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暨大動力」

2020-12-25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一帶一路」看教育    

  印度尼西亞留學生唐根基剛在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完成本碩博連讀,就被聘為印尼巴淡世界大學語言學院院長。剛到暨大時,唐根基不會講漢語。而從暨大畢業時,他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就像土生土長的中國人。

唐根基的成長經歷是暨南大學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人才的縮影。自創辦以來,該校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了大批高素質人才,與1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106個高校或機構籤署合作協議。在學生交換、教師互訪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交流。

    構建完整的海外華文教育教材體系

「沒有適用的教材,教學幾乎是『摸著石頭過河』。」暨大華文學院院長邵宜經常聽到海外華文教師這樣訴苦,由於沒有成體系的教材,海外華文教學質量很難保證。

在國僑辦的組織和協調下,經過大量調研、修訂,暨大華文學院逐步構建了完整的海外華文教育教材體系,其中小學版《中文》教材被海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校採用,至今已發行逾1000萬冊。

為幫助海外華校培養優質師資,暨大華文學院已形成了從漢語學習長期班、師資短期培訓班等非學歷教育到「本—碩—博」一體的完整的學歷教育體系。

除了積極參與海外華文教育,暨大還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知華、友華、愛華人才。該校校長胡軍介紹,建校111年來,該校培養的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留學生在內的畢業生總人數已超過20萬人。

    「走出去」搭建教育「民心橋」

2012年,在緬甸華商商會支持下,暨大管理學院在緬甸仰光開辦了有國際認證、全英文教學的緬華MBA(工商管理碩士)項目。入讀緬華MBA項目首期班的學員層次頗高,既有當地青年企業家,也有緬甸政府高級官員,還有在緬甸工作的歐洲經理人。

「仰光氣候炎熱還時常停電,停電時,教室就像個蒸籠。」暨大管理學院教授王瑋說,即使教室簡陋,氣候條件難以適應,但教師們還是保質保量地堅持完成了緬華MBA項目培養工程。讓教師們欣慰的是,緬華MBA項目學員的畢業論文都很有價值。比如,緬甸最大國有紡織企業的改革、緬甸第二大商業銀行CB Bank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南方航空緬甸公司的跨文化管理等。

在仰光著名的西餅店連鎖品牌El Dorado總經理王冬青看來,緬華MBA項目很實用。利用所學知識,王冬青能更合理地管理企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連鎖店規模隨之擴大。他的畢業論文就是關於西餅店供應鏈的管理。

胡軍介紹,目前暨大已在海外建立起35個教學點,培養了2500多名學生,設立了眾多涉外教育項目和聯繫平臺。

    以「僑」為特色打造教育智庫

2014年和2016年,暨南大學均有「一帶一路」研究課題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

表現突出的重要原因是底蘊深厚。「1927年,暨大設立南洋文化教育事業部,系統研究東南亞問題和華僑問題。」胡軍介紹,2011年,暨大整合本校相關領域研究力量,成立暨大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2014年,在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的基礎上,暨大又成立了「21世紀絲綢之路研究院」。

「如何用學校在國際關係、華僑華人以及東南亞研究方面雄厚的學術力量為政府決策提供更好的支持,是智庫建設的重點工作。」暨大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院長張振江介紹說。

暨大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和21世紀絲綢之路研究院以「僑」為特色,組織了一系列重要活動,包括「華僑華人與21世紀絲綢之路」「中國外交與智庫創新」等國際學術研討會;承接了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廣東省政府、廣州市政府等部門的多項課題;向國務院僑辦等政府部門已提交上百篇重要的研究報告。

據胡軍介紹,暨大未來會進一步整合力量、加大投入,並不斷擴大與海外華僑華人文化機構和智庫的合作,繼續助力「一帶一路」智庫建設。(本報記者 劉盾 通訊員 陳文舉 黎鑑遠)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25日第3版 

