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下肢皮紋不對稱是怎麼回事?

2020-11-04 雅儒育兒

細心的家長發現一個現象:如今的小兒體檢多了一個「奇怪」的新項目,寶寶接受體檢時,醫生都要觀察寶寶臀部及下肢皮膚上的紋路齊不齊,這讓很多新爸爸、新媽媽奇怪,更讓爺爺奶奶們摸不著頭腦。「這屁股紋路不齊也成了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屁股紋路不齊或者大腿腹股溝紋路不齊簡稱為雙下肢皮紋不對稱,是髖關節發育不良早期外在表現之一。

1、髖關節發育不良是一種什麼疾病呢?這一疾病在醫學上的名稱叫做「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英文簡稱DDH。這個名稱是嬰兒及兒童期先天性或者發育性髖關節結構異常的統稱,其中包含有髖關節發育不良、髖關節半脫位和髖關節全脫位。

2、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普遍嗎?對人有什麼影響?DDH是目前已知的嬰幼兒期最常見的骨骼肌肉系統疾病之一,通常認為該疾病的發生率在1-4‰左右。這個數據看起來不大,但要知道,嚴重威脅婦女健康的乳腺癌發病率在2000年約為每10萬人中56.2人發病,對比起來DDH的發病率就顯得格外需要引起人們重視了。

DDH在嬰幼兒時期,此病症狀通常不顯著,加之嬰幼兒沒有明確主訴,常容易被忽視。但隨著寶寶生長發育,DDH也隨之進展(這也是此病叫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原因),在出現髖關節脫位後導致寶寶行走跛行。即使沒有脫位,在寶寶成年後,發育不良的髖關節長時間磨損也會造成髖關節關節退行性變導致骨性關節炎,表現為髖關節疼痛,難以負重或長時間站立行走,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3、寶寶為什麼會得髖關節發育不良?關於DDH的病因,通過流行病學研究有如下的危險因素:

性別因素:女性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可達5-6倍。

胎位因素:臀位產的新生兒中髖關節脫位的發生率明顯高於非臀位產。第一胎出生的多見。

機械因素:傳統襁褓將嬰兒固定於髖關節伸直內收位,此種體位更易導致出現髖關節脫位;我國部分地區有捆綁、拉拽嬰兒雙腿習慣,認為能夠幫助嬰兒「長個兒,腿直」,這也可能造成髖關節脫位。

激素因素:母親的激素可能導致女性新生兒韌帶鬆弛,這與髖關節脫位有關。

遺傳因素:目前尚沒有證據證明此病為遺傳性疾病,但是統計數據表明髖脫位患者中有家族史者佔10%。

並發畸形:髖脫位患者常伴發其他畸形,包括:肌性斜頸,仰趾外翻足,蹠骨內翻等。

總之,DDH的病因是多因素的,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對髖關節發育不穩定都有影響。

4、髖關節發育不良具體有哪些表現?

雙下肢皮紋不對稱:包括腹股溝和臀部下方皮膚皺褶的深度、長度、數量不對稱。但皮紋不對稱的發生並非絕對是髖關節發育不良造成,在正常嬰幼兒中也存在相當數量的皮紋不對稱現象,這是由於嬰幼兒的下肢相對成人短小且脂肪堆積導致的。

雙下肢長度不等:髖關節脫位時,股骨頭向後上方脫位出髖臼,造成患側肢體較對側縮短。比較容易檢查的方法是:嬰幼兒屈髖屈膝時,其雙膝高度不相等。

髖關節外展受限:正常嬰兒雙側髖關節外展對稱且能到達80-90度,髖關節發育不良患兒外展減小,常小於60-70度。

髖關節外展彈響:此病例基礎為髖脫位患者脫位的股骨頭在外展運動時越過髖臼緣重新進入髖臼產生的跳動感。

當患兒開始負重行走(1歲後)可以出現典型的短肢跛行步態,多數患兒是因此體徵而發現異常就診的。高位脫位的兒童可以脊柱向患側偏斜,雙側脫位患兒出現搖擺步態,類似「鴨步」行走。此時患兒站立,患肢負重時骨盆向健側傾斜,在醫學上稱為Trendelenburg徵陽性。較大兒童及青少年患者會出現痛性跛行及關節活動受限。

