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從長汀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管委會獲悉,「一江兩岸」景觀修復工程建設持續推進,作為客家民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基地的八喜館即將對外開放,臥龍書院完成龍學館、先賢祠、講堂、藏書館四棟主體建築的建設,「紅色小上海」舊址保護提升項目全面啟動。
長汀是全省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當中唯一的縣級城市,也是唯一基本將原有古城池格局保留下來的歷史名城。古城保護核心區2.48平方公裡,有東大街、水東街、店頭街、南大街等4條歷史街區和省蘇維埃政府舊址等一個歷史地段。
長汀縣委、縣政府始終把名城保護作為中心工作,堅持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一任接著一任幹,全力打造名城品牌。在文化保護理念上緊扣「古韻」二字做文章;在旅遊開發規劃上堅持「金鑲玉」定位,即在加強文物古蹟保護的同時,實施「一江兩岸」景觀修復工程,在汀州城這塊古玉周邊打造黃金帶,神似2008年奧運金牌「金鑲玉」;在整體發展布局上追求「眾星捧月」,把長汀古城區比作一輪月亮,通過福建古韻汀州旅遊發展有限公司這個平臺,把汀江源龍門漂流、汀江第一古碼頭曲凹哩、國家溼地公園、客家山寨丁屋嶺等作為「星」來打造,融為一體,從而形成「眾星捧月」格局。
打造名城品牌,長汀縣專門成立組織機構,設立正科級政府派出機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對名城的保護利用進行實體化運作。2012年以來,長汀名城保護工作按時序進度持續推進。「一江兩岸」完成了太平雙廊橋建設以及太平雙廊橋至水東橋段沿江清水步棧道建設,西岸完成了登科牌樓、艄公樓、八喜館、大夫第、觀景樓、朝聖廣場、吊腳樓、龍潭戲臺、龍潭公園、濟川門等主要節點的保護、修繕和提升。東岸完成了江邊市場沿江立面改造。目前正重點著手「紅色小上海」項目建設。
歷史街區保護已完成「三元閣改造」「西水東調」古城壕建設的「七裡河至三元閣引水工程」,完成了店頭街及附街新民街、和平巷的改造項目提升配套建設、東大街、南大街路面和沿街立面改造,完成了濟川門至惠吉門64幢沿江民居立面改造。
名城保護和利用極大地推動了長汀文化旅遊產業的轉型升級。今年1-10月,長汀預計接待旅遊人數27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9.01億元,增長27.4%。(通訊員 陳天長 鍾臣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