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是人與人最大的差別

2020-12-16 曉東雜談專欄
認知,是人與人最大的差別

對於認知,每個人都有權利去認知更多,但是受制於時間、環境、條件等因素,認知有時確實很難。

「認知」這個詞近些年說的比較多,得益於社會經濟的發展,網際網路的普及等,之前我們認知的途徑很多時候都是道聽途說,因為信息比較閉塞、不對稱,比如早些年一些新的網路遊戲,剛開始都是在沿海城市的網吧安裝,過了一段時間,甚至一年後才在內陸城市網吧安裝,這就是信息不對稱。

一個人要想活得通透,勢必要有足夠的認知。但凡是個人,心中總會有各種的疑問不解,一直都會有。目前提升認知途徑:讀書,請教他人,網際網路查閱……其實,書是越讀,越感覺匱乏,學海無涯!

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提供了一個了很好的認知條件,使我們查資料更加便捷,比如要查某一行業的數據,我們可以去中國知網,百度學術等網站輸入關鍵詞下載查閱。

人與人的差別,主要是差在認識這塊,對某一事物或事件的認知,認知個人認為也是分等級的,大致可分為:高等認知,中等認知,低等認知,高等認知就是完全清楚明白,中等認知比較清楚,低等認知就是略微知道一點。所以,當我們想要完全清楚一些東西,需要虛心請教或聆聽,查閱資料或者請教該方面的老師或專家。

這個社會不乏這兩種人:一種是穿著很體面內在基本是空架子的人,一種是穿著不洋但裝著一肚墨水的人,前者很膚淺,後者很淵博,後者更受人擁戴喜歡。我小的時候,放學後經常和小夥伴去聽村裡一位衣衫不整的老爺爺講故事,在我意識裡,這位老爺爺腦袋裡裝了講不完的故事,從心裡很是佩服!

說個當下典型的例子:過年同學聚會,在全國各地工作的同學放假回到了老家,在縣城訂了宴席,大家坐在一起吃飯,餐桌上基本都要問:XX你在哪做什麼工作的?問完基本就沒什麼可說的了,為什麼會這樣?作為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基本都清楚,不在一圈子,沒什麼可聊的,即使聊也就是就近圈子的聊,其他人只能聽,而且聽的是一頭霧水,場面確實比較尷尬。所以,只能聊上學時的往事,只有這個能聊到一起。對於同學聚會,聊天這個問題,深層次的原因就是認知問題,聊一個事物或事件,認識偏差太大,有人很懂,有人知道一點,有人根本不知道沒聽說過。所以,同學聚會吃飯時,為了大家都能高興,每個人不要談工作、一些冷門的東西,談談上學時的往事,聊聊家常就好,娛樂為主。

最後,任何時候不要看不起一個人,三人行必有我師!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本文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微信/QQ:860055692)

