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共體|武義打造「醫聯體+醫共體」兩體相融

2020-12-20 瀟湘晨報

醫聯體紅利如何向醫共體延伸?

信息化如何讓群眾少跑腿?

邵逸夫醫院全科醫學如何落戶基層?

一起來看看吧

↓↓↓「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為龍頭,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為樞紐,鄉鎮衛生院為基礎的省縣鄉一體化管理模式,構建了武義縣『醫聯體+醫共體』的服務新格局,不僅提升了縣級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縣域醫療機構的整體服務能力,以此緩解縣域鄉村群眾看病就醫難、找好醫生看病難的問題,打通了鄉村百姓與優質醫療資源之間的最後一公裡。」日前,武義縣衛生健康局局長練雪卿說。

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既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醫聯體單位,同時也是縣域醫共體的牽頭醫院。在近兩年的實踐中,該院探索出「醫聯體+醫共體」兩體共融發展的武義樣板。

醫聯體紅利向醫共體延伸

「趙院長,我前幾天體檢時發現前列腺腫瘤標誌物水平高,醫生懷疑我有可能患了前列腺癌,讓我去做穿刺。我這幾天非常害怕,麻煩您幫忙看看是不是真的得了癌症。」12月 2 日上午,在偏遠的桃溪鎮陶村,一位 70 多歲的胡大伯聽說這天有省城的專家來家門口的縣第一人民醫院桃溪院區坐診,一大早在兒子的陪同下,來找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武義分院(縣第一人民醫院)趙偉平院長看病。趙偉平是泌尿外科資深主任醫師,自 2013 年第一次下派到武義後,把該院的泌尿外科打造成浙江省的縣級重點龍頭學科,在當地老百姓中形成了很好的口碑。趙偉平認真檢查問診後,根據胡大伯數天前有過明顯排尿疼痛,結合他3個多月前體檢時前列腺腫瘤標誌物正常,初步診斷為因急性前列腺炎感染刺激引起前列腺腫瘤標誌物升高,暫不考慮惡性腫瘤,不需要穿刺。建議胡大伯尿痛消失1個月後複查前列腺腫瘤標誌物,如果還是高,再考慮排查腫瘤。「還以為自己得了什麼大病,這下我放心多了,省城來的專家就是不一樣。」胡大伯在得到專家的初診結果後放寬了心。「醫聯體讓醫療資源從省城下沉到縣城,那麼縣城的醫療資源又該如何進一步下沉到鄉鎮街道,甚至到村口呢?」自2019年進行縣域醫共體建設開始,趙偉平就在思考這個問題。「醫聯體向醫共體延伸,形成兩體融合、資源共享的合力,不斷提高全縣基層服務能力。」趙偉平在醫聯體發展比較成熟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的下沉資源力量,推進醫共體集團化、一體化和同質化管理,構築省縣鄉三級聯動服務網。趙偉平表示,在醫共體內明確了省縣鄉醫療機構職責,理順三層級雙向轉診通道,使三級聯動促進分級診療的實施。與此同時,充分整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專家工作站、全科醫師專家、派駐武義的專家及慢病專家等優勢資源,創新組建三層級家庭醫生籤約團隊,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把優質服務真正送到老百姓家門口。

信息化讓患者少跑腿

此外,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醫共體為方便山區老百姓就近看病就醫,運用移動查房車和無線網絡進行遠程看診。

「要實現『一盤棋、一本帳』,就必須鋪好一張網。」趙偉平表示,為了使醫共體內12個院區都能「共」起來,醫院這兩年加大了醫共體信息化建設力度,為醫共體建設提供了數位化支撐。目前,已經實現醫共體「兩卡融合、一網通辦」全覆蓋,醫共體內的檢驗檢查信息及電子健康檔案 100%接入區域平臺。

在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醫共體,基層醫生通過「無感智辦」釘釘流程,線上申請辦理縣域醫共體規定的14種特病、20 種慢病的診斷、檢查及處方等相關診療事宜,總院專家線上審核後報縣醫保局備審。通過「全縣域,全時段,全病種」辦理改革,實現醫共體 12 家院區 24 小時「無感智辦」,辦事時限由原來的兩周縮短至最快3分鐘。

