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中國創新不好 教育的"育"是關鍵

2020-12-27 中國經濟網

  12月8日上午消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昨日在上海市浙江商會第九次會員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中國創新不好,歸根到底是教育的問題。馬雲認為,中國的教是沒有問題的,育是有問題的。教,中國的學生全世界考試最好,但是育是培養文化、情商。

  馬雲還在演講中拿自己舉例,「我畢業於杭師大,可能畢業於北大、清華,現在每天就在研究了。因為我是畢業於杭師院,文化是玩出來的,會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我們是教,把育的東西拿走了。」

  以下為馬雲演講實錄:

  這兩天是我們浙商的大日子,北京浙江商會沈國軍會長昨天上任了,郭廣昌會長今天也重新擔任了上海浙江商會的會長。當會長很不容易,我們總覺得企業越大越好,位子坐得越高越好。其實企業越大越累,位子坐得越高越寂寞。所以我今天不敢說是恭喜,無論郭廣昌還是沈國軍,我只能說這是一份責任,一份福報,因為我們有機會在這個時代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期待他們把這份福報用好。

  剛才郭廣昌的演講純粹在騙掌聲。這個沒有用,市場不相信掌聲,而是相信結果。所以我們希望三五年以後在「新常態」下,新會長帶領我們一直往前。

  其實我們做企業,真的不容易。我經常在講,全世界做企業都不容易,在中國做企業,尤其不容易。美國做企業,如果說是100米賽跑,中國做企業就是100米跨欄越野賽。我們有很多障礙要過,但是這給了我們這些人機會。因為我們看到了不同,我們把握了機會,因為我們都聽,但是我們有自己的想法。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一定是善於學習、善於傾聽的,但一定是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企業家和經濟學家之間的差異就在這兒,經濟學家講完了,這個事情就過去了,企業家講完了,事情還沒開始。

  所以企業家要做的,是知行合一。知,很容易,行,要合在一起,非常難。所以我認為我作為商人,我深以為傲。以前我當老師,覺得知識分子了不起,後來發現企業家更了不起,因為企業家必須懂知識、懂科學。而遵照規律的同時,還要能夠破壞規律,所以我認為企業家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科學家、藝術家。

  我們天天在創新,幾乎永遠不能重複。今天早上我到了復星集團,郭廣昌把我拉去學習了兩個小時復星集團發展史,我確實覺得這三五年來復星進步非常大。因為很少有一家中國企業,不管你怎麼批評他,不管股價怎麼掉,不管員工高興還是不高興,還能堅持做自己。復星全球化的眼光,很了不起。十年以前我們探討國進民退,我見了很多國有企業的大老闆,他們學習能力非常之強,政治覺悟非常之高,全球化能力也很強,前面十年他們確實非常努力,而我們民營企業家,在這方面是欠缺的。因為改革開放前二十年我們做得太好了,以至於我們慢慢放棄了很多東西,慢慢落後了。

  早上參觀的感受是,我很難在中國再找到同樣一家像復星集團這樣的公司,我不敢保證復星五年以後還能像今天這樣高速成長,但是我可以保證復星未來確實能跟其他企業不一樣。而我最擔心的,就是中國企業都一樣,就像現在的很多旅遊市場,幾乎所有的旅遊產品都一樣,某種程度上,我們企業也一樣,這就必須去改變。

  另外,我也想和大家分享所謂的「創新」。我們經常講美國、歐洲創新比我們好,中國創新不好,歸根到底是教育的問題。其實我覺得,中國的教是沒有問題的,育是有問題的。教,中國的學生全世界考試最好,但是我們育是培養文化、情商,我畢業於杭師大,可能畢業於北大、清華,現在每天就在研究了。因為我是畢業於杭師院,文化是玩出來的,會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我們是教,把育的東西拿走了。如果「新常態」下我們重新思考我們的文化,我們的育、我們的玩、我們體育,這些東西才會不斷出現。很多畫家是玩出來的,很多運動員是玩出來的,很多作品都是玩出來的。所以,我們企業家也要學會玩。

  我自己認為「新常態」,是新經濟下的「新常態」。這個新經濟對大家的衝擊非常之大。很多人都在責怪說都是網際網路、都是馬雲把我們的傳統商業搞壞了,為什麼不質問自己十年看不到這個趨勢?怪別人沒有用,今天的新經濟剛剛開始,未來30年、40年都會被這個新經濟所衝擊。新經濟衝擊的不是技術,今天缺乏的不是技術,天下沒有你買不到、找不到的技術,你只要想做。問題是你敢不敢用、敢不敢接受新的觀點。

