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不忘6000萬華人華僑 聽他們怎麼說

2020-12-15 中國網

中國網記者 江玲 北京報導

 

編者按:2017年5月14日,群賢畢至,少長鹹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開幕。當全世界為之側目時,你可知道,分布在全球100多個國家的6000萬華人華僑怎麼看,怎麼想?作為溝通中國和住在國之間的「天然橋梁和紐帶」,華人華僑在國際溝通的很多領域一直發揮著積極作用。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期間,在中國僑聯協助下,我們中國網(《議庫》平臺)記者電話採訪了三位不同國家的華人代表。

 

南庚戌參加為當地人民義診活動

南庚戌:中國企業「走出去」更要重視心「走進去」

姓名:南庚戌

職務:非洲環球廣域傳媒集團總裁

所在國:南非

非洲環球廣域傳媒集團總裁南庚戌非常關注中非之間的關係。2014年博鰲論壇期間,南庚戌提出「『一帶一路』應該包括非洲」。

作為非洲地區非常有影響力的媒體公司,南庚戌深知擔負著與世界交流對話、展示中華文化的任務。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後,南庚戌就通過自己的媒體公司大力宣傳。近期更是為了配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策劃了一系列欄目,集中邀請政商界學者、專家等向非洲的學界、民眾、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客觀地介紹中國,解讀「一帶一路」。通過具體分析,讓非洲人民了解「一帶一路」不只是對亞洲有利,非洲人民同樣也可從中受益;也不只是對參會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有利,而是向所有志同道合的國家開放,尋求廣泛參與的「朋友圈」。

多年來,非洲人民也切實受益於中非之間長期合作的關係。對於非洲而言,基建是大瓶頸,對此,中國給予非洲人民很大的援助和支持,「一帶一路」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讓非洲人民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這在當地有目共睹。在南庚戌看來,「繼續加強中非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是非洲人民最樸素最真實的認識」。

所謂「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民心相通,文化交流」非常重要,但中非在文化、宗教、語言、社會制度等各個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距離「民心相通」這一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南庚戌認為,非洲的華人華僑應勇擔大任,成為「一帶一路」非洲的參與者,「民心相通」的踐行者,攜起手來成為「中國夢」和「非洲夢」建設的橋梁和使者。

多年來,「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成果顯著。2014年至2016年,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中國企業已經在20多個國家建設56個經貿合作區,為有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成果的取得離不開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大力推動,更離不開中國企業的積極參與。南庚戌建議,中國「走出去」的企業應該走出華人圈子,主動融入當地社會,回報當地社會,多做慈善和公益,由步伐「走出去」轉變為心「走進去」,把企業做大做強,進而為中國的公共外交和民間外交做貢獻。

在媒體宣傳方面,他認為,也應融入當地文化和社區,將過去單向宣教式的宣傳方式,轉變為雙向度的溝通。多與當地有影響的媒體交流合作,攜手講好「絲路」故事,增進沿線國家和民眾對「一帶一路」的認同和支持,化解各種疑慮和偏見,促進雙方「共商、共建、共享」。

另外,以往中非之間的捐助和援助更多的是政府和政黨之間,南庚戌認為,應該更多的「以人民的名義」,讓人民尤其是青年人擔當中非交往的大任。

 

從2009年起每年舉辦溫哥華中國文化節

李琦:應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擁抱世界

姓名:李琦

職務:加拿大中國文化促進會會長、中國僑聯文促會理事、全球吉商聯合會常務副主席

所在國:加拿大

李琦一直對「一帶一路」課題很感興趣,在他看來,「一帶一路」建設在中亞和南亞地區比較受關注,而美國和加拿大老百姓目前的關注度還不是很高,華人華僑配合「一帶一路」的倡議擴大其在住在國的影響力就顯得更加重要。

在李琦看來,「一帶一路」倡議以民意為基礎,需要向當地民眾,尤其是主流社會講好中外「共商、共建、共享」的故事,讓住在國的領導人、商界以及主流媒體都能夠懂得「一帶一路」的實質。

