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氏慶榮公源流考

2021-02-17 向氏大家族

點上面「向氏大家族」加入向氏大家庭

無論你在哪裡,只要你姓向;請點擊上面向氏大家族」關注,擁抱中華向氏大家庭,和各地宗親交流,攜手同行,弘揚向氏文化,共建繁榮向氏,傳播向氏正能量

摘要:向氏慶榮公源流眾說紛紜。文皋公上系有脈屬宗彥公還是脈屬敏中公之爭,文皋公至慶榮公世系,多則十七代,少則七代,譜譜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本文從文皋公、慶榮公出生年月及歷史背景入手,引用史實,多譜對比,論證了慶榮公脈派歸屬,糾正了在後裔中流傳的「白馬渡雲」、「竭忠公任陳友諒掛印將軍」、「鼎忠公任成都刑司刑佐明玉珍攻佔成都逃難於四川漵南府」之誤傳,還原了歷史真相。

 

向氏慶榮公源流,各派別一時難達統一。筆者們深陷「鍋底效應」,強行在黑暗中碰撞,找尋出路,求早日見到光明。

 

關鍵詞:慶榮公 上系 下系 源流考

 

向慶榮,字端光,學名向雲生,南宋辰陽太守向文皋八世孫,元朝名將向大陽之孫,生於元至正十一年(1351 年)四月十八日辰時,歿於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享年 96 歲。

 

向慶榮,秀才出生,學識淵博,因再科不第和逃避明朝新政權對元朝舊官員後裔的清算,便於元末明初隨父銀仲離湖南黔陽秀州,赴外遊學至武岡會龍山。向慶榮聞卿員外為人謙和,家有良田萬頃,便登門拜訪。卿員外見其一表人才,談吐不凡,便挽留為家師,當年將愛女相許,並贈給住宅及莊園。

 

會龍山在今湖南洞口縣城郊,因五水匯集,形如五龍相聚而得名。會龍山,山川秀麗,土地肥沃,向慶榮擇此而居,猶如入駐人間仙境。向慶榮在嶽父卿員外的大力扶持下,如魚得水,鴻圖大展。

 

2004 年,在臺灣向正泉等人的大力支持下,湖南洞口修建了「慶榮大廈」,以祖命名建築,在向氏族群中少見。2008 年,武岡、綏寧、隆回等地向氏宗親捐資修建了「慶榮公陵園」,2011 年舉行了「慶榮公誕辰 660 周年慶典」。向氏慶榮公裔賢譽滿天下。

 

向氏慶榮公娶妻卿氏、魏氏、舒氏。卿氏無出。魏氏生子:行忠、守忠、哲忠、竭忠、鼎忠、謙忠、奇忠、盡忠、庸忠、才忠。舒氏生子:德爵、得元、得仲。向氏慶榮公裔孫,人才輩出,枝繁葉茂,是中華向氏最有影響的派系之一。

 

向慶榮上下脈系中,近代更是群英薈萃,最為著名的人物有向警予、向仲華等。但是,向慶榮源流譜譜不一,始祖向文皋之父有向都元、向輝宗、向士龍、向士克、向士季之說,向慶榮之父則有向仁達、向朝欽、向裔昌、向朝鳳、向金仲、向銀仲之議。(材料來源於向家舟主編的《全國向氏宗譜資料彙編》)

 

向慶榮生於 1351 年,元末明初才隨父遊學遷居武岡會龍山,但有些譜卻說其子向鼎忠、向竭忠在元朝當了赫赫有名的大官。譜記中,向慶榮上下系中兒子比老子大幾十歲、上百歲的比比皆是。

 

源流世系是家譜族譜的脊梁,沒有世系祖源,家譜、族譜無處著筆。而對世系源流不加以考證,家譜族譜就失去真實性與傳承的價值。

 

一、向氏慶榮公源流簡介

 

 

 

二、向文皋上系之爭

 

譜載向文皋上系分為兩大派別,即脈屬向宗彥和脈屬向敏中。率先質疑宗彥說的人物是曾任過清末靖州縣令的向憲章,代表作是《辰陽向氏宗派辯》。

 

宗彥說只是記載向文皋是向宗彥第十二世孫,沒有專論文章,以譜論系,沒有史實考證。宗彥說譜載為:向文皋生於 1132 年,歿於 1199 年,葬於沅陵縣蓮花池,後遷葬沅陵縣狗子潭。妣劉氏,生二子:長子向純,次子向洵。祖係為:向宗彥→向捌二→向必傑→向柒二→向彌慶→向元享→向榮益→向大興→向華五→向子毅→向都六→向文皋。

