體遷建中的蓬街衛生院的新配置,意味著全科病房建設給社區醫院敞開了大門。

今年,全區計劃落實2500萬元實施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造提升工程,屆時,一批規模大、設備新、人員齊的社區衛生院將給老百姓提供家門口的優質醫療服務。

三個醫共體積極發揮資源優勢,互補長短,實現特色專科融合發展。如區中醫院醫共體發展中醫科、公共衛生科;區二院醫共體發展婦科、兒科、中醫科;區三院醫共體發展中醫科、B超、口腔科。

專科的融合正在進行,在區二院主導的醫共體內,金清、蓬街兩家單位的婦保和二院的婦產科合併為一個成立了婦女健康科,將兒保和兒科整合為一個兒童健康科,提供的健康服務做到了全方位、全周期。

和省內外大醫院的合作,不再是簡單的專家下來「走過場」。

區三院作為上海同濟醫療集團的理事單位與上海同濟醫院展開合作,院長陳聃被聘任為同濟醫療集團理事,目前正在籌建同濟醫院台州分院。「同濟」不僅下派專家到區三院指導工作,還承諾在區三院內部打造數個路橋區乃至整個台州市技術領先的臨床科室。

區二院與浙江省人民醫院籤訂協作協議,將以路橋區第二人醫院醫共體為基礎建設「浙江省人民醫院消化病診療中心路橋分中心」,積極推進高水平醫聯體建設和區域醫共體建設。

為營造氛圍,加快融合,今年以來,三大醫共體組織開展了各類活動50餘場。如區中醫院醫共體開展「比學趕超、爭做能手」2018年護理技能競賽,醫共體內的44名護理人員參賽。

另外,還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允許有條件的民營醫院融合發展。目前正在與台州市博愛醫院積極對接,初步形成民營醫院融入醫共體建設的實事方案。

在不斷吸收、融合的同時,依然保留了「一院一品」的特色。峰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中西醫結合的醫養模式;螺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多學科支持的慢性病示範區;桐嶼和路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打針灸推拿。

共振 「黨建+醫共體」繪就「惠民暖色」

「黨員示範課」「黨員示範崗」「黨員示範科室」……走進路橋區中醫院,撲面而來的紅色氣息讓人振奮。

路橋區率先打破原有各醫療衛生機構黨組織由屬地鎮(街道)管理的格局,成立3家醫共體黨委,實施「黨建+醫共體」模式。

在今年區六屆二次黨代會上,路橋區委書記潘建華要求:「推進健康路橋戰略,以省醫共體試點為重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在緊接著召開的區「兩會」上,「加快實施健康路橋戰略,推進醫共體建設試點,升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基層醫療水平和區域內就診率『雙提升』」被寫入了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

如何發揮黨建的作用和優勢,建立「紅色高地」,讓醫護人員的黨員骨幹成為「紅色高地」的衝鋒者?

路橋通過實施「杏林燈塔計劃 」,建造「紅色杏林」陣地,開展「杏林暖心」服務,推進「杏林清風」行動,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激發「杏林共建」合力。

目前,全區共建立「紅色杏林」黨支部16個,建立「紅色杏林之家」微信群31個,建立「杏林暖心驛站」等26個,更好地服務就診群眾,讓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醫共體改革所帶來的「惠民春色」。

在實施「紅色杏林工程」中,路橋堅持「項目為王」導向,著力打造區域醫療衛生健康服務黨建共同體,形成「全域化布局、精細化管理、項目化推進、專題化培訓、標準化考核」的醫共體黨建工作格局。

從數據來看,路橋醫共體建設已經成為全區深化綜合醫改、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增強群眾健康獲得感的有力舉措,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至6月綜合醫改關鍵指標穩步向好,醫療服務總收入、均次費用平緩增長、藥佔比、百元耗材佔比平穩回落。

(原標題《路橋醫共體讓群眾共享健康紅利》原作者 朱玲巧 編輯 金晨)

