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暉1.4億元領投中鼎牧業整合國內中小牧場

2020-12-22 中證網

  中證網訊 3月10日,中國最大的投資基金鼎暉投資宣布,將向中鼎牧業先期注資1.4億元,助力中鼎牧業針對國內現存的大量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開展優化整合。

  獲鼎暉1.4億元投資 伺機上市

  「中鼎牧業目前已獲得共計4億元的投資,這也是公司獲得的第一輪融資,本次鼎暉領投1.4億元,其餘投資方為產業內機構以及管理團隊等,很快公司也將啟動第二輪融資。」中鼎牧業總裁孫國強表示。

  據了解,成立於2013年的中鼎牧業主要專注於乳業上遊的奶牛養殖領域,但同其他不少奶牛養殖企業通過新建牧場進行「增量提升」不同,中鼎牧業更多聚焦在國內現有中小牧場的 「存量整合」上。通過對現有的佔比70%以上的千頭以下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實行包含原料採購、養牛管理和原奶銷售在內的全程託管,輸出技術、管理和資源優勢,實現轉型升級。獲得的盈利按照合同規定,由作為產業所有者的養殖戶和作為產業經營者的中鼎團隊共同分享。

  對於此次投資,鼎暉投資董事總經理王振宇表示,鼎暉對於中國奶業的投資已經有蒙牛、現代牧業等案例,鼎暉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也得益於中國奶業的快速發展。投資中鼎牧業一方面是看好中國乳業的前景和發展趨勢,更重要的是中鼎牧業的存量整合模式。「目前中國奶業正處於轉型陣痛期,需要全面升級轉型,既需要大型牧場,更要關注佔比70%的中小牧場的存量提升。鼎暉一直在尋找這樣的模式。」

  而對於未來中鼎牧業的上市,王振宇也稱,企業做好之後上市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上市也是退出途徑之一,鼎暉也會有這方面的考慮,也會積極促成企業在一定階段完成(上市)這個事情。

  整合牧場 奶業轉型升級加速

  「目前中國有720萬頭奶牛,70%以上均為千頭以下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單產低、養殖效益低,整合優化的需求和空間非常大。」孫國強稱。

  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內一些地區的中小牧場及養殖戶發生了較嚴重的倒奶殺牛現象,業界認為根本原因在於成本高、效率底、競爭力弱。中鼎牧業也因此接手了不少中小牧場。孫國強稱,中鼎牧業已經以華北地區為核心整合牧場32家,實現奶牛存欄25000頭,日產原奶260噸,成為輻射華北地區、規模較大的牧業公司,已經向伊利、蒙牛、君樂寶等乳企供奶。

  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劉琳指出,中國奶業正處於整合優化的關鍵期,面臨轉型升級的新常態,「品質」與「價格」的不匹配限制了國內奶業的競爭力,導致洋牛奶蜂擁進入中國。

  乳業專家宋亮也表示,倒奶殺牛除了進口奶的衝擊之外,根本原因還在於中國奶業自身基礎薄弱,議價能力較差。對於中小規模養殖戶的整合能夠改善生產經營方式和養殖模式,提升專業化程度。

  中鼎牧業方面稱,通過中鼎模式的全程託管,原奶品質、奶牛產量和經營效益提升。在中鼎託管6個月以上的22個牧場中,每頭奶牛月單產平均提升6.53公斤,原奶主要指標達到歐盟標準,每個牧場平均年利潤增加130萬,全部實現「3個月扭虧,6個月盈利」。

  此外,孫國強還表示,未來1-2年內中鼎牧業將繼續聚焦大華北區域,2015年底目標是奶牛存欄量達到10萬頭。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