 

敏中說譜載為:向文皋,字撥選,又字鶴鳴,號雲峰,原籍江西南昌府新建縣。生於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 年),歿於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 年),葬沅陵麻溪鋪狗子潭金子坪山下,享年 73 歲。文皋公開禧時(1205—1207 年)官至辰陽太守,理宗紹定年間(1230 年)蒙古兵犯,兵敗失城,被朝廷免職歸鄉。妣劉氏,誥封恭人,生七子,排序為:純、統、說、乾、肫、既、耽。長子向純在官書中稱:「婆劉具葬沅陵地,所生七子各一方。」近幾年,家譜、家史編撰者多人多批次到新建縣考察,在查閱大量譜史資料的基礎上,認定向文皋祖籍確係江西新建縣,其父為向士克。祖係為:向敏中(生於 949 年)→向傳正(生於 969 年)→向綬(生於 1026 年)→向宗琦(生於 1058 年)→向子忞(生於 1097 年)→向澣(生於 1121 年前後)→向士克(生於 1143 年)→向文皋(生於 1165 年)。

 

綜上所述,宗彥說的向文皋與敏中說的向文皋名同而人不同,兩者不是同一個人。湖南漵浦文皋公裔族元泰定四年(1327 年)始有家譜,明嘉靖戊午年(1558年)裔族合譜,從此向純墓聯、向純官書續載於譜中。向純墓聯為:「賢宗耐職官南宋,派衍薌林宅柳江。」「官書」今稱為「日記」。向純「官書」三百字左右,「官書」中曰:「公任太守官亦顯矣,致仕居沅陵,治家而不再圖上進,則亦耐職之遺風也。」「官書」中又說:「窮源江西南昌府,新建縣兮父母邦。稽其原籍在何處,新米貫地是家鄉,宋代隆興後登科甲,初臨上任任宰辰陽,因兵竄亂難歸故,狗子潭地下旦場。婆劉具葬沅陵地,所生七子各一方。」「墓聯」及「官書」相互印證了向文皋系向敏中脈系。但墓聯和官書只能說明向文皋脈屬向敏中,而不能證明向文皋是向子諲之後裔,向子諲後裔史記、譜記中查不到關於向文皋之記載。

 

向宗彥的影響及其裔族勢力在湘西蓋過向敏中,為什麼不世宗彥而世敏中,實為不能忘祖之故。

 

譜史載向氏文皋公源流摘要:

 

1、(宋)王庭珪《盧溪文集》卷四七《故左奉直大夫直秘閣向公行狀》載:「公諱子忞字宣卿,世為開封人,……。曾祖傳正,祖向綬,父宗琦,男:澣、澩二人,女三人,孫五人:士克、士允、士充、士光、士元。

 

2、宋史載:「宋高宗時向子忞守衡州。」明成化十一年(1475 年)浙江慈谿《向氏家乘》序載:「運轉公諱子忞者,攜族百餘人徙衡州,析居沅陵、黔陽、漵浦、寧都等處,黔陽有諱福者,樹功於洪武年間,世襲定海衛指揮,此皆運轉公之後也。」向福將軍是向文皋十一世孫,譜載世係為:向敏中→向傳正→向綬→向宗琦→向子忞→向澣→向士克→向文皋→向純→向恭敏→向如梓→向通海→向德秀→向仲斌→向志隆→向必俊→向永春→向福。

 

向文皋確屬向敏中嫡裔,有向純官書、向純墓聯以及歷史上著名人物向福、向榮等家譜佐證,為此,可信度高於宗彥說。

 

三、向氏文皋公確係江西新建縣人

 

譜載向文皋籍貫有江西吉安府泰和縣與江西南昌府新建縣之爭。泰和縣無考。新建縣則能史證實證。

 

1、子忞公起新建縣始有向族。

 

新建縣現為南昌市新建區。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 年),始置新建縣,史稱「洪州新郡」。新建縣《縣誌·人紀志·氏族志》卷四十五載:「向,舊族。」除此再無關於向姓之記載。志書是後人撰的,「向,舊族」之定義,應是建縣之前或初期就有向氏之意。縣誌證明了向子忞始遷新建的真實性。

 

2、「新米貫」應是「新米觀」

 

