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沿線華僑華人縮影:媒介搭起連接中外心橋

2020-12-23 中國僑網

  原標題:我在「一帶一路」廣交朋友

  「一帶一路」沿線,活躍著眾多華僑華人。他們構成一個多元而豐富的群體,每個人都有著獨特的個性,有著不同的喜好,有著風格各異的交友方式;他們又是擁有最大共同點的一個群體,每個人的精神依歸,都是日漸強大、始終友好、熱誠開放的中國。

  沿著「一帶一路」,這些紮根異國他鄉的炎黃子孫,早已成為中外友誼最堅實的紐帶。本報記者採訪了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是「一帶一路」沿線華僑華人的縮影,他們用媒體、中文、電影、美食和舞蹈等各種各樣的媒介,搭起了一座座連接中外的心橋。

  梁曼瑜(希臘)

  「看多了,心的距離就近了」

  打開一個名為「希華時訊」的網站,在「中國新聞」欄目之下,特別標註的「一帶一路」專欄格外醒目。

  點擊進去,《「一帶一路」建設讓希臘最大港口煥發活力》、《中希籤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一帶一路」注能,歐洲「南大門」復興》……有關「一帶一路」建設的新聞報導,詳盡及時,幾乎每天都有更新。

  梁曼瑜是這個專欄的開設者。2017年7月,在希臘當地從事新聞工作6年多後,她決定加入「希華時訊」,擔任這家華文網站的總編輯。

  上任伊始,梁曼瑜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著手籌建「一帶一路」專欄。「希臘民眾大多非常喜歡中國。他們和當地華僑華人一樣,都很關注『一帶一路』建設。不過,他們往往只知道有這樣一項倡議,對具體情況了解很少。」梁曼瑜要做的,就是搭建一條暢通的信息渠道。

  很快,專欄正式上線,並被列為「希華時訊」的重點欄目。其中,政策介紹,建設進展,尤其是中希之間重大項目的合作情況等信息一應俱全。每天,梁曼瑜和同事都會瀏覽「中國一帶一路網」及其微信公眾號,還有人民網、新華網等網站上的「一帶一路」專題。「只要有重要的信息,尤其是與希臘有關的,我們都會轉載」。

  相比中文報導,梁曼瑜在英文報導上花費的心思更多一些。「希臘是一個移民輸出國家,在美國等其他國家有很多希臘僑民,因此我們非常重視英文報導。」梁曼瑜希望讓希臘民眾知道,「一帶一路」建設以及中國企業的到來將大大促進希臘經濟的發展。

  讓她欣喜的是,變化已在不經意間漸漸顯現。之前,和她一起工作的希臘同事,大多對中國所知泛泛。如今,他們對中國的親近感不同以往。「現在,許多與『一帶一路』建設相關的新聞,都是我的希臘同事們第一時間看到,轉發給我。工作中,他們明顯會更加留意中希之間的交往故事。」

  8月27日,希臘與中國籤署了「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成為籤訂此類備忘錄的首個歐洲發達國家。對此,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稱,這好比為中希關係安裝上新的大功率發動機。

  沿著「一帶一路」的航線,中希友好關係這艘巨輪揚帆遠航。在華僑華人的推動下,兩國人民相知相交,為這艘巨輪提供強勁動力。「看多了,了解多了,心裡的距離就拉近了。」梁曼瑜說,她會繼續為此貢獻力量。

  邱金蓮(模里西斯)

  「因為中文,他們喜歡中國」

  上午,在兩所中學輪流教授中文;下午,為教育機構編寫中文教材;晚上,為華文報紙翻譯當地新聞。這是最近一段時間,模里西斯中文教師邱金蓮的一天行程安排,非常忙碌,卻讓她感到充實而有意義。

  邱金蓮在模里西斯生活已有17年。從最初在周末中文補習班教課,到之後在公立小學和中學代課,再到後來被當地中學正式聘用,如今又在模里西斯理工大學兼任教職,17年來,她從未離開教授中文的講臺。

  「語言是認識一個國家最為直接的途徑。當地民眾學習中文的熱情一直很高,我很願意為他們打開這扇認識中國的大門。」

  在課堂上,邱金蓮既教中文的聽說讀寫,更告訴學生中文當中蘊藏的博大中國。課堂之外,只要有機會,邱金蓮也很願意通過各種形式,向當地民眾以及在模里西斯生活的其他國家朋友介紹中文、介紹中國。

  今年2月,在孟加拉駐模里西斯大使館舉行的「國際母語日」活動中,邱金蓮用中文朗誦了一首名為《和平之喚》的詩歌,向在場的80餘名世界各國的賓客展示中文的優美韻律與深厚內涵。「我希望讓更多的朋友知道,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願與各國分享發展機會的國家。」

