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一帶一路花開全世界 福滿全人類

2020-12-23 央視網

特稿:一帶一路花開全世界 福滿全人類

原標題:

  5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並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 新華社記者王曄 攝

  五月的北京,槐花滿街飄香,月季一路綻放。29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3位重要國際組織負責人,130多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的1500多名中外嘉賓,雲集中國首都,出席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臺,共享合作成果。

  經過2天深入、全面的交流討論,高峰論壇拿出了一張涵蓋「五通」內容,共76大項、270多項成果的清單。圓桌峰會上,中國同出席的國家共同發表了一份聯合公報,反映各方在「一帶一路」建設上的共識。新籤署了一批合作協議,同中國籤署一帶一路協議的國家和國際組織總數達到68個。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從太平洋到印度洋,從亞洲到非洲,從東方到西方,「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古絲綢之路見證了陸上「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的盛況,也見證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繁華。一代代「絲路人」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和平的橋梁。「一帶一路」倡議正在世界範圍贏得迴響。4年來,這一倡議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

  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正在世界舞臺上承前啟後,成為各國交流、展示、回顧和展望的合作共贏平臺。

  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圓桌峰會,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並致辭。這是當天中午,習近平同與會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國際會議中心「漢唐飛揚」主建築為背景集體合影。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激發世界經濟活力

  雁棲湖畔,碧波閃閃。和聚天下、和而不同、和衷共濟的「東方智慧」也在這裡熠熠生輝。

  高峰論壇主場外交,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進入新高潮,吸引全球目光。

  自習主席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一帶一路」建設由點及面,海陸共進,貫通東西,取得重要早期收穫。

  正如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所說,4年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

  「共商、共建、共享」,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為指引,以打造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為合作目標,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逐步落地,「一帶一路」項目呈全球花開之勢……

  2014年至2016年,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中國企業已經在20多個國家建設56個經貿合作區,為有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

  然而,這些數據在當今的世界經濟面前是如此閃亮。

  當今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經濟全球化走到了十字路口。習近平主席曾指出:「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啟示我們,引導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需要加強協調、完善治理,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著力解決公平公正問題。」作為一種新型國際經濟合作機制,「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在引領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塔勒布·瑞法依評價說,我們面臨文化赤字、經濟赤字、和平赤字等巨大挑戰,「一帶一路」倡議意在管理這些赤字,讓世界變成更美好的地方。

  「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對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有益,更有利於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全球經濟發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已與40餘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籤署50餘份相關合作協議。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穩步推進,「中國製造」「中國建造」「中國服務」受到越來越多沿線國家歡迎。

  2016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3.2%,中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全球居首,世界各國普遍希望搭乘中國經濟快車。

  中巴經濟走廊,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孟中印緬等6大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的支柱、「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內容和骨架,將沿線60多個發展中國家列為中國對外交往的優先對象,將「一帶一路」建設落到實處。

  「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是對世界經濟及各國經濟的貢獻,也給國內民眾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和便利。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王鴻剛認為,過去幾十年的對外開放,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未來幾十年,隨著一帶一路「五通」建設持續推進,無論是在國內享有的產品與服務,還是出國旅遊甚至尋找就業機會,國人都將從「一帶一路」建設中大大受益。「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中國在更大範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拓展市場空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中國發展正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國將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一帶一路」注入強大動力,為世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圓桌峰會,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並致辭。這是習近平敲下木槌,宣布圓桌峰會開幕。新華社記者 馬佔成 攝

  推動世界和平發展

  張騫篳路藍縷,穿越草原沙漠,鄭和七下西洋,穿越驚濤駭浪。兩位古人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精神打開了各國友好交往的窗口,書寫了人類發展進步的篇章。

  物換星移幾度秋,2013年秋天,「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4年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建設,以釘釘子的精神在政策、設施、貿易、資金和民心五大領域積極推進互聯互通,讓「流淌著牛奶與蜂蜜」的絲綢之路再次注入希望與活力。