向純在「官書」中稱:「稽其原籍在何處,新米貫地是家鄉。」

 

2016 年 9 月,湖南懷化向延壽、向東,貴州安順向榮華,雲南玉溪向恩華、向榮龍一行 5 人驅車去江西新建、都昌考察,受到兩地族人熱情接待。新建縣向家村向福畯、向榮等人還陪同去都昌考察。經查,「新米觀」在新建縣境內東南方,西山在「新米觀」西北,歷史上新米觀只是一個小地名。老新建縣轄區地圖中載有「新米公社」、「新米街」、「新米路」、「新米村」等地名,這些名稱應源自「新米觀」。「新米貫」與「新米觀」音相近,應是同一地址。

 

3、向子忞結髮妻子畢氏葬於洪州西山

 

向子忞,宗琦之子,生於 1097 年,入仕後稱秘閣公、轉運公,河南開封人,結髮妻子畢氏。1125 年金兵攻陷開封,向子忞率全家遷居真州(今南昌市以北地區),1127 年遷居新建縣,三年後畢氏夫人去逝,葬於洪州西山,1165 年遷出與向子忞合葬于衡陽縣正義鄉高塘山。(見湖南湘潭大學王立新教授著《胡門的向氏弟子》)

 

江西南昌,古稱「豫章郡」,包括南昌縣、新建縣、進賢縣大部份地區,隋朝擴大至南昌市和九江市等範圍,統稱為洪州。公元 1362 年,明朝朱元璋佔領南昌,更名為「洪都」,西山在洪都轄內新建縣境內。新建縣縣日誌記載,縣境內西山,又名逍遙山,位於該縣西部,是道教名山。畢氏夫人先葬於洪州西山,應屬實。

 

四、向慶榮系元朝名將向大陽之孫

 

譜說向慶榮之父有仁達、朝欽、裔昌、朝鳳、金仲、銀仲等,最多排行為向文皋十七孫,最少排行為七世孫。湖南隆回慶榮子向謙忠支系譜載向慶榮為向文皋十七世孫,向希平為向慶榮九世祖。向慶榮生於 1351 年。2004 年,湖南漵浦《向氏通譜》下卷第十五頁載:向希平生於 1372 年。向希平若是向慶榮九世祖,則九5世祖比九世孫還小 21 歲。湖南漵浦還發現有譜載向慶雲(榮)生於 1639 年,向仁達於 1619 年由湖南漵浦遷往會龍山。經查證核實:向慶榮長子向行忠生於明洪武十七年,即 1384 年,比生於 1639 年的向慶雲(榮)還大 255 歲。向慶榮九世孫向大有支系,自向慶榮起裔孫已繁衍至第二十七代,明眼人看出,27世的平均代齡只有 14 歲,這顯然違背歷史規律。近幾年,有許多新譜問世,但仍堅持原老譜之說。有鑑於此,2017 年 12 月《中國·薌林向氏源流及文化研究小組》以「研究成果第五號」發表了向偉署名的《譜載向氏慶榮公上系至文皋公關係淺議》。文章在向氏宗親網上發表後,獲得了大多數慶榮公裔賢的認同。

 

文章開列的世系表為:向文皋→向純→向恭敏→向如梓→向通湖→向大陽→向銀仲→向慶榮。

 

向大陽,號得勝將軍,元朝名將,因徵苗有功被封為萬戶侯,現湖南黔陽「得勝將軍府遺址」尚存。大陽公妣陳氏,生子:金仲、銀仲。銀仲生子慶榮。理清向氏慶榮公上系三要素為:1、慶榮公生於 1351 年,元末明初因再科不第和為逃避明朝新政權對元朝舊官員後裔的清算,便隨父銀仲離湖南黔陽秀州赴外遊學至武岡會龍山。2、通湖、大陽、金仲、銀仲諸公均葬於黔陽,有史有譜可查。3、金仲、銀仲為親兄弟。大陽及金仲為元朝命官,史有記載,遺蹟尚存,可查可考。

 

近幾個月來,湖南邵陽宗親會副會長向緒禹連續在「向氏顧問工作群」、「邵陽向氏家譜文化研討群」等網站發表多篇文章,進一步闡明了與向偉文章相同的觀點。其他向氏雖有不同意見,但舉證無力。

 

五、白馬渡雲典故與向文皋無關

 