  令邱金蓮高興的是,因為中文,許多模里西斯學生喜歡中國,甚至有機會親自去中國走走看看。她的手機裡存著這樣一張照片:她與一名當地學生舉著一張畫有天安門的大幅機票模型,笑容燦爛。「那是我的學生在高三畢業時考得了全國中文第一名,獲得中國駐模里西斯大使館贈送的往返北京的機票。」

  因中文與中國結緣的故事,在邱金蓮的學生中發生了不少。

  5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將中毛兩國更為緊密地聯繫在一起。7月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過境模里西斯並進行友好訪問。專機抵達毛首都路易港後,拉姆古蘭國際機場現場奏響中國歌曲《我的中國心》。訪問期間,中毛就儘快籤署「一帶一路」合作協議達成共識,為雙邊和中非合作提供了新平臺。

  如今,許多模里西斯民眾都能說「你好」「謝謝」這樣的中文詞彙。「聽說習近平主席訪問模里西斯,一些當地同事還主動跟我說:『你們的主席要來了,我們很歡迎!』」看著當地朋友友好的笑容,邱金蓮覺得自己的多年努力很值得。

  南庚戌(南非)

  「打開認識中國的窗戶」

  一座巨大的帳篷,最裡端支著一個大銀幕。銀幕上是中國電影,銀幕前的上百張椅子上,觀眾們坐得滿滿當當,還有不少觀眾站在過道上,看得津津有味。

  這是「中國電影非洲行」放映工程的現場。過去一年多,這樣的場景出現在波札那、坦尚尼亞、尚比亞、盧安達、南非等非洲多個國家的上百座城市與村莊。

  項目發起者叫南庚戌,是一名在非洲生活、工作近20年的華人。

  2017年6月,這一放映工程正式啟動,並在1個多月後亮相坦尚尼亞最為盛大的薩巴薩巴節。政府職員、大學教授、工人、農民、學生、商人、家庭主婦……偌大的帳篷裡人頭攢動。大銀幕、放映機、中國電影,這一切融合在一起,成為當地民眾聽到便連豎大拇指的「中國名片」。

  南庚戌還記得,當時放映的是一部有關中國木雕的紀錄片。看完片子,一名當地的家長主動找到他,表示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汲取中國這個東方古國的智慧,將來擁有更為寬廣的國際視野。

  這樣的細節,在南庚戌的記憶中還有許多。過去一年,一邊走一邊放,在光與影之間,他結識了數不清的非洲朋友。

  今年7月,在南非的電影放映後,一名開普敦大學的學生告訴南庚戌,自己上一次在大銀幕上看電影已是一年前的事情了。每次交完學費,生活就格外緊張,因此平時只能在學校的大電視上飽飽眼福。

  這番話讓南庚戌感慨良多。「之前我看過一個數據,90%的非洲民眾沒有去過影院。事實上,非洲很大一部分國家根本就沒有電影院,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麼是電影。」

  走的非洲國家多了,南庚戌越發覺得自己正在做的事很有意義。「作為群眾性最廣泛的藝術之一,電影是向非洲國家推廣中國文化最為合適的載體之一。『中國電影非洲行』項目和中國電影文化的傳播,將使中非關係得到非洲人民更為由衷的理解和支持。」

  不久前,美國石英財經網站刊文稱,中國在非洲當地電影行業中的角色正在擴大,除了創辦共同的電影節、為非洲國家電影製作人赴中國學習提供獎學金之外,電影還為打造新的中非故事提供了平臺。

  「千年之前,中國的瓷器隨著海上絲綢之路來到非洲,讓當地民眾有機會一睹東方古國的風採。」南庚戌說。如今,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深入遙遠的非洲,電影正為當地民眾打開另一扇認識當今中國的窗戶。

  馬 列(挪威)

  「用美食催化中挪友誼」

  8月24日,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一批遠道而來的特殊「客人」悄然而至。它們是從挪威空運過來的近5噸三文魚,如果順利,最快一周之內便可出現在中國食客的餐桌上。

  這是自7月3日中國取消對挪威三文魚的部分進口禁令後,首批進入中國市場的三文魚。而在其中推動這批「客人」儘快來到杭州的,是已在挪威生活近30年的「杭幫菜」大師馬列。

  多年來,馬列一直致力於讓兩國民眾藉助美食增進了解與來往。5年前,「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讓這位年過七旬的老華僑迸發新幹勁。