相關焦點

  • 人與人最大的差別,是認知能力的不同
    有人說,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差別不是學歷、財富等外在的東西,而是認知能力。對這樣的講法,我是認同的。因為,學歷也並不代表知識多寡,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時代裡,不同的專業技能也沒有可比性,何況術業有專攻,互有所長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
  • 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別是什麼?不是年齡,不是性別,而是認知
    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取決於性別、年齡,也不取決於學歷、權力,而取決於每個人的認知能力。認知,是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認知過程。
  • 永遠是內行人賺外行人的錢!人和人最大的差別不是技能而是認知!
    例如:前兩年很多人陷入金融盤裡,投入幾百上千萬,弄得家破人忙的都有,金融盤背後的套路其實是:底層收智商稅、中層找接盤的、上層玩金融吹泡沫。這些套路能讓人深陷其中,歸根到底是缺乏正確的商業認知!一個基本事實——這個世界上,永遠是內行人賺外行人錢。人永遠不可能賺到超出自己認知範疇的錢,在你不懂的領域,你就是一顆綠油油的韭菜,無數把鐮刀排著隊想收割你。不要迷信某些大咖天天在朋友圈曬的暴利收益,撿垃圾的還有年入百萬的呢,你了解「撿垃圾」這個行業麼?別人賺錢跟你有關係麼?
  • 認知是人與人之間最基礎的差別
    這周讀了兩本書,其中蔡壘磊寫《認知突圍》讓我記憶猶新。看完這本書我認識到自己的思維和思想又升華了許多。自己以前的元知識突然間被打破,我曾經做錯了很多事情,也走過了很多彎路。但是就是不知道哪裡做錯了或者哪個認知有誤區。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感覺我的思維邏輯更清晰,思路更開闊。自己的見識又增長了很多。
  • 人與人最小的差別是智商,最大的差別是堅持!
    人的眼睛有5.76億像素,但卻終究看不懂人心。人與人最小的差別是智商,最大的差別是堅持。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強求,順其自然,如果註定,便一定會發生。用漫不經心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我是一個脾氣好的人,如果有一天有人踩了我的底線.那會怎樣?那我就會把底線再降低。但是現在,她卻變成了一個樂於分享自己戀愛經歷的女孩,並且沉浸在這種美好和甜蜜當中。
  •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本質上是什麼?
    這是明海每周深度思考一個問題的第41篇文章(關注「驚喜家」,每周迭代一次認知)各領域的大神都說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本質上就是認知的差別。所以我們只有找出成功人士與普通人士的認知差別在哪,才能更好地學習與借鑑。那人與人之間有著什麼樣的認知差別呢?
  •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在於認知思維
    任何一個人群,都可以分為這三種人:大眾、精英、王者。人與人之間的區別,不僅是「認知差別」,更重要的是「思維差距」。什麼叫認知差距?思維差距,是在認知差距基礎增加了行為和習慣元素。如果說在不同認知的人眼裡,世界是完全是不同的。那麼不同思維的人,表現出來的行為則是完全不同的,並且這裡又規律可循:究竟體現在哪裡方面呢?
  • 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在貧富,而在認知!
    我們能看到什麼,一個人非常努力,但卻在一個特定水平不斷重複,而另一個人卻在無形中擁有了一種「向上的力量」,他們的差別在哪?其中一個人有眼界,有方法,有全局,說到底就是認知模式不同。因為每個人,都在以他的理解和經歷,構建自己的認知模式,然後再用這個認知模式,理解這個世界。
  • 人與人最大的差距,不是知識的數量,而是認知深度
    而我,隨著對大腦的不斷深入了解,我也越發堅信這個結論,即每一個人都擁有天賦,關鍵就在於,你是否懂得調動你的大腦潛能,是否能夠有效的構建自己的深度認知,而不是停留在追求表層的知識數量。我們先來理清,什麼是潛能?什麼是深度認知?
  •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認知差異的博弈
    什麼是認知?百度百科中這樣解釋道: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以此為中心,會衍生出諸如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語言,行動等一系列方面。所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你的認知不僅決定了你是誰,更決定了你可以是誰。關於認知,《教父》當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 不同認知層次的人之間,最大的成本是溝通成本
    1、不同認知層次人之間的關係,最大的成本不是金錢,而是溝通成本。2、有些話,只該說給懂的人聽,才有意義。認知層次不同的人,連交流都有困難。但爭辯有個重要前提:參與的人要處於同一個維度。6、下愚莫揣上智,泥陷於認知漏鬥底部的人士,看不到上層認知的風景,根本聽不懂認知更豁達的人在說些什麼。7、不是所有人都處於同一層次,當你在生活中遭受到不被理解時,先不要急著去爭個輸贏。
  • 人與人最大的差距,不在貧富,而在認知層次
    認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泥陷於認知漏鬥底部的人士,看不到上層認知的風景,根本聽不懂認知更豁達的人在說些什麼。認知的九個層級,你在哪一級?知道了每個人眼裡的世界不同,知道每個人的認知與價值體系完全不同。變得溫和起來,不發脾氣不鬧情緒,生存處境開始改變。
  • 人與人的差別,總是來自思維和認知
    堅韌思考:接受失控,重塑自我有些人在面對巨大挫折的時候,能夠在大哭一場後重拾信心,而有些人則會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原因在於前者有較強的韌性。堅韌的人更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夠掌控自身的命運。這給了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1.
  • 雲隊友丨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在貧富,而在認知!
    我們能看到什麼,一個人非常努力,但卻在一個特定水平不斷重複,而另一個人卻在無形中擁有了一種「向上的力量」,他們的差別在哪? 其中一個人有眼界,有方法,有全局,說到底就是認知模式不同。因為每個人,都在以他的理解和經歷,構建自己的認知模式,然後再用這個認知模式,理解這個世界。
  • 鬼谷子給小人物的一句忠告:人與人最大的距離,是認知差距
    你說人跟人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呢?也許是認知問題。只是這一個認知分成自我認知和認知世界,既然是認知便會有邊界,有深度的,因此王陽明一直在提倡「知行合一」。王陽明前半生的「知」指的便是知識,後半生的「知」才是良知。一個是對世界的認知,一個是對自我的認知。
  • 鬼谷子給小人物的一句忠告:人與人最大的距離,是認知差距!
    你說人跟人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呢?或許是認知問題。只不過這個認知分為自我認知和認識世界,既然是認知就會有邊界,有深度的,所以王陽明一直在提倡「知行合一」。王陽明前半生的「知」指的就是知識,後半生的「知」才是良知。一個是對世界的認知,一個是對自我的認知。
  • 等到老了才明白,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金錢,而是在於孩子
    文 | 尼莫媽媽日記,原創首發,歡迎轉發分享孩子,永遠是父母最愁心的話題,從孩子出生起,父母就開始設想他們的未來,為他們的學業奔波,為生活勞碌,但是無論怎麼樣,教育才是決定孩子將來發展的重要差別。很多人年老後才明白,其實年輕時的金錢、榮譽、地位,都不是決定人生是否成功的因素,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金錢,而是在於孩子。
  • 認知水平,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鴻溝(深度好文)
    第二天到街上一吆喝,北方人見太陽傘新奇,有用,於是搶購一空。 2 一個人的認知層次,決定了他看世界的高度。 人和人之間最大的不同,源於「認知模型」的不同。 很多人固執的根源就在於此。 就像下面這張圖,每個人所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樣。
  • 人和人的真正差別是什麼?追求不一樣,層次就會不一樣
    世人往往嫌貧愛富,以錢多錢少論高低,但這並不是人和人的最大差別。實際上,人和人的真正差別是層次上的差距。之前有業界名人多次批評周星馳,周星馳對此只是淡然一句話,「大家都不是一個層次,無謂多說」。這種淡然其實就是最大的蔑視。
  • 人與人的差距在於認知
    思考總結方法論是提升認知的必備途徑,是將碎片化知識總結為動態的智慧的過程。認知有多重要?有個故事是這麼說的,一群人去挖金子而有的人卻去賣水,最後挖金子的沒賺到錢,賣水的卻都發達了。為什麼?這就是認知的差異。今天和大家聊聊關於認知的8點深度思考:— 1 —成長只有一種,不斷自我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