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搭建了代數、分析與拓撲之間的橋梁

2021-02-08 原理

他是一位建造者,在數學的不同領域之間搭建橋梁;他是一位創造者,發展了被廣泛應用的數學工具;他更是一位遠見者,打開了新的數學世界,使數學家有了新的探索方向。他便是柏原正樹(Masaki Kashiwara)。在他近50年的數學生涯中,他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用前所未有的方法證明了驚人的定理。


在2018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柏原正樹獲得了陳省身獎(Chern Medal),以表彰他在代數分析表示論中做出的傑出和基礎的貢獻。他在當前的數學領域裡留下了獨特的印記。



○  柏原正樹。| 圖片來源:ICM



柏原正樹最早的重要貢獻是發展了一種叫作D模(D-module)的工具。D模是一種由微分方程編織而成的精巧數學結構,是廣泛應用於科學領域的、最基本的數學工具之一。


D模最初是由柏原正樹在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的導師——佐藤幹夫創造的。他們一起工作,發現了所有不同類型的D模,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



○  柏原正樹:「我記了很多筆記,我沒有數過,不過大概有好幾百本。」 | 圖片來源:ICM


構建這些D模結構的基本單元是微分方程。微分方程屬於數學分析的範疇,它描述變量之間的關係,處於現代科學的核心。例如,移動物體的速度就是通過微分方程表達的,它描述了運動距離與經過的時間之間的關係。


但是,D模使用的框架來自於數學中一個抽象得多的分支——代數。在代數中,所有細節都被剝離,只專注於所涉及的抽象結構的核心。


因而,D模連接了分析與代數這兩個數學領域,使得一個領域的研究對象和方法可以進入另一個領域。柏原正樹極大地發展了D模理論,使之成為一個全新的領域——代數分析的基礎。


然後,柏原正樹使用D模來證明數學上一個長久以來懸而未決且極其重要的開放性問題——黎曼-希爾伯特問題,這是希爾伯特1900年提出的一個問題(希爾伯特23個問題的第二十一個)的推廣。


我們知道一個方程可能有多個解。例如,方程 sin(x)=0 有 0、π、2π、kπ 這一系列解。我們稱方程是多值的




○  左圖:多值的sin函數。右圖:在x=0處存在奇點的函數1/x。


另外,有些函數在一些點是沒有定義的。例如函數1/x,當 x 趨近 0 時,函數值趨向於無窮大,它在 x=0 處是沒有定義的。我們稱這樣的點為奇點。在奇點附近,方程的行為變得怪異。


如果這種多值性出現在奇點附近,而不是像sin函數一樣周期性地變化,就會成為一個特殊的問題。


數學家用方程對應的單值群(monodromy group)來理解這種奇怪的行為。這種群描述當方程的解在奇點附近變化時產生的空間形狀,也就是空間的拓撲結構

○  在複平面上,函數log(z)在z=0處存在一個奇點。複平面上繞奇點整數圈的z,其log(z)的值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在複平面上,log(z)函數是多值的。如果圍繞奇點構建一個如圖所示的螺旋曲面,那麼當z環繞奇點時,log(z)將從一個單葉分支進入另一個單葉分支,而不是回到原來的複平面,也就是說,函數變成了單值的。| 圖片來源:Wikipedia


線性微分方程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微分方程。任何一個線性微分方程都有著與之關聯的單值群。然而,黎曼-希爾伯特問題問的是一個相反的問題:對於每一個單值群,是不是也存在一個相關聯的線性微分方程,它在奇點附近的行為由單值群來描述?


包含單個變量的線性微分方程已經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解決了。在八十年代,柏原正樹找到了問題的答案。他展示了對於任意一個單值群,如何找到相關聯的線性微分方程,也就是說,找到在奇點附近具有特定行為的所有線性微分方程。


這是一個突出的成果,而且,他的方法為代數分析與拓撲這兩個領域搭建了一個重要的橋梁



○  學習中的柏原正樹。| 圖片來源:ICM



柏原正樹貢獻良多的另一個數學領域是表示論(representation theory)。這是一種可以將抽象的代數結構描述為一種更易於理解的事物——作用於向量空間的矩陣——的方式。


表示論探索的是關於對稱的問題。數學領域中最基本的問題之一是關於可能存在的所有不同類型的對稱性。在物理世界,我們只會體驗到幾種基本類型的對稱性:臉部的鏡像對稱,雪花的旋轉對稱,地板圖案的平移對稱,以及它們之間的組合,例如螺旋形的開瓶器。然而在更高維度,有著無窮多種可能性。表示論提出的問題是:展現一種特定類型對稱性的所有不同的數學對象有哪些?