  去年5月,在馬列的牽線搭橋之下,一場名為「杭州美食文化挪威行」的活動在奧斯陸舉行,挪威王國政府及奧斯陸市政府的多名官員出席。

  腐皮魚卷中融入挪威三文魚作為主材之一;用挪威盛產的鱈魚代替豬肉,製作「獅子頭」;將當地人愛吃的牛肉,以「東坡肉」的烹飪方法製作成「東坡牛肉」……馬列和來自杭州的幾名大廚別出心裁,將挪威當地食材與中餐烹飪方式巧妙結合,新鮮又美味的口感令在場賓客讚不絕口。

  那次活動之後,挪威當地掀起一陣「中餐熱」,許多此前從未嘗過中餐的挪威民眾紛紛慕名前往中餐館一飽口福。

  不僅如此,「杭幫菜」的故鄉杭州也由此與挪威結緣更深。繼去年4月挪威首相索爾貝格訪問中國時到訪杭州之後,去年8月浙江省委書記車俊率領代表團赴挪威考察訪問。杭州的烹飪學校也和挪威的烹飪學校籤署合作協議,增進雙方師生之間的交流。

  「兩邊就這樣走動起來了。」這樣的熱絡關係讓馬列深感欣慰。他相信,美食一定在悄然催化友誼。

  今年1月,中國政府發表《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指出,「中國願依託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冰上絲綢之路」的提出很快引起包括挪威在內的北歐國家的關注與興趣。

  「民以食為天,飲食沒有國界,是各國民眾的一個共同話題。通過美食交流,展示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也讓兩國圍繞『一帶一路』找到更多的合作機會,何樂而不為?」馬列說,以美食為橋梁,讓中挪民眾更加親近,他樂此不疲。

圖為何佩蘭(中)與她的舞蹈學生合影。  (照片由何佩蘭提供)

  何佩蘭(菲律賓)

  「我們因為舞蹈成為朋友」

  8月29日,菲律賓馬尼拉大酒店,舞臺上,多名頭戴鬥笠的少女身著色彩豔麗的服裝,翩翩起舞;舞臺下,當地觀眾看得如痴如醉,毫不吝於送上最熱烈的掌聲。

  正在那裡舉行的是「美麗中國·清新福建」旅遊推介會。不過,這些一身「惠安女」裝扮的舞蹈演員並非來自福建。

  「她們有些是在海外出生長大的『華二代』,有些是菲律賓當地女孩。」這群舞蹈演員的老師叫何佩蘭,已在菲律賓教授中國民族舞多年,她的學生最大的二十出頭,最小的才四五歲。

  移居菲律賓多年,舞蹈專業出身的何佩蘭,始終沒有放棄中國民族舞這個愛好。過去20多年間,她在異鄉的土壤裡撒下這粒中華文化的種子,呵護它發芽開花。

  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那一年,何佩蘭在馬尼拉成立了自己的舞蹈藝術中心,並在菲律賓政府註冊,每年至少公開演出近20場。

  「雖然中菲文化不同、民情不同,但是藝術是相通的。菲律賓民眾大多能歌善舞,每次我們揮動綢扇或是轉起手絹,他們都覺得很美,還會借我們的手絹,學著一起轉。」只要有機會,何佩蘭都會和同臺演出的菲律賓當地舞蹈演員交流切磋。「我們因為舞蹈成為了好友。」

  今年3月,何佩蘭的舞蹈藝術中心迎來了成立五周年的慶典活動,一臺充滿濃鬱「中國風」的演出吸引了800餘名觀眾。「許多菲律賓的家長專門帶著孩子前來觀看,還有不少人在演出之後馬上找我報名,希望他們的孩子也能學習中國舞蹈。」

  近年來,菲律賓政府多次表達了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高度關注和希望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態度。8月22日,率菲律賓政府代表團訪華的菲財政部長多明格斯就表示,「一帶一路」是本世紀最了不起的偉大倡議,菲方將繼續積極參與。

  「文化的交流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易深入人心的。我相信,兩國民眾之間更多的了解、好感與文化共鳴,能夠幫助中菲在『一帶一路』的框架內收穫更多合作碩果。」何佩蘭說。

  現在,在教學員跳舞的同時,何佩蘭還會講述舞蹈當中蘊藏的中國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伴著那曼妙的舞姿、輕盈的步履,在越來越多菲律賓民眾的心中,中國不再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詞彙。(嚴 瑜)