  古人張騫不會想到2000多年後的今天,身在北京的我們想購買一臺路虎牌越野車,從下訂單到整車搭乘「中歐班列」自德國紐倫堡發車,再到開上北京街頭,只要25天的時間;哈薩克斯坦「小哥」迪瑪希參加中國選秀節目入圍總決賽,中哈兩國的億萬粉絲一起用微信和微博為他投票……類似的新場景層出不窮,這正是「一帶一路」倡議給世界人民帶來的實惠。

  「一帶一路」建設不是另起爐灶、推倒重來,而是實現戰略對接、優勢互補。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上的演講中指出,這是政策溝通不斷深化的4年,各方通過政策對接,實現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一帶一路」是分享全球最佳實踐的重要平臺,能夠促進聯合國成員國公平公正的發展。古特雷斯強調鼓勵有關國家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共商合作機制,共建合作平臺,創新合作方式,開展廣泛務實合作,造福各國人民。

  法國總統代表、前總理拉法蘭在發言中指出,法國致力於建設多極世界,支持有利於促進和平合作、繁榮發展的倡議,「一帶一路」是促進實現亞歐之間政策溝通、基礎設施聯通願景的重要載體。加強政策溝通和發展戰略對接有利於為建設更開放、更穩定和更繁榮的世界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瑞士聯邦主席羅伊特哈德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推動區域基礎設施連接具有重要意義,共同的技術標準、政策法規和戰略規劃是促進設施聯通的重要基礎。

  「道路通,百業興。」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從過去的小漁村逐步成為備受矚目的國際化港口和投資樂園;肯亞人民坐上了獨立百年來的首次列車;為斯裡蘭卡創造了數萬個就業崗位的科倫坡港口城;開闢了衣索比亞乃至東非腹地物資出口的亞吉鐵路;結束了近70年來貝爾格勒市多瑙河上僅有一座大橋歷史的塞爾維亞澤蒙—博爾察大橋……4年來,一批交通設施重點工程不斷推進,連點成線、織線成網,將「世界是平的」升級為「世界是通的」。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此時,經濟全球化必須獲得新的動力,才能讓世界經濟更好地走向持續增長,避免「逆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傳遞和擴張。中國用實際行動在印證著堅定不移推進經濟全球化的主張,「一帶一路」倡議更是將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展示給世界各國。

  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貿發會議秘書長穆希薩·基圖伊認為,從發展中國家角度來說,經濟全球化發展需要提升有效的生產力,提升投資環境,促進貿易一體化。中國幫助提高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標準、物流鏈、標準鏈,提升相關國家的生產能力,不讓任何一個國家落在後面,「中國發揮了實實在在的領導力」。

  「駝鈴悠悠傳千古」,古絲綢之路奏響了友好合作篇章。如今的「一帶一路」建設,更是將互利共贏的主旋律唱的響亮。

  4年來,中國同「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和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金融合作。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經為「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9個項目提供17億美元貸款,「絲路基金」投資達40億美元,中國同中東歐「16+1」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這些新型金融機制同世界銀行等傳統多邊金融機構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形成層次清晰、初具規模的「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網絡。

  「我們非常激動地看到,全世界將獲得更多投資,相信這些投資將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表示,「我在很多國家聽到人們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期待,相信更多人將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實現自身的發展。」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打造多層次合作機制,在溝通協調中增進了政治互信,也為深化合作創造了良好條件。

  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民心相通主題會議上,一位緬甸普通農民吳通通的故事印證了民心相通是最基礎、最堅實、最持久的互聯互通。

  吳通通講述了他在蒙育瓦萊比塘銅礦做項目專員後的心路歷程。緬甸萊比塘銅礦項目是「一帶一路」標誌性示範項目之一,由中國北方公司所屬萬寶龍礦產公司在緬甸投資開發,總投資超過10億美元、生產周期約30年。銅礦項目因涉及村民搬遷而屢遭波折,吳通通也是因銅礦項目而搬入新居的村民之一。吳通通不僅搬入了新居,而且還在中國援建的醫院中迎來了他的第二個孩子。目前,吳通通已經組建了自己的運輸車隊,車隊保有車輛達45輛,由村民轉變成了企業家。