柏原正樹與合作者一起,證明了表示論領域的Kazhdan-Lusztig猜想,這一問題處於分析、代數與幾何的交匯處。他們的證明方法是如此聰明且出人意料,甚至連該領域的數學家都讚嘆不已。之後他又與另一位數學家合作,證明了這個猜想更普遍的形式。這一證明如同一場革命,使得表示論發展成了現在的形式。



○  柏原正樹的水晶基定理。 | 圖片來源:ICM


通常,許多不同的數學對象會展現出同一種特定類型的對稱性,而這些數學對象會以難以理解的複雜方式彼此關聯。為了表示這些數學對象之間的關係,柏原正樹引入了水晶基(crystal base)的想法,使得能夠利用組合數學來回答表示論中的問題。


水晶基的概念揭示了複雜數學結構(用作用於向量空間的矩陣來表示)的核心是(graph)。水晶圖(crystal graph)的頂點是基底,圖的邊表示這些元素是如何相互關聯的。


○  水晶基的一個例子。從右上角的內嵌圖中,可以看見圖結構的邊和頂點。| 圖片來源:Anne Schilling/Philip Sternberg


這項工作的影響超出了數學領域。水晶基的概念在數學物理領域非常有用,它被用來證明粒子系統統計行為的公式。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數學教授Anne Schilling說:「除了在表示論和統計力學方面的應用,水晶基在數論領域也產生了影響,尤其是自守形式(automorphic form)和狄利克雷級數。事實上,2013年ICERM數學研究所整個學期的課程都集中在組合表示論(combinatorial representation theory),也就是水晶基與數論的相互作用。 」



○  日本京都,柏原正樹在前往工作的途中。| 圖片來源:ICM


柏原正樹沒有停下來,他仍然與許多不同的人合作,繼續做著突破性的工作。


2016年,他證明了之前的黎曼-希爾伯特對應(Riemann-Hilbert correspondence)的一個延伸問題。他還在搭建不同數學領域之間的橋梁,包括辛幾何。他的工作激發了許多數學家的靈感,另外,他還寫出了被多個領域奉為「聖經」的教科書。


他的頒獎詞中寫道:「柏原正樹的工作具有突出的深度、廣度、才華和非凡的獨創性。如果沒有他的貢獻,無法想像代數分析和表示論會是什麼樣子。」


參考來源:

https://www.mathunion.org/imu-awards/chern-medal-award/chern-medal-award-2018

https://plus.maths.org/content/chern-medal-2018-masaki-kashiwara

相關焦點

  • 代數,分析,幾何與拓撲,現代數學的三大方法論
    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數學並不是像生物學分類那樣,按照界門綱目科屬種那樣能夠嚴格地分出不同層次的分界線。現代數學不同領域的差異當然存在,但是這些領域的邊界線則犬牙交錯,交叉的地方並不清晰。而且某個領域使用其他領域的方法和定理也是很常見的事情。
  • 代數拓撲學大師江澤涵
    他毅然歸國,開源拓流,傳揚拓撲學,將自己的美好青春與祖國高等數學的發展緊緊聯繫在一起。1902年10月6日,江澤涵出生於安徽旌德縣的一個小鄉村。由於家境不錯,在很小的時候,江澤涵便進入當地一所小學讀書,在學習中度過了一個美好而又充實的童年。
  • 數學三大核心領域----代數幾何分析
    解析幾何通過平面直角坐標系和空間直角坐標系,建立點與實數對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從而建立起曲線或曲面與方程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因而就能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問題,或用幾何方法研究代數問題。在初等數學中,幾何與代數是彼此獨立的兩個分支;在方法上,它們也基本是互不相關的。解析幾何的建立,不僅由於在內容上引入了變量的研究而開創了變量數學,而且在方法上也使幾何方法與代數方法結合起來。
  • 搭建起「大家庭」與「小家庭」之間的溝通橋梁
    原標題:搭建起「大家庭」與「小家庭」之間的溝通橋梁「以前我覺得工作作風是他一個人的事,今天籤訂的家庭助廉承諾書讓我明白,廉潔的風氣需要一家人共同維護、共同堅守。」家訪過程中,一名紀檢監察幹部家屬感慨地說。為確保家訪活動取得實效,每次家訪都會形成幹部家訪記錄表,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分析研判,確保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幫助紀檢監察幹部塑造廉潔向上的良好家風。
  • 吳傑:拓撲世界的架構師
    在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頒獎典禮上發言(從左到右依次為:吳傑、劉建亞、包剛、章志飛)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刺激了幾何學與拓撲學的發展,通過與天文學、力學、物理等領域及數學其他分支,如分析與代數的交叉應用,代數拓撲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數學領域
  • 純數學|代數拓撲 Seifert-van Kampen定理
    在數學中,代數拓撲的塞夫特-範卡姆彭定理(以赫伯特·塞夫特和埃格伯特·范卡姆彭命名),有時也被稱為範卡姆彭定理,用覆蓋X的兩個開放的、路徑相連的子空間的基本組來表示拓撲空間X的基本組的結構。不幸的是,上面給出的定理沒有計算圓的基本群,而圓是代數拓撲中最重要的基本例子。其原因是圓不能實現為兩個開口集的併集與相交連通。這個問題可以通過使用在一組基點集A上的廣群π1(X,A), 根據情況的幾何形狀進行選擇來解決。因此,對於圓,使用兩個基點。
  • 吉林大學數學學院、數學研究所代數拓撲課程教學大綱
    代數拓撲 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編號:31021023                  課程名稱:代數拓撲   學時:72    學分:4                    開課學期:2   開課單位:數學研究所
  • 數學中的「拓撲」到底是什麼?
    兩個拓撲空間之間映射的連續性被定義為:如果開集的原像為開集,那麼映射連續。可以看到,「δ-ε」語言完全就是這種拓撲語言的特例,而微積分所關心的不過是歐式空間而已。有了拓撲之後,我們所能研究的空間範圍就大大地擴展了,例如函數本身也能構成拓撲空間,這些空間就成為了泛函分析的研究對象。
  • 代數、幾何、分析 各自的範疇或者說三者到底有什麼不同
    解析幾何通過平面直角坐標系和空間直角坐標系,建立點與實數對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從而建立起曲線或曲面與方程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因而就能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問題,或用幾何方法研究代數問題。在初等數學中,幾何與代數是彼此獨立的兩個分支;在方法上,它們也基本是互不相關的。解析幾何的建立,不僅由於在內容上引入了變量的研究而開創了變量數學,而且在方法上也使幾何方法與代數方法結合起來。
  • 什麼是代數幾何?(文字版)
    這樣,每一條復代數曲線都對應了一個抽象的被稱為黎曼面的幾何對象。黎曼的初始目標是對黎曼面上所有的阿貝爾積分進行分類,由此出發他得到了一系列刻畫黎曼面性質的重要定理。由黎曼面與代數曲線的對應關係可知,他實際上是得到了不少關於代數曲線理論的重要成果,因此我們可以講,是黎曼首創了用分析來研究代數曲線的方法。