規範的全科醫學落戶基層

「以前,由於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醫學專業教育背景薄弱,總感覺我們像『遊擊隊』。通過這兩年省級醫院和醫共體總院專家每周來我院坐診並帶教,培訓我們的全科醫師,現在我們也成『正規軍』了。」在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熟溪院區,院區主任童春明表示,通過醫共體內規範化的全科醫學建設,目前熟溪院區的慢病管理、常見病診治、早期疾病篩查,尤其是初診患者體檢後評估及治療和健康風險評估等工作,都走上了正規化。派駐在縣第一人民醫院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全科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晁冠群介紹,自2019年 1 月開始,全科培訓基地在縣第一人民醫院建立了「全科導師+多名專科」的複合導師制培養模式,即全科導師一對一和全科規培學員結對,專科輪轉導師在學員專科輪轉期間結合全科培養的特點,對學員進行全面培訓。門診帶教採用互動教學方法,學習全科門診接診技巧,採用門診四步法進行帶教,指導學員進行 SOAP記錄。在診治結束後,帶教老師與全科規培學員一起交流,探討需要掌握和進一步提升的內容,逐步提升規培學員全科門診獨立接診能力。「我們全科基地已經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聯合教學工作,共同制訂學員社區輪轉教學計劃和社區帶教師資培訓計劃等,融合進行聯合培養。」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倪文仙每周都要到熟溪院區進行帶教培訓,並進行糖尿病的慢病管理指導。1 年多來,通過總院聯合行政大查房等措施,目前各院區的全科醫學建設逐步規範有序。武義「醫聯體+醫共體」建設,高效促進了優質醫療資源城鄉均衡化,促進了醫療資源共享和服務能力提升,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兩體相融

醫共體和醫聯體建設將原本零碎、鬆散的縣域內醫療資源有效盤活,目前武義縣有縣第一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兩個醫共體,牽頭醫院專家在各院區常態化排班,開展坐診、帶教等工作。

截至目前,共有近50餘名專家到18個院區上班,完成全-專科門診4480餘人次;開展醫共體基層醫務人員培訓10期,培訓820人次;完善分級診療制度,修訂縣域基層首診(59種)、不輕易外轉(229種)、外轉(21種)、下轉(31種)四個疾病診療目錄,理順雙向轉診通道。醫療人才能上能下,醫療資源上下聯動,形成了完善分級診療制度的強大驅動力。基層有了更為科學、合理的就醫格局,提升了基層群眾的就醫獲得感。