5、怎樣才能知道我的寶寶是否患髖關節發育不良?由於DDH在正常嬰幼兒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延誤治療會造成患者成年後不可逆畸形,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在嬰兒常規體檢時要做好DDH的早期篩查,對於醫生也認為存在異常的疑似患兒,會進行影像學檢查以協助診斷。目前影像學檢查包括2種常用的方式:一種是髖關節B超檢查,另一種是骨盆的X線拍片檢查。通常建議6個月以下的孩子做個B超,如果孩子年齡大於6個月,則建議做X線拍片。根據影像學檢查的結果專科醫院醫生會給出診斷,如果寶寶存在DDH,則立即給予治療。但也有部分寶寶不能馬上確診,但也不能排除DDH,需要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定期複查。

6、X光檢查有害嗎?X光存在放射性,在兒童醫院給寶寶進行的X光檢查根據嬰幼兒的特點,相比成人雖然減少了劑量,但仍存在輻射。頻繁的X光檢查的確會對寶寶有效的身體造成危害,但所幸的是DDH篩查所進行的骨盆X光檢查基本僅僅投照一次就能收集到有效可靠的信息供醫生診斷。在照射時,寶寶的會陰部也會覆蓋鉛布、加以保護。因此,DDH篩查中所做的骨盆X光檢查的危害微乎其微,考慮到延誤病情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其檢查就更加有意義了。

7、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怎樣治療?DDH的治療方案及預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兩個因素,即病情的輕重和發現疾病開始治療的年齡。患兒年齡越小,畸形越輕,越可以採取佩戴支具,依靠嬰幼兒發育過程中的自我塑形能力矯正畸形。具體來說,在患兒4-6個月以內發現的DDH可採用保守治療,即佩戴Pavlik吊帶的方法進行治療。而在6個月至1歲半這個年齡段,單純的髖臼發育不良和半脫位還可以採取佩戴外展支具進行保守治療;而髖關節脫位則需要在麻醉下進行復位(閉合復位),並石膏固定;超過1歲半的患兒常需要手術治療。從以上可以看出,6個月以內的早期診斷和治療能夠以患兒最小的痛苦和損傷取得最好的療效,這也是DDH篩查工作的意義所在。

