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晶片走投無路?或許有新的解決方案,「捨車保帥」是生存之道

2020-12-16 九哥聊科技

導讀:自從去年5月份美國把華為加入實體清單,華為受到幾乎致命打擊。但是,由於國內市場支持,2019年華為依舊銷量達到2.4億臺智慧型手機,超越蘋果,成為僅次於三星的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供應商。

美國最近加大對華為打擊力度

在對華為的打壓沒有收到理想效果,美國最近加大了對華為的打擊力度,規定凡是使用了美國技術的廠商向華為出口產品需要經過美國許可,這個規定針對華為晶片。此規定下,臺積電不能再為華為代工晶片。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廠商,華為海思基本上都是由臺積電代工,國內的中芯國際目前還沒有能力幫華為生產高端晶片,最壞後果是華為不能再生產出海思晶片,這對華為的打擊是致命的。

明年的華為P50系列晶片從哪裡來是個問題。

誰會是華為的救命稻草?

對此有外媒Phoneearena近日報導稱,三星或將為華為的晶片提出一個完全合法的解決方案。

三星是僅次於臺積電的全球第二大晶片代工廠,荷蘭ASML公司提供EUC光刻機生產晶片,測試晶片的機器從日本購買,整個生產線美國經過美國。所以,從目前形勢來看,三星是華為的唯一救命稻草。

三星會為華為代工嗎?

三星手機自從電池事件後,幾乎在中國徹底消失,這樣的三星會選擇給華為代工晶片嗎?

有人提議,三星給華為代工高端晶片,作為回報,華為將其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部分份額讓給三星。

其實,這個方法也並不可能,對於走投無路的華為,這或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畢竟,對於華為而言,手機市場並不是主戰場,華為已經籤訂合同交付60萬個5G基站,這些基站離不開臺積電代工的海思晶片,晶片業務比手機業務更重要。

寫在最後

如今,華為的日子並不好多,任何公司的崛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為了更好地活著,犧牲眼前的利益,或許是一種生存之道。中國象棋經常說捨車保帥,就是這個道理。