相關焦點

  • 河北養牛業轉型升級 中小牧場成資本青睞新目標
    □河北日報、河北新聞網記者 馬彥銘    3月10日,著名投資基金鼎暉投資在北京宣布,向河北省三河市中鼎牧業有限公司注資1.4億元,幫助其對中小牧場和養殖小區開展優化整合。    中鼎牧業已整合河北省21個中小牧場    3月10日上午,北京中國大飯店,中鼎牧業和鼎暉投資的合作籤約儀式引起業界關注。工信部、中國奶業協會、省畜牧獸醫局等相關人士都來到現場,關注牧場整合情況。
  • 奶價低迷中小牧場大面積退出 養殖業前途堪憂亟待政策支持
    奶價下跌  大量中小牧場退出  據記者了解,受國內奶價低迷、養殖戶的奶無法全部消化等因素影響,讓養殖戶「苦不堪言」。去年,河南、山東、河北、黑龍江等地區很多的中小牧場已經退出,而2016年,中國的乳業依然會在寒冬中度過。
  • 楊永輝:缺乏整體技術是中小牧場升級最大瓶頸
    中國經濟網記者韓肖攝   中國經濟網保定4月8日訊(記者 佟明彪)4月8日,以「推進奶源供給側改革提升民族奶業競爭力」為主題,首屆D20企業奶源轉型升級高峰論壇在河北保定舉行,會上,中鼎聯合牧業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發展中心總經理楊永輝表示,整體技術的缺乏是目前中小型牧場轉型升級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最大瓶頸,主要是專業技術人員的缺乏和專業技術體系的缺乏。
  • 奶價觸底回升,現代牧業今年上半年預盈不少於1.9億元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7月5日,「中國規模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現代牧業發布正面盈利預告,預計2020年上半年溢利不低於1.9億元,同比增長不低於40%。現代牧業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將業績增長主要歸因於降本增效和原奶價格反彈。
  • 泛鼎國際獲數億元A輪融資,鼎暉投資領投
    企查查投融資信息顯示,11月23日,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商杭州泛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下簡稱「泛鼎國際」)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鼎暉投資領投,惟一資本、概念資本、鴻晟基金跟投,指數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融資資金將用於海外倉拓展與完善、跨境供應鏈平臺建設與研發。
  • 【微★誠聘】唐山恆天然漢沽牧場┃上海科湃騰┃齊齊哈爾長青福和┃寧夏惠農興業牧場┃湖北黃岡伊利牧場┃中鼎牧業┃河北康宏牧業
    工作地區:山東、河南、江蘇、陝西牧場會計(3名)任職要求:1.大專及以上學歷,會計、財務相關專業,具有牧業相關工作經驗優先。2.踏實肯幹,認真負責,適應牧場環境。薪資待遇:基本工資(4000-5000),五險一金,包食宿。
  • 飼料成本上漲,中小牧場面臨更大壓力!
    2020年,不少飼料成本一直在上漲,雖然奶價也在上漲,但奶牛養殖業整體還是面臨很大的壓力,然而相比之下,中小牧場承壓更大,飼料價格不具備優勢。隨著乳企與大型牧場建立了良好的利益聯結,提高了大型牧場抵禦風險的能力,中小牧場在這一環節尚未破局,因此即便是在奶價處於高位時期,仍需提高危機意識。否則未來如果出現奶業低谷時期,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小牧場。
  • 蒙牛為何緩和現代牧業關係? 蒙牛高管出任現代牧業CFO
    10月25日下午,現代牧業(1117.HK)董事會宣布,董先理已獲委任為本公司財務長,自2016年12月1日起生效。  釋放破冰信號  據公開信息顯示,此次蒙牛派駐到現代牧業擔任財務長的董先理,在財務管理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加入現代牧業前,董先理擔任現代牧業主要股東蒙牛助理副總裁。
  • 加碼C端 現代牧業欲擺脫蒙牛依賴
    發展坎坷儘管新品計劃野心勃勃,但現代牧業的業務根基並不在2C市場。據了解,現代牧業是國內最大的原奶生產商,也是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奶牛存欄量企業,擁有26個萬頭牧場,畜群規模超20萬頭,年化產奶量上百萬噸,客戶包括多家下遊乳製品企業。
