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市中以奶業技術合作項目正式啟動 3萬頭奶牛牧場年可增收2億元

2020-12-19 大慶市政府網

  日前,隨著大慶市以色列奶牛牧場管理技術培訓班的開班,標誌著中以奶業技術合作項目正式啟動。

  中以奶業技術合作項目是中國和以色列雙邊務實合作的重要內容之一,2018年11月15日,省政府、大慶市政府、以色列農業部三方在南京市正式籤署合作備忘錄,兩國農業部長現場見證。

  本次培訓由大慶市畜牧獸醫局主辦,黑龍江省奶業協會承辦,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黑龍江團隊、東北農業大學、八一農墾大學、以色列阿菲金公司等協辦。

  據市畜牧獸醫局負責人聶長清講,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市場化運作」的原則,項目規劃利用3到5年時間,引入以色列奶牛生產技術、管理模式和社會化服務體系,打造1-3萬頭的奶牛集群養殖示範區,配套建設服務中心,提升大慶奶業綜合能力,使項目區奶牛平均單產達到10噸,項目區牧場數位化管理及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示範。按照項目建設內容,服務中心包含獸醫護理援助中心、信息數據處理中心、繁育中心、糞汙處理中心、技術培訓中心等8個子中心,為廣大奶農提供專業化服務。

  市畜牧獸醫局奶辦主任關向暉介紹,中以奶業技術合作項目的實施,對提升大慶市奶業整體素質、實現奶業振興具有明顯現實意義。首先,項目建成後,通過提高牧場管理水平,泌乳牛年產量可由現在的7.5噸提升到10噸以上,年直接增收入5000元以上。其次,建成後的項目區內,通過以以色列牧場管理數據平臺為支撐,奶牛繁育改良、疫病防治、營養調配、糞汙處理等全部由專業化程度更高的社會化服務機構完成。公斤奶成本預計降低0.5元左右,也就是說每頭泌乳牛年降低成本5000元。還有,通過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支撐,能夠解決小牧場單打獨鬥難以解決的問題,一些小規模的已經停產的家庭牧場能夠重新進入奶產業,讓更多農戶能夠從奶牛養殖中受益。

  項目建成後,通過實現節本增產提質增效,每頭泌乳牛年直接增收1萬元以上,項目區內3萬頭牛年增收2億元。

  下一步,大慶市將推進項目深入實施。計劃建設1200頭的以色列示範牧場,作為以色列技術示範和培訓基地;打造牧場集群。在全市改造升級中小牧場、盤活空置牧場,新建規模化牧場,植入以色列先進技術和設備,建成年產量100萬噸的優質有機奶生產基地,生鮮乳品質達到歐盟標準;拓展銷售渠道。通過招商引資,現有加工企業擴增生產線,增加生鮮乳加工能力,為項目區未來增加的牛奶產量提供可靠的銷售出口;完善服務體系。在項目區建設服務中心,為中小牧場提供社會化服務,為全省提供示範。