  • 我國著名代數拓撲學家、南開大學教授林金坤病逝
    據南開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網站消息,我國著名代數拓撲學家,南開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林金坤教授於2020年10月29日傍晚7時許在天津病逝,享年77歲。南開大學數學科學學院介紹,林金坤教授一生淡泊名利,潛心研究,多年來主要從事代數拓撲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在上同調運算以及球面穩定同倫群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項重要研究成果,出版多部教材專著。林金坤還曾任教育部理科數學與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基礎數學組成員、天津市僑聯委員、天津市第十和十一屆政協委員。
  • 中國科大微分幾何研究及《微分幾何與拓撲學》叢書
    《微分幾何學雜誌》審稿人評論認為,這篇論文是幾何分析領域的重大進展,將激發諸多相關研究。菲爾茲獎獲得者西蒙·唐納森稱讚說,這是「幾何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中國科大在微分幾何與拓撲學研究方面源遠流長,聚集了一大批人才。1958年,中國科大創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創辦中國科大應用數學和計算技術系(1964年改名為數學系)。
  • 他是拒絕菲爾茲獎的怪才,在事業巔峰退出數學界的代數幾何上帝
    格羅滕迪克幾乎沒怎麼看書,他不喜歡通過讀書而學習新知識,他喜歡的是自己去重構這些知識(又是重新編寫教科書的節奏),而且他會經常沉迷研究工作無法自拔。 由於對拓撲線性空間非常感興趣,他參加了丟多涅和施瓦茲在南錫開辦的關於拓撲線性空間的研討班。
  • 幾何與拓撲系列二 | 數學工作者必備書單(第6期)
    然而近些年代數幾何不論是風格還是語言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代數幾何原理》展示了相關理論的主要研究結果和計算工具的發展。本書有如下特點:1.本書以研究具體幾何問題和特殊類代數簇為中心來展開。2.注重實例的複雜性與通常模式的對稱性這兩者之間的均衡,在選擇的論題和敘述順序中,書中儘量體現這種關係。
  • 20世紀拓撲學簡介
    但直到20世紀下半葉,通過本文介紹的12位菲爾茲獎獲得者以及其他一些大數學家的工作,拓撲學才真正脫穎而出,成為數學發展的領頭羊,把傳統的數學領域——數論、代數、幾何、分析加以改造,並推向一個全新的水平,而且還給理論物理、化學、生物科學、經濟學甚至心理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應用。這種成就是高斯的數學女王——數論與傳統的前沿——分析所達不到的。
  • 漫談微分幾何、多複變函數與代數幾何
    例如:Lerey研究代數拓撲得出得層論,在代數拓撲中影響不大,單卻由於Serre,Weil和H• Cartan(E•Cartan長子)的引進,深刻影響了代數幾何和多複變函數論。Chern研究Hermite空間的示性類,但同時影響了代數幾何、微分幾何和多複變函數論。Hironaka研究代數幾何中的奇點消解,但是他研究的複流形到復解析空間的修改與吹脹則影響了復解析空間理論。
  • 代數幾何簡史
    現在我們就來討論這個時期的代數幾何。在討論Riemann的工作之前,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Abel對於橢圓積分和橢圓函數的研究。Abel發現了橢圓函數的雙周期性,從而為橢圓曲線以及更高次曲線的研究奠定了基礎。而談到Riemann的工作,我們只能用偉大來形容。不僅是代數幾何,Riemann對整個幾何學有著革命性的影響,他將幾何學從古典時期帶到了現代時期。
  • 一文搞懂代數幾何發展史(一)
    抽象代數、代數拓撲與微分拓撲、整體微分幾何以及分析學中的許多重要理論都是因代數幾何研究的需要而提出的。我們不妨可以簡單地將代數幾何看成是「用多項式研究幾何、用幾何的想法研究多項式」的學科。特別是從代數幾何中體現出來的代數與幾何相互作用的方式,具有普遍的意義,目前這種思想方法已經滲透到了幾乎所有的現代數學各主要分支學科中。
  • 漫談抽象代數
    ——代數中最不可理解的就是,代數竟然是可以理解的。代數的深刻來自數學思想,而不是運算——論運算,微分和積分都比它複雜得多,這就是物理大師Feynman選擇矩陣而不是偏微分方程來給低年級本科生講述量子力學的原因(參閱Feynman講義卷III,趙凱華的新概念量子物理也用的是這種講法:因為矩陣和代數運算更接近高中數學,幾乎每個讀過物理奧賽書的同學都會用行列式求解電路的基爾霍夫方程組——奧賽總是儘量迴避微積分,必要的時候就用「小量分析」代替,並且取名為微元近似
  • 拓撲學是什麼?歐拉、佩雷爾曼,研究拓撲學的都是什麼神級天才?
    拓撲學(topology)是研究幾何圖形或空間在連續改變形狀後還能保持不變的一些性質的學科。它只考慮物體間的位置關係而不考慮它們的形狀和大小。在拓撲學裡,重要的拓撲性質包括連通性與緊緻性。聽著是不是很難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