相關焦點

  • 皮紋不對稱並不可怕
    經常有媽媽們帶著剛滿月的寶寶,來到我的門診。因為在社區做兒保時,醫生會告訴她們,寶寶的兩個大腿皮紋不對稱,有可能是髖關節發育不良。一聽到這句話,媽媽們往往立刻就會慌了神,開始帶著寶寶四處求醫。 其實皮紋只是人體皮膚和皮下脂肪的堆積所造成的,那麼顧名思義,不對稱的皮紋就是兩個大腿皮膚和皮下脂肪的不對稱堆積。那麼,皮紋不對稱究竟代表什麼意義?有多可怕呢?它真的與髖關節發育不良是一回事嗎?
  • 「寶寶大腿皮紋不對稱」或許沒那麼可怕
    但也確有少部分父母,對孩子雙腿皮紋不對稱這一問題,有著嚴重的焦慮和恐懼。甚至即便醫生檢查後告知沒有問題,孩子父母依舊不能釋懷,總覺得不對勁。寶寶的大腿皮紋不對稱,就一定有問題麼?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對寶寶下肢「皮紋不對稱」過度焦慮,卻是沒有必要的。因為:「皮紋是否對稱」與「是否有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DH)」之間,遠沒有爸媽們想的那麼關係緊密。
  • 寶寶大腿皮紋不對稱,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可能沒你想的那麼嚴重
    文|福林媽咪前幾天,閨蜜梁梁給我發來一張她兒子的照片我也沒看出來咋回事兒,她說:「你仔細看看孩子大腿的紋路,是不是不一樣?不對稱。」我一看還確實是,右腿兩條紋,左腿一條紋。不知道各位寶媽們有沒有注意過自家娃大腿上的紋路。就是屁屁下面,後內側的紋路,這被稱作「大腿皮紋」,而大腿皮紋不對稱就是指將孩子兩腿紋路深淺、長短、位置不一樣,就像下面這張圖。
  • 寶寶皮紋不對稱,我們做了兩次檢查,也許還得再做一次。
    在郭女士做42天體檢時,醫生發現她左右大腿腿紋不是很對稱,一側稍微高於另一側,於是就讓做了一個B超篩查是否有DDH。在此之前,我從未聽說過此類檢查,也從未注意過她的大腿皮紋是否對稱。一是,因為她的皮紋不對稱非常不明顯,兩腿各有一條,左右腿紋高低錯了5毫米的樣子,不像有的嬰兒很明顯:一條腿兩條皮紋,另一條腿一條皮紋;二是,這個問題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很容易忽略,試想一下,有誰的五官及身體的各部位都完美對稱呢?更別說皮紋有點差異,有幾個家長會真正當回事呢?
  • 寶寶腿紋不對稱到底怕不怕?真相全在這裡了!
    今天,口袋育兒就跟大家聊聊與寶寶「皮紋不對稱」相關的話題1 | 正確認識「皮紋不對稱」皮紋不對稱,通俗點說就是寶寶臀部、腿部皮膚皺褶的深度、長度、數量不對稱。有些家長可能會說:「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肯定是孩子太胖了。」可事實並非這麼簡單。
  • 6個月小寶寶腿紋臀紋不對稱問題
    滿滿寶貝6個月時候去做了25羥D(看看是否缺乏維生素D,D會促進鈣的吸收),血常規(看是否貧血),由於本寶寶太胖了之前還對稱的腿紋竟然不對稱了!!!也搞不清到底是胖的還是其他問題,之前看過腿紋不對稱的文章,群裡一些媽媽帶孩子去了積水潭檢查,但是!!!人真的太多了.......主任號太難掛了,所以帶著孩子去了美中做髖關節檢查。
  • 寶寶腿紋不對稱竟然也是毛病?小心邊坡腳!越拖越嚴重!
    家長帶著寶寶做體檢的時候,可能會被醫生告知「腿紋不對稱」、「懷疑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納尼?腿紋不對稱?雙腿不等長?一般家長這個時候就懵了,繼續聽下去,有些家長就慌了,髖關節脫位會引起「長短腿」,「跛行」,甚至發現不及時會做手術.......不就是寶寶吃的胖點,兩條腿上的褶子不一樣多這樣簡單嗎?真有這般嚴重?帶著疑問,我們先來正確認識一下「皮紋不對稱」。
  • 「寶寶腿紋臀紋不對稱」 其實沒那麼可怕
    後臺經常有寶寶媽媽焦急地諮詢,幫我看下我家寶寶腿紋,臀紋,感覺寶寶腿紋不對稱要不要緊,究竟什麼是腿紋不對稱?腿紋不對稱是不是種疾病?腿紋不對稱通俗點說就是寶寶臀部、腿部皮膚皺褶的深度、長度、數量不對稱。臀紋、腿紋不對稱,只是一個表面現象,是我們能看到的。與之對應的,可能是我們看不見的一種疾病——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 「紹興市民健康課堂」別拿寶寶臀紋腿紋不對稱不當事
    嬰幼兒期時期,此病症狀表現不明顯,往往會被家長忽視,可表現為雙下肢不等長,雙下肢皮紋不對稱,一側髖關節活動僵硬或活動時出現彈響。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病情則會逐漸顯現。比如,開始行走後出現跛行,表現為鴨子樣步態,部分患兒有關節疼痛或不適的表現。若不及時治療,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更會導致成年髖關節早期退行性變化、生活功能障礙。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哪些表現可以判斷呢?