  吳通通的故事只是「一帶一路」上民心相通中的一個縮影,不過像這樣的縮影就在未來心與心相通的大道上不斷匯集成海,成為一股各國人民增進友好、拉近距離的洋流。

  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圓桌峰會,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並致辭。 新華社記者 馬佔成 攝

  全球治理融入中國智慧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一帶一路」倡議奏響了全球交響曲。

  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代表中國承諾:堅持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攜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

  正如習近平主席曾經所言,中國「不能當旁觀者、跟隨者,而是要做參與者、引領者」,而且要「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注入更多中國元素」。

  中國的系列舉措受外媒矚目,引來世界喝彩。國際政要、學者專家無不高度評價。

  CNN官網稱,「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中國對達沃斯論壇、G20二十國集團的回應,由中國古代「絲綢之路」貿易線路為靈感,以「一帶一路」倡議為核心。中國將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約145億美元(1000億元人民幣),以支持「一帶一路」計劃,同時為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約87億美元(600億元人民幣)援助。

  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稱,中國利用在北京舉行的論壇向相關國家提供慷慨的融資計劃,而中國這麼做的背景是美歐正在大規模地減少他們對國際社會的承諾,展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凸顯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日益重要的地位。 韓國《Edaily》報導稱,「通過論壇的舉辦,中國政府將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各項合作,這將吸引更多國家積極地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

  《日本經濟新聞》認為,中國政府向絲路基金追加注資,顯示出中國加快該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經濟圈的願望。

  」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和平發展的大勢依然強勁,變革創新的步伐繼續向前。同時,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習近平眼中,這是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全球治理體系不斷遭受衝擊。

  中國所倡議的「一帶一路」順應時代潮流,符合各國人民利益,這條合作共贏之路,日益得到沿線國家廣泛認同,具有廣闊前景。中國所希望的,正是要用「一帶一路」來尋求更多共識,提振國際合作。

  「一帶一路」作為一個全球性公共產品必將煥發更大活力。巴基斯坦總理謝裡夫說,「一帶一路」倡議表現出強大的文化多元性和包容性,為處於全球化邊緣的人們提供了發展機遇。「一帶一路」倡議既屬於所有參與的國家,也向那些還沒有參與的國家開放。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為包括寮國在內的各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為發展中國家創造了機會。寮國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改善了基礎設施,得到了實惠。」寮國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本揚日前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一帶一路」為眾多擁有不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文化歷史特性的國家開闢了區域性國際合作的新視野。莫斯科大學孔子學院副院長彼得·卡爾梅科夫表示,它不僅規避了當代國際分工體系的缺陷和不足,同時在真正意義上確立了項目參與者的平等準則。重要的是,「一帶一路」成為推動人類在和平和人文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重要因素。

  「一帶一路」倡議是強化國際貿易投資令人信服的一種方式,能夠為沿線國家與人民提供互利互惠。印度尼西亞國家科學院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奴古荷認為,中國有促進全球經濟發展與繁榮的潛力,這有助於「一帶一路」倡議創造出更加便利的跨越大洋的全球貿易與投資新框架。

  在民粹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陰雲密布的今天,沒有哪個國家能憑一己之力解決困難,各國利益交融、休戚與共。「一帶一路」貢獻「中國智慧」,突破當前世界和區域經濟發展困局,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14日提到,論壇對促進歐亞大陸合作至關重要,感謝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舉辦這次論壇恰逢其時,意義非凡。

  智利總統巴切萊特表示,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廣泛參與性充分表明「一帶一路」是最受歡迎的全球發展倡議之一。

  在載入「一帶一路」發展史冊裡程碑的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代表中國做出承諾:「一帶一路」建設是開放包容的發展平臺,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全球治理融入中國智慧,一個友好的大國,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為全球治理做著自己的貢獻。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成為中國向世界發出的重要呼籲。

