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訊 3月10日,中國最大的投資基金鼎暉投資宣布,將向中鼎牧業先期注資1.4億元,助力中鼎牧業針對國內現存的大量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開展優化整合。
獲鼎暉1.4億元投資 伺機上市
「中鼎牧業目前已獲得共計4億元的投資,這也是公司獲得的第一輪融資,本次鼎暉領投1.4億元,其餘投資方為產業內機構以及管理團隊等,很快公司也將啟動第二輪融資。」中鼎牧業總裁孫國強表示。
據了解,成立於2013年的中鼎牧業主要專注於乳業上遊的奶牛養殖領域,但同其他不少奶牛養殖企業通過新建牧場進行「增量提升」不同,中鼎牧業更多聚焦在國內現有中小牧場的 「存量整合」上。通過對現有的佔比70%以上的千頭以下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實行包含原料採購、養牛管理和原奶銷售在內的全程託管,輸出技術、管理和資源優勢,實現轉型升級。獲得的盈利按照合同規定,由作為產業所有者的養殖戶和作為產業經營者的中鼎團隊共同分享。
對於此次投資,鼎暉投資董事總經理王振宇表示,鼎暉對於中國奶業的投資已經有蒙牛、現代牧業等案例,鼎暉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也得益於中國奶業的快速發展。投資中鼎牧業一方面是看好中國乳業的前景和發展趨勢,更重要的是中鼎牧業的存量整合模式。「目前中國奶業正處於轉型陣痛期,需要全面升級轉型,既需要大型牧場,更要關注佔比70%的中小牧場的存量提升。鼎暉一直在尋找這樣的模式。」
而對於未來中鼎牧業的上市,王振宇也稱,企業做好之後上市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上市也是退出途徑之一,鼎暉也會有這方面的考慮,也會積極促成企業在一定階段完成(上市)這個事情。
整合牧場 奶業轉型升級加速
「目前中國有720萬頭奶牛,70%以上均為千頭以下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單產低、養殖效益低,整合優化的需求和空間非常大。」孫國強稱。
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內一些地區的中小牧場及養殖戶發生了較嚴重的倒奶殺牛現象,業界認為根本原因在於成本高、效率底、競爭力弱。中鼎牧業也因此接手了不少中小牧場。孫國強稱,中鼎牧業已經以華北地區為核心整合牧場32家,實現奶牛存欄25000頭,日產原奶260噸,成為輻射華北地區、規模較大的牧業公司,已經向伊利、蒙牛、君樂寶等乳企供奶。
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劉琳指出,中國奶業正處於整合優化的關鍵期,面臨轉型升級的新常態,「品質」與「價格」的不匹配限制了國內奶業的競爭力,導致洋牛奶蜂擁進入中國。
乳業專家宋亮也表示,倒奶殺牛除了進口奶的衝擊之外,根本原因還在於中國奶業自身基礎薄弱,議價能力較差。對於中小規模養殖戶的整合能夠改善生產經營方式和養殖模式,提升專業化程度。
中鼎牧業方面稱,通過中鼎模式的全程託管,原奶品質、奶牛產量和經營效益提升。在中鼎託管6個月以上的22個牧場中,每頭奶牛月單產平均提升6.53公斤,原奶主要指標達到歐盟標準,每個牧場平均年利潤增加130萬,全部實現「3個月扭虧,6個月盈利」。
此外,孫國強還表示,未來1-2年內中鼎牧業將繼續聚焦大華北區域,2015年底目標是奶牛存欄量達到10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