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柳氏傳承千年,明清建築藝術絕品,山西柳氏民居遊記

2020-12-19 騰訊網

作者:巴圖

11月29日,星期日,天氣晴朗,我們隨大樹戶外到山西天官王府遊玩,下午參觀了晉城市沁水縣柳氏民居。

如果說,山西晉中的王家大院、喬家大院是研究三晉富商豪門的「化石」的話,那麼至今還生活著200多人的柳氏民居,就是研究三晉名門望族的「活化石」。

當地人流傳一句話:「站在柳府向外看,只見山水美如畫;站在山外向內看,不見深山有人家」。所言非虛,請跟隨我的鏡頭一塊兒參觀吧!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婦孺皆知的小學課本裡的《江雪》,還有初中課文《黔之驢》、《捕蛇者說》、《小石潭記》等,這些詩文的作者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的柳宗元。今天要參觀的就是其後人所建的柳氏民居。

柳氏民居,位於山西晉城市沁水縣西文興村,是為唐代大詩人柳宗元的後人------祖籍沁水的陝西華昌府通判柳遇春修建的故居。創建於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院中一石牌坊迎風板上尚存有楷書題跡:「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冬十月立。」從現存民居建築形制、風格上看,清代屢有修葺、增建。2006年05月25日,柳氏民居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秋風堂主人致敬河東先生詩三闕:

《雪》

文/尚留永

千山虛空鳥飛絕,

萬徑影冷人蹤滅,

孤舟濛濛蓑笠翁,

獨釣茫茫寒江雪。

《文》

文/尚留永

杖藜扶我謁河東,

黔之蠢驢笑技窮。

可恨苛政如猛虎,

文似石潭一抹清。

《官》

文/尚留永

做官最貴是服眾,

仁政施策查民情。

千百年來廟堂離,

江湖贊點柳河東。

西文興村是一座始自唐末,河東柳氏世家以血緣聚居的千年古村落遺存。如今,該村仍居住著56戶人家,220餘口人,幾乎全為柳姓一族。柳姓人家世守祖訓,勿宣門庭,祖祖輩輩生活在祖上遺留下來的高門大戶,深宅大院裡,世代繁衍生息。且族人歲齒清晰,長幼有序,字諱有章,家規不亂,世代傳承。

明永樂四年,柳宗元遺族耕讀發家,始造河東柳氏府邸一進十三院,佔地三萬多平米,是中國目前唯一以同祖血緣世代聚居的原始古村落。古民居建築工藝高超,風格獨特,融明清建築藝術精華為一體,集南北建築風格於一身,同時異常巧妙地將皇宮建築工藝運用到民間,真實地記載了中國百世書香文人做官的歷史,深刻地揭示了明代「官而商」到清代」商而官」的社會發展史,實為中華古民居建築藝術之絕品。

詠山西柳氏民居

康柏渠

大唐文興柳宗元,

精畫細描小石潭。

三晉遺族濛鴻恩,

府邸一進十三院。

風格獨特藝高超,

皇宮建築移民間。

河東世澤五百載,

家風庇佑子孫安。

2020.12.04

柳氏民居現存的「河東世澤」、「司馬第」兩塊門匾和《柳氏家譜》中「柳氏系河東世澤……唐末世祖,永州司馬」,以及村內關帝廟碑文中「關帝與吾同鄉」、「念祖懷鄉」等記載均可佐證柳氏民居系柳宗元後代住所。

《山西通志·鄉賢錄》載: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少精敏絕倫,為文章卓偉精緻,一時輩行推仰。柳宗元唐貞元九年(公元793年)中進士,由於才華橫溢、為官清廉,因而青雲直上。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順宗皇帝即位,改號永貞,升任柳宗元為禮部員外郎。柳宗元與王叔文等一起力主革新政治,主張罷免貪官,因而觸動了權貴們的利益,權貴們勾結起來,迫使身患重病的順宗皇帝傳位給太子,同年8月憲宗皇帝即位,改號元和,先貶王叔文為渝州司馬,次年被殺。與王叔文進行政治改革的八名同黨均被貶為「邊州司馬」,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馬事件」,「於眾黨人中罪狀最甚」者柳宗元先被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剌使。柳宗元在柳州四年,繼續推行革新,政績顯著,深受百姓愛戴,被稱為「柳柳州」。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他病亡於任所。