  「一帶一路」作為前景最廣闊的國際合作平臺之一,其影響力正在席捲全球,也將迎來屬於全世界全人類的華彩樂章。

相關焦點

  • 劉虹飛:淺論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通過「一帶一路」開展中國與沿線國家文化交流、貿易合作和經濟建設投資,有助於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引領世界政治經濟大變革。(一)「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淵源「一帶一路」建設是「絲綢之路」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傳承了「親、誠、惠、容」的古絲路傳統。「一帶一路」與「絲綢之路」並不是同一個概念。
  • 經緯集團副主席陳亨達:「一帶一路」的機遇屬於全世界
    經緯集團副主席陳亨達表示,「一帶一路」倡議雖然由中國提出,但機遇屬於全世界。 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近6年時間,也正是經緯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發展業務的6年。「我非常高興可以抓住國家發展的機遇,為國家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做出貢獻,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起互利共贏、合作發展。」 陳亨達認為,「一帶一路」倡議雖然由中國提出,但機遇是屬於全世界。
  • 特稿:「一帶一路」:小故事 大道理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楊定都 鄭開君)在德黑蘭工商局裡,中國女企業家焦靜媛告訴伊朗官員,她要在當地註冊「一帶一路集團」。  「一帶一路?」由于波斯語(伊朗官方語言)沒有這種說法,60多歲的焦靜媛只好先給伊朗官員「科普」她理解的「一帶一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是為了促進沿線國家經濟合作、文化交流,「像古代絲綢之路那樣給整個地區帶來繁榮」。  當然,「一帶一路」的內涵遠不止這些。
  • 【一帶一路】李向陽:「一帶一路」:區域主義還是多邊主義?
    承認「一帶一路」的區域屬性並不否認它最終具有多邊屬性。與現有規則導向型區域合作機制相比,「一帶一路」呈現出發展導向型特徵。因此,作為一種新型的、發展導向型區域合作機制,「一帶一路」能夠發揮其全方位對外開放的職能和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
  • 陳文玲:「一帶一路」將為人類帶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帶一路」核心理念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使「一帶一路成為具有更高境界的超越民族、國家、意識形態造福於人類的全球公共產品。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的主線,開創了跨國界、跨時空、跨意識形態、跨不同發展階段融通的進程,探索國際經濟合作的嶄新模式。「一帶一路」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將開啟更高層次、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新型經濟全球化進程,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 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一帶一路」建設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
    中國搜索訊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前夕——4月24日,來華參加「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委員會成立大會的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馬丁·阿爾布勞接受了中國搜索採訪。他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
  • 「一帶一路」人類表型組聯合研究中心在復旦大學揭牌
    在下午的人類表型組分論壇上,中國科協「一帶一路」國際科技組織合作平臺——「一帶一路」人類表型組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該中心由復旦大學牽頭髮起,得到來自哈薩克斯坦、加納、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蒙古、俄羅斯、匈牙利、衣索比亞、智利等9個「一帶一路」區域國家的10家高校與科研機構積極響應與參與。
  • 「一帶一路」給四個孩子的答案
    「一帶一路」給四個孩子的答案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 特稿:「一帶一路」給四個孩子的答案  新華社記者  它是互聯互通的大橋鐵路,它是拔地而起的宏偉建築
  • 特稿丨疫情下的中東:「一帶一路」建設如火如荼
    高樓拔地而起,電站點火併網……臨近歲末,中東地區的「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用新地標、新科技點靚中東地區。保護與堅守隨著11月24日P5標段C02辦公樓實現主體結構封頂,由中國建築埃及分公司承建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務區取得階段性成果。未來,這裡將聳立起高達385.8米的「非洲第一高樓」。
  • 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阿爾布勞:合作共贏是「一帶一路」的獨特魅力
    新華網北京4月25日電(胡靚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合作橫跨亞歐非等大洲,拉近了世界各國的距離。開展互利共贏合作,正是『一帶一路』的獨特魅力」,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前夕,來華參加「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委員會成立大會的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馬丁·阿爾布勞24日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這樣表示。4月24日,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馬丁·阿爾布勞在接受新華網採訪。
