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地區鼓掌,發達地區擔憂,基層醫療機構的績效分配製度滋生「大鍋飯」現象
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是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基礎,群眾的常見病、小病基本在此就醫。因此,基層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的積極性、服務態度、醫療水平,也決定著群眾能否及時有效地看好病。
近一段時間以來,記者採訪中聽到關於鄉鎮衛生院改革的不同聲音,認為現行的績效工資方案對醫護人員的積極性有著不良影響,部分地區出現了醫生婉拒患者看病等現象,致使本已在一些地方得到有效解決的「看病難」問題又有所抬頭。
現象:績效考核,做成變相「大鍋飯」
9月5日上午,樂東黎族自治縣大安鎮衛生院,該鎮大炮村67歲的黎族阿婆楊月玲正在醫院看病,與她同來的還有村裡的幾位老人。「到鄉鎮衛生院看病便宜,醫生態度又好,我們有病都來這裡治療。」
大安鎮衛生院院長袁海生告訴記者,新醫改實施後,政府加大了對鄉鎮衛生院的投入,衛生院條件大大改善。樂東黎族自治縣還結合本縣內區、外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情況,調整了績效工資分配方案,進一步提高醫護人員收入,也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
但是,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我省東部一些經濟較發達市縣的鄉鎮衛生院卻門可羅雀,前來看病的患者銳減。記者在文昌市一家鄉鎮衛生院發現,這裡的病人很少,甚至連鄉鎮衛生院最常見的農村婦女分娩也沒有一例。
「不是患者少了,是醫生把患者推走了。」一位了解內情的鄉鎮衛生院院長告訴記者,新醫改推行的績效工資方案不完善,影響了部分鄉鎮醫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衝坡鎮衛生院與大安鎮衛生院同處一縣,但這裡的醫護人員對現行的績效工資就有著不同看法。
「2010年之前,衛生院實行工資差額撥款,衛生院根據收入自主決定職工的績效分配;2010年之後,實行績效工資,根據醫生的業績來考核,卻限定了衛生院績效的額度,最終形成了一種新的平均主義。」
衝坡鎮衛生院院長曾其明介紹,目前該院核定的績效工資為每人每月1100元,績效工資發放不能超過90%。換言之,實行績效工資之後,該院醫生每月最多只能拿到1000元。而在實現績效工資之前,該院醫生平均每月可領1800元。
前不久,記者在儋州市那大鎮衛生院採訪時,該院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了類似的擔憂。「那大鎮衛生院是一個發展很快、很成熟的衛生院,其門診收入甚至超過了市級人民醫院的門診收入。醫院原本有自己的獎勵機制和分配方案,但若實施新的績效工資,必然形成變相的大鍋飯,難以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
調研:額度受限,不利於獎勤罰懶
新醫改3年來,我省各市縣基本完成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工作。針對上述現象,省衛生廳政策法規處處長曹江告訴記者,今年1月和6月,省衛生廳分別組織開展了兩次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工作調研。
「結果表明,大多數市縣普遍反映,現行績效工資方案存在問題,影響了職工積極性,並直接影響了醫生為群眾提供的醫療服務質量,給深化醫改工作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曹江說,省衛生廳總結出新的績效工資方案有三大不良後果,它直接導致了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明顯下降、群眾就醫的可及性受到影響、基層醫院住院人次下降。
據分析,實施績效工資方案後,由於實行工資總額控制,單位不能私自發放福利,各種補貼發放也有明確限制。因此,在實際操作中,衛生院的自主管理職能弱化,獎勵性績效工資的調控力度僅有40%,也就是100—300元左右。這一額度無法拉開「獎勤罰懶」的差距,新的「大鍋飯」現象開始出現。
於是,對於醫療服務能力較強的衛生院而言,不少診療骨幹的改革後收入不升反降,醫療服務積極性受到打擊,加上醫療風險大,有的人會對病人採取「能推則推」的態度,不行就往上級醫院轉,這就給群眾在常見病就近就醫問題上製造了新的難題,無形中增加了常見病的就診負擔。
曹江告訴記者,醫護人員積極性受打擊,患者被拒收,也導致了鄉鎮衛生院患者減少、收入減少的情況。如2011年,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住院收入減少13.81%,有近20%的住院患者流向了二級以上醫院,給上級醫院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建議:效率優先,優績與優酬掛鈎
曹江認為,醫療衛生單位不同於其他事業單位,特別是基層醫療機構,普遍缺乏診療骨幹,節假日值班、夜班和超勤後不能調休的現象非常普遍。實施績效工資方案後,加班不再有補貼,大大挫傷了一線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如不及時調整,任由這一做法在公立醫院改革中普遍實施,後果將不堪設想。
而樂東衛生局在實施績效工資的過程中發現了存在的問題,並大膽探索,做了積極的完善和修改。
樂東衛生局副局長陳慶芳向記者提供了一份材料,是該縣於去年底重新調整的《樂東黎族自治縣衛生局基層醫療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分配指導意見》。材料中提出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績效工資分配原則,建立重實績、重技術、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重要崗位傾斜的績效工資。
績效工資由基礎工資、崗位工資、基礎績效工資、獎勵績效工資構成,也使各鄉鎮衛生院可根據本院的收入情況,靈活制定績效工資發放額度。縣財政對各醫療單位人員工資均實行差額撥款,沿海地區衛生院按80%撥款,山區衛生院按90~95%撥款;績效工資也按一定差額撥款。
現行績效工資方案的及時調整,給樂東當地的基層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和管理者吃了一顆定心丸。曾其明告訴記者,今年初以來,該院醫護人員又恢復了積極性,不再推諉病人,去年全院業務收入590多萬元,平均每月不足50萬元。而今年前8個月,平均每月業務收入為60多萬元。
省衛生廳政策法規處也建議:為了進一步完善我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必須完善績效工資制度,調動基層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緊密結合衛生行業和我省各市縣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特點,不搞一刀切,允許工資總額適量突破,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允許發放節假日值班、夜班和超勤加班補助,並將之納入常規性工資收入,同時加大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充分實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本報海口9月17日訊)本報記者範南虹通訊員劉澤林汪傳喜
(南海網-海南日報 範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