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系列新聞發布會(浙江專場)。「十三五」期間,浙江堅持健康優先發展戰略,高水平健康浙江建設全面推進。第一時間啟動健康浙江26個專項行動,率先把區域健康發展納入市縣黨政領導班子目標責任制考核,率先實現國家衛生城市(縣城)全覆蓋,持續提升群眾健康水平,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接近或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強化政府數位化轉型,電子健康卡和電子社保(醫保)卡實現「兩卡融合」,縣級以上醫院「看病不用卡,只需一個碼」,實現出生證、戶口本、醫保卡「多證一起辦、一次都不跑」,省網際網路醫院在線服務超1800萬人次,衛生健康創新力競爭力全面提高。
發布會現場
資源擴容,重心下移
聚力打造醫學高峰。「十三五」期間,浙江布局建設1個國家醫學中心、7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地運行中科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以這些中心為重點、以大型三甲醫院為載體、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加快全省優質醫療資源擴充和擴容。目前全省國家級醫學人才達到285名,全國百強學科數增加到212個,有51個專科列入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作為全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省,全省54家城市三級醫院與122家縣級醫院建立緊密型合作關係,縣級醫院整體服務能力得到明顯提升。208家縣級醫院、1063家鄉鎮衛生院整合成161家醫共體,全部由二甲以上醫院牽頭,打破原有層級分割,實行扁平化管理和垂直化運行,平均每天有將近5000名縣級醫院醫生在鄉鎮衛生院進行定期排班工作,基層服務能力大大提升。2019年鄉鎮衛生院門急診、出院人次分別增長12.4%和11.3%,170家衛生院恢復或新開展一二類手術。2020年前9個月,縣級醫共體向下轉診達到17.9萬次,平均每個縣級醫院向鄉鎮衛生院下轉1100多人次,解決了下轉上易、上轉下難的瓶頸問題。11個設區市全部納入國家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市、區、街道層級清晰、功能整合的一體化運行模式有效構建。2015年到2019年,縣域就診率、基層首診率分別從82.1%、49.9%提高到88.3%、52.7%,有序就醫格局加快形成。實施雙下沉、兩提升工程,通過省、市三級醫院的技術下沉和管理下沉,縣級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實現從城市醫院強到縣級醫院強的發展。
向「看病難」「看病煩」持續發力
浙江緊盯群眾看病就醫反映強烈的堵點痛點難點,啟動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2018年首次推出了「看病少跑腿、檢查少排隊」等十大舉措,入選全國醫改十大新舉措。2019年又推出新十大舉措,做法由中央深改辦專門刊發。今年又提出完善公共場所服務支持措施,持續推動就醫體驗大提升。城市醫院尖峰時段排隊平均時間縮短三分之二,分時段就診預約控制在30分鐘以內,平均住院日從8.6天下降到6.9天。
常態化推進民生實事,每年推出一批健康惠民新項目納入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實事,例如,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和託位建設、為7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接種流感疫苗等民生項目都獲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也收穫了群眾的良好口碑。今年浙江對高危人群進行大腸癌篩查,共篩查12.5萬人,不僅救治了1000多名患者,還挽救了有可能罹患大病重病的5.5萬個家庭,項目可為醫保節約費用28億多元。
數位化改革帶來更好就醫體驗
「十三五」期間,浙江作為全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全面強化衛生健康數位化轉型,實現「三減一升」,即減少重複辦卡、減少重複排隊、減少重複檢查,提升管理水平。
浙江建立省級統一預約掛號平臺、網際網路醫院、集服務與監管於一體的省級網際網路醫院平臺,涵蓋「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藥事」「網際網路﹢護理」三大服務板塊,共748家醫療機構。推進電子健康卡和電子社保(醫保)卡「兩卡融合、一網通辦」,讓群眾基於一個碼就能獲取全流程就醫服務。在「浙裡辦」APP上開通國民醫療健康專區,整合全流程線上就醫服務,匯聚生育登記、兒童免疫、健康證明等10餘項便民服務。健康大數據更加開放和共享,目前省級醫學檢查檢驗報告信息共享平臺已經覆蓋到340家縣級以上醫院,實現了跨地域、跨機構的診間報告提醒和調閱,並向患者提供實時查詢服務。
為方便群眾,浙江推動「出生一件事」協同辦理,整合衛生健康、公安、醫保等部門多類事項,現在新生兒出生各種證明辦理只需提供一份材料,平均3天內就可以全部辦完,實現一次提交、多證聯辦、一站送達,目前已覆蓋全省所有縣級以上有助產服務的醫療機構,每年惠及40多萬新生兒家庭。
浙江實現了醫院服務窗口從人工向自助機再向移動端的邁進,「網際網路﹢醫療監管」實現了醫療過程實時智能全程監管,特別建立了省精密智控疫情防控智慧調度平臺,健全多點觸發的監測預警機制,推動多部門多層級協同聯動和高效響應,對疫情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
文:中國人口報記者 王洋
來源:中國人口報
編輯:楊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