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事們上午好:
今天我就自己擔任一年班主任工作以來的心得和體會來跟大家進行探討和研究,感到非常榮幸。其實我的很多經驗和做法是跟在座的一些老師學的,我們有句古話叫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麼我在這兒做交流發言,實際上就是在「借花獻佛」。
下面,我主要談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一個小策略——「調動」家長。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經說過:「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的發展,就是兩個「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是互補的,其結合更能及時地滿足孩子瞬息萬變的成長需求。作為老師,專職的教育工作者,在家校共育方面就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去爭取家長的認同,調動家長的力量,更好地為孩子的成長服務。
那麼,老師要如何與家長溝通,進而調動家長的力量呢?
首先要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彼此有了了解,有了信任,才可能有良好的合作。幸運的是,早在認識之前,老師和家長之間就有了共同的主題——孩子。
1.家校溝通的幾種方式
家校溝通的方式應是靈活的、多樣化的,以適應家長的不同需求、不同特點及所要溝通的問題的不同性質。如,對於善於談話的家長我們可以採用談話的方式溝通;對於善於用文字表達的家長我們可以通過寫信的方式溝通;帶有共性的問題就以集體家長會的方式解決;個性問題則應個別處理,這樣才可以更好地調動家長合作的積極性。
(1) 手機溝通
目前,老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繫,用得最多的大概就是手機了。尤其是手機簡訊,其群發功能更是老師們的最愛,比如,我們的校訊通家校溝通簡訊。但是,老師們可以給家長們發些什麼信息呢?
除了日常的作業,通知,以及對學生成績及問題的通報之外,簡訊,其實還有很多的內容可以發送,學生的在校表現、對家庭教育的建議,等等,比作業、通知更有價值。
關懷。孩子們處在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我們可以將自己的經驗或者從書中學來的知識,及時與家長分享,給家長介紹一些生活健康方面的常識,我們共同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綠色的成長環境。比如最近天氣突變,需要注意添加衣服、帶上雨具;冬天到了,提醒孩子在家用電和用氣的安全等。這樣可以讓家長感受到我們對孩子的關心,也會更加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我們還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節假日,給家長們發一些生活上的關懷和祝福等信息。
建議。當我們逐漸熟知了班裡孩子們的學習、能力、習慣、優缺點等方面的情況之後,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與家長溝通,給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比如怎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如何配合老師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如何和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等內容。
孫小明父母離婚早,爺爺奶奶又在甘肅老家,其父親一個人帶著他,又當爹又當媽還得為生活奔波勞累,還得上夜班,所以孩子只能住校。他父親這麼難,我甚是同情,可我覺得作為父親和孩子的唯一監護人,最重要的不是給孩子創造好多財富,而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變成財富。在我和家長几次溝通交流後,家長得知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習慣不好,根本不努力,也覺得自己覺得自己沒有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想從物質上彌補孩子,給他掙好多的錢,孩子想要什麼就給買什麼的教育思想是不對的,孩子剛入學生活也不能自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愛孩子不是放縱孩子是要教育好孩子,所以孫小明的爸爸期中考試後就不去上班,為了照顧孩子改做保險,可這個孩子還是沒有進步,每天老師留四個生字寫四遍兩詞這個孩子就能寫兩個多小時,他父親氣得說還是我把他照顧的太好了,他自己什麼也不操心,學習也不努力。
我又找這個孩子談了好多,讓他明白父親和老師的良苦用心,以及父親對他的付出,孩子雖小,可在老師和家長的不懈努力下,在不斷的進步。有一次其父打電話給我說:孫小明變了,主動要求他給買課外書,寫作業也比以前快了一些。其父對老師表示萬般感謝。我也藉機鼓勵家長繼續努力。