柳家沉寂了500多年之後,到了明代又重新復興起來,子孫通過「學而優則仕」的途徑,重新步入官場,使人們對河東柳氏再次刮目相看。

明永樂四年,柳氏後人柳琛殿試三甲,治文賜同進士出生,為光宗耀祖,大興土木,建宅於西文興村。始修祠堂,繼修文廟、關帝廟等。西文興柳氏第三代族人柳騄,沁水廩膳生,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中庚子科進士,授正四品官承德郎;第五代族人柳大武,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入國子監,嘉靖十一年中壬辰科武狀元;柳大夏,明嘉靖十年賜進士出身,進京任醫學訓科;第六代族人柳遇春,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中丙午科進士,任山東寧海知州,補陝西同州知州。

正是由於柳遇春和他的祖父柳(馬錄)的功德,所以在嘉靖二十三年和嘉靖二十九年由當時的沁水知縣程南、縣丞楊言,隨同欽差提督楊守儀、巡按山西監察御史齊宗道等親赴西文興村為他們祖孫二人各立一座「丹桂傳芳」和「青雲接武」的石牌坊。柳家再興土木,建造了規模宏大、門庭森嚴的一進十三院府邸。這次修建歷經二十多年。直到明隆慶四年才基本完成。吏部尚書王國光親筆為柳府提寫了「屏障插文峰百世書香飛驥足,樓臺圍帶水九天水暖出龍頭」楹聯,至今仍保存完好。

明末,西文興村遭兵禍,受到了一定的破壞。不過,到了乾隆年間,該村再次興旺起來,此間柳家出了兩位理財大師——柳春芳和柳茂中,父子二人在經營鹽業和典當業中獲得了暴利。重修了祠堂、文昌閣、文廟、關帝廟,並在關帝廟的東西兩側新建了魁星閣和真武閣,建造了富麗堂皇的「中憲第」宅院。西文興村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興盛局面。

富不過三代。又過了150年,滄海桑田。柳宗元的後裔們淪為山民。他們的思想、觀念、生存方式,與周圍山村的百姓,已沒有多大的區別。詩書傳家的風氣一旦發生斷層,他的吏治思想、文學成就、人格力量和人文精神就變成了虛無縹緲的東西,他的後人無法理解,也無法傳承。但柳氏宅第的建築,是家族興衰的見證,顯示著幾百年來的不同凡響,仍向現代人展示著它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不忘初心

彰明較著,漢語成語,意思是指事情或道理極其明顯,很容易看清。出自《史記·伯夷列傳》。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姬姓,展氏,名獲,字季禽(展氏族譜記載),又有字子禽一說,魯國柳下邑(今屬山東省新泰市宮裡鎮西柳)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魯國大夫展無駭之子。曾任魯國士師,掌管刑罰獄訟之事。作為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其「坐懷不亂」的故事廣為傳頌。孔子以為「被遺落的賢人」,孟子尊為「和聖」。

柳氏族人世世代代恪守祖訓:「耒讀為本,族產勿分,合族聚居,勿宣門庭,以為文人大(諧音:待)興者」(《河東遺訓》),世代傳承。

柳氏民居四周青山綠野,風光秀麗。依山而建,西高東低。舉目南眺行屋拱翠,揮手東指三臺左抱,側身西觀九崗右環,回首北望鹿臺挺秀,是謂之「環山居」。平面設計為萬字形的皇家圖案,整體布局為「福祿雙全」。

柳氏民居為典型的明清城堡式莊園建築。它依託北山,起勢作「鳳凰展翅」。原建築面積98畝,一派氣吞山河之勢。整個建築大體分三部分。村南端為外府區,包括柳氏祠堂、關帝廟、文廟、柴房和左右過亭等。文廟內又設有聖殿、小學堂、紙帛樓;中部區為東西走向的村內小街和街東端的文昌閣、校場以及兩個高大壯觀的石牌樓等;村內小街往北,便是柳氏民居的內府區,為全封閉式。其四角有小戲臺、觀河亭、賞景樓、府門樓。