  • 腿紋不對稱,家長千萬別忽視!
    孩子腿紋不對稱,兩個腿不等長,這是什麼症狀,不同年齡段怎麼治療,兒科醫生為你解惑。門診接診時,時常會遇到新手爸媽帶著孩子很焦急,「醫生,我家孩子生下來腿紋不對稱,怎麼辦?兩個腿不等長怎麼辦?」01 新生兒期髖部在活動時有彈跳感,大腿或臀部的皮紋不對稱
  • 懷孕初期,孕婦下肢浮腫是怎麼回事?
    下肢浮腫是最為常中見的懷孕症狀,也是一種正常表現,一般不用過於擔心。但對於初次懷孕的孕媽咪來說,面對水腫的小腿,顯得不知所措,根本就不知何是好。那麼,孕婦下肢浮腫是怎麼回事,又應該怎麼辦呢?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1、下肢血液回流受阻:妊娠後期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使下半身的血液回流受阻,靜脈壓升高,引起下肢浮腫。
  • 如何判斷寶寶的髖關節發育不良
    作者:寶寶知道花朵育兒很多家長聽到髖關節發育不良會感到很害怕,究竟什麼是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寶寶在早期僅有皮紋不對稱和髖關節緊張的表現,在孩子能夠行走後會出現患兒不願站立行走及行走姿勢異常等表現,通常到這時家長們才會發現問題!
  • 寶寶得了有哪些表現?
    寶寶得了有哪些表現? 》。髖關節發育不良是一種什麼疾病呢?這一疾病在醫學上的名稱叫做「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英文簡稱DDH。這個名稱是嬰兒及兒童期先天性或者發育性髖關節結構異常的統稱,其中包含有髖關節發育不良、髖關節半脫位和髖關節全脫位。寶寶為什麼會得髖關節發育不良?
  • 寶寶腿紋不對稱,難道是髖關節發育不良
    一般來說,腿紋或臀紋不對稱是嬰兒常見的現象,但也可能是「髖關節發育不良」的一個初級信號。 髖關節發育不良屬於一種骨科疾病,可能會影響到寶寶正常走路。如果寶寶腿紋或臀紋不對稱,家長們可要小心了。 當然,腿紋不對稱不一定是髖關節發育不良,但髖關節發育不良一定伴隨著腿紋不對稱,所以當我們發現腿紋不對稱時,還要注意這幾點。
  • 寶寶腿紋不對稱,真的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嗎?不一定,還可能是……
    文/九媽育兒(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新手媽媽們在養兒的道路上是忌諱焦慮的,但是怎麼可能真的做到不焦慮!
  • 寶寶腿紋不對稱,別耽誤,趕緊看看有沒有這幾個症狀
    不知道各位家長在平時在給寶寶洗澡、有沒有注意過寶寶的腿紋和臀紋,小寶寶肥嘟嘟的屁屁和腿上這些紋路有時候也是一種反應寶寶健康狀態的信號。為什麼這麼說呢?寶寶腿紋臀紋不對稱,看起來只是因為寶寶脂肪分布不均衡,所以肉肉擠出來的紋路不同。
  • 這個病,等寶寶會走路才發現就晚了
    最近,有一些寶媽在後臺留言說,發現自己寶寶臀紋、腿紋不對稱,例如,一腿是三條紋,另一腿是兩條紋。除了雙下肢皮紋不對稱,髖關節發育不良在早期還可能表現為雙下肢長度不等,髖關節外展活動受限或雙側不對稱,髖關節外展彈響等
  • 懷孕期間乳房不對稱 胸部一邊大一邊小是怎麼回事
    胸部一邊大一邊小是怎麼回事?其實,自懷孕開始,胸部在會慢慢發生變化,在懷孕的3-4個月期間,乳房的增長會比較快,孕中期增長變慢,到了孕晚期又會再次逐漸增大,所以孕媽們在孕期尤其需要注意補充營養。在乳房的變化過程中,有的準媽咪會注意到自己的乳房突然變得不一樣大了,其實這個是正常的現在,因為我們人類其他的對稱性器官也不是絕對對稱一樣的,平日裡兩側乳房也是稍有大小區分的。只是因為孕期乳房的再次變化,才導致這個差異更加明顯了而已。
  • 北京五洲婦兒醫院醫生講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幾個徵兆你知道嗎?
    很多新手爸媽在帶寶寶體檢的時候遇到過這種情況:寶寶臀紋或腿紋不對稱,懷疑是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醫生建議做髖關節篩查。一聽「發育不良」寶爸寶媽都已經嚇壞了,那麼,是不是所有臀紋或腿紋不對稱都是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呢?寶寶髖關節檢查有沒有必要做?何時做呢?如果發現問題怎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