相關焦點

  • 林宏宇:「一帶一路」會成為全球化新起點 應讓華僑華人搭橋引路
    但戰略的成功實施,還應發揮華僑華人搭橋引路的作用。  據介紹,目前有的1580萬閩籍華僑華人分布在世界188個國家和地區。林宏宇表示,發展「一帶一路」,華僑華人的優勢不容小視,他們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橋梁與紐帶作用,「一帶一路」沿線迫切需要他們牽線搭橋,我們要鼓勵華僑華人進一步深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中,協助引資引智,在走出去投資與住在國貿易往來中「引路搭橋」。
  • 華人華僑參與一帶一路系列研究:汶萊篇
    編者按:中國向國際社會正式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迄今已確定了65個沿線國家,一個全新的貫穿亞非歐的發展格局正在逐漸成形。在這一划時代的歷史進程中,移居海外的華人華僑,憑著其獨特的身份定位及資源優勢,必將成為建設「一帶一路」不可或缺的力量。
  • 「一帶一路」:不忘6000萬華人華僑 聽他們怎麼說
    南庚戌認為,非洲的華人華僑應勇擔大任,成為「一帶一路」非洲的參與者,「民心相通」的踐行者,攜起手來成為「中國夢」和「非洲夢」建設的橋梁和使者。多年來,「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成果顯著。2014年至2016年,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
  • 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暨大動力」
    唐根基的成長經歷是暨南大學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人才的縮影。自創辦以來,該校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了大批高素質人才,與1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106個高校或機構籤署合作協議。在學生交換、教師互訪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交流。    構建完整的海外華文教育教材體系「沒有適用的教材,教學幾乎是『摸著石頭過河』。」
  • ...一路」,雲聚天下華商!2020「一帶一路」交匯點華商大會在南京召開
    中國僑商聯合會會員、中國僑聯新僑創新創業聯盟理事,長三角地區省市和四川省、陸橋沿線城市等地華商,江蘇省級機關有關廳局領導、長三角地區省市僑聯和四川省、西安市等地僑聯領導等,共約240人現場出席大會開幕式,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主的約300名海外僑領、華商網上參會。中國僑聯兼職副主席、江蘇省僑聯主席周建農主持會議。
  • 許又聲:華僑華人是改革開放開拓者參與者貢獻者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電 題:專訪許又聲:華僑華人是改革開放事業的開拓者、參與者和貢獻者中新社記者冉文娟「中國的發展巨變離不開華僑華人的廣泛支持、熱情參與和積極奉獻。近日,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辦主任許又聲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高度評價華僑華人對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貢獻,並呼籲華僑華人參與到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浪潮中來,再創輝煌與榮光。資料圖: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許又聲。
  • 馬來西亞華人社會搭建一帶一路傳播橋梁
    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全球治理創新理念,「一帶一路」倡議除了得到沿線國家的反應和回饋,還得到海外華僑華人的積極呼應。一是數量上與「一帶一路」相關的新聞個案數量在大幅遞增,表明了「馬華社會」對該倡議關注度的提升:2016年與「一帶一路」相關的新聞報導有681條,2017年達到2812條,僅2018年8—12月的新聞個案就達到了1430條。二是「馬華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回應是以支持為主體,符合海外華人社會對祖籍國的基本情感態度。
  • 譚斌:進一步發揮好華僑華人融通中外的獨特優勢,服務國家「一帶一...
    譚斌代表表示,將通過深化僑聯改革、推進位度創新積極落實為僑服務和惠僑計劃,進一步發揮好華僑華人融通中外的獨特優勢,激發海內外僑界內生動力,使之成為建設「一帶一路」的重要力量。他建議:建立完善僑商僑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體制機制,為僑商僑企參與祖國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 「集天下之美,聚華文一家」——華僑大學華文學院紀念「一帶一路...
    央廣網廈門10月20日消息(記者 呂葉松)10月19日,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在廈門集美龍舟池畔舉行了「集天下之美,聚華文一家」紀念「一帶一路」倡議五周年文藝展演。來自泰國、印度尼西亞、寮國、菲律賓、越南、蒙古等300餘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和300餘名海內外校友參加了本次文藝展演活動。
  • 華僑大學首屆「一帶一路」研究高級講習班開始招生
    同時,2018年還是習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第5個年頭,「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在各個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難與問題。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做好「一帶一路」工作,需要我們好好總結,進行理論沉澱和提高。
  • 加拿大華僑華人:講好中國故事 海外赤子責無旁貸
    (眾說十九大)加拿大華僑華人:講好中國故事 海外赤子責無旁貸  中新社多倫多12月29日電 題:加拿大華僑華人:講好中國故事 海外赤子責無旁貸  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回首即將告別的2017年,加拿大華僑華人代表人士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取得今日的建設成就、摸索出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