1533778695000

相關焦點

  • 整合醫療衛生資源 路橋醫共體讓群眾共享健康紅利
    「以治療為中心」轉變為「以健康為中心」,在醫共體內形成「預防-治療-康復-長期護理」的閉環服務模式,破解了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和醫療資源發展不平衡之間的矛盾。  今年1至6月,路橋區在外來人員比去年年初有所減少的情況下,基層門診人次同比增長13.25%。  去年9月,路橋區被省政府列為全省首批醫共體建設試點單位之一。
  • 夯實「健康路橋」之基 路橋全面推進醫共體建設紀事
    路橋區委書記潘建華說:「衛生與健康事業涉及每個人的生命安全和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要通過醫共體建設,加快構建大衛生大健康體系,為群眾提供更優質和便利的醫療服務,著力破解看病難看病煩的難題,讓群眾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醫共體改革的創新推進建設,正在有效夯實了「健康路橋」的生命之基。目前,在路橋「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已初步形成。
  • 打造緊密型「醫共體」 讓群眾共享健康紅利
    近年來,文山市以群眾「少花錢、好看病、看好病」為落腳點,著力打造緊密型「醫共體」,有效推進雙向轉診和分級診療,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市、鄉、村醫療機構標準化基本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市」的醫改目標,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家庭構築了一道衛生健康「防護牆」。
  • 衡水:醫療惠民讓群眾享更多「健康紅利」
    醫療惠民,讓群眾享更多「健康紅利」——衡水持續開展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記事近日,群眾在棗強縣人民醫院「貧困人口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窗口」辦理業務。河北日報記者焦磊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陳鳳來)先診療後付費、家庭醫生上門服務、預約診療、通過手機移動App可直接進行異地就醫備案……近年來,衡水市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逐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織密百姓健康保障網,群眾享受到的「健康紅利」越來越多,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 接山鎮中心衛生院:建好醫共體 暢通就醫路
    接山鎮中心衛生院藉助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試點項目,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暢通基層百姓就醫路,讓群眾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為小康生活增添健康助力。「大爺,還疼嗎?」「現在不疼了」「得慢慢來,有個過程。」
  • 格爾木:推進醫共體建設 讓群眾共享醫改紅利
    人民網西寧5月8日電(王紅玉 馬紅娟)近年來,格爾木市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機制,讓群眾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以市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為牽頭單位,積極推進醫共體建設,讓群眾共享醫改紅利。
  • 醫共體|武義打造「醫聯體+醫共體」兩體相融
    醫聯體紅利如何向醫共體延伸?信息化如何讓群眾少跑腿?邵逸夫醫院全科醫學如何落戶基層?一起來看看吧↓↓↓「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為龍頭,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為樞紐,鄉鎮衛生院為基礎的省縣鄉一體化管理模式,構建了武義縣『醫聯體+醫共體』的服務新格局,不僅提升了縣級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縣域醫療機構的整體服務能力,以此緩解縣域鄉村群眾看病就醫難、找好醫生看病難的問題,打通了鄉村百姓與優質醫療資源之間的最後一公裡
  • 醫共體建設開大招:每年1000萬專項資金
    而早在1月8日,路橋區六屆二次黨代會召開時,關於做好2018年工作,區委書記潘建華要求「推進健康路橋戰略,以省醫共體試點為重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在緊接著召開的區「兩會」上,「加快實施健康路橋戰略,推進醫共體建設試點,升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基層醫療水平和區域內就診率『雙提升』」被寫入了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
  • 實現群眾健康新期盼 | 我縣「兩體相融」將優質醫療資源送基層
    系列十「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為龍頭,縣第一人民醫院為樞紐,鄉鎮衛生院為基礎的省縣鄉一體化管理模式,構建了『醫聯體+醫共體』的服務新格局,不僅提升了縣級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縣域醫療機構的整體服務能力,以此緩解縣域鄉村群眾看病就醫難
  • 2020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圓桌會在京舉行