責任編輯:李振學

相關焦點

  • 星連星牧業 :搶抓資本市場新機遇 助力巴彥淖爾奶業振興
    今年,星連星牧業響應國家和自治區奶業振興計劃,在牧升牧場一期項目基礎上,實施了二期續建工程。  「我們於今年3月啟動了牧場二期續建工程,近期工程建設已基本接近尾聲,完工量和奶牛進場數量均達到90%左右。牧場一、二期項目總投資2.4億元,目前總存欄荷斯坦奶牛5700頭,日產鮮奶90噸。預計明年6月份前再進場約1000頭奶牛,實現滿產。
  • 中國奶業經濟月報2020年02月
    乳品企業動態   伊利50億全力馳援牧場,與奶農共抗疫情,共贏未來;蒙牛為合作牧場提供30億元預付奶款,100億元授信支持,與牧場共渡難關;飛鶴入選港股通;貝因美收購呼倫貝爾昱嘉乳業全部股權;天潤乳業擬對控股子公司芳草天潤增資1億元;衛崗集團30億項目落地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佳寶乳業萬頭牧場在濟南長清區開工
  • 伊利·敕勒川30萬頭奶牛生態牧場示範項目暨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基地...
    6月17日,「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敕勒川30萬頭奶牛生態牧場示範項目暨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基地」開工儀式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舉行。據介紹,該項目將不僅打造「綠色智能」規模化牧場集群,還將誕生一座奶牛育種基地,為全產業鏈實現協同發展構建堅實基礎,全面助力內蒙古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 糧變肉草變乳畜牧業強勢崛起-畜牧,養殖,基地,奶牛,規模,-專題專欄
    記者從省畜牧獸醫局了解到,今年,「兩牛一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建設項目已啟動實施。計劃政府投入12億元,拉動投資45億元,建設300頭以上規模的奶牛場54個、300頭以上規模的肉牛場96個、3000頭以上規模的生豬場63個。   虎林市以打造高標準現代化養殖基地為目標,立足虎林資源稟賦,著力推進奶牛現代牧場建設。
  • 中國奶業經濟月報2020年11月
    據悉,濰坊·優然牧業(濱海)萬頭高產奶牛示範項目總投資超過5.3億元,項目整體建設用地約100公頃,整體規劃為1.2萬頭全群奶牛。濰坊?優然牧業(壽光)萬頭高產奶牛示範項目總投資5.3億元,總建築面積約18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後,奶牛存欄量約1萬頭,年產優質原奶8萬噸。
  • 2000頭澳洲奶牛年底落戶,濟源要變全省最大奶牛牧場!
    同時也是該鎮樹立形成優質奶業示範標杆,打造濟源產業振興典範的有力體現。牧場項目經理鄔曉旭介紹項目的進展情況 目前,該項目進展如何?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實地採訪。5月21日早上,記者來到禾牧然觀光牧場項目工地。放眼望去,項目一期6座鋼結構牛舍工程已初現雛形,現場機聲隆隆,焊花飛濺,幾十名「全副武裝」的工人們揮汗如雨,正在頂著烈日進行焊接和安裝,一片忙碌景象。6座鋼結構牛舍正在緊張製作安裝中,預計年底完工。
  • 中國4000個奶牛養殖場將定級 奶業評價體系啟動
    據網易財經了解,按照該標準的嚴格要求,對符合要求的規模以上現代奶牛場可進行定級評價,最高等級必須拿到170分,這意味著目前中國約4000個牧場未來將參與評級。會議中,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原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表示,在世界疫情的影響下,整體經濟下行且各行各業遭受重創,但中國奶業一直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今年上半年生鮮乳產量1431萬噸,同比增長7.9%,是為數不多逆勢上揚的行業之一。
  • 鼎暉1.4億元領投中鼎牧業整合國內中小牧場
    中證網訊 3月10日,中國最大的投資基金鼎暉投資宣布,將向中鼎牧業先期注資1.4億元,助力中鼎牧業針對國內現存的大量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開展優化整合。  獲鼎暉1.4億元投資 伺機上市  「中鼎牧業目前已獲得共計4億元的投資,這也是公司獲得的第一輪融資,本次鼎暉領投1.4億元,其餘投資方為產業內機構以及管理團隊等,很快公司也將啟動第二輪融資。」中鼎牧業總裁孫國強表示。
  • 智慧牧場裡,一人可管理80頭奶牛
    昨日,全國第一個中字頭乳業——中墾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墾乳業)在我市成立,相關人士稱,中墾乳業將運用網際網路及大數據,打造中國乳業從牧場到工廠再到銷售的全產業鏈數位化服務。一人可養80頭奶牛王義昭介紹,在智慧牧場裡,大數據及新技術的運用,將完全改變傳統養殖業發展模式,中墾乳業力爭通過3~5年努力,實現整合全國100萬頭奶牛的養殖規模,建立起一個面向全國的奶牛大資料庫,制定科學系統的奶牛養殖需求和解決方案。
  • 穩行業、助合作、興地方,伊利助推奶業振興高質量發展
