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圖發現文化柳氏世譜 據稱韓國柳氏為皇帝後裔

2020-12-20 中國臺灣網


  8月23日,在國家圖書館查閱家譜時,姓氏文化研究者、北京東方文化館副秘書長柳哲發現了一部韓國《文化柳氏世譜》,該家譜較為詳細地記載著柳氏自黃帝姬姓開始,經過姒、王、車姓到柳姓傳遞的過程,也就是說,韓國柳氏的根源為中國河南。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許順湛表示,如果屬實的話,這一發現對炎黃文化的補充與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柳哲先生介紹說,他發現在姒氏二編裡有這樣一句話:「姒氏相系自黃帝而崇伯凡四世而傳於姒氏。」姒氏以夏後禹為第一世祖,該家譜對夏後禹記載說:「本姓姬氏,舜賜姒姓。」

  根據韓國《文化柳氏世譜》記載,夏朝時期,姒孔甲為當朝皇帝,其弟姒辛甲同學劉累(堯之後,因有馴化龍的本領,深得夏帝孔甲的賞識,被封賜為「御龍氏」)因為與孔甲發生矛盾而出逃,擔心劉累事件牽連自己,姒辛甲也害怕了,跑到韓國的一座土山下,並以自己居住地為姓,取「土」字加「一」橫為「王」姓,改名叫「王祖明」。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叫仙牛,也有說法叫「鮮于」或「單于」,王仙牛的後代王蒙被新羅太祖立為慶州左相,並賜姓「車氏」,定居慶州,享年125歲。之後,王蒙的後代車達,又被當朝皇帝賜「柳氏」為姓,車達也就成為韓國柳氏的始祖。

  昨日,記者在國家圖書館官方網站上檢索到了《文化柳氏世譜》,其已被收入到《北京圖書館藏家譜叢刊》民族卷第85冊。

  另據了解,如今柳姓在韓國百家姓中排名第19位,人口超過100萬。柳哲認為該家譜的發現對於研究中國遠古史、華僑史、民俗史等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相關焦點