來源:健康報、武義縣衛生健康局

【來源:健康金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武義:打造「醫聯體+醫共體」兩體相融
    在近兩年的實踐中,該院探索出「醫聯體+醫共體」兩體共融發展的武義樣板。 01|醫聯體紅利向醫共體延伸 「趙院長,我前幾天體檢時發現前列腺腫瘤標誌物水平高,醫生懷疑我有可能患了前列腺癌,讓我去做穿刺。我這幾天非常害怕,麻煩您幫忙看看是不是真的得了癌症。」
  • 武義縣「兩體相融」 將優質醫療資源送基層
    據介紹,縣第一人民醫院既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醫聯體單位,同時也是縣域醫共體的牽頭醫院。在近兩年的實踐中,該院探索出「醫聯體+醫共體」兩體共融發展的武義樣板。    「醫聯體讓醫療資源從省城下沉到縣城,那麼縣城的醫療資源又該如何進一步下沉到鄉鎮街道,甚至到村口呢?」自2019年進行縣域醫共體建設開始,趙偉平就在思考這個問題。 「醫聯體向醫共體延伸,形成兩體融合、資源共享的合力,不斷提高全縣基層服務能力。」
  • 實現群眾健康新期盼 | 我縣「兩體相融」將優質醫療資源送基層
    據介紹,縣第一人民醫院既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醫聯體單位,同時也是縣域醫共體的牽頭醫院。在近兩年的實踐中,該院探索出「醫聯體+醫共體」兩體共融發展的武義樣板。「醫聯體讓醫療資源從省城下沉到縣城,那麼縣城的醫療資源又該如何進一步下沉到鄉鎮街道,甚至到村口呢?」自2019年進行縣域醫共體建設開始,趙偉平就在思考這個問題。「醫聯體向醫共體延伸,形成兩體融合、資源共享的合力,不斷提高全縣基層服務能力。」
  • 阮聰穎在全市醫共體建設推進會上強調:高質量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
    12月21日下午,台州市醫共體建設推進會在路橋召開。市衛健委黨委書記、主任阮聰穎在會上強調,高質量推進醫共體和城市醫聯體建設,奮力將健康台州建設引向深入。路橋區副區長姚君丹,市衛健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胡富宇參加會議。
  • 格爾木:推進醫共體建設 讓群眾共享醫改紅利
    該市堅持完善醫共體黨組織、理事會、監事會和醫共體辦公室等組織構架,制定了醫療共同體章程、核心制度及實施辦法,聘任了總會計師,建立了臨床醫學專家庫、藥事專家庫、質量管理組、護理工作組、醫技共享平臺工作組等11個工作組,每一個工作組由總院專家和各成員單位對口人員組成,理順了工作關係。
  • 賀州全力「東融、上聯、下沉」推進醫聯體發展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政府和自治區衛計委的醫聯體建設工作部署,努力突破發展制約,盡力為群眾提供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賀州市提出了全面提升本市醫療技術水平的「東融、上聯、下沉」的建設戰略計劃。市內按照「力量下沉」來推動市縣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建設,建立由三級、二級、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組成的醫療機構聯合體,逐步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
  • 義烏|打造醫共體醫用設備線上共享平臺
    一條有關自助機的設備共享信息,出現在義烏市中心醫院醫共體設備共享平臺上。信息發布後僅兩小時,就得到了多位醫共體院區相關負責人的「青睞」。下一步,根據各院區的實際需求和自助機配備情況,這臺自助機將前往它的「新家」,繼續發揮餘熱。
  • 破解就近就醫難 路橋醫共體讓群眾共享健康紅利
    醫共體建設以來,區級醫院也積極參與到公共衛生服務中去。目前,三個醫共體內均成立了市民健康服務中心,可以實現體檢指導、投訴建議、預約專家等功能。在市民健康服務中心統籌下,醫共體各分院設立公共衛生管理科,將區衛生監督所、區疾控中心、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工作融入醫共體,開展婦幼保健、計劃生育、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健康促進等工作。
  • 整合醫療衛生資源 路橋醫共體讓群眾共享健康紅利
    路橋區二院醫共體把紅色杏林的溫暖送到海島。  醫共體是對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的再造、機制的創新,是雙下沉、兩提升的升級版。去年9月,路橋區被省政府列為全省首批醫共體建設試點單位之一,醫改大幕再次拉開。  醫共體建設以來,區級醫院也積極參與到公共衛生服務中去。目前,三個醫共體內均成立了市民健康服務中心,可以實現體檢指導、投訴建議、預約專家等功能。  在市民健康服務中心統籌下,醫共體各分院設立公共衛生管理科,將區衛生監督所、區疾控中心、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工作融入醫共體,開展婦幼保健、計劃生育、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健康促進等工作。
  • 夯實「健康路橋」之基 路橋全面推進醫共體建設紀事
    僅今年上半年,路橋區醫共體業務指標持續向好,門急診均次費用增速放緩0.6個百分點,住院均次費用增速放緩5.96個百分點,醫共體總院藥佔比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百元醫療收入檢查檢驗收入佔比增速放緩0.6個百分點,在外來人員與2017年年初相比減少的情況下,基層門急診人次同比增長13.25%。
  • 院長訪談|蔣欣:另類「扶貧路」,建好綿竹「1+1,1帶N」醫共體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醫聯體建設的穩步推進,「華西-綿竹」醫聯體在綿竹市人民醫院落地生根。 談到綿竹市人民醫院在醫聯體、醫共體建設方面的成績,蔣欣甚是謙虛,「綿竹的醫共體建設總結出來,其實就是一句話,國家規定該『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相較於大醫院的醫聯體建設,縣級醫院在醫共體建設方面就要搞清楚自身優勢。就拿我們綿竹醫共體來說,最大的特點就在於我們自身的優勢。」