在向家舟主編的《向氏宗譜資料彙編》中,諸多譜中均有「賈似道遣奸肆毒,文皋公飲鴆歿於武陵上滸,其所乘白馬引領家人尋得遺體後投江而歿,時人見皋公騎白馬渡雲升天,故該地取名白馬渡。」有些還說,賈似道伏法受誅,宋理宗始知士璧、文皋之冤,給予昭雪。「白馬渡雲」典故雖是臆造,但在文皋公裔族中卻廣為流傳。「白馬渡雲」典故與宗彥公有染,與文皋公無聯。歷史事實是宋理宗歿於 1264 年,賈似道死於 1275 年。1275 年元兵進逼臨安,賈似道率軍迎戰,兵敗逃回成為眾矢之的,朝野上下高喊處死賈似道。謝太后網開一面,將其貶為高州團練史,在押任途中,被監押官鄭虎臣擊殺。宋理宗比賈似道早死十一年,怎麼還能在「賈似道伏法就誅」後為向家平反昭雪呢?!

 

六、向慶榮子向竭忠、向鼎忠在元朝任大官也是臆造

 

《中華向氏源流史》上部第 561 頁至 562 頁中載:「向慶榮子向竭忠為陳友諒掛印將軍;向鼎忠為成都刑司刑佐,明玉珍攻佔成都,攜家逃難於四川漵南府(今四川宜賓市南溪區)宣撫司仁厚村」。

 

歷史事實是,明玉珍為元末湖北農民起義軍首領徐壽輝旗下部將,1357 年率十萬大軍襲據重慶,進而攻佔成都。攻佔時間大約在 1360 年左右。陳友諒為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1360 年自稱皇帝改國號為「大漢」,1363 年 7 月與朱元璋決戰於鄱陽湖,兵敗中流矢陣亡。向竭忠任掛印將軍時間應在 1360 年至 1363 年之間。向慶榮生於 1351 年,在明玉珍攻佔成都及向竭忠任掛印將軍期間,向慶榮只有十歲左右,一個十來歲的小孩,怎麼能有幾十歲的兒子在元朝徵戰呢?無論從何角度推論,這明顯是撰譜者張冠李戴搞錯了歷史。

 

《向氏慶榮公源流考》之前,《中國·薌林向氏源流及文化研究小組》組織編發了多篇有關向氏慶榮源流研究的文章,這些文章均在向氏宗親網上發表過。《向氏慶榮公源流考》在此基礎上再次作了調查考證,並吸收其他正確觀點、修正錯誤而成文。

 