    在內蒙古,伊利在呼和浩特、呼倫貝爾、通遼等地建設九大奶產業集群,通過建設標準化奶牛養殖牧場、智能化乳品加工廠,打造國家級種養加一體化項目,建設世界級的高端乳製品生產基地。此外,伊利還將奶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帶到全國各地,在黑龍江、河北、河南、陝西、寧夏、甘肅、山東等地建設產業集群。
  • 國外還在倒奶,國內乳企為何集體搶建萬頭牧場
    據當地政府信息,4月18日,國內最大的乳企伊利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投建10萬頭奶牛生態乳業園區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41.3億元,規劃佔地面積1.5萬畝,項目分3年建成,建成後規劃奶牛養殖規模10萬頭,共設18個標準化奶牛場,年產牛奶50萬噸以上。
  • 李勝利:中國奶業進入史上最長景氣周期 應更多關注奶牛長壽性
    在12月15日於海口舉行的利拉伐智匯牧場高峰論壇上,李勝利介紹稱,我國奶牛養殖業經歷了2015-2018年的調整周期,並在2018年觸底,期間我國荷斯坦奶牛存欄下降超過40%,即從2014年的857萬頭降至2018年的504萬頭。這一存欄量在2019年進一步降到了471萬頭,今年則有望恢復至520萬頭。
  • 內蒙古3年投資158億元支持奶業振興 計劃5年乳品加工企業產值達3千億
    中國奶業副會長兼副秘書長劉亞清在發布會上表示,奶業是資源密集型產業,得益於國家扶持和自治區重視,內蒙古奶業發展實現了七個方面的轉變,基礎更加穩固,致力奶業高質量發展,實施奶業振興戰略,內蒙古堅持優化資源配置,形成了政府投入引導、金融精準服務、社會力量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機制,3年投入中央、地方財政和社會資本資金約158億元。
  • 4天時間,10座牧場相繼投產!硬實力軟環境加速乳產業向武威集聚
    新甘肅客戶端古浪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伏潤之)12月12日上午,古浪縣6萬頭生態奶牛產業園正式投產,產業園布局9座牧場,總投資22億元。這是繼優然牧業後,武威市4天內投產的第二批牧場,在河西走廊產業集聚效果明顯。
  • 全國首家5G未來牧場示範基地落戶平羅
    9月20日,寧夏現代畜牧業數字信息化建設啟動儀式暨平羅縣5G未來牧場示範基地揭牌儀式在平羅縣舉行,標誌著寧夏現代畜牧業正式步入數字信息化發展的快車道。「全國首家5G未來牧場示範基地」的建成將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形成數字信息化「共建共享共贏」的寧夏模式。
  • 恆天然與山西政府達成戰略合作 助推牧場可持續發展
    中國網財經5月26日訊 (記者金瀟)5月25日,紐西蘭乳製品出口與牛奶加工企業恆天然集團和山西省農業廳與朔州市人民政府正式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探索規模牧場可持續發展模式,進一步助力當地乳業發展。
  • 四平市君樂寶家庭牧場項目
    該項目主要利用君樂寶自有的專業技術人員、組織社會養殖及種植專家,搭建起君樂寶牧業綜合服務平臺,建立起牧業社會服務專家庫,同時將家庭牧場打造成為中小型家庭牧場的標杆與培訓、實踐基地。國營、集體經營形式使我國奶牛存欄量有較大的提升,奶牛規模養殖模式開始佔據主導地位,且使奶業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組織形式。但因我國飲食結構特點,牛奶消費量仍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我國奶牛養殖仍在探索中前進。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奶牛養殖有了快速全面的發展。
  • 河北省承擔的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項目「正定縣奶業產業...
    8月29日,河北省科技廳會同省財政廳,邀請相關專家組成驗收組,對正定縣承擔的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項目「正定縣奶業產業化技術集成、轉化與推廣」進行了驗收。
  • 4天時間,10座牧場相繼投產!硬實力軟環境加速乳產業向武威集聚!
    新甘肅客戶端古浪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伏潤之)12月12日上午,古浪縣6萬頭生態奶牛產業園正式投產,產業園布局9座牧場,總投資22億元。這是繼優然牧業後,武威市4天內投產的第二批牧場,在河西走廊產業集聚效果明顯。據介紹,武威伊利綠色生產及智能製造示範應用項目,由內蒙古伊利集團投資建設。該項目是伊利集團在河西走廊布局建設的唯一一家乳製品加工企業,也是伊利集團上百家分公司中整體投資最大的一個項目。項目全部建成後,可實現日產液態奶1888噸,年總產值可達67億元,上交稅金1億元以上,提供就業崗位1200人。
  • 內蒙古自治區奶業振興新聞發布會主發布詞
    全區牛奶產量由2017年的542.8萬噸增長到2019年的577.2萬噸,連續3年大幅增長,是全國唯一超500萬噸的省區;規模以上乳製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934.7億元,佔全區農畜產品加工業總銷售收入的48.1%。伊利、蒙牛躍居全球乳業第五位和第八位,伊利、蒙牛、聖牧高科成為中國奶業20強企業。優然牧業躍升全球最大的原料奶提供商。毋庸置疑,奶業已成為內蒙古最具代表性、最有競爭力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