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醫療獲得感」:95.7%的鄉鎮衛生院可開展門診手術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發布會現場。 浙江省衛健委供圖 

中新網杭州12月22日電(記者 張煜歡)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北京召開「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專題新聞發布會(浙江專場)。記者獲悉,五年來浙江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面增強。2015年到2019年,浙江省縣域就診率、基層首診率分別從82.1%、49.9%提高到88.3%和52.7%,目前該省95.7%的鄉鎮衛生院可開展門診手術。此外浙江通過打造醫學高峰,深化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不斷提升百姓的「醫療獲得感」。

浙大一院。 張煜歡 攝

提升基層服務水平 向「看病難」持續發力

如何讓浙江各地的老百姓都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近年來,浙江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面增強。

浙江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張煜歡 攝

「浙江現在有個非常好的現象。原來病人從下級醫院轉往上級醫院的很多,但是從上級醫院轉往社區基層去康復的不多,如今這樣的局面得到了改變,今年1-9月,浙江縣級醫共體向下轉診達到17.9萬次,平均每個縣級醫院向鄉村衛生院下轉1100多人次,打破了下轉上易、上轉下難的瓶頸問題。」浙江省衛生健康委主任張平說。

浙江一醫院推進網際網路醫療服務。 張煜歡 攝

據了解,作為全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省,浙江的208家縣級醫院、1063家鄉鎮衛生院整合成161家醫共體,打破原有層級分割,實行扁平化管理和垂直化運行,2019年鄉鎮衛生院門急診、出院人次分別增長12.4%和11.3%,170家衛生院恢復或新開展一二類手術。

以浙江的山區縣開化為例,該縣縣委書記魯霞光在發布會上介紹,開化的15個鄉鎮分院全部開設了全專科的聯合門診,組建120支「總院專科醫生+分院籤約醫生+駐村醫生」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團隊進村入戶,確保小病不出鄉。在遠程會診加持下,貫通了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區域互認的服務鏈條,讓老百姓願意在家門口看病就醫。

不僅是在鄉村,浙江也在全域範圍常態化推進民生實事,每年推出一批健康惠民新項目納入浙江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實事。張平稱,如今年的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和託位建設,對高危人群進行大腸癌免費篩查等,這些民生項目都獲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也收穫了百姓不錯的口碑。

以人才助添衛生健康創新力

近年來,浙江聚力打造醫學高峰,衛生健康創新力競爭力得到全面提高。

據了解,該省已布局建設1個國家醫學中心、7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地運行中科院基礎醫學與腫瘤研究所,2019年三甲綜合醫院疑難重症患者同比增53.9%、三四級手術同比增56.5%。

創新力的提升與人才資源密不可分。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下稱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在發布會上介紹,作為浙江省打造醫學高峰的重點醫院,該院通過項目支持、資金支持、政策支持幾個方面,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強化引人、育才工作的推進。

「目前浙大一院的人才匯聚效應迅速的展現。2019年至今,我們共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為代表的頂尖人才32名,本土培育的國家級人才8名,預計兩年內專職科研人才比例可達到10%,展現了蓬勃創新活力。」梁廷波說。

張平介紹,以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為重點,以大型三甲醫院為載體,浙江省財政三年共安排50億專項資金,用於醫學高峰建設。

衛生健康領域的數位化改革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我們理解它本質是通過數字賦能來提升醫療健康服務效能。」張平介紹,近年來,浙江作為全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試點省,目標實現「三減一升」——減少重複辦卡,減少重複排隊,減少重複檢查,提升管理水平。

浙江的省級網際網路醫院平臺涵蓋了「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藥事」「網際網路+護理」三大服務板塊,在今年的疫情期間,平均每天有3萬人次接受線上醫療健康服務。目前浙江省網際網路醫院在線服務已超1800萬人次。

為強化業務流程再造,浙江還推進電子健康卡和電子社保卡的「兩卡融合、一網通辦」,讓百姓基於一個碼就能獲取預約掛號、在線取號、掃碼就醫、費用結算、報告查詢、網際網路複診等醫療和醫保服務。同時「浙裡辦」APP上還開通了國民醫療健康專區,整合全流程的線上就醫服務,匯聚十餘項便民服務。

「我們希望逐步打造掌上醫療健康服務生態圈,實際應用場景能夠不斷拓展。」張平說。

此外浙江也在促進健康大數據的開放和共享。目前浙江省級醫學檢查檢驗報告信息共享平臺已經覆蓋到340家縣級以上醫院,實現了跨地域、跨機構的診間報告提醒和調閱,浙江共享檢查檢驗結果已經超過2.1億條。(完)