  • 義大利中國總商會成立 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20周年之際,為參與助力「一帶一路」經濟建設,經全體理事研究決定,義大利華僑華人貿易總會正式更名為義大利中國總商會,並於當日在羅馬喜來登大酒店隆重舉行了總商會成立慶典活動。  陳正溪說,義大利華人華僑貿易總會更名義大利中國總商會是國際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對於加強中意經濟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總商會將會繼承和發揚愛國、愛鄉、愛僑和積極推動中意關係發展的光榮傳統,並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肩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和使命。  陳正溪表示,「一帶一路」不僅為沿線華商拓展了事業發展空間,而且為沿線各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 暨南大學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副主任賀喜:大灣區為華僑華人提供回鄉...
    400萬,是海外華僑華人的傳統聚集區之一。相當一部分華人跨越碧波萬頃的太平洋,到達秘魯、巴拿馬、古巴和墨西哥等地,隨後逐漸擴展到整個拉美地區。當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華僑華人及華裔移民約400萬,是海外華僑華人的傳統聚集區之一。首屆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也迎來了多位來自拉丁美洲的客人。暨南大學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副主任賀喜副教授在接受金羊網記者專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拉丁美洲有著密切的關係。
  • 暨南大學在孟舉辦華僑華人招生推介會
    新華網達卡12月6日電(記者劉春濤)暨南大學招生代表團4日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舉辦招生推介會,宣講高校對華僑華人子女的招生政策並現場解答相關提問。活動在孟加拉國華僑華人聯合會協助下舉辦。  在活動上,暨南大學向孟華聯會授牌,授予華聯會暨南大學在孟招生報名點資質。
  • 「一帶一路」公益行:中國民間公益組織走出國門
    5月20日,「一帶一路」善行團世界公益行發車儀式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行。主辦方供圖「一帶一路」公益行:中國民間公益組織走出國門 傳播「全民慈善」理念中新網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 王祖敏)「一帶一路」善行團世界公益行發車儀式20日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行。該活動是中國民間公益機構第一次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地「走出去」的公益行動。
  •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朋友們,中國歡迎你!
    中國警察網北京4月28日電 公安部今天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國家移民管理局實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人員出入境便利安排有關情況,這些安排自4月28日起開始實施。曲雲海通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人員出入境便利安排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在北京、上海、廣州、廈門、深圳、成都、昆明、烏魯木齊、重慶、鄭州、西安、泉州等12個航空口岸,以及滿洲裡、二連浩特、霍爾果斯、友誼關、東興、磨憨等6個陸路口岸邊檢現場設置「一帶一路」通道,為執行「一帶一路」建設重點工程、重要合作、重大項目或參加「一帶一路」
  • 科學確定一帶一路沿線關鍵土著語言
    關鍵土著語言是實現「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媒介。隨著「一帶一路」合作不斷走向深入,關鍵土著語言的意義日漸凸顯。對此,我們應以維護國家利益為核心,兼顧各種國家戰略因素,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科學確定與我國國家戰略和發展需要緊密相關的「一帶一路」沿線關鍵土著語言。
  •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一帶一路·觀察
    這些國家,多數集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其中不乏中國較大的貿易夥伴國。這些國家對糧食出口的限制,對中國糧食進口以及糧食安全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糧食及其他農產品貿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中國大米、小麥以及大豆等農產品的重要進口來源地,包括豬肉等肉食產品。
  • 暨大圖書館又迎來百年慶典 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將向智庫發展
    羊城晚報記者回訪世華館看到,這裡佔地約1700平方米,設置華僑華人、華文文學、華文教育、華語傳媒4個文獻專區以及華僑華人民間文獻展示室。展臺裡,不少發黃的史料文獻,一一述說著那個時代獨有的故事。林如鵬表示,希望暨大圖書館能立足特色,依照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做好資源發展統籌規劃,持續為學校涉僑優勢學科、「雙一流」和高水平大學建設優勢學科服務,發揮圖書館專業優勢,在學校一流學科建設、一流人才培養、一流科研創新等工程中貢獻智慧和力量。
  • 僑商楊小愛:「一帶一路」需「語言」鋪路(圖)
    這時,楊小愛和厄瓜多華僑華人總會一起,協助中國駐厄瓜多使領館,聘請當地律師,通過個人關係,糾正了法庭觀點,成功解救7位僑領回到巴西,維護了華僑形象,而楊小愛也獲得了中央統戰部等涉僑部門的肯定。2014年11月,楊小愛邀請厄瓜多國家警察學院院長巴拉雷索參加由浙江省僑聯舉辦的「友好中華·僑聯五洲」活動,通過參觀考察充分感受浙江經濟發展活力,領略人文山水意趣,促進民間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