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等教育的發展,有種破釜沉舟的意味。
1983年1月,深圳大學申請創辦,時任深圳市委書記梁湘表態:下決心「賣掉褲子」也要辦深大。果然,深圳大學以奇蹟般的速度建了起來。從創辦到開學,歷時不到8個月;
1993年,深圳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現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由深圳市政府同意招生,第一屆共59名學生,在同年9月入學;
2012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建立南方科技大學,明確賦予它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使命。
40年來,從零開始的深圳高等教育,昭示著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以一種最具有深圳風格的方式生長起來,辦得熱熱烈烈,風風火火!
圖丨深圳
▎深大與南科大
1984年1月,鄧小平到蛇口視察,途徑粵海門村,滿目荒蕪。梁湘指著一片只有兩部推土機和幾個地質勘察架的荒地說:這就是深圳大學!
幾個月後,嶄新的教學樓果然巍然矗立在了這片荒地上。當年9月27日,深圳大學舉行隆重的成立暨首屆開學典禮,總共錄取了216名學生。
圖丨深圳大學
2007年,是深圳在GDP全國第四的位置上穩站的第9年;高新技術企業群的產值高達 6306.38 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正是這一年,深圳市政府正式啟動籌建了另一所高起點、高水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
圖丨南方科技大學
南科大於2010年12月正式獲批籌建,2012年4月正式「去籌」轉正,2018年5月新增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是全國最快成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的高校。
深圳的高等教育,自此開始一路狂奔。
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建校不過短短數年的南方科技大學世界排名301-350,位列全國第9。
在各大權威世界大學排行榜當中,深圳大學均已上榜,穩居內地高校前50強,並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實現排名的大躍升。
2019年,深圳技術大學迎來首次獨立招生,也是該校招生的第三個年頭,但其招生生源表現已經排進了廣東省高校前十。
如果將合作辦學納入評價體系,那麼深圳的高教實力還將再上一個臺階。
▎清華、北大、哈工大
根據國家規定,地方政府原則上不允許直接創辦高等院校,只能從專科院校起步。
這樣的周期算下來,從零開始創辦一所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一本院校,最少花費掉整整28年時間。
28年太長,所以深圳走了捷徑:從研究生院入手。
2000年,深圳市政府首先開啟了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內名校的合作,建立研究生院。三所學校統一規劃,集中建設,共享圖書館與食堂。
而深圳,再次成就了這3所頂尖名校的發展新傳奇。
2014年,在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的基礎上,深圳市人民政府、清華大學與加州伯克利大學聯合成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2019年7月,首屆博士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生已順利畢業。
圖丨TBSI首屆研究生畢業典禮舉辦
2016年,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開始招收首屆本科生,生源質量連年攀升。2019年,哈工大(深圳)在20個招生省份「雙一流」高校中錄取最低分平均排位,已經位列第11名。
圖丨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2016年,市政府發布了《關於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公布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大學計劃」:
繼續引進國內外名牌大學來深辦學,重點建設本科層次以上萬人規模高水平大學。
此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校園,深圳墨爾本生命健康工程學院……更多為人熟知的名字出現在了深圳。
8月24日,中山大學深圳校區迎來首批入駐新生。2017年以來,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科研經費總量已連續兩年實現翻番。2019年到帳科研經費已突破2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及經費連續兩年實現倍增。
圖丨中山大學深圳校區
如今,深圳市現有高校15所,全日制在校學生11.32萬人,專任教師6999人,專任教師博士學位佔66%。形容深圳高等教育的發展,唯有5個字最為恰當:跨越式發展。
▎越開放,越強大
深圳的高等教育,要走一條走前人沒走過的路。
建校伊始,深圳大學就顯示出了非同一般的改革魄力。
這不僅是全國第一所畢業不包分配,實行雙向選擇、推薦就業的高校,更是在國內率先擁有校董事會,和由「布衣教授」組成的委員會的大學。
圖丨深圳大學學子
在深圳特區設立40周年之際,「先行先試」、「敢想敢闖」的精神已經深深刻進了這座城市的基因。
時至今日,無論是深圳大學還是南科大,任何一所正在尋求改革與突破的大學,都將面臨著諸多的難題,其中最棘手的一條便是:與舊有體制的衝突。
體制之下,各方支持深圳闖出了一片天。這正昭示著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
中國的高等教育,越開放,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