他認為,這需要變革過去的工作方法,張開懷抱,擁抱更多的海外人士。例如,國內「一帶一路」的學術研究已經很多,應聯合國外的學者、政府智囊、華人華僑學者,尤其是海外漢學家等一起研究,多搞學術研討會,為以後的政治經濟方面的課題做好鋪墊。"加拿大中國文化促進會舉辦的「中國文化節」,以及中國僑聯舉辦的「四海同春」和「親情中華」演出,都已是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以「文化中國·四海同春」為例,2009年以來,已向全球144個國次派出69支藝術團組,演出417場次,觀眾累計608萬人次,同時在海外華人藝術精英集中的地區建立起多個華星藝術團。但也多是華人圈的「自娛自樂」,若能打破原來的傳統觀念,創新方法和手段,將會有更大的影響力。

當下,李琦也在實踐這種方式,他抓住加拿大建國150周年,舉辦了面向中加兩國孩子的「手繪明信片大賽」。他希望在活動成功舉辦的基礎上,繼續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少年的活動。為此,他成立了一個「中國文化交流聯盟群」,將各個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僑領集合在一起,積累經驗和人脈,以便活動適時推出。他預計,6000萬的華人華僑,如果每個孩子能夠影響一到兩個家庭,將會有一億多的影響力,宣傳效果將會是巨大的。

除此之外,李琦認為,還應該提高海外華人華僑對國內方針政策的認識,中國僑聯精心打造的系列品牌活動極大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希望今後中國僑聯能在顧及區域均衡分配的基礎上,舉辦更多文化交流活動,提供更多「一帶一路」建設信息。

 

2016年在美國戴維斯電影節的紅毯合影

萬鈞:用「電影節」架起文化溝通的「橋梁」

姓名:萬鈞

職務:美國戴維斯文化交流基金會副會長,中國僑聯文促會理事

所在國:美國

作為中國僑聯文促會理事,萬鈞先生跟國內的聯繫比較多,也非常關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來的「一帶一路」倡議。他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自髮捲起的一個浪潮,勢必將攜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前行,推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勢必將進一步加深世界對中國追求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解。這為華人華僑提供了更大的發展機遇,每個華人華僑都應積極主動參與,貢獻更多力量的同時,尋求更多的機遇,實現自身事業發展、中國發展和住在國發展的三方共贏。

當下還有很多國家的政府和百姓不了解「一帶一路」,作為中國和住在國之間天然的溝通「橋梁」,宣傳好「一帶一路」是每一個華人華僑的責任。所謂「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他認為,文化交流是打開「民心相通」的金鑰匙,他利用自己電影電視人的優勢,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如何將「一帶一路」更好地宣傳出去。

他在美國舉辦的戴維斯國際電影節,每年都能收到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幾十個國家的一千多部參賽作品,通過影視文化交流他宣傳「一帶一路」;文化基金會每年都能跟很多國家取得聯繫,在平等交流、互利互惠的基礎上他介紹「一帶一路」。

接下來萬鈞還將輪流在每一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舉辦世界華人華僑電影節,通過互相學習彼此文化,宣傳「一帶一路」精神。他認為電影是國際化的,在工作中,他充分利用與世界各地的電影人、文化人接觸的契機,與他們有更多的聯繫和交流,並通過自己的影視作品,宣傳「一帶一路」傳統文化。

萬鈞認為,能夠對「一帶一路」有深入的認識,應該感謝中國僑聯舉辦的「僑鄉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及時傳達國家的規劃政策,讓他們有機會影響更多的華人華僑和住在國人民,雖身在異國也能為國家盡綿薄之力。希望以後中國僑聯能夠多組織活動,也多支持僑領舉辦各項文化交流活動。

 

相關連結:

委員王以新:建議「一帶一路」加強各國醫療文化交往

「一帶一路」倡議「民心相通」為啥能?北京這村的老外告訴你

王晶:「一帶一路」為全人類著想 造福中國也造福世界

相關焦點

  • ...一路」,雲聚天下華商!2020「一帶一路」交匯點華商大會在南京召開
    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的明確定位,是新時代江蘇對外開放和發展的最大機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是華僑華人重要的聚居區,廣大華商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和積極貢獻者,衷心希望廣大華商朋友當好「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生力軍」,搶抓江蘇發展機遇,為助力江蘇經濟穩中求進發揮更大作用;衷心希望廣大華商朋友架起「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彩虹橋」,發揮商業渠道多、熟悉國際規則等優勢,為助力江蘇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發揮更大作用;衷心希望廣大華商朋友成為「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
  • 林宏宇:「一帶一路」會成為全球化新起點 應讓華僑華人搭橋引路
    央廣網廈門4月24日消息(記者 郭婕妤)今天上午,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林宏宇在接受本臺記者專訪時表示,「一帶一路」是一個高超的戰略設計,它巧妙地轉移了大國博弈的焦點與難點,悄然實現了中國的戰略轉向,並將成為中國特色全球化的一個新起點。
  • 「一帶一路」青年機會多多,聽習近平怎麼說!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林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剛剛在北京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在6000多字的演講全文中,有關青年話題的內容有很多,不僅有方向性的指引,也有具體的行動計劃。
  • 華僑大學首屆「一帶一路」研究高級講習班開始招生
    同時,2018年還是習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第5個年頭,「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在各個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難與問題。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做好「一帶一路」工作,需要我們好好總結,進行理論沉澱和提高。
  • 一帶一路沿線華僑華人縮影:媒介搭起連接中外心橋
    原標題:我在「一帶一路」廣交朋友  「一帶一路」沿線,活躍著眾多華僑華人。他們構成一個多元而豐富的群體,每個人都有著獨特的個性,有著不同的喜好,有著風格各異的交友方式;他們又是擁有最大共同點的一個群體,每個人的精神依歸,都是日漸強大、始終友好、熱誠開放的中國。
  • 「一帶一路」英語怎麼說?
    一帶一路的英語是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注意,沒有one這個單詞。「一帶一路」不僅著眼於中國自身發展,更是以中國發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正如習近平強調:「一帶一路」建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 華僑大學首期「一帶一路」華文教育人才培訓班開班
    參訓海外教師和嘉賓合影(圖:華僑大學/蔡曉宇)中國僑網11月13日電 據華僑大學網站消息,由該校華文教育研究院承辦的第一期「一帶一路」華文教育研究青年人才培訓班,9日在華僑大學廈門校區開班,吸引了來自日本、印尼、澳大利亞、泰國、新加坡、法國、
  • 華人華僑參與一帶一路系列研究:汶萊篇
    編者按:中國向國際社會正式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迄今已確定了65個沿線國家,一個全新的貫穿亞非歐的發展格局正在逐漸成形。在這一划時代的歷史進程中,移居海外的華人華僑,憑著其獨特的身份定位及資源優勢,必將成為建設「一帶一路」不可或缺的力量。
  • 「集天下之美,聚華文一家」——華僑大學華文學院紀念「一帶一路...
    央廣網廈門10月20日消息(記者 呂葉松)10月19日,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在廈門集美龍舟池畔舉行了「集天下之美,聚華文一家」紀念「一帶一路」倡議五周年文藝展演。來自泰國、印度尼西亞、寮國、菲律賓、越南、蒙古等300餘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和300餘名海內外校友參加了本次文藝展演活動。
  • 「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韌性與可持續性研討會在華僑大學召開
    未來網高校頻道12月25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劉洋 劉陽 陳偉)12月19至21日,首屆「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韌性與可持續性國際學術研討會(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rastructure Resilience and
  • 「一帶一路」倡議下港口如何發展,聽聽他們怎麼說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6年來,一個個港口猶如鑲嵌在蔚藍大海上的明珠,串起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之路、友誼之路。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前,4月22日,由招商局慈善基金會資助,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大連海事大學、招商局港口集團聯合舉辦的「一帶一路」港口管理高級研修班重要活動——「一帶一路」倡議下港口發展的思考與交流研討會在部管理幹部學院舉行。