相關焦點

  • 浙江:95.7%的鄉鎮衛生院可開展門診手術
    記者獲悉,五年來浙江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面增強。2015年到2019年,浙江省縣域就診率、基層首診率分別從82.1%、49.9%提高到88.3%和52.7%,目前該省95.7%的鄉鎮衛生院可開展門診手術。此外浙江通過打造醫學高峰,深化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不斷提升百姓的「醫療獲得感」。
  • 手術跟門診一樣便捷 浙江景寧醫共體把手術室「搬到」鄉鎮百姓家門口
    做手術是大事。街坊鄰裡誰家攤上了,不論手術大小,都想盡辦法往縣城、市裡甚至省城的大醫院跑。浙江麗水景寧縣沙灣鎮村民嚴金花(化名)卻滿意地說:「我在鎮上的衛生院就能做手術。」「去縣城做個手術,來回至少也需要兩天。現在做完手術,我能直接回家,真的太好了,謝謝你們。」嚴金花握著業務院長陳祖奎的手,感激不已。這是景寧縣人民醫院建設「紅利」的顯現。以往,這個鄉鎮衛生院缺乏可以開展手術的條件和人員,患者手術都要乘車到景寧縣城。
  • 標杆∣從強縣級到強縣域醫共體的浙江路徑|鄉鎮衛生院|醫共體|縣域...
    近年來,浙江省在深化醫改、改善醫療衛生服務、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等方面開展積極有益探索。以縣域醫共體為例,浙江省208家縣級醫院、1063家鄉鎮衛生院整合成161家醫共體,全部由二甲以上醫院牽頭,打破原有層級分割,實行扁平化管理和垂直化運行。
  • 衛健委:超95%鄉鎮衛生院至少1名全科醫生或執業助理醫師
    澎湃新聞從發布會上獲悉,全國累計向鄉村兩級支援醫務人員9.8萬人,已有95%以上的鄉鎮衛生院至少有1名全科醫生或執業助理醫師。  國家衛生健康委扶貧辦專職副主任曾雲光在發布會上介紹,國家衛健委從供需兩側同步發力,推動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可及。
  • 濱州市共建成發熱門診109處 其中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
    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醫務室、門診部和診所等基層衛生醫療機構,以及民營醫院和藥店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哨點」。為充分發揮基層「哨點」作用,當好疫情防控「第一守門人」,就加強發熱門診建設和發熱患者管理,濱州主要採取了加強規範化建設、實行一體化管理、完善流程化服務、做實制度化保障等措施。加強規範化建設。
  • 一家鄉鎮衛生院的新生
    新華社南昌12月23日電題:一家鄉鎮衛生院的新生新華社記者閔尊濤前不久,江西宜春豐城市洛市鎮孕產婦萬女士在鎮衛生院順利實施剖宮產術,這對她而言是個不小的喜訊,對洛市衛生院來說也是個很大的鼓舞。聽聞當地來了一位婦產科專家,萬女士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先選擇在衛生院產檢,後面又決定在衛生院生產。實施剖宮產術當天,豐城市人民醫院婦產科、新生兒科、麻醉科專家與衛生院醫務人員組成醫療團隊,最終順利完成手術。
  • 海南鄉鎮衛生院改革:績效考核成變相「大鍋飯」
    落後地區鼓掌,發達地區擔憂,基層醫療機構的績效分配製度滋生「大鍋飯」現象  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是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基礎,群眾的常見病、小病基本在此就醫。因此,基層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的積極性、服務態度、醫療水平,也決定著群眾能否及時有效地看好病。
  • 浙江有了第一家縣級「三甲」醫院
    長期以來,東陽市面臨著醫療資源較為匱乏,技術不強、人才不強等短板。為了讓當地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近年來,東陽市人民醫院直擊民生難點、痛點,以治療基層常見病、疑難病為突破口,切實提升當地百姓就醫獲得感。
  • (醫衛)一家鄉鎮衛生院的新生
    新華社南昌12月23日電題:一家鄉鎮衛生院的新生 新華社記者閔尊濤 前不久,江西宜春豐城市洛市鎮孕產婦萬女士在鎮衛生院順利實施剖宮產術,這對她而言是個不小的喜訊,對洛市衛生院來說也是個很大的鼓舞。 實施剖宮產術當天,豐城市人民醫院婦產科、新生兒科、麻醉科專家與衛生院醫務人員組成醫療團隊,最終順利完成手術。 「這是4年來我們衛生院實施的第1例剖宮產術,現在來院產檢和生產的孕產婦越來越多。」洛市衛生院院長楊國泰說。 除了婦產科發展滯後,由於缺兒科醫生,以前周邊群眾很少帶孩子來衛生院看病。
  • 興義17個鄉鎮衛生院成為市醫院的...
    自2016年興義市人民醫院對豬場坪鄉衛生院開啟託管工作後,豬場坪鄉衛生院正式成為「興義市人民醫院豬場坪分院」,實現總院和分院一體化管理,得到了三甲醫院醫療幫扶團隊的指導和帶教。   自豬場坪鄉衛生院與興義市人民醫院建立醫共體以來,衛生院醫護人員多次獲得進修學習機會,不斷加強醫療業務水平,醫療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同時,衛生院也進行了合理的規劃布局,設置了住院樓、門診樓、中醫館、綜合樓及辦公室等,有了獨立的檢驗科室,組建了2個門診,增設了DR數字影像設備等。
  • 實現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全覆蓋!白雲區全力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1月5日,記者從白雲區衛生健康局獲悉,「十三五」期間,白雲區全力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斷深化醫療體制改革,持續加強醫療衛生事業投入,衛生資源總量快速增長。截至目前,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人群達95%,每個鄉鎮均建成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已完成全區16個規範化村衛生室建設。