  抵抗沒有用,只有適應、融合。因為只有自己改變了自己,才有未來。我們今天要改變的,不是技術,不是改變昨天跑在前面的人,而是改變自己以適應未來。以前我們做企業以自己為中心,未來新經濟下是以別人為中心,以客戶為中心,以員工為中心。讓員工比你強大,這是未來最重要的,因為員工是未來創新的源泉。

  幾年前在臺灣參加一次論壇,討論創新,吳小莉說,馬雲我們臺灣那麼多七八十歲的企業家都在談論創新,我說臺灣沒希望了。年輕人到哪了?難道我們七八十歲還認為我們比年輕人厲害?機會要給年輕人、員工、給你的客戶。30歲跟別人幹,40歲我們為自己幹,50歲必須為別人幹,為孩子幹,為你的員工幹。

  關於網際網路的整個經濟思考就是圍繞幾個觀點,以他人為中心,開放、透明、分享、責任,這是未來最主要的精神。以前我們的經濟不可能分享,我希望我掌握的信息你不能掌握,這樣我才能賺錢,而今後是只有分享出去,才可以成功。

  今天網際網路經濟對世界的衝擊,相對來講算是小的。網際網路跟200年前工業革命一樣偉大,工業革命帶來了蒸汽機、火車等人類的變革和社會進步,但是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的衝擊也非常之大,帶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而網際網路只是讓你改變自己的意識,重新思考未來。

  其實,今天阿里的系統看起來很奇怪,因為七八年前一群企業起來,一群企業倒下,很少有企業能紅三年,幾乎沒有,所以我們設計了一個模型,幹三年。經濟永遠不可能最好。好的企業一定是在壞的形勢下建立起來的。一個偉大的企業,一定是經歷過幾次失敗,至少經歷過幾次經濟低迷。在座每個人如果想做一家了不起的企業,一定要記住,今天的「新常態」,所謂的挫折和困境,就是你的最大機會。因為今天所有的企業都跟你一樣,日子都不好過,不僅僅你不好過,有人比你更不好過,問題就在於你是否可以比別人先起來、先改變。

  另外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們做企業,在中國這樣的環境中,一定要思考十年以後的事情,如果你做任何事情今天做,明天就想贏,這個機會已經不多了。這樣的機會為什麼輪到你?你沒有這樣的機會。只有對未來經濟進行預測、設想,找到未來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事情,才有可能有機會。

  拿我自己來說,我通常預判十年以後、或三五年以後政府一定要幹這個事情,我就先幹,等政府號召大家來幹的時候,我轉身就跑,因為等大家都上來,就輪不到你有機會了。所以要把握未來,要有戰略,戰略就是基於對未來的判斷,戰略從願景來,願景從使命來。所有使命、願景、戰略、組織、文化、人才整套體系的建設都要完善和強大,你才有可能做好。

  此外,要走得久,你需要有組織。要建立強大的組織,建立一個組織文化,因為只有強大的組織和文化,才能吸引優秀的人才,文化強,則企業強。文化的本質,是要讓你的產品要有品質,什麼叫品質?要有味道、有質地,有品質的公司才能產生出有品質的產品和提供有品質的服務。而有品質的公司,一定是有品質的員工造成的。不要捨不得在員工身上花錢,而是把錢花在流水線上,因為誰都願意把錢貸給你買設備,但是沒有一家銀行願意貸款給你培養員工,這是企業經營的藝術。

  如果我們考慮未來,我想跟大家講,未來機遇應該是越來越大。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接受不接受,十年以後賺錢的人一定比今天多,有錢的人一定比今天多,大企業一定比今天多,新企業一定比今天多。十年以後60%在座的企業可能都不見了,但是你希望成為那40%在的,還是60%不在的?不管你是否願意,一定會有一批企業倒下,所以要適應未來。所以要對企業的文化、組織進行提升,要進行全球化思考,因為網際網路會加速全球化。

  今天做生意的資源配置,已經不是中國的資源配置,是全球的資源配置。不管你是否接受,中國15年以後將有2億中產階級,中產階級崛起,將會對物質、文化的需求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假如像我們今天這樣繼續以量而不是以質競爭,我相信十年以後最倒黴的一定是你。要相信年輕人,給年輕人機會是最重要的,我確實不懂技術、財務、也不懂管理,但是我懂一樣,相信年輕人就是相信未來,他們一定會更勤奮。

  最後,人定勝天,天是有規律的,天可能是天災人禍,但是這個「定」是鎮定的定,而不是一定的定。因為在任何經濟狀況下考驗的都是你的能力,而你的能力體現在員工的能力,你組織的能力,文化的能力,對未來預判的能力。所以只有在常態下我們先鎮定了,才能躲過可能的災難,就像發生地震的時候,越鎮定就越有機會。

  今天是商人的機會,今天是我們可以展示我們對未來的判斷的機會,展示自己能力的時刻,今天我們更能展示企業家才是這個社會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脊梁,因為只有企業家強大,中國才能強大;只有企業家昌盛,整個中國市場才能昌盛。我深以為傲,如今能與大家一起。感謝大家!