    12月18日,由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的「促進分級診療 助力健康中國」2020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圓桌會在京舉行。多位與會嘉賓主要就縣域醫療發展問題及需求做探討,分享交流縣域醫共體建設模式、經驗與成果。黑龍江省鐵力市副市長胡國鋒介紹,為有效破解就醫資源不均衡、老年群體就醫需求等突出問題,該市醫共體建設主要為四個維度:一是市政府充分賦權醫共體,制定頂層設計,緊密型醫共體人、權、物絕對統一,權責分明;二是在崗位、績效、職稱評比等方面充分賦予醫共體管理權限;三是推出「下午醫院」服務新模式,統一影像檢驗、病理、人力等;四是藥品實現統一採購,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效促進鄉鎮報銷比例升高。
  • 定海:努力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
    浙江在線-定海新聞網訊(浙江在線記者 倪妮 葉武傑 通訊員 趙展鋒)去年,我區高水平推動「健康定海」建設,不斷提升全區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努力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進一步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幸福感。
  • 【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浙江百姓看病就醫有了...
    第一時間啟動健康浙江26個專項行動,率先把區域健康發展納入市縣黨政領導班子目標責任制考核,率先實現國家衛生城市(縣城)全覆蓋,持續提升群眾健康水平,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接近或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 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作為全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省,全省54家城市三級醫院與122家縣級醫院建立緊密型合作關係,縣級醫院整體服務能力得到明顯提升。208家縣級醫院、1063家鄉鎮衛生院整合成161家醫共體,全部由二甲以上醫院牽頭,打破原有層級分割,實行扁平化管理和垂直化運行,平均每天有將近5000名縣級醫院醫生在鄉鎮衛生院進行定期排班工作,基層服務能力大大提升。
  • 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牽手路橋區中醫院醫共體
    日前,在路橋區中醫院醫共體的門診大樓前
  • 巨頭入局,縣域正成為醫療信息化新戰場,這個醫共體上線交互平臺
    項目組將以雙向轉診功能作為醫共體平臺第一階段的建設重點,通過號源、檢驗、檢查、床位等信息的共享,完成醫共體之間共享協同,實現對縣域外(目前可預約嘉興、上海的醫療資源)資源進行預約。具體而言,聯眾智慧統一基礎字典後,在嘉善縣醫共體內實現了預約掛號、檢驗共享、檢查共享和預約床位功能,讓不同的檢查和治療項目在醫共體內部流動起來。預約掛號。由醫共體平臺進行統一號源池管理,可實現醫共體內部、醫共體之間、跨域共享。檢驗共享。
  • 山東利津:打造縣域緊密型醫共體_山東各地 _山東新聞_新聞_齊魯網
    ,闖出了一條醫共體建設實幹之路。 據介紹,自2019年,利津在全縣範圍內緊鑼密鼓地展開緊密型醫共體建設,通過組建1個委員會、1個集團,多個成員單位的管理體制,以醫共體建設為抓手,在持續推進醫改過程中,逐步探索出醫共體+健康利津的「利津模式」。目前,以利津縣中心醫院為牽頭單位,3個直屬醫療衛生單位,8家鄉鎮衛生院為成員的縣域醫共體建成,活躍在群眾一線。
  • 標杆∣從強縣級到強縣域醫共體的浙江路徑|鄉鎮衛生院|醫共體|縣域...
    萬次,平均每個縣級醫院向鄉村衛生院下轉1100多人次,打破了下轉上易、上轉下難的瓶頸問題。」同時大力實施「百醫進百村健康進萬家」專項行動,縣級專家定期下鄉輪崗一次,鄉鎮醫生每周必須下村坐診一天,對全縣100餘個還沒有衛生室的行政村實現駐點服務全覆蓋。同時,通過流動醫院、巡回醫療車,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健康服務。
  • 幸福路橋是什麼樣的?這個短片秀給你看~
    群眾口袋變得更富路橋區在居民增收上更加用心用力,讓創業創新更加容易,促集體經濟造血活肌,抓城鄉產業有機串聯,讓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共享發展成果。出臺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讓大眾創業更有積極性把集體經濟不斷做大做強,讓村民切實享受發展紅利不斷盤活農村土地資源,讓農村經濟變得更有活力
  • 益陽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方便群眾就近就醫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與人民群眾健康生活水平息息相關,是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的重點。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強力推動下,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全市共設置鄉鎮衛生院94個,其中建制鄉鎮衛生院81個,全市1139個行政村全部設立了衛生室。
  • 寶雞眉縣:醫改賦能醫共體強實力,百姓家門口看病有專家
    寶雞市眉縣 位於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 醫療資源緊缺 農村群眾看病難 「為了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了優質醫療服務,在推進信息共享互通方面,建成遠程心電、遠程影像、遠程會診、電子病歷共享四個中心。」陝西省眉縣衛健局黨委書記、局長達軍平告訴記者。 達軍平表示,在醫改過程中,眉縣實現各醫療機構電子病歷實時共享。
  • 阮聰穎在全市醫共體建設推進會上強調:高質量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
    12月21日下午,台州市醫共體建設推進會在路橋召開。市衛健委黨委書記、主任阮聰穎在會上強調,高質量推進醫共體和城市醫聯體建設,奮力將健康台州建設引向深入。路橋區副區長姚君丹,市衛健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胡富宇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