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 浙江省衛健委供圖
中新網杭州12月22日電(記者 張煜歡)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北京召開「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專題新聞發布會(浙江專場)。記者獲悉,五年來浙江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面增強。2015年到2019年,浙江省縣域就診率、基層首診率分別從82.1%、49.9%提高到88.3%和52.7%,目前該省95.7%的鄉鎮衛生院可開展門診手術。此外浙江通過打造醫學高峰,深化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不斷提升百姓的「醫療獲得感」。
浙大一院。 張煜歡 攝
提升基層服務水平 向「看病難」持續發力
如何讓浙江各地的老百姓都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近年來,浙江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面增強。
浙江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張煜歡 攝
「浙江現在有個非常好的現象。原來病人從下級醫院轉往上級醫院的很多,但是從上級醫院轉往社區基層去康復的不多,如今這樣的局面得到了改變,今年1-9月,浙江縣級醫共體向下轉診達到17.9萬次,平均每個縣級醫院向鄉村衛生院下轉1100多人次,打破了下轉上易、上轉下難的瓶頸問題。」浙江省衛生健康委主任張平說。
浙江一醫院推進網際網路醫療服務。 張煜歡 攝
據了解,作為全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省,浙江的208家縣級醫院、1063家鄉鎮衛生院整合成161家醫共體,打破原有層級分割,實行扁平化管理和垂直化運行,2019年鄉鎮衛生院門急診、出院人次分別增長12.4%和11.3%,170家衛生院恢復或新開展一二類手術。
以浙江的山區縣開化為例,該縣縣委書記魯霞光在發布會上介紹,開化的15個鄉鎮分院全部開設了全專科的聯合門診,組建120支「總院專科醫生+分院籤約醫生+駐村醫生」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團隊進村入戶,確保小病不出鄉。在遠程會診加持下,貫通了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區域互認的服務鏈條,讓老百姓願意在家門口看病就醫。
不僅是在鄉村,浙江也在全域範圍常態化推進民生實事,每年推出一批健康惠民新項目納入浙江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實事。張平稱,如今年的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和託位建設,對高危人群進行大腸癌免費篩查等,這些民生項目都獲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也收穫了百姓不錯的口碑。
以人才助添衛生健康創新力
近年來,浙江聚力打造醫學高峰,衛生健康創新力競爭力得到全面提高。
據了解,該省已布局建設1個國家醫學中心、7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地運行中科院基礎醫學與腫瘤研究所,2019年三甲綜合醫院疑難重症患者同比增53.9%、三四級手術同比增56.5%。
創新力的提升與人才資源密不可分。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下稱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在發布會上介紹,作為浙江省打造醫學高峰的重點醫院,該院通過項目支持、資金支持、政策支持幾個方面,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強化引人、育才工作的推進。
「目前浙大一院的人才匯聚效應迅速的展現。2019年至今,我們共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為代表的頂尖人才32名,本土培育的國家級人才8名,預計兩年內專職科研人才比例可達到10%,展現了蓬勃創新活力。」梁廷波說。
張平介紹,以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為重點,以大型三甲醫院為載體,浙江省財政三年共安排50億專項資金,用於醫學高峰建設。
衛生健康領域的數位化改革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我們理解它本質是通過數字賦能來提升醫療健康服務效能。」張平介紹,近年來,浙江作為全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試點省,目標實現「三減一升」——減少重複辦卡,減少重複排隊,減少重複檢查,提升管理水平。
浙江的省級網際網路醫院平臺涵蓋了「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藥事」「網際網路+護理」三大服務板塊,在今年的疫情期間,平均每天有3萬人次接受線上醫療健康服務。目前浙江省網際網路醫院在線服務已超1800萬人次。
為強化業務流程再造,浙江還推進電子健康卡和電子社保卡的「兩卡融合、一網通辦」,讓百姓基於一個碼就能獲取預約掛號、在線取號、掃碼就醫、費用結算、報告查詢、網際網路複診等醫療和醫保服務。同時「浙裡辦」APP上還開通了國民醫療健康專區,整合全流程的線上就醫服務,匯聚十餘項便民服務。
「我們希望逐步打造掌上醫療健康服務生態圈,實際應用場景能夠不斷拓展。」張平說。
此外浙江也在促進健康大數據的開放和共享。目前浙江省級醫學檢查檢驗報告信息共享平臺已經覆蓋到340家縣級以上醫院,實現了跨地域、跨機構的診間報告提醒和調閱,浙江共享檢查檢驗結果已經超過2.1億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