  • 河東柳氏傳承千年,明清建築藝術絕品,山西柳氏民居遊記
    西文興村是一座始自唐末,河東柳氏世家以血緣聚居的千年古村落遺存。如今,該村仍居住著56戶人家,220餘口人,幾乎全為柳姓一族。 柳氏民居現存的「河東世澤」、「司馬第」兩塊門匾和《柳氏家譜》中「柳氏系河東世澤……唐末世祖,永州司馬」,以及村內關帝廟碑文中「關帝與吾同鄉」、「念祖懷鄉」等記載均可佐證柳氏民居系柳宗元後代住所
  • 山西柳氏民居:家族興衰的見證,中國古民居建築藝術絕品
    少精敏絕倫,為文章卓偉精緻,一時輩行推仰。柳宗元唐貞元九年(公元793年)中進士,由於才華橫溢、為官清廉,因而青雲直上。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順宗皇帝即位,改號永貞,升任柳宗元為禮部員外郎。柳宗元與王叔文等一起力主革新政治,主張罷免貪官,因而觸動了權貴們的利益,權貴們勾結起來,迫使身患重病的順宗皇帝傳位給太子,同年8月憲宗皇帝即位,改號元和,先貶王叔文為渝州司馬,次年被殺。
  • 柳姓的來源_柳姓起源_柳姓名人
    又據史籍《元和姓纂》上的記載,周公旦的裔孫魯孝公姬稱有個兒子叫姬展,姬展的孫子叫姬無駭,他以父親的名字為姓氏,稱展氏。後傳至展禽一代,稱公子展,食採於柳下,其後裔子孫就以柳為氏,世稱柳氏至今。著名的柳下惠,就是周公姬旦之後魯孝公姬稱的後裔,就是展禽,由於食採於柳下,就改以柳為氏。柳下惠是魯國大夫,曾掌管刑獄。據說他曾夜宿郭門,「有女來同宿,恐其凍死,坐之於懷,至曉不為亂。」
  • 尋根溯源,敬重譜系,實為柳姓後裔源遠流長之遺風
    大家好,非常歡迎大家來聆聽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歷史故事,很高興在這裡和朋友們相遇,歷史在於不斷地發現,在於用真實材料說話,讓大家可以在茶餘飯後,成為我們的談資。歷史是文化的傳承,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悠久、博大精深,先輩通過真實記錄,讓我們了解歷史,認識歷史,從而傳承我們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河東柳氏這個大家族中,柳宗元一族只是其中一個分支,但也出了許多名人將相。據他為其父柳鎮寫的《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他家這一支七代祖柳慶,後魏侍中平齊公,官至尚書左丞。六代祖柳旦,北周中書侍郎濟陰公。
  • 「山西畫報·太行古堡專題系列」沁水西文興村:柳氏民居美名揚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為提高全社會對太行古堡申遺工作的認識,形成人人參與申遺的濃厚氛圍,讓更多人認識太行古堡、了解太行古堡,提升太行古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太行古堡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吶喊助威。
  • 柳姓名人以唐代以後居多,且多出自南方
    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後裔。西周初年,伯禽代父受封,為第一代魯公,下傳至春秋魯孝公時,育有一子叫展,展之孫無駭以王父字為氏,始姓展。無駭生子展禽,名獲,字禽或季,魯國大夫,曾掌管刑獄,食邑於柳下。據說他夜宿郭門,有女子來借宿,恐其凍死,坐之於懷,至曉不為亂。展禽死後,因其有「坐懷不亂」的美德,故諡目「惠」,史稱「柳下惠」。(《淮南子》說展禽的門前栽種許多柳樹,由於他品德高潔而被人稱之為「柳下惠」)。孟子稱讚他為「聖之和」的聖賢君子,柳下惠的後人以其封邑為氏,稱柳氏。「柳下惠坐懷不亂」,是人皆知曉的一個著名典故。
  • 知否:盛長楓一把爛牌,被他的妻子柳氏打成了一副好牌
    今天講《知否》電視劇裡的盛長楓之妻柳氏,電視劇裡柳氏沒有露面,可是盛長楓婚後,尤其是有了愛女之後勸誡墨蘭的那一段,就是在柳氏的影響下改變的,今天咱們就講講長楓之妻柳氏,柳氏頗有心計,盛長楓一把爛牌,改成了一手好牌。
  • 【姓氏志】長陽司馬氏
    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縣民族文化研究會在編輯整理《長陽宗譜資料初編》的過程中,於縣西枝柘坪司馬氏族人處收集複印了一套清同治四年《司馬族譜》。此後,司馬這個姓氏才逐漸被一些研究長陽文史的人士所知曉。長陽司馬氏,人口主要分布於漁峽口鎮及縣城等地,是本省公安縣司馬氏的一個分支。司馬氏源流司馬是一個古老的中華複姓。其得姓,大多認為源於西周,以官職為姓。
  • 慈安皇后家譜《鑲黃旗滿洲鈕鈷祿氏弘毅公譜圖》
    《鑲黃旗滿洲鈕祜祿氏弘毅公譜圖》是一冊宣紙活字印刷、滿漢兩種文字刻印、封面套紅、有些陳舊泛黃的線裝族譜。內文42頁,為40x30釐米開本。同時發現皇太極表彰弘毅公功勳,御撰「開國元勳府,功臣第一家」聯語,此御撰聯語於乙亥年經弘毅公十二世後裔烏雲珠楷書撰寫並附邊款:「維茲聯語系蒙前清太宗文皇帝御撰。須賜以新殊勳者後世展拜。我始祖弘毅公諱額宜都,陪葬福陵配享太廟。
  • 習氏起源與習鑿齒文化傳承