(責任編輯:王一)

相關焦點

  • 馬雲對話馬斯克:教育要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和創新思考
    作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和特斯拉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馬雲和埃隆·馬斯克皆是富有開創精神的知名企業家,同時,二者也都極為關注教育,馬斯克創辦了Ad Astra School,為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和創新思考的能力;馬雲則創辦了雲谷學院,希望將孩子內在的學習和探究熱情點燃
  • 馬雲:教育不應該像「流水線工廠」
    作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和特斯拉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馬雲和埃隆·馬斯克皆是富有開創精神的知名企業家,同時,二者也都極為關注教育,馬斯克創辦了Ad Astra School,為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和創新思考的能力;馬雲則創辦了雲谷學院,希望將孩子內在的學習和探究熱情點燃,培養他們應對未來和終身幸福的能力
  • 馬雲「重回課堂」:中國的教相當好,育相當不夠
    1月18日上午,海南三亞香格裡拉度假酒店的會議室變身課堂——臺下的「學生」是100位首屆馬雲鄉村教師獎的入選者,是中國數百萬優秀鄉村教師的代表;臺上的「老師」是放下教鞭20年的馬雲。  「知識是可以傳授的,但人生的智慧需要喚醒。一個優秀的老師能夠喚醒學生的智慧。」在馬雲看來,老師最重要的職責是發現人,點燃別人心中的燈。「教育教育,不僅是教,更在於育。」
  • 馬雲對教育問題再發聲,他曾說:中國教沒有問題,育有很大問題
    6月10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杭州師範大學馬雲教育基金2020年度頒獎典禮上,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通過視頻隔空「喊話」母校:今天中國的教育需要一流的老師、校長和教育改革家。當前,最需要做出變革的是教育。無論杭師大還是杭師大馬雲教育基金,都要去解決這一未來的問題。
  • 馬雲重回課堂:中國教育已經糟糕透頂,不改不行!
    對於他的教育情懷,其實很多人表示一點也不驚訝,畢竟,他熱愛教育這件事兒,就連阿里的保安都熟得很。回看馬雲教師夢的全紀錄,你會發現:這些年,馬雲改變了很多,唯一不曾改變的是那份對教育事業的熱愛,那份激情,那份澎湃,縱使歲月無情,馬雲的內心從未老去。
  • 教育強則國強,馬雲說「教育的關鍵在於老師」,任正非:我贊同
    馬雲、任正非兩位大佬作為中國企業家中的泰山北鬥,他們對於中國的未來也是多有思考,而這兩個人都曾對有一件事表示擔憂,那就是教育。尤其是在基層教育方面,他們都十分關注。馬雲說:「未來的關鍵在於教育,教育的關鍵,在於老師。」
  • 馬雲的教育情懷
    人們知道馬雲當過中國首富,我更敬佩他的教育情懷。馬雲談教育、教師馬雲的教育情懷體現在他對教育、教師的認識上,他有許多關於教育教師精彩言論。未來的關鍵在於教育,教育的關鍵在於老師。成為老師是一種榮幸,我從來沒學過如何當CEO,我是用教師的方法去當CEO。老師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職業,也是最偉大的職業。
  • 馬雲:雲谷不是要辦貴族學校,中國也不需要貴族學校
    馬雲在交流中還表示,雲谷學校希望做一所創新型和探索型的學校,摸索出一套經驗和方法,為中國的教育改革做一些努力和嘗試。要立足中國、著眼全球,探索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中國過去三十年之所以高速發展和成長,我認為第一功臣就是教育,過去三十年,如果我們沒有承認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生產力,就不會有今天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
  • 馬雲第二帝國來襲!中國教育不改變我們就來改變教育
    已經退休後的馬雲,依舊沒有放鬆下來徹底的去過上「首富」的生活,而是緊鑼密鼓地開展著自己的第二事業--教育事業。馬雲已經很多次表示過對中國教育的擔憂和對改變教育的決心了。他認為中國教育和其他國家的教育,在近些年的都遇到了許多的問題,但他針對中國教育的現狀問題和改變的策略也給出了一些措施:首先是中國教育現在依舊是重視教,而忽視育的問題。大多數的老師現在依舊是只重視教知識,很少去育文化,育性格,育興趣。成績的好壞依舊是現在中國家長和老師去評價一個孩子好與壞的最重要標準。
  • 馬雲在臘八節重回課堂 坦言學生逃課是老師不好
    馬雲在臘八節重回課堂馬雲說改變整個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回到教室,他說:「逃課最重要的原因是老師不好,我覺得跟學生沒關係,這個老師如果上課不夠有意思,那個課聽起來確實沒味道。」其實「教」和「育」是兩回事情,我幾次講過,中國的「教」真不差,你今天到國外去,美國也好、歐洲也好,很多好的大學裡面考試考得好的,都是我們中國人。但是我們的「育」比較差,「教」的是知識,「育」的是文化。「學」和「習」不一樣,「學」的可能是知識,而「習」是要嘗試,去體驗挫折、體驗失敗。「教」和「學」是對於知識來說的,「育」和「習」是對文化而講。