柳氏民居建築坐北朝南,南北長84米,東西寬48米,佔地面積4032平方米,總計房屋114間。院落分為兩組,以東西走向的村中街道為中線,南北兩側並列兩院。原建築有13座院落,現僅存4座。除兩座石牌坊為明代所建,其餘皆為清代建築。

由於歷史、自然等諸多原因,柳氏民居原建築已大部分塌毀,現存完整的還有七座院落,仍具規模的明清殘院12座。這些庭院建築形制大致相仿,皆為四合院式。院門偏於一角,多為坤、巽、艮門。完整宅第的大門均有牌樓裝飾和石獅石鼓相鎮。院內東、西、南、北四面為兩層樓閣式建築。其中北房為高階臺,寬走廊。每院四角又另有一小院,房屋兩間。這種建築形制俗稱「四大八小式」。

中憲第

追思功德敬先賢

文/乾宏

行遊晉城訪先賢,

近拜河東柳宗元。

永州八記流潭清,

華夏千秋頌品廉。

著文賦詩抒豪情,

革新圖治斥貪官。

後輩習禮承遺訓,

追思功德築夢圓。

2020.12.4.

上二樓看看

堂構攸昭

「行邀天寵」,這個門樓,已讀出近30種含義。例如:以雲紋、蝙蝠來表「天降鴻福」,以蓮花、桂枝來表「連生貴子」,以一根繩子串三個銅錢來表「連中三元」,以五蝙蝠展翅圍繞一個壽字來表「五福朝壽」,以萬字紋、菊花、蓮花來表「萬年連舉」,以慈姑、祥雲來表「慈祥」之意。還有四藝(琴、棋、書、畫)暗八仙(八仙所持之寶)……我們不得不驚嘆古人的聰明才智和無限的創造力。

司馬第

如果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那麼精美的工藝便是它流動的旋律。柳宅建築在整體上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均衡與對稱法則,於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又求統一。其局部卻多汲江南之靈氣,而漸成一番嬌巧雋秀的格局,置身其中,給人以藝術佳境的感覺。

在柳氏民居信步漫遊,你會被那無處不在的木雕石刻所吸引。每一道門楣、窗欞、欄杆、扇、飛簷,每一塊裙板、匾額,每一根梁枋,每一級鬥拱,無不雕刻著精美的紋飾。千姿百態,氣勢恢宏,令人嘆為觀止。其中僅窗花圖案就達40餘種,故事木雕板塊百餘方,石雕(包括柱、瓦、鬥、拱、脊獸、鼓、獅、礎、碾、磨、臼、下馬石、練功石等)有上千塊之多,構欄、華板、裙板近千,且圖案幾乎無有雷同者。

從建築藝術和建造技術來講,柳氏民居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坤門乾主,巽門坎主,極符合我國傳統的風水堪輿理論。柳府各種配套設施相當齊備。像各府第的後院,上有鐵絲網覆蓋,下有地道家家相連,院院相通,號稱「天羅地網」,並配有警鈴、防火牆等。

河東世宅

讓人驚嘆的是「河東世澤」的宅院的大門,它共有十二道門栓,其中六道軟栓,六道硬栓。即便是身處院內,不知情者也不容易打開此門,足可見柳府之戒備森嚴、防護意識之強。究其原因,其一當作防盜之用,其二亦或還作防戰亂、政亂,作避難之作,可謂用心良苦。

柳氏民居最寬的街道叫牌坊街,街道上有兩座石牌坊,石牌坊完全是仿木結構,一座上書「青雲接武」,一座上書「丹桂傳芳」。在我國現存的牌坊中,主要有貞節牌坊、功德牌坊兩種,但柳氏民居的這兩座牌坊是成賢牌坊,取意「學到痴愚便是賢」之意。是明朝廷表彰柳氏族人柳祿、柳遇春而修建的,至今有450年的歷史。目前在我國尚屬首例。