    所以,陝西富平習氏為習鑿齒後裔確鑿無疑。    此外,由於鑿齒公晚年隱居於白梅,鑿齒公又是白梅習氏始祖,因而有不少習氏後裔,諸如江西境內所有習氏包括新幹、萍鄉、宜春、贛州等、外省如雲南、浙江、河南、湖南、廣西、廣東、湖北、甘肅、陝西等地的部分習氏,也有很多是習鑿齒後裔,都是在不同朝代由白梅遷移出去,有得是因為外出遷移做官,有得是為了謀得更好的生計,以及其他各種原因。
  • 唐宋八大家後人:只要姓柳就是柳宗元後人
    廣義的後裔不一定是非常可靠、完整的(後裔)。只要他這個譜系不斷,學術上可以推敲,基本可以認定他是(唐宋八大家)後裔。比如中國的柳氏,可以認為都是廣義上的柳宗元的宗親。像我本人現在也沒有一套非常完整的譜系。後裔也可能直系後裔的多一些,其他的一些不直接的後裔可能就被拒之門外了。我們的宗親的概念可以說還是比較有深意的,讓更多的人來參與我們對祖宗的學習。
  • 《知否》原著盛長楓:從天資聰穎到自甘墮落再逆襲,全靠妻子柳氏
    因為柳氏似其父,品貌太「端莊」,說白了就是長得不好看。因此,這對夫婦自打新婚後就互相看不上。長楓看不上柳氏的古板嚴肅,柳氏也看不上長楓的輕浮不正經,兩個人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性情。長楓成親第五日就去了通房那裡,而柳氏也毫不在意。柳氏這一出,唱的是黑臉。
  • 元末大夏國後裔在韓國:人丁興旺 英才輩出(圖)
    韓國歷史記載,明升與朝鮮王朝太祖李成桂交情頗深,經常下圍棋。明升之母彭氏在李成桂登基時,獻上了一套自己親手縫製的「龍袍」,使太祖李成桂感泣。另外,當時在中國流行的唐裝和首飾也開始在朝鮮王朝普及。李成桂為表謝意,封明升為「華蜀君」,享受「忠勳世祿」。彭皇后去世後,安葬在朝鮮松都萬壽山的肅陵,並建有祠宇。
  • 向氏慶榮公源流考
    宗彥說只是記載向文皋是向宗彥第十二世孫,沒有專論文章,以譜論系,沒有史實考證。宗彥說譜載為:向文皋生於 1132 年,歿於 1199 年,葬於沅陵縣蓮花池,後遷葬沅陵縣狗子潭。妣劉氏,生二子:長子向純,次子向洵。祖係為:向宗彥→向捌二→向必傑→向柒二→向彌慶→向元享→向榮益→向大興→向華五→向子毅→向都六→向文皋。
  • 池氏探源:福安湧源公南平善甫公眾裔孫聯合考源紀要
    依舊譜序:元末明初師法公祈雨而水漫數丈,還說得通。若依新譜序,無憑無據冒出明成化八年全邑災,令人難以置信。       再把公元1238年周坦贈伯益「天降流光」四字匾為年代主線,上推四代到六世文託公、應天公、文季公,為公元1138年;往下推9代為1463年,與師法公元末明初1368年祈雨相差近百年,真讓我滿頭霧水。
  • 涇川徐氏宗譜敘略
    既有姓,必有源流;既有源流,必有譜牒。若無譜牒,何以識其祖宗之淵源、苗裔之由來。族譜是記載人類文明、族系發展、家族沿襲、宗親血脈傳承的瑰寶,對尋根思源、凝心聚族、弘揚文化、教育後代,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徐氏宗譜》在中華族譜大家庭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在現存各家資料庫中其排名都位居前列。而《涇川徐氏宗譜》在眾多徐氏族譜中又是獨樹一幟,可以列為眾譜之範本。
  • 《史記》神農氏世衰裡面的「氏」和「世」怎麼理解?
    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五帝本紀》裡面有記載「神農氏世衰」,現在很多人對這個記載迷惑不清,因為這五個字存在歧義,歧義之字就是氏字和世字,正因為世存在世系的含義,所以有的人認為神農氏可能不止一人,而是類似一個朝代,而神農則就是這個朝代的創造者、擁有者。
  • 卓氏
    ⑷.蒙古族卓巴魯特氏,亦稱卓巴魯忒氏,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obalut Hala。蒙古族卓巴魯特氏在明朝時期即冠漢姓為卓氏,滿族卓巴魯特氏在清朝中葉以後亦冠漢姓為卓氏。⑸.蒙古族卓爾古特氏,亦稱朱勒豁得氏,世居科爾沁(今內蒙古東部通遼地區、吉林西部一帶)。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orgut Hala。
  • 百家姓中柳姓的得姓始祖是誰?
    唐朝的《元和姓纂》記載:「周公孫魯孝公子展,展孫無駭以王父之字為展氏,至展禽食採於柳下,遂姓柳氏。魯滅仕楚,秦並天下,柳氏遂遷於河東,河東解,秦末有柳案,下惠裔孫也。」意思是,周公旦的後人魯孝公有個兒子「展」,公子展的孫子無駭用祖父的字作為姓氏,因此有了「展」姓;後來展禽以柳下為食邑,於是展禽的後人開始以「柳」為姓氏。
  • 鶴峰部氏家族系600多年前失散的成吉思汗後裔(圖)
    後隨陳美所長大成人,改部姓,意為祖先曾是蒙古草原上驍勇善戰的「部落」。因得觀音菩薩庇護脫生,取諧音「官蔭」為名。部官蔭便是部姓始祖。  部姓起初居湖北松滋,第四世有一支遷往湖南澧州,在澧勤耕苦讀,頗有成就。但因朱明對元代帝王后裔嚴加防範,故部氏子孫仕途阻塞。至清代,方可大言申明「本宗蒙古」「班聯宗室,派衍親王」,如是修宗族之譜,建部氏祖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