  • 河口區人民政府與東營市人民醫院緊密型醫聯體暨河口區人民醫院與孤島醫院醫共體籤約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劉東青 東營報導為充分利用河口區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不斷優化河口區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增強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構建雙向轉診、分級診療服務體系,11月17日上午,河口區人民政府與東營市人民醫院緊密型醫聯體暨河口區人民醫院與孤島醫院醫共體籤約儀式在孤島醫院成功舉辦
  • 如何搭建醫聯體?盤點全國四種醫聯體模式
    2.醫共體(即醫療共同體),是農村開展醫聯體建設的主要模式,通過把醫保的支付方式改革和醫共體的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從預防、治療、康復,提供一體化的服務,把縣、鄉、村連起來。而專科醫聯體的打造面臨的問題是,必須依賴三甲醫院的學科幫扶,因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於專病的掌握程度確實不高,影響了專科聯盟的雙向轉診可持續程度。雖然基層醫療機構通過專科對口幫扶,提升基層醫院專科診治水平,但是培養的周期太長了。
  • 曲江全力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建設
    高位推動醫共體建設該區出臺《韶關市曲江區加強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高規格建立了以區委書記為主任的醫共體管理委員會,以區長為主任的醫共體理事會、以區分管副區長為主任的醫共體管理中心。
  • 標杆∣從強縣級到強縣域醫共體的浙江路徑|鄉鎮衛生院|醫共體|縣域...
    2019年,千呼萬喚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名單出爐,山西、浙江作為兩個醫共體改革試點省份,相繼立法保障縣域醫共體建設和發展。其實早在國家名單公布之前,2019年3月,浙江省已經列出縣域醫共體建設55項重點任務清單,要求全省醫共體建設對標發力。
  • 天台縣人民醫院醫共體迎來2020新生力量
    【小背景】醫共體 一家人為全面推進縣域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建設,天台縣人民醫院醫共體16家成員單位實行全員崗位管理,按需設崗,統一招聘、統一培訓、統一調配、統一管理。在天台縣衛健局的牽頭組織下,醫共體順利完成了2020屆畢業生統一校園招聘、公開考錄招聘、委培定向生招聘。
  • 防跑馬圈地 國家衛健委給醫聯體組建範圍設限|國家衛健委|醫聯體|...
    《通知》明確,醫療集團和醫共體為網格內居民提供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康復、護理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服務。為了給居民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服務,《通知》指出,在規劃布局醫聯體過程中,要將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納入醫聯體,對於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也可以牽頭組建醫聯體。
  • 杭州將啟動醫共體支付方式改革|醫共體|方式|啟動|DRGs|闌尾炎|...
    記者了解到,《杭州市縣域醫共體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實施細則》已於近日印發,今年,我市將全面啟動醫共體支付方式改革,明年全面實施,基本建成在總額預算管理下的多元複合式支付方式。多元複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是指在現有醫保支付方式基礎上,推進在總額預算管理下的DRGs點數法付費、按床日付費、按人頭付費和按項目付費等相結合。
  • 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智惠」方案
    縣域醫共體作為醫聯體的四大模式之一,對強化基層醫療服務體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落實分級診療的關鍵所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多部門多次下發通知,要求創新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12月18日,「促進分級診療 助力健康中國」2020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圓桌會在北京舉行,縣域代表和企業分享了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模式、經驗和成果。「利益共享、疾病共治、健康共建」的阜南模式安徽省阜南縣原本是國家級貧困縣,財政收入薄弱,醫療基礎貧瘠,醫患矛盾突出。
  • 巨頭入局,縣域正成為醫療信息化新戰場,這個醫共體上線交互平臺
    具體而言,聯眾智慧統一基礎字典後,在嘉善縣醫共體內實現了預約掛號、檢驗共享、檢查共享和預約床位功能,讓不同的檢查和治療項目在醫共體內部流動起來。預約掛號。由醫共體平臺進行統一號源池管理,可實現醫共體內部、醫共體之間、跨域共享。檢驗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