  • 現代牧業半年淨利增4成,預計下半年奶價繼續走高
    7月5日晚,國內最大的原奶企業現代牧業(01117.HK)公布了正面盈利預告,稱上半年淨利潤不低於1.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超4成,並預測下半年國內奶價將保持漲勢。值得注意的是,在現代牧業公布的上半年1.9億元的淨利潤中,還包括與中信環境下屬環境基金成立合資公司,並向合資公司出售旗下蚌埠、肥東兩個牧場的能源資產公司股權,從而帶來的一次性出售淨收益約6700萬元。
  • 現代牧業「歸根」蒙牛 整合路徑待解
    交易完成後,蒙牛乳業躍身為現代牧業單一最大及主要股東,持股由1.078%增至 27.99%,而 KKR及CDH的持股則降至3.52%及1.51%。「蒙牛在五年規劃中,就對牧場的升級擴大制定了詳盡的發展規劃。」蒙牛公關部對經濟觀察報稱,此次直接加大對現有成熟牧場(即現代牧業)的投入,是最直接見效最快的方式。三聚氰胺事件使得奶源成為乳業發展的最關鍵制約點。
  • 國外還在倒奶,國內乳企為何集體搶建萬頭牧場
    據當地政府信息,4月18日,國內最大的乳企伊利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投建10萬頭奶牛生態乳業園區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41.3億元,規劃佔地面積1.5萬畝,項目分3年建成,建成後規劃奶牛養殖規模10萬頭,共設18個標準化奶牛場,年產牛奶50萬噸以上。
  • 現代牧業陷「病牛門」「萬頭牧場」存隱患
    現代牧業在一周內遭遇兩次經營重大事件。牛糞汙染領巨額罰單的餘波未了,又陷入「問題牛」風波。    公開資料顯示,現代牧業是全球第一家以奶牛養殖資源上市的企業,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及高品質生乳供應商。
  • 現代牧業深陷萬頭牧場汙染怪圈 已有4人被刑拘
    日前,現代牧業接連爆出汙染與「病牛事件」,現代牧業所倡導的超大型萬頭牧場模式,再度遭受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牧業是蒙牛高端液態奶的主要原料供應商,同時萬頭牧場模式也是由蒙牛在十年前最早引入國內的。
  • 現代牧業和蒙牛:剪不斷理還亂-美食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三聚氰胺事件後,自建奶源成為中國乳製品企業的普遍做法,而熱衷於建萬頭牧場的不僅僅是現代牧業。蒙牛集團也已參股、合建了14座萬頭以上超大型現代牧場,計劃未來5年投入33億元用於奶源建設,未來還將再建20-30座大型牧場。  現代牧業原奶九成以上原奶都出售給蒙牛。
  • 現代牧業「汙染門」「病牛門」顯「萬頭牧場」隱患
    牛糞汙染領巨額罰單的餘波未了,近日又陷入「問題牛」風波。  公開資料顯示,現代牧業是全球第一家以奶牛養殖資源上市的企業,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及高品質生乳供應商。  安徽省肥東縣環保部門因現代牧業旗下子公司現代牧業(肥東)有限公司的環境違法行為向其開出巨額罰單。現代牧業(肥東)有限公司位於安徽省肥東縣白龍鎮長王村,建設佔地面積2383畝,總投資6.5億元人民幣。
  • 現代牧業(01117)規模化牧場盈利改善,品牌運營未來可期
    投資建議:預計20-22年公司營收58.53、62.33、65.95億元,同比增速6%/7%/6%,淨利潤4.67、5.60、8.59億元,同比增速37%/20%/53%,每股收益0.07、0.09、0.13元。
  • 中國聖牧3億加碼上遊牧場業務 蒙牛介入後整合提速?
    最新,中國聖牧(01432,HK)欲加碼上遊牧場業務。3月10日晚,中國聖牧公告稱,子公司聖牧高科擬作價3億元現金收購12家牧場公司少數權益。目前,國內牧場多處於虧損或者微利狀態,為何中國聖牧要接盤12家牧場的股權呢?中國聖牧有關人士並不願多談,只稱「以公告為準」。乳業專家宋亮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此舉或是在蒙牛推動下進行的旨在優化中國聖牧資產結構的動作,以助其扭虧為盈。
  • 競相購買牧場、推新品鮮奶,乳企大公司都打的什麼算盤?
    伊利陣營包括:優然牧業,賽科星和中地乳業,奶牛存欄總數約35萬頭;蒙牛陣營包括:現代牧業,富源牧業,中國聖牧,還有原生態牧業,奶牛存欄總數約40萬頭。另外,中鼎牧業與上陵牧業也主要為蒙牛供應原奶,儲備10萬頭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