本文作者:向龍祥、向偉、向恩華

相關焦點

  • 池氏探源:福安湧源公南平善甫公眾裔孫聯合考源紀要
    福安後溪池氏宗祠在舊址復建十餘年,坐癸向丁水出辰。縱觀全景,似蟹王噴金,橫行霸道,站立高處眺望;卻像雙獅戲球呈福祉。;公元1556年明嘉靖丙辰閩清旗峰池氏舊譜序載源公為始祖;元末閩清白鶴廳水災、人屋漂流、9代失考等;公元1416年明永樂14年長樂文季公支系譜載「鯉騰公入閩入泉」,讓閩清宗親如獲至寶,於1999年重修池氏譜時把錯拜夢鯉公幾十年後改鯉騰公為始祖,並在修譜新序中載:池姓六十二世即有鯉騰公諱湧源,
  • 中華屈氏起源,自豪我姓屈!
    周惠王姬閬十一年,晉獻公姬詭諸派公子夷吾守護屈邑。公元前655年,姬夷吾遭到驪姬之亂的迫害,逃到梁國避難。梁伯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姬夷吾,還生下一男一女。男孩取名為姬圉,就是後來的晉懷公,女孩則取名為姬妾。周襄王姬鄭元年,晉獻公逝世,大夫裡克殺了驪姬,然後派人往梁國迎接姬夷吾。
  • 2021年版 範 氏 字 輩 大 全(二)
    江蘇徐州範氏字輩:「欽憲效道;敬書訓俊秀,瑞運善厚師,敦本品芝美,希守緒以延,晉昌富康東,修方貫衛寧,勝向恆志士,貴幫建安功。」江蘇徐州銅山縣張集範湖村範氏字輩:「景自世,文士可,魁廷錫,文汝永,朝奉光,祥九仁,讓傳書。」江蘇徐州範氏字輩:「文振開永久,昌盛多富貴。」江蘇徐州銅山大彭鎮範氏字輩:「德耀升權貴,慶家衍楨祥。」
  • 商氏字輩選登——編輯/山東濟寧 商春鋒
    、商濤 (21)東平縣商老莊鄉孫莊村 鳳、雲、延、夢、兆、佔(67-72世) 提供人:商強 (22)東平縣銀山鎮石廟村商氏 懷佔繼保丙,玉慶廣書澤,召得傳嗣方
  • 淳安餘氏:青嶂支派(楓樹嶺)
    卷十七溪口、巨溪、楓香世系,卷十八磕源、茅坪世系。卷十九厚宅世系。卷二十厚宅、下圻世系。卷二十一高峰世系。卷廿二歷代遷派圖、附錄縣誌、仁合公事跡引(詩)、清獻公題門樓詩、學泮公和詩侍郎吾先生題門樓詩、白蝦池記詩、清獻公告天圖、白雲軒記、白蝦池懷古詩、玠公水調歌、各派壽文、行實、傳文。
  • 廖 姓 源
    據《廣韻》、《姓氏考略》等資料所載,周文王有個兒子叫伯廖,因受封於廖邑,其後裔也有以邑名廖為氏,稱廖氏。這支廖氏,望出巨鹿。3、出自偃姓,堯、舜的賢臣皋陶的後裔,以國名為氏。據《潛夫論》云:「皋陶庭堅之後,封於蓼(今河南固始縣),子孫以國為氏。」堯、舜的賢臣皋陶的後裔夏時受封於蓼,春秋時英、立等小國,即皋陶後人所建。楚穆王四年滅英、立二國,其後子孫有以國為氏;或以姓為氏,即為廖氏。
  • 【5月15日】榮源集團
    時間:5月15日 上午9:30地點:主樓E0106榮源集團2018屆春季校園招聘榮辱與共 源遠流長一、集團簡介  榮源集團(原深圳市榮源木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是行業領先的集實木地板和紅木家具的木料供應商及生產商
  • 【10月15日】榮源集團
    榮源集團2019屆秋季校園招聘榮辱與共 源遠流長
  • 卓氏
    二世祖公曰同,趙國中大夫,為避秦仇,改涿為卓姓。三世祖……(八世)茂公,漢光武帝為太傅,封褒德侯。」戰國時期,姬同為肇國中大夫,後來為避秦國因荊柯之事引發的屠殺燕國貴族之難,改以父親姬質成封地「涿」的諧音字「卓」為姓氏,稱卓同。在卓同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封邑名稱改諧音字為姓氏,稱卓氏,世代相傳至今。
  • 《中華段氏統譜》字輩參考—山東
    明朝進士打嚴嵩,燕王掃北時期,明朝1550年間,老名段家皂又叫段家臺遷至於山東無棣段家村450多年段氏家族.所知先祖為紅如公):永大玉金新希榮。濱州陽信水落坡鄉段馬村(段景長提供。)祥昌龍在錫,善興國宜向。(黃河南)汝樹照堂鏗,清松耀基銘。澤棟勳聖錫,太岫為善範。菏澤單縣:樹德世昌,金玉維相。希賢作聖,履道之光。菏澤單縣(段國勝提供):景…文學才菏澤單縣(段福旺提供):文繼瑞秉福菏澤鄆城:福作連宇(於)瑞,佑(右)殿元若令。志乃同時建,利(履)樹慕全範。
  • 廖氏發祥祖德行公後裔徙川源考