  • 馬雲15分鐘演講闡釋教育情懷和未來教育
    馬雲給母校 帶來了一份禮物 杭師大校慶備受關注,還因一位知名校友——馬雲。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以1988屆英語專業校友的身份參加了杭師大校慶。昨天,馬雲給母校帶來了一份禮物,在杭師大設立馬雲鄉村教育研究院和馬雲鄉村教育人才培養基地,助力母校建設教育學一流學科。
  • 真正的教育是怎樣的?馬雲這樣說
    真正的教育是我們要想辦法讓每一個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教」和「育」是兩回事,「教」的是知識,「育」的是文化。知識是可以被灌輸的,但是智慧是被喚醒的。一個優秀的老師總是用欣賞的眼光看這些孩子。中國最了不起的資源是每年近2000萬的新生兒童。一個社會的進步不在於精英有多少,而在於底層素質做得好不好。
  • 【百大名人愛美力】馬雲談藝術教育
    「教育教育,不僅是教,更在於育。」這是馬雲的感悟。馬雲在【重回課堂】的演講中講到了教育,提到了藝術教育。
  • 馬雲的教育情懷,阿里的教育野心
    因為在中國,孩子18歲之前,決定孩子命運、決定孩子學習的是家長。」曾當過大學老師的馬雲,此次與家長們共同探討孩子的成長之路,交流關於教育的思考。馬雲認為,「教育現在變成了令人焦慮的問題,每家都很焦慮,我覺得這是一個更大的問題,我們要慮,但不能焦。」
  • 杭州師範大學110周年校慶 馬雲闡述對未來教育的理解
    馬雲以杭州師範大學校友的身份,出席慶祝大會,並且做了15分鐘的演講。當天,馬雲再次助力母校教育學一流學科建設,在杭師大設立馬雲鄉村教育研究院和馬雲鄉村教育人才培養基地。馬雲在演講中,講了他的教育情結,對未來教育的理解。以下是馬雲演講全文,與大家一起分享。今天是母親節,也是母校的生日。
  • 馬雲:真正的教育是想辦法讓每一個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他也分享了一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稱他在小時候逃課很少,但是同學都在逃課,逃課很重要的原因,老師不好,他覺得跟學生沒關係,這個老師如果上課不夠有藝術、不夠投入、不夠花心思,那個課確實沒有味道。馬雲表示,真正的教育是我們要想辦法讓每一個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 馬雲:課堂應人人嚮往,真正的教育是讓每個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1月13日,「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典禮在海南三亞舉行,今年9月退休之後將回歸教育事業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發表演講。馬雲認為,農村是中國教育最大的突破口,他希望對鄉村教育中進行大力改革,而改革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從老師開始。
  • 明世教育好不好 網際網路創新教育模式屢創佳績
    明世教育好不好 網際網路創新教育模式屢創佳績2018-07-05 11:51:5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偉人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這句詞用來形容今天的教育事業是再適合不過了。由毛主席開始,歷經幾代中國領導人的共同努力,中國的教育發展呈現出一個萬流湧動、精彩迸發的新局面,這其中不乏為傳統教育更添活力的網際網路+教育新形態,以先進的網絡技術應用來實現學習者個人素質的提高,讓接收教育的方式更便捷化、移動化。廣東明世教育集團便是這樣一家致力於創新網際網路教育的教育機構,屢屢斬獲創新教育發展的行業成果。
  • 馬雲顛覆傳統又發人深省的10個教育觀
    2017年的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馬雲提出,如果我們再一味的要求孩子死記硬背,30年後,孩子是找不到工作的 2017年的《新鄉村校長論壇》上,馬雲談到當前中國教育和家長的短視,就在於:考上大學後,你就輕鬆了。
  • 「五育」融合本質的再認識-中國教育新聞網
    至此,立德樹人,「五育」並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成為全體教育人的共同目標。2019年發布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進一步提出「更加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明確提出「五育」融合的教育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