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西寧5月8日電(王紅玉 馬紅娟)近年來,格爾木市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機制,讓群眾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以市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為牽頭單位,積極推進醫共體建設,讓群眾共享醫改紅利。
該市堅持完善醫共體黨組織、理事會、監事會和醫共體辦公室等組織構架,制定了醫療共同體章程、核心制度及實施辦法,聘任了總會計師,建立了臨床醫學專家庫、藥事專家庫、質量管理組、護理工作組、醫技共享平臺工作組等11個工作組,每一個工作組由總院專家和各成員單位對口人員組成,理順了工作關係。建立了專門的醫共體工作陣地,醫共體章程、組織構架上牆,制度和職責明確,各項工作有專人負責,上下聯繫緊密,工作無縫對接,全市醫共體建設基本架構初步形成。
不斷完善雙向轉診機制,紮實推進醫共體內「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分級診療」模式,有效落實醫共體內上級醫院,臨床檢驗檢查結果互認。今年一季度,市第二人民醫院完成雙向轉診246人次,其中基層上轉138人次,下轉108人次。市人民醫院內部上轉急危重患者25人次,下轉慢性病及恢復期患者2人次。免費接收醫聯體內進修人員5人,選派各專業業務骨幹到醫聯體各成員單位幫扶5人次,巡回醫療1次,幫助成員單位技術人員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縣域內就診率、雙向轉診率明顯提高。
為全面推進醫共體工作,市人民醫院選派內一科、中醫科、蒙藏科、兒科主任在成員單位掛職,定期組織專家下沉,進行醫療質量管理、財務管理等督導檢查及培訓,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使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升,為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的分級診療體系打下了堅實基礎。市第二人民醫院在積極開展專題調研的基礎地上,結合實際制定了技術幫扶方案,定期安排高年資主治及以上職稱的醫師、護師、藥學專家到各成員單位各種形式的技術指導,成立了醫療質量督導小組,分別對各成員單進行醫療質量督導檢查、病曆書寫和急救培訓、DR閱片知識講座等;實行了下沉專家績效獎勵制度,並將醫共體成員單位納入總院考核。醫共體成立以來,先後派出內科、急診科、護理等相關專業累計幫扶帶教、坐診共計550餘人次,就診病人達到700餘人;家庭醫師籤約率達99%,重點人數籤約率97%,重點人群籤約率達99%,家庭醫生團隊數9個,參與籤約的醫療衛生人數43人;醫共體範圍內設立中醫館4個,優質醫療資源的共享,提高了醫療設備的使用率,提高了專業技術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
同時,格爾木市不斷完善醫療幫扶,使各科室特色服務逐漸提升。市第二人民醫院協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開展重大公共衛生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完善檢查項目。為轄區6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1600人次,職工體檢350餘人次,跟愛德基金會合作,開展鄉村醫療計劃行活動,完成長江源村等藏族同胞健康體檢1000餘人次。為加強縣鄉醫療機構技術協作,提升縣醫共體成員單位醫療水平,完善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機制,崑崙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唐古拉鎮衛生院、大格勒鄉衛生院積極打造中醫館,現均已開展工作。崑崙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科室主要有內科、兒科、婦幼保健科、公共衛生科,國醫館-碳素光治療科,配備了DR、彩超、心電圖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球計數儀、尿常規分析儀、眼底檢查鏡,血糖儀等輔助檢查設備,同時還設有康復治療室、國醫館、預防接種室、兒童保健室、健康教育室、行政辦公室等輔助科室。大格勒鄉衛生院其他特色科室正在計劃建設當中。
(責編:王紅玉、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