    文俊妣顏氏生運連、橋、林、江四子,運連妣尹氏生啟玄、祿、榮、修、達、貴、平七子,啟貴(字五桂)上川。文璽妣肖氏生運相、運表,運表妣劉氏生啟正、榮、松、龍、贏、讚,啟榮(字榮祿)上川。宗舉次子彥合妣袁氏生祖聖,祖聖妣楊氏生文備、文友,文友妣姚氏生運乾、海、金,運海上川。  思邱子孫居川。
  • 《中華段氏統譜》字輩參考—湖南
    勝立本道業(善仁多百代),朝庭自榮昌(子孫自吉祥,萬載樂安康)常德(百度段氏吧,譜載:志剛公後代,母為賀氏):明倫德澤長,治家維孝友。常德澧縣:中政必賢明。文能尚遇志,永世錫宏德。孝友傳家遠,詩書繼澤長。勝立本道業,朝庭自榮昌。常德澧縣(段兆明提供):(大門):人倫思禮法,忠政必賢明,文(才)能尚(方)遇志。永世錫宏德,孝友傳家長。
  • 江州義門陳氏汀州魁公後裔衡公~贄公源流世系
    玫公字克照授登仕郎為德安令升兵馬使,玫公妣呂氏生讓公字介拱號謙亨,官御前兵馬使,升常德府太守,世居鳳凰山下魁星點鬥形。讓公妣尹氏生三子:元、旭、啟。元公字兆夢,宋度宗元年(1274年)舉進士官監察御史使待郎,妣張氏、宣氏、趙氏共生九子:灝、角、越、章、成、鴻、魁、峙、逵。魁公字景高,魁進士官為汀州太守,攜帶家丁九十七人入福建汀州莊。妣劉氏、李氏生五子:昆、侖、嵩、嶽、峰。
  • 【最全】白 姓 來 源 大 全
    出自羋姓,屬於以封地為氏。春秋後期,楚惠王封太子建在白邑(今河南息縣包信鎮西南),因楚國的邑大夫稱公,故世稱白公勝。其後世子孫多以封邑為姓氏。        遠古時期,中國北部炎帝(部落)有一個大臣白阜,炎帝是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別號朱襄,距今約5000年)。據《姓考》《姓觿》《姓氏解份》《姓氏尋源》等書籍記載"炎帝有臣白阜,為黃帝通水脈,當為白氏之始"。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董代富 ‖ 納溪竹海巫氏保留的客家文化
    巫氏後人為紀念始祖艱苦奮鬥精神,把文景公穿過的「腳馬」一直供奉在窵嘴屋基神龕上,直到文革時才被毀掉。 獨特的家族神龕,兩旁 「高辛脈派家聲遠,兩相鹹賢世澤長」,中行 「巫氏歷代高曾遠祖之位」,這種專寫族源的神龕,不涉及天、地、君,與四川許多其他湖廣移民相異。 1750年在窵嘴大門上掛的木質對聯,描寫進川前一代老祖婆安葬地紅石馬的風水特點。聯曰:石馬逶迤蜈蚣接穴千年富,騎龍迢遞蜥蜴登祠萬載新。
  • 試論閩臺粘氏的源流、分播及其族親交往
    粘氏元末入閩,至清代分播臺灣,是閩臺族姓血脈相連的典型代表。兩百多年來,閩臺粘氏族人跨越海峽,尋根謁祖、編修宗譜、往來熱絡,彰顯閩臺地緣近、血緣親、法緣久、商緣廣、文緣同的內在聯繫。結合館藏閩臺粘氏族譜及相關歷史典籍、地方文獻,對粘氏姓源、入閩播遷、渡海遷臺及宗親交流等問題進行系統梳理兼具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 牟氏起源
    再說<大武之樂>舞開始,第一段舞者向北行進,象徵周武王開始出兵向北討伐;第二段象徵滅掉了殷商;第三段象徵周武王又向南出兵;第四段象徵周武王徵服了南方各國,使南方各國成為周朝的疆土;第五段舞者分為兩隊,象徵周公、召公一左一右輔佐周王朝;第六段,舞者又回復到開始時的原位,象徵著對天子的尊崇。
  • 江西三僚曾氏觀音望海|曾氏祖墳,成萬丁之族
    三僚曾氏本家的祖墳筆者曾去過多次,觀音望海是我曾氏十世祖巽山公夫婦的墓地。而且此地發丁很快,據說巽山公夫婦葬下後,三僚曾氏人丁興旺,到如今已是萬丁之族。    巽山公夫婦墓  觀音望海位於興國縣古龍崗鎮忠田村,並非在三僚,巽山公的妻子鍾氏是忠田村人氏。對於為何會葬在鍾氏娘家,在當地和曾氏一族中都流傳著一則事跡。
  • 文球才是江右文氏始祖
    、仲憲——11世玉英、玉霄、玉簡;九疇——12世興隆;廣、見、榮;伯、仲、叔——13世春元(文時)、春魁(元新)、春志(元鼎)——14世……(略)。在吉水娶孫氏為妻,從此在江右成家立業,繁衍後代,形成江右文氏大家族。球公歿葬吉水治下。妣孫氏歿葬吉水。可見球公生老病死,從未離開過吉水。在球公之前,江右沒有文姓。可見文球是江右文姓第一人,是江右文氏始祖。以球公為始祖,目前巳繁衍到近六十代人,真可謂枝繁葉茂,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