牌坊年代久遠,石材已風化疏鬆,但石牌坊下的8頭石獅卻還活靈活現。這8頭石獅被稱為「教化獅」,意為古代知識分子從求學到仕途的8個人生歷程。

丹桂傳芳牌坊下的第一尊石獅叫「翹尾巴獅」,它嘴上拴著繩索,尾巴向上翹著,表現文人傲慢清高、口無遮攔、愛發表意見。用繩索拴住獅嘴,告誡柳氏族人,話到嘴邊留半句,禍從口出的道理。第二尊石獅叫「老實獅」,獅子的尾巴藏在了兩腿之間,表現文人不再傲慢,懂得夾著尾巴做人了。第三尊石獅叫「安分守己獅」。獅腳下有兩個小獅子,肚子下面有一個大圓球,意為安安分分過日子,堅守規矩。第四尊石獅腳下踩著一個探出頭來的小獅,肚子裡還有一個低著頭的小獅,意為「出人頭地」。青雲接武牌坊下的第一尊石獅叫「金榜題名獅」,獅胸前戴了一朵花,表示已經高中進士。第二尊石獅叫「尋求靠山獅」,獅身緊靠石柱,提醒柳氏後人,高中進士後要投靠到權貴的門下,便於日後發展。第三尊石獅的前腿直直站立,身子向上仰起,獅身下臥著一個鳳頭、鹿尾、獅身的小獅子。意為「坐享俸祿」。第四尊石獅叫「宦海沉浮獅」,獅脖上的一圈毛,酷似內方外圓的古錢,意為掛著錢串子在宦海裡尋求生存。告誡柳氏後人,官場沉浮變化莫測,該用真本事就得用真本事,該花錢送禮也要捨得花錢。

前些年,村民們保護文物的意識更為淡薄。為了建設「文明村」,有人竟把村裡的文廟、聖廟、祠堂、環山居等古建築都陸續拆掉了。這些建築雖然破舊,但記載著小村的歷史,一旦被毀,西文興村的文化價值就失去了特有的見證物。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近年,隨著一批又一批的文化人不斷到此探訪,西文興村的柳氏村民們,從客人驚詫的眼神中,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價值。當他們得知以往被熟視無睹的司馬第、中憲第、河東世澤等八大院落以及這些院落裡千姿百態的門頭、鬥拱、樓欄、雀替、窗花、門欞,竟是價值連城的文物時,大家都驚呆了。村民們慢慢醒悟過來:要想脫貧致富,只要保護好祖先留下來的東西,就有希望。村裡的黨支部書記柳栓柱,是柳氏第21代族人,他正在發動族人全力保護祖先留下的這筆最珍貴的遺產。

西文興村50多戶200多口人,全部姓柳,沒有外姓,原來都住在明清遺留的老院子裡。近幾年,柳氏後人已全部遷出老宅,住進新村。柳氏民居,已經成為晉城旅遊的一張名片。

讀史明志、知古通今。柳氏民居作為一個集南北風韻於一體的明清文化奇觀,不僅是一部研究地方民風極有價值的歷史資料,而且在建築、碑刻、書法藝術和倫理道德等方面也具有較高參考價值。

歡迎大家到柳氏民居參觀遊覽!