相關焦點

  • 暨大華文學院:華文教育助推「一帶一路」事業發展
    在暨南大學110周年校慶來臨之際,暨大華文學院院長邵宜教授近日接受中新網專訪時稱,在中國推行「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該學院進一步強化華文教育,不僅有利於華人華僑社會的健康發展,也將助推中國「一帶一路」相關事業發展。  據了解,暨大華文學院長期以來致力於華文教育和對外漢語教學,現有來自世界98個國家和地區學生近3000名。
  • 「「一帶一路」話共贏」中國駐瑞士大使:瑞士是「一帶一路」建設...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易歆 張婧昊):瑞士聯邦主席毛雷爾即將赴北京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並對中國進行訪問。中國駐瑞士大使耿文兵日前接受本臺記者專訪時表示,瑞士是「一帶一路」建設參與方,也是受益方,「一帶一路」倡議為中瑞兩國關係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 「一帶一路」的「五路」理念:提供全球大變革時代新動力
    在這篇6000多字的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深刻闡述了絲路精神的準確內涵,全面總結了「一帶一路」建設近4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並站在當今世界發展新的時間節點上,順乎時代潮流,以解決世界現實問題的智慧與擔當,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一帶一路」以及怎樣建設好「一帶一路」等重大問題,為「一帶一路」倡議描繪出更加令人期待的藍圖,也為當今這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變遷時代,注入了新的動力。
  • 「一帶一路」建設深圳大有作為
    「一帶一路」建設將為G20開展合作提供很好的範例,在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的同時,將為世界經濟增添新動力。 「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經濟增添新動力 「在當前全球經濟復甦乏力的背景下,國際社會對G20杭州峰會寄予期望。而作為此次峰會主席國,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戰略既體現了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也與G20峰會宗旨不謀而合。」
  • 劉虹飛:淺論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了經濟的全球化。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投資增長,創造就業機會,增加沿線國家財政收入,刺激了全球經濟增長,更是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促進了全球化可持續發展。
  • 高鐵為東北經濟振興注入新動力
    11月30日,牡佳高鐵全線鋪軌完成、朝凌高鐵無砟道床段落鋼軌全線鋪通,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條投入運營的高寒高鐵——哈大高鐵開通運營8周年……多線鐵道線路建設加速,新線不斷開通運營,為東北地區經濟全面振興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 綠色是「一帶一路」的底色(觀象臺)
    事實證明,「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繁榮之路,也是綠色發展之路。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以實際行動與各國共建綠色「一帶一路」。  其一,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中國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一帶一路」建設整體制度安排,國際社會有目共睹。
  • 「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
    在複雜多變形勢下,「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帶動沿線經濟生態迸發生機。日前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視頻會議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指出,面對新冠疫情衝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為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 2020年終特稿|奮力開拓,注入經濟復甦的中國動力
    當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沒有停滯,反而逆勢上揚,為世界各國抗擊疫情、重啟經濟注入了強大動力。在7年時光裡,「一帶一路」建設以令人驚嘆的執行力和高效率書寫了國際合作發展史上的奇蹟。截至目前,中國已經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籤署202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令人振奮的發展成果,再次折射出「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本色。
  •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支撐
    「資金融通與信用支持是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環節,可以為南南國家合作發展以及重大項目落地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廖理在近日舉辦的「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香港峰會」上如是表示。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各領域建設快速推進,成果舉世矚目。
  • 特稿:一帶一路花開全世界 福滿全人類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王鴻剛認為,過去幾十年的對外開放,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未來幾十年,隨著一帶一路「五通」建設持續推進,無論是在國內享有的產品與服務,還是出國旅遊甚至尋找就業機會,國人都將從「一帶一路」建設中大大受益。「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中國在更大範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拓展市場空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 國際時評|「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
    在複雜多變形勢下,「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帶動沿線經濟生態迸發生機。日前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視頻會議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指出,面對新冠疫情衝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為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疫情下「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助力當地民眾克服困難。
  • 國際時評 | 「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
    日前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視頻會議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指出,面對新冠疫情衝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為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中方已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籤署201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各方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 國際時評:「一帶一路」合作馭風前行
    日前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視頻會議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指出,面對新冠疫情衝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為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中方已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籤署201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各方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出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論述,推動我國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近日,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一級巡視員、博士生導師、全國黨建特邀研究員周忠高主編的
  • 「一帶一路」大事記(2013—2020)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多來,各類合作項目紮實啟動並取得階段性成果,為世界經濟復甦發展和沿線國家民生改善注入了重要動力。5月18日,國新辦舉行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發布會。共建「一帶一路」的影響力、感召力在不斷提升。
  • 代表委員熱議「一帶一路」建設 找準海南定位用足政策
    」建設,使「一帶一路」成為和平友誼紐帶、共同繁榮之路。  「海南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擴大對外貿易也符合建設『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國家對外交流平臺和開放型經濟的要求。」林回福等全國人大代表還注意到,早在全國兩會開幕前,海南就已經收到來自中央的厚禮:被列入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行列。這項中央賦予海南的極具含金量的政策,必將成為打造海南開放型經濟的重要動力。
  • 暨南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校友尋根之旅走進建陽二中
    12月6日上午,暨南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校友尋根之旅團隊在暨南大學對外聯絡處副處長周治帶領下,在南平市建陽區委宣傳部賴貞明副部長的陪同下到建陽二中開展尋根活動。座談會上,朱校長向來賓們介紹建陽二中的辦學歷史、辦學特色以及暨大和建陽二中的歷史淵源,並希望和暨大加強合作,多為暨大輸送優秀畢業生。賴貞明副部長用詳實的史料講述暨大在建陽的辦學歷程,並介紹了暨南大學紀念館的選址和建設方案。賓主雙方就暨大在建陽的歷史資料和暨南大學紀念館的建設進行詳細懇談,氛圍十分融洽。(甘學明)長按點讚,有我陪伴,關注我不走丟!
  • 注重「一帶一路」中的軟實力建設
    注重「一帶一路」中的軟實力建設 2017年03月20日 08:5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記者 李玉 查建國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智庫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五年回眸
    回顧「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五年多來,眾多智庫積極投身「一帶一路」研究、主動開展相關活動和國際交流,為研判「一帶一路」建設走勢與重點、推動相關政策出臺與實施、化解「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風險和挑戰、凝聚國際共識、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了獨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