  • 山西大同多個鄉鎮衛生院涉嫌套取新農合資金
    為落實這一惠農政策,國家、省、市、縣投入了大量資金,然而有讀者向本報反映,大同市多個鄉鎮衛生院將新農合資金看成「唐僧肉」,將門診改為住院,小病大治。  6月26日,本報曾刊發《以為進的是鄉衛生院其實已變成民營醫院》,對大同市南郊區水泊寺鄉衛生院被民營醫院「託管」一事進行報導,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
  • 江永縣鄉鎮衛生院紮實開展禽流感防控工作
    為紮實開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近日,江永縣千家峒瑤族鄉衛生院、夏層鋪中心衛生院的工作人員在轄區內的農貿市場進行消毒,並向相關商戶分發消毒粉、消毒劑以及消毒指引等宣傳資料,督促其開展消毒滅原工作。
  • 築牢衛生健康網底,贛州鄉鎮衛生院推開一扇門
    為落實「以基層為重點」的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貫徹《關於開展江西省「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的通知》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贛州市鄉鎮衛生院領導隊伍建設,著力提高管理實踐與創新能力。11月28日,贛州市鄉鎮衛生院院長「管理實踐與創新能力提升專題班」在贛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11樓會議室順利開班,此次培訓班由贛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辦,九風醫學教育承辦。
  • 「六有」母嬰室成了鄉鎮衛生院標配
    目前,城區的醫院、鄉鎮的衛生院均建設了母嬰室。圖為市婦幼保健院的母嬰室。記者唐嬌   市衛健系統啟動八大工程,推動文明創建工作   瀏陽日報訊(記者唐嬌)「沒想到現在鄉鎮衛生院也有了母嬰室,有了這麼一個私密空間,不僅提供了方便,也緩解了許多尷尬。」家住普跡鎮的陳英是一名正處在哺乳期的媽媽,對母嬰室的設置非常關注。
  • 為何鄉鎮衛生院發不出工資?一切都發生在它成立之後...
    這兩點對鄉鎮衛生院的傾斜,讓被大醫院虹吸走的病人,又漸漸回落。原來門前車馬冷落的鄉鎮衛生院,慢慢有了生氣,似乎又帶來了希望。 於是,許多鄉鎮衛生院盲目樂觀,舉債擴張,從硬體和軟體方面,進行升級:一是,大力發展基建; 二是,開展新技術建設新科室,大量自行擴招自聘人員。
  • 傾力寫好健康答卷 讓人們更有獲得感
    「十三五」以來,全市醫療服務工作以維護和促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服務經濟社會為宗旨,認真貫徹落實人民共建共享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服務功能,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醫療保健需求,人均預期壽命從2015年的73.5歲提高到2019年的75.66歲,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 山西鄉鎮衛生院女院長 28年用醫者仁心追求患者滿意
    (新春見聞)山西鄉鎮衛生院女院長 28年用醫者仁心追求患者滿意  中新網太原1月31日電 題:山西鄉鎮衛生院女院長 28年用醫者仁心追求患者滿意  作者 劉小紅  山西長治潞城區史回衛生院院長胡秀清,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韌勁,將一個醫療條件極為簡陋的衛生院建設成一個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更奔赴沒錢去醫院生產的產婦家中挽救了一個母親和三個孩子的生命
  • 鄉鎮衛生院2020年工作總結(通用版)
    鄉鎮衛生院2020年工作總結我院在區衛健委和鎮黨委、政府的的正確領導下,用心開展了醫德醫風、醫療衛生、預防保健、健康脫貧、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項工作,圍繞「防-治-保-創-提」核心任務,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有效保障了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按照年初既定的目標,圓滿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較好成績。
  • 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轉型 這類醫生工資要漲
    ,簡化招聘程序,可採取面試、組織考察等方式公開招聘。亮點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型隨著城鎮化逐步推進,城鄉差異進一步縮小,農村基層衛生機構逐漸向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型。在工作目標時就特別提出,農村要借鑑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經驗,結合衛生三項建設和鄉(鎮)村衛生室服務管理一體化的推進,這種全面、科學的體系建設將成為未來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的參考樣本,提供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