為近日的華為加油,期待華為的輝煌明天,也是中國民族的明天。

喜歡本文的朋友,請幫忙關注下銀行科技小哥,你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本文由銀行科技小哥原創出品,原創不易,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不得抄襲。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華為正式官宣全面出售榮耀,對此事你怎麼看?
    因此,這場出售也是華為的自救,丟車保帥!未來新榮耀會如何發展雖然出售榮耀是一場各方的自救,但這也只是解決了短期的生存問題,未來如何發展還有待觀察,個人整體還是持較為悲觀的態度。利好元素:新榮耀肯定不在制裁名單上,因此晶片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高通、聯發科,甚至是三星都可以採購晶片。
  • 潛伏的王者之師,華為「備胎」晶片家族譜
    潛伏最深的晶片公司是誰?英特爾,高通,三星還是TI,英偉達?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個公司居然來自於中國,而且是被美國幻想全球封殺的華為。同時,「備胎」一詞在2019年5月17日迅速成為了科技行業最時髦的新釋義詞彙!
  • 出手榮耀後,華為汽車業務戰略抉擇:2B做供應商還是2C造車?
    在2019年5月31日,車智獨家報導了「華為正式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這份由任正非籤發的組織變動文件,顯示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隸屬於ICT管理委員會管理。 根據華為的架構,有兩大管理委員會(高於BG),一個是ICT管理委員會,另一個是消費者管理委員會。
  • 華為備胎晶片轉正 華為保密櫃裡的備胎晶片是什麼?
    今日凌晨,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發文致信員工稱,超級大國不留情地中斷全球合作的技術與產業體系,做出了瘋狂的決定。在毫無理由的情況下,華為被列入了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的實體名單。為了兌現公司對於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華為保密櫃裡的備胎晶片「全部轉正」。
  • 華為經營之道培訓心得
    華為管理框架分享之華為經營之道培訓心得8月28日,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聘請華為大學特聘教授王太文碩士在集團舉行了一場關於經營之道的培訓,我因種種原因沒有到現場參加,後來根據集團相關培訓要求,回看了培訓錄像,課中王老師的精彩分享讓我耳目一新,他所分享的好多觀點正是我們企業所缺少和需要深思的
  • 華為不造整車,但願共享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華為的否認也是一如既往地乾脆。王軍認為,對於一輛整車,無論車輛的布置,還是製造以及工藝,都非常複雜,要造這樣一輛車,華為的能力還遠遠不夠。「所以我們的理想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王軍表示。更具體一點,就是通過剛剛於10月30日發布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給予汽車行業全棧智能解決方案的加持,實現Huawei Inside。
  • 不造車的華為如何顛覆汽車行業?
    有媒體傳出消息,華為消費者 BG 正在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進行整合,總負責人是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餘承東。 也有行業人士認為,榮耀手機業務剝離後,消費者 BG 的業務將出現一個大空檔,而汽車業務或將填補這個空檔。
  • 華為使用高通晶片有何不可?
    或許對於有些民眾來說,內心很難接受國貨之光華為手機採用高通驍龍晶片,畢竟華為手機之所以讓一部分國人驕傲的核心原因就是採用了自研的海思晶片。但在這個節骨眼,對於現在的華為來說:「華為現在遭遇很大的困難。持續的打壓,給我們的經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求生存是我們的主線。」郭平說到。華為為什麼要用美國公司高通的晶片?
  • 風暴中的華為:麒麟9000晶片或成絕唱之作
    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親口承認,近期華為晶片一直都缺貨,預估今年手機發貨量可能比去年2.4億臺更少。更關鍵的是,受美國第二輪制裁影響,9月15日後華為晶片將無法繼續生產,麒麟9000晶片將成絕唱之作。他坦言,「很遺憾在半導體製造方面,(華為)只是做了晶片的設計,沒搞晶片的製造。
  • 華為All IN ONE全屋智能解決方案有哪些亮點
    華為All IN ONE全屋智能解決方案有哪些亮點 智家頭條 發表於 2020-12-22 14:33:46   12月21日下午,華為舉行全屋智能及智慧屏新品發布會
  • 華為發布了全新的RuralStar Pro解決方案
    華為發布了全新的RuralStar Pro解決方案 蔣均牧 發表於 2020-02-24 11:25:38 在驚嘆5G體驗、暢想美好未來之際,或許也是時候將視線投注到那些仍未能聯入網際網路的人群。
  • 華為備胎晶片轉正到底是怎麼回事?華為備胎晶片轉正具體內容是什麼
    5月17日凌晨,海思總裁何庭波在致員工的一封郵件中表示,多年前,公司做出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晶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為了這一假設,海思開始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而超級大國不留情地中斷全球合作的技術與產業體系,做出了瘋狂的決定。在毫無理由的情況下,華為被列入了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的實體名單。
  • 華為正公開招聘「光刻工程師」 或進軍晶片製造技術
    華為在遭受美國第二輪制裁後,直接被切斷了自研晶片供應鏈,臺積電已經確認9月14日後不再為華為供應晶片。如果華為在庫存晶片消耗完之前找到解決辦法,那麼華為大部分業務都將會受到致命影響。此時此刻,說是華為到了生死存亡關頭並不為過。
  •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正式併入消費者業務部門 從2B向2C轉變
    原標題: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正式併入消費者業務部門,從2B向2C轉變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正式併入
  • 華為不是造車 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
    華為汽車業務開啟新階段內部文件稱,華為永遠不會造汽車,但會「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進軍智能汽車領域的科技公司並非華為一家,但所有入局的科技巨頭均有明確的主攻方向——阿里、騰訊聚焦車機系統、應用服務;谷歌和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直接競爭;英特爾、英偉達、高通的車載晶片不相上下;微軟的「主戰場」在雲端平臺服務。而華為在汽車領域要做的是,基於自有晶片和通信技術構建物聯網,在此基礎上逐步拓展到傳感器、電機電控等高附加值硬體。
  • 官宣:極狐HBT量產搭載華為雷射雷達方案第一車
    來源:新浪財經12月21日,華為首次面向公眾正式發布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同一天, ARCFOX極狐HBT諜照曝光,顯示該車型成為首個搭載了華為三個雷射雷達方案的智能電動車。極狐HBT是ARCFOX極狐聯合華為打造的全新高性能智能電動汽車,將搭載3顆96線車規級雷射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13個超聲波雷達,同時搭載算力可達352Tops的華為晶片,該車型將於明年亮相發布!
  • 官宣 極狐HBT量產搭載華為雷射雷達方案第一車
    12月21日,華為首次面向公眾正式發布車規級高性能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同一天, ARCFOX極狐HBT諜照曝光,顯示該車型成為首個搭載了華為三個雷射雷達方案的智能電動車。極狐HBT是ARCFOX極狐聯合華為打造的全新高性能智能電動汽車,將搭載3顆96線車規級雷射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13個超聲波雷達,同時搭載算力可達352Tops的華為晶片,該車型將於明年亮相發布!
  • 華為的生存韜略與戰略定力
    華為在遭受美國的多重打壓後,一次一次的挺了過來。美國每一次的制裁,華為都進行了漂亮的反擊。華為利用自身的科技實力回擊美國的無理的制裁與打壓。面對美國新一輪的極限打壓,華為能不能堅持下來,國人十分但心。華為有其極限的生存能力與商戰韜略的,國人不必為此過度擔心,華為自有一套生存法則,幫助華為渡劫渡難的。
  • 華為造車?不,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
    (小標題)華為汽車業務開啟新階段內部文件稱,華為永遠不會造汽車,但會「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華為對汽車業帶來的是智能化的增量動力,「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這是華為推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時描繪的願景。
  • 何必造車?華為可以inside每一輛車
    10月30日,華為在年度旗艦智慧型手機Mate40發布會上首次發布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明確表示「新車型使用車企的品牌,HI logo將在車身上呈現」。 這是一個大膽且沒有先例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