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暑假了,看電視成了孩子娛樂的主要方式,電視節目色彩鮮明,畫面感強,大多數孩子在電視機前一坐就是大半天,成了小電視迷。
孩子愛看電視,尤其是動畫片,是孩子獲得知識和成長的途徑之一,適度看一些節目對孩子成長是有利的,但看得太多,是利大於弊。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長時間看電視,不僅對視力、身體等各方面會產生負面作用,而且對孩子的心理過程,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會產生不良影響,如果孩子嚴重依賴電視,還有可能導致腦癱。
美國《紐約時報》的一篇舊文報導,在賈伯斯執掌蘋果公司時,有一次記者採訪時問他:「你的孩子一定非常喜歡iPad吧?」賈伯斯的回答讓眾人吃驚,他說:「沒有,我在家限制孩子使用這些高科技產品。」
如果孩子長時間看電視,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研究表明,孩子每天看電視超過2小時,出現注意力集中問題的現象比少看電視的兒童多出約40%。
紐西蘭一項研究也表明,兒童如果每天看電視2小時之上,青春期以後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風險遠高於較少看電視的孩子。
因為電視節目有聲音,色彩情節,畫面是不斷變動的,一個人長時間接觸刺激就會適應,無形中提高了大腦的興奮點,會驅使孩子儘可能追求刺激活動,無法安靜學習。
孩子看電視時是聚精會神的坐在電視機前,被節目所吸引,但電視影象的刺激卻讓身體有想動的衝動,但這種衝動被抑制下來,壓抑的能量存在體內。
一旦關閉電視,這些能量就毫無目的的四處發散,使孩子變得好動。
孩子在看電視時和看書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看電視其實這是一種把文字、聲音、圖畫通過最直接的方式硬塞給孩子,導致孩子不需要做任何的思考和動作,被動接收就行。
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形成不愛思考的習慣,從而喪失主動求知和思考的能力。
看電視時,畫面傳遞的信息是完整的,文字、聲音、圖畫最直接的方式呈現給孩子,只需被動接收安排好的信息,孩子不需要大腦思考和深加工,這時孩子的思維活動是處於停滯狀態。
因為呈現的畫面使孩子沒有進一步展開想像的空間餘地,時間長了,就會讓孩子形成不愛思考,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都會受到傷害。
而孩子在看書閱讀時,閱讀是主動的吸收知識 ,對文字的理解需要大腦的認知和加工,需要思考理解,通過加工在大腦裡形成鮮活的故事,這一過程鍛鍊了孩子的思考、理解、思維、語言發展能力等。
孩子電視看多了,會不願意走出去,和同伴一起玩耍,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社會活動,而社會化的規範、人際交往經驗、價值觀的認同是孩子在社會活動中學習到的知識,這些社會活動,會對孩子人格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3.父母當好孩子的榜樣,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暑假期間,有時間多與孩子一起閱讀,或者多帶孩子 走出去,多增加戶外活動。
4.讓電視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佐料」,不應成為孩子的「主食」。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星星春水,關愛孩子成長,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