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天水市中心,民主西路的南北兩側,分別坐落著明代民居古建築群南宅子和北宅子,這兩處宅子就是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天水胡氏民居。
南宅子明朝嘉靖十九年(公元1558年)秦州舉人、中憲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胡來縉的私宅。建於明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
南宅子是一處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古樸典的明清建築。南宅子整體形制與建築是北方典型的四合院組合,主要由天井、西院(主院)、東院(僕院和雜院)、書房院、後花園等組成。
大門位於坐南朝北院落組群的東北角,從大門進入,首先是一個小天井,正對著大門的是一面照壁,照壁後面是書院和棋院,天井東西兩側各設一垂花門可通往東西兩院。
通過天井西側的垂花門進入西院的前四合院,院落正中為主房,東西兩側是廂房,是標準的四合院布局,都是明代建築。
穿過前四合院主房直達西院的後四合院,從後四合院再往裡走就是後花園。前後兩進四合院的正屋自明萬曆朝建成之後,未進行過大的翻修,至今依然保持著400多年前的原貌,這在全國範圍內也是極為罕見的。
南宅子完整地保存了從明到清民居建築的格局和風貌,是研究我國西北地區明清古民居建築文化的重要實例。
與南宅子相較,北宅子規模更為宏大。北宅子平面接近正方形,原為正院三進,側面建有大小院落5個,現僅存二、三院的前後正庭與中院庭樓及廂房。庭樓梁記上明確記有「大明萬曆四十三年乙卯夏四月十五日建」題記。
北宅子的主人,就是南宅子主人胡來縉的次子胡忻,字慕之,號慕東,生於嘉靖丙辰(公元1556年),官至太常寺少卿署正卿,是胡氏家族成就最高的一位歷史人物。
北宅子的大門宅子在東南角,是一間三門歇頂式建築,三間房門以紅色為主顏色靚麗。整座宅子是矩形布局,和南宅子一樣分為東西院。但北宅子現存只有幾間廳樓主房了,其餘的已被破壞殆盡。現存的廳樓都是兩層的,廳樓建有屋脊支撐著屋頂,一共有五條,每條頂端都有小動物守護著,這一般被稱為「五脊六獸」。廳樓頂部的青色磚瓦歷經百年的風雨滄桑卻依然美觀,為樓閣增添了一抹光彩。廳樓的木質門窗或牆壁上都有精美的雕刻,有的是花草圖案,有的是忠孝故事,有的是龍鳳吉祥圖案,雕工精湛,栩栩如生,使宅子看起來美觀大方。
胡氏民居建築群既有典型的明代官式風格,又有天水民居的構建方式,這樣保存完好且極具特色的建築群,值得前往遊覽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