  • 四十年,6000萬華僑華人架起中國與世界的橋梁
    生活在海外的6000萬華僑華人架起了中國與世界的一道橋梁,在提升中國的軟實力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走遍中國》系列片《四海共潮生》下周繼續為您講述華僑華人的精彩故事。本集節目以許榮茂、羅掌權、陳邦三位華僑企業家為代表,突出表現像他們一樣心繫祖國、播種希望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活躍在祖國內地公益事業的各個領域,將愛國愛鄉的精神與傳統書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書寫在改革開放的時代進程中。
  • 蘇贏 邢三令 攜愛放歌「一帶一路」
    以愛之名講述「一帶一路」  回憶歌詞創作的初衷,蘇贏介紹,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引發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作為媒體、研究工作的從業者,蘇贏在關注的同時也在思考「能為『一帶一路』做些什麼」,而在歷經前往東亞、東南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採風後,蘇贏表示,「還是通過音樂的方式最能打動人心、震撼人心、引發共鳴,因此我們決定寫一首歌,為『一帶一路
  • 馬來西亞華人社會搭建一帶一路傳播橋梁
    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全球治理創新理念,「一帶一路」倡議除了得到沿線國家的反應和回饋,還得到海外華僑華人的積極呼應。一是數量上與「一帶一路」相關的新聞個案數量在大幅遞增,表明了「馬華社會」對該倡議關注度的提升:2016年與「一帶一路」相關的新聞報導有681條,2017年達到2812條,僅2018年8—12月的新聞個案就達到了1430條。二是「馬華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回應是以支持為主體,符合海外華人社會對祖籍國的基本情感態度。
  • 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暨大動力」
    「一帶一路」看教育      印度尼西亞留學生唐根基剛在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完成本碩博連讀,就被聘為印尼巴淡世界大學語言學院院長。剛到暨大時,唐根基不會講漢語。唐根基的成長經歷是暨南大學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人才的縮影。自創辦以來,該校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了大批高素質人才,與1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106個高校或機構籤署合作協議。在學生交換、教師互訪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交流。    構建完整的海外華文教育教材體系「沒有適用的教材,教學幾乎是『摸著石頭過河』。」
  • 「一帶一路」公益行:中國民間公益組織走出國門
    5月20日,「一帶一路」善行團世界公益行發車儀式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行。主辦方供圖「一帶一路」公益行:中國民間公益組織走出國門 傳播「全民慈善」理念中新網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 王祖敏)「一帶一路」善行團世界公益行發車儀式20日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行。該活動是中國民間公益機構第一次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地「走出去」的公益行動。
  • 「一帶一路」的土耳其語怎麼說?
    最近新聞裡都是「一帶一路」什麼的,我在糾結自己是否也要跟上形勢,說說這個「一帶一路」裡的土語單詞呢?很抱歉讓大家失望了,今天我要說說了。 上面的這個就是著名的「一帶一路」的土耳其語翻譯。「Kuşak」有幾個不一樣的解釋,可以解釋為「腰帶、一代人和地帶」,在這裡就是「地帶」的意思。
  • 義大利中國總商會成立 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義大利中國總商會成立 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2017-07-0320周年之際,為參與助力「一帶一路」經濟建設,經全體理事研究決定,義大利華僑華人貿易總會正式更名為義大利中國總商會,並於當日在羅馬喜來登大酒店隆重舉行了總商會成立慶典活動。
  • 報效祖國,勇立「一帶一路」潮頭;情系故園,揚帆續寫「春天的故事」
    進一步堅定支持家鄉建設和推動「一帶一路」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心系桑梓 泣血創業為「一帶一路」奠定歷史基礎2020年10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僑批文物館考察,了解僑批歷史和潮汕華僑文化。在僑批文物館,館長林慶熙向習近平總書記詳細介紹了寫批、寄批、送批、回批的具體流程,以及一封封「僑批」背後的感人故事。
  • 僑商楊小愛:「一帶一路」需「語言」鋪路(圖)
    這得益於青田濃厚的華僑文化,更得益於曾在蘇聯創業的外公——楊勉投身革命事業的歷程。正是這位得到毛澤東、周恩來器重的華僑革命家外公,給了她胸懷世界心繫祖國的胸襟。  淺談「一帶一路」  「每年,我們僑商都在陸地、海洋上飛來飛去,為遠方的生意,也為家鄉的詩意。」楊小愛說,自己總是在想,是什麼原因讓這個時代的全球僑商大面積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