從這個事例上講,像孫小明這樣的學生,他缺乏的是心理的慰籍和精神上的關懷,實際上在今天好多學生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再加上他們的家長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這種問題就更為突出,所以我不但找孩子談關愛他們,還找家長談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讓他們會愛孩子,會根據自己孩子的秉性教育好孩子子。
反饋。我們可以把日常作業、活動通知、考試成績、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表現和生活狀況等通知或者反饋給家長,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抓住教育的最佳時機。比如,期中考試結束了,我們可以針對孩子們的情況分析一下,有針對性地給家長發送孩子上一階段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指出下一階段重點努力的方向,怎樣看待孩子的成績提高或退步等的簡訊。
例如:家長您好!孩子這兩天比以前有很大進步,不僅作業完成得非常及時,而且字體也很工整。尤其值得欣喜的是孩子寫作業不再那麼磨蹭了,這與家長支持配合是分不開的。我在學校經常鼓勵他,也請您及時把鼓勵之語傳達給孩子。
家長最關注的,莫過於自己孩子的情況。溫馨的提醒、真誠的建議、及時的反饋、節日的祝福,無形中就拉近了老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
手機電話則一般用於與單個家長的溝通,一般是針對一件具體的事情或者一個孩子的整體情況,其溝通效果是比較快捷、及時的。
(2) 網絡溝通
微信群也可以是老師和家長溝通交流的天地,經常利用微信群和家長溝通聯繫,利用朋友圈發一下家教知識,推薦家長閱讀,學習。
(3) 家長會
家長會,無疑是最傳統的一種家校溝通方式了。眾多家長匯聚一堂,面對面地溝通。隨著時代的發展,家長會也有了更多的新形式,使得老師、家長、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充分。
交流無極限,老師、家長、學生三者同堂。讓學生參加家長會,無疑是一個新招。家長們提前準備好發言材料,在家長會上誇誇自己的孩子,晾晾自己的教子心得,老師負責總結、補充,讓孩子們在聽的同時相互學習。這種形式不僅改變了以往家長會上老師「一言堂」的現象,真正實現了家校溝通,也讓孩子們認識到了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另外,讓家長在家長會上聊聊孩子的優點,也可以增進親子感情。
教師、家長、學生共聯誼,在歡笑中增進了解。讓孩子們準備些學習或溝通相關的節目,將自己的優點、特長表現出來,讓家長們在觀看節目的同時與老師敞開心交流;這愉悅的氣氛,不僅可以讓家長們好好地了解自己孩子的長處,也使得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效果更好。
開辦展覽會,讓家長在班級背景中了解孩子。孩子們的作業、作品、獲獎證書、老師的獎勵標誌(如小紅花、星星、獎勵貼、獎章等)都是最好的展覽品。成績不是全部,這些展覽品才可以讓家長在班級的背景上更全面地了解孩子。
教師做「導遊」,在參觀中發現問題。走出教室,也是開家長會的一種方式。老師帶著家長和孩子們參觀學校,尤其一些展示欄、信息欄是不容錯過的。這樣,家長們的視野走出了班級,走進了學校,不僅了解了孩子的學習情況,也了解了孩子的學習環境。在參觀的過程中,老師就是一位「導遊」,隨時為家長們解惑答疑。
相信通過這些方式,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會更充分。
5.家校共讀
當老師和家長們之間有了一定的了解,家長們對了老師有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就可以採用家校溝通的另一橋梁——讀書了。
孩子們喜歡閱讀,進入十月我給孩子和家長推薦《365夜拼音兒歌》,進入十二月孩子已經認識很多漢字了。所以,從今天開始,家長,孩子和老師要進行整本書的共讀了。第一本書我為大家選了趣味性很強的故事書《笨狼的故事》,讀過之後,一定會讓你們笑聲不斷。
大家共讀一本書,就有了共同交流的話題,我們也就擁有了共同的語言密碼。
利用校訊通告訴家長快樂共讀的具體做法:
1.家庭進行親子共讀後,建議父母和孩子一起討論書裡的內容。答案沒有對與錯,只要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就很棒。討論的過程也是一個融洽親子關係的過程,所以,您一定要做到讓孩子快樂的和您一起討論問題。(不知道討論什麼話題的家長,也可參考教師通過簡訊出的話題。)
2.家長記錄您和孩子進行討論的內容,共讀的情況。(自願)用您的筆記錄孩子的精神成長史,這是孩子長大後父母送給他的最珍貴的禮物。
3.家長和孩子共寫讀後感受。(自願,千萬不要強求。)每一本書都會給我們帶來一份營養,記錄下自己對這本書的獨特理解,讓自己的思緒飛揚,飛揚!
4.全體學生都讀完後,師生在班裡進行讀書交流會。教師記錄孩子們的交流情況。
總之,我始終教育家長轉變觀念——愛孩子就要好好的教育孩子,好父母不是努力的為孩子創造財富,而是努力把孩子變成「財富」,老師的教育代替不了父母的教育,父母是孩子一輩子的老師,一定要配合老師教育好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