分享沉魚落雁老師作品

相關焦點

  • 山西柳氏民居:家族興衰的見證,中國古民居建築藝術絕品
    柳氏民居,位於山西晉城市沁水縣西文興村,太行、王屋、中條三山環抱,是唐代大詩人柳宗元的後人--祖籍沁水的陝西華昌府通判柳遇春修建的故居。柳姓人家世守祖訓,祖祖輩輩生活在祖上遺留下來的深宅大院裡,世代繁衍生息,長幼有序,字諱有章,家規不亂,世代傳承。
  • 「山西畫報·太行古堡專題系列」沁水西文興村:柳氏民居美名揚
    (山西畫報·太行頭條)沁水西文興村:柳氏民居美名揚柳氏民居在沁水縣尋訪古村古堡前,記者照例與熟悉當地古村古堡情況的人商量尋訪的路線以尋求較好的建議,他們都極力推薦我們先去西文興村的柳氏民居,言語中帶著諸多自豪感。
  • 山西柳家偷偷修建的皇家九層鬥拱
    在古代社會啊,九為極數,只有皇家才能出現,但是在山西晉城的柳氏民居,卻有著一座九層鬥拱,不禁讓人遐想非非···鬥拱是我們古代建築的大門頭,在古時候代表了一個人的社會地位。鬥栱的產生和發展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作為中國傳統木架建築顯著特點之一的鬥拱在漢代普遍使用,宋《營造法式》中稱為鋪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稱鬥科,通稱為鬥拱。
  • 山西晉城,這個城市的歷史人文景觀,一定被你低估了
    湘峪古堡柳氏民居柳氏民居位於晉城市沁水縣文興村,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柳宗元之後陝西華昌府通判柳遇春新建的柳家故居。柳氏民居也是明清時期的城堡式建築群,佔地面積4032平方米,房屋114間,原建築有13座院落,現僅存6座。除兩座石牌坊為明代所建,其餘皆為清代建築。院中保存的石碑上刻有文字:「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冬十月立」。相對皇城相府、湘峪古堡,柳氏民居雖建築規模較小,卻蘊藏著豐富的設計內涵。亭、臺、樓、閣、坊,花園、戲臺,樣樣都有。
  • 國圖發現文化柳氏世譜 據稱韓國柳氏為皇帝後裔
    8月23日,在國家圖書館查閱家譜時,姓氏文化研究者、北京東方文化館副秘書長柳哲發現了一部韓國《文化柳氏世譜》,該家譜較為詳細地記載著柳氏自黃帝姬姓開始,經過姒、王、車姓到柳姓傳遞的過程,也就是說,韓國柳氏的根源為中國河南。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許順湛表示,如果屬實的話,這一發現對炎黃文化的補充與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 時光沉澱的畫卷,山西晉城十大古村落
    如果不能引起關注和足夠的保護意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老村莊一旦消失,就再也不會回來了。山西·晉城,古稱建興、澤州。晉城市是華夏文化發祥地之一,兩萬年前便留下高都遺址、塔水河、下川等人類遺址。是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禹鑿石門、商湯籌雨等神話發源地。
  • 柳姓的來源_柳姓起源_柳姓名人
    後傳至展禽一代,稱公子展,食採於柳下,其後裔子孫就以柳為氏,世稱柳氏至今。著名的柳下惠,就是周公姬旦之後魯孝公姬稱的後裔,就是展禽,由於食採於柳下,就改以柳為氏。柳下惠是魯國大夫,曾掌管刑獄。據說他曾夜宿郭門,「有女來同宿,恐其凍死,坐之於懷,至曉不為亂。」展禽逝世後,因有「坐懷不亂」之美德,故諡曰「惠」,史稱「柳下惠」。
  • 她是河東柳氏千金
    公元7世紀30年代的一天,河東龍門城外的一處寒窯中,一位孔武有力的大漢與一位嬌小可人的女子正拜堂成親,婚禮非常簡單,沒有一個親朋好友前來祝福,但是這對男女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位男子叫薛仁貴,在之後的40年他將名震大唐,可是如今他只是一個家道中落的氏族子弟,父母雙亡,家族僅他一人苟活
  • 百家姓中柳姓的得姓始祖是誰?
    唐朝的《元和姓纂》記載:「周公孫魯孝公子展,展孫無駭以王父之字為展氏,至展禽食採於柳下,遂姓柳氏。魯滅仕楚,秦並天下,柳氏遂遷於河東,河東解,秦末有柳案,下惠裔孫也。」意思是,周公旦的後人魯孝公有個兒子「展」,公子展的孫子無駭用祖父的字作為姓氏,因此有了「展」姓;後來展禽以柳下為食邑,於是展禽的後人開始以「柳」為姓氏。
  • 知否:盛長楓一把爛牌,被他的妻子柳氏打成了一副好牌