  • 「一帶一路」開創新型全球化
    「一帶一路」投資基礎設施,短期可創造就業、增加需求,長期來說也能促進經濟增長。發達國家基礎設施老舊,仍有投資機會。而真正好的投資機會在發展中國家。亞洲地區每年基礎設施投資所需資金約 8000 億美元,非洲國家約 5000 億美元,全世界總需求約 2 萬億美元。
  • 保護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一帶一路」建設
    這是黨的十九大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寫入黨章之後,開創黨的對外工作新局面,豐富我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的又一實踐。  「一帶一路」機制在國際上得到日益廣泛的理解、認同與支持。但是,也有人憂慮中國在提升國際文化引領地位的同時,會否產生新的文化霸權的傾向,會否影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主權。
  • 「一帶一路」公益行:中國民間公益組織走出國門
    主辦方供圖「一帶一路」公益行:中國民間公益組織走出國門 傳播「全民慈善」理念中新網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 王祖敏)「一帶一路」善行團世界公益行發車儀式20日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行。該活動是中國民間公益機構第一次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地「走出去」的公益行動。
  • 程建平:北師大成立「一帶一路」學院 將更好服務於繪製「一帶一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強調,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下一步,「一帶一路」建設更加走深走實,必將更多地造福沿線國家人民,更有力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一帶一路」建設者創作並唱響中英文戰疫歌曲《我們相信》
    歌曲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廣東省文聯原主席、著名國畫家許欽松和中交四航局一公司黨委書記陳囯良指導,由中國知名詩人、詞人肖明葵、王繼秋作詞,廣東音樂人黃俊鵬、關志全作曲,雲南歌手魏宗武、賈天麗、中國海軍優秀歌手彭勇、廣東歌手黃楚欣等專業音樂人,與中交四航局「一帶一路」工地一線建設者共同演唱,表達了全世界人民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家園、同一顆心、並肩攜手、患難與共、共同戰疫、保衛人類生命健康和美好家園的信心
  • 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評習近平「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有著良好的組織原則,基礎深厚。我們現在期待決策者們出臺更多措施推進項目的進行。高效推動「一帶一路」會帶動國家間協作,促進科技發展,改善國際關係,最終造福人類。  我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本質是邀請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進行合作,使彼此更加緊密相連。世界各國需要為之努力,並注意研究細節,比如各國、各地區應該做什麼。「一帶一路」倡議是件好事,因為它的原則、聲明、基礎都很好。我很看好它。我們現在希望學界和商界的決策者開始研究應該做哪些具體工作,因為要做的確實不少,包括溝通策略以及大眾媒體的傳播。
  • 一帶一路版圖發布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圖)
    「一帶一路」版圖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以來,中國與沿線國家一系列務實合作結出了早期的果實。近日,發改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宣告「一帶一路」進入了全面推進階段。央視新聞聯播從今天起推出系列報導《一帶一路 共建繁榮》,帶您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感受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動向,了解中國與沿線國家在政策、設施、貿易、資金等各方面尋求和實現互聯互通所做的種種努力。今天播出第一集《一帶一路繪就發展新藍圖》。
  • 《「一帶一路」手冊》英文版新書發布會暨「一帶一路」倡議研討會...
    彼得·諾蘭表示,當下世界正面臨「十字路口」,人類文明正面臨「十字路口」,中西方增進交流理解與文明互鑑將對世界發展趨勢產生關鍵影響。而「一帶一路」倡議的研究不僅意義重大,並將持續激發西方學界針對「如何以多種形式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將對中西方的政策產生何種影響」等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
  •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戰略?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中國必須要搞「一帶一路「的原因、戰略規劃及時代背景解讀。  「一帶一路」含義解讀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 古絲綢之路與共建一帶一路
    來源:人民日報■研究和總結古絲綢之路上經濟、政治、文化交往和不同文明互學互鑑的歷史經驗,對於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研究和總結古絲綢之路上經濟、政治、文化交往和不同文明互學互鑑的歷史經驗,對於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