    今天講《知否》電視劇裡的盛長楓之妻柳氏,電視劇裡柳氏沒有露面,可是盛長楓婚後,尤其是有了愛女之後勸誡墨蘭的那一段,就是在柳氏的影響下改變的,今天咱們就講講長楓之妻柳氏,柳氏頗有心計,盛長楓一把爛牌,改成了一手好牌。
  • 柳姓名人以唐代以後居多,且多出自南方
    孟子稱讚他為「聖之和」的聖賢君子,柳下惠的後人以其封邑為氏,稱柳氏。「柳下惠坐懷不亂」,是人皆知曉的一個著名典故。這位被孟子讚譽為「聖之和」的聖賢君子,正是中國柳姓的得姓始祖。今日柳姓尤以山東、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居多,上述四省柳姓約佔全國漢族柳姓人口的62%。柳姓源出有三:1.源自姬姓,為春秋時魯國展禽後裔,以封地為氏。
  • 《知否》原著盛長楓:從天資聰穎到自甘墮落再逆襲,全靠妻子柳氏
    因為柳氏似其父,品貌太「端莊」,說白了就是長得不好看。因此,這對夫婦自打新婚後就互相看不上。長楓看不上柳氏的古板嚴肅,柳氏也看不上長楓的輕浮不正經,兩個人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性情。長楓成親第五日就去了通房那裡,而柳氏也毫不在意。柳氏這一出,唱的是黑臉。
  • 既不在河東,也非悍婦大吼:「河東獅吼」到底是什麼意思?
    「河東」不一定在河東一個小小的成語,就藏了兩個大大的疑問。其一,陳季常的故事發生在湖北,為什麼卻要點明是「河東」呢?其二,獅子吼真的只是比喻柳氏怒罵時嗓門大且兇悍如獅嗎?先來看看第一個問題——河東在哪?河東,顧名思義是指黃河以東。戰國時期,秦國始設河東郡。秦統一天下以後,將國土重新劃分為三十六郡,河東亦為其中之一,其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北)。唐朝始設道,河東道幾經廢立重劃,治所也由太原遷蒲州。到唐玄宗時期,河東的範圍已經包括了除大同以外的今日整個山西省。後朝基本沿用前制。
  • 尋根溯源,敬重譜系,實為柳姓後裔源遠流長之遺風
    歷史是文化的傳承,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悠久、博大精深,先輩通過真實記錄,讓我們了解歷史,認識歷史,從而傳承我們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河東柳氏這個大家族中,柳宗元一族只是其中一個分支,但也出了許多名人將相。據他為其父柳鎮寫的《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他家這一支七代祖柳慶,後魏侍中平齊公,官至尚書左丞。六代祖柳旦,北周中書侍郎濟陰公。
  • 山西旅遊景點簡介:曾是舜躬耕之地的歷山
    山西旅遊景點簡介:曾是舜躬耕之地的歷山歷山歷山的魅力不僅在於這裡曾是舜躬耕之地,更在於它有著清涼秀麗的山峽和「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萬畝高山草甸。歷山的旅遊線路可分為普通線路和探險線路兩種,想觀賞山色的遊人,可選擇從沁水縣下川鄉進入,還可順道遊覽原汁原味的柳氏民居和如夢如幻的溶洞群。柳氏民居柳氏民居位於沁水縣城西南25公裡處的土沃鄉西文興村,獨立於其他幾處景點之外,是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柳宗元同宗的後裔的宅第。
  • 河津磚雕:中國民居建築藝術瑰寶
    磚雕是漢族傳統建築的一種裝飾藝術,尤以民間建築為最,花樣繁多,造型優美,具有豐富的地域文化內涵。目前,在山陝兩省的古民居大院中,磚雕已成為亮麗的風景吸引著遊人駐足。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些磚雕作品大多出自河津藝人之手。河津磚雕始於何時,無明確記載。
  • 柳氏家族三代人
    這一年,柳林14歲,柳青6歲,堂妹柳甄2歲,本該承歡在爺爺膝下的他們,被這個老頭的生存和適應能力所影響,不斷嘗試新鮮事物,柳甄說,「我們家有1/3做了律師,有1/3在做投資,還有1/3的人加入了創業企業。
  • 第一課|「河東獅吼」這個成語,你知道河東的獅子到底是誰嗎?
    「河東獅吼」是形容悍婦、妒婦發怒的情形,人盡皆知,可是為什麼非得是「河東」的獅子吼叫,而不是別的地方的獅子吼叫呢?想來很多人都不清楚。這個成語出自蘇東坡《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一詩中的四句:「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