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數拓撲學大師江澤涵

2020-12-11 百家號

他毅然歸國,開源拓流,傳揚拓撲學,將自己的美好青春與祖國高等數學的發展緊緊聯繫在一起。

1902年10月6日,江澤涵出生於安徽旌德縣的一個小鄉村。由於家境不錯,在很小的時候,江澤涵便進入當地一所小學讀書,在學習中度過了一個美好而又充實的童年。江澤涵從小就很聰明,加上他又十分的勤奮,要學習的知識很快就能弄懂,尤其是他的數學,幾乎每次都是班裡的第一。

小學畢業之後,他跟隨親人來到北方求學,而這位帶他到北方來的親人,正是中國著名的學者胡適先生。江澤涵跟著胡適一路北上,最終來到了天津。經介紹,江澤涵如願進入了當時南開大學附屬中學學習。憑著驚人的天賦和刻苦努力,江澤涵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學完了當時中學所有的課程。畢業之後,江澤涵更是被著名的數學家姜立夫看中並收為弟子。從此,江澤涵的數學生涯,算是正式的開始了。

在同姜老先生相處的時光裡,江澤涵幾乎每天都很早起床學習數學知識。見到他如此認真的學習狀態,姜老先生也盡心盡力將自己一生所學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他。同年,江澤涵在姜立夫的介紹之下,在廈門大學當了助教。

晚年的江澤涵(網絡圖)

姜立夫看著在做學問、教學、辦學以及為人等諸多方面頗有成就的江澤涵,覺得是時候讓他自己一個人出去遊學了。於是,江澤涵告別了多年悉心照顧自己的恩師,隻身一人來到了美國哈弗大學專攻數學代數。在哈佛大學的學習生活中,江澤涵首次接觸到了著名的莫爾斯臨界點理論。由於該理論剛問世不久,並且在數學代數的分支拓撲學中有很高的應用價值,江澤涵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開始了對這項數學界新興學科的研究工作。很快,江澤涵憑藉著自己的驚人天賦和刻苦的研究,在這一學科中的重點不動點理論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發表了研究論文之後的江澤涵並沒有一直留在美國發展,而是選擇了回到剛剛經歷了抗日戰爭的中國,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為中國的發展貢獻出一份力量。

江澤涵(網絡圖)

回國之後的江澤涵並沒有中斷對不動點的研究,他破天荒的將莫爾斯臨界點理論直接運用於數學分析學上,並證明了格林函數在它的內部存在臨界點等許多著名數學結論。同時,憑著自己多年來的數學功底,他對國際上研究已多年處於停滯不前的尼爾森理論進行了計算,突破重重困難,最終提出了自映射的倫型概念,從而證明了尼爾森數具有倫型不變性。而這一重大研究成果,打破了尼爾森理論在世界上50多年來停滯不前的局面,從而開創了拓撲學界的一個新的「中國學派」。

在江澤涵的帶領下,拓撲學在中國取得了飛速的發展,遠超世界先進水平。他在科學研究上精益求精,為後世的數學家們作出了表率,其崇高品德為後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簡介:江澤涵(1902年10月6日~1994年3月29日),安徽旌德人,數學家,數學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致力於拓撲學,特別是不動點理論的研究,是我國拓撲學研究的開拓者之一。名言:學習數學便是要「想清楚、說明白、寫乾淨」。作者:小草

相關焦點

  • 代數,分析,幾何與拓撲,現代數學的三大方法論
    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數學並不是像生物學分類那樣,按照界門綱目科屬種那樣能夠嚴格地分出不同層次的分界線。現代數學不同領域的差異當然存在,但是這些領域的邊界線則犬牙交錯,交叉的地方並不清晰。而且某個領域使用其他領域的方法和定理也是很常見的事情。
  • 20世紀拓撲學簡介
    布爾巴基學派的主將迪厄多內(J.Dieudonn)在1970年代中曾這樣概括:「代數拓撲學與微分拓撲學通過它們對於所有其他數學分支的影響,才真正應該名副其實地稱為20世紀數學的女王。」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雖都因拓撲學上的成就獲獎,但大都在其他數學領域乃至理論物理和哲學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而這正反映了拓撲學的地位。許多人是真正的數學大師,是當今數學界的領袖人物。這12位獲獎者的工作顯示出20世紀拓撲學的發展軌跡。
  • 我國著名代數拓撲學家、南開大學教授林金坤病逝
    據南開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網站消息,我國著名代數拓撲學家,南開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林金坤教授於2020年10月29日傍晚7時許在天津病逝,享年77歲。南開大學數學科學學院介紹,林金坤教授一生淡泊名利,潛心研究,多年來主要從事代數拓撲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在上同調運算以及球面穩定同倫群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項重要研究成果,出版多部教材專著。林金坤還曾任教育部理科數學與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基礎數學組成員、天津市僑聯委員、天津市第十和十一屆政協委員。
  • 吉林大學數學學院、數學研究所代數拓撲課程教學大綱
    代數拓撲 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編號:31021023                  課程名稱:代數拓撲   學時:72    學分:4                    開課學期:2   開課單位:數學研究所
  • 經典拓撲學教程:《一般拓撲學》
    本書是關於一般拓撲的一部經典著作,書中系統介紹了一般拓撲的基本知識。正文共分7章,包括拓撲空間、Moore-Smith收斂、乘積空間和商空間、嵌入和度量化、緊空間、一致空間、函數空間。此外,還有一章預備知識和一個附錄。每章之後有大量問題,作為正文的補充和延伸,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正文的內容。書末由譯者加寫了一個附錄,介紹了近期拓撲學發展的概貌。
  • UTM拓撲學入門經典:​《基礎拓撲學》
    內容簡介:《基礎拓撲學》是一部拓撲學入門書。
  • 吳傑:拓撲世界的架構師
    國際著名拓撲學專家、河北師範大學數信學院全職特聘教授吳傑,從一個專科生出發,打開了拓撲數學研究的大門,30多年逐夢前行,最終澆灌出拓撲領域的夢想之花。他在代數拓撲和應用拓撲研究,尤其是同倫群組合刻畫、非穩定同倫論及構型空間等方面,獲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或許,我與數學天生有緣」,回望走過的路,吳傑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
  • 中國科大微分幾何研究及《微分幾何與拓撲學》叢書
    吳文俊先生為我國微分幾何研究的開拓者,他是我國最具國際影響的數學家之一、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首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由於其在拓撲學示性類及示嵌類方面的出色工作獲得該獎),他對數學的主要領域拓撲學、代數幾何學、微分幾何學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引進的示性類和示嵌類被稱為「吳示性類」和「吳示嵌類」,他導出的示性類之間的關係式被稱為「吳公式」。
  • 純數學|代數拓撲 Seifert-van Kampen定理
    在數學中,代數拓撲的塞夫特-範卡姆彭定理(以赫伯特·塞夫特和埃格伯特·范卡姆彭命名),有時也被稱為範卡姆彭定理,用覆蓋X的兩個開放的、路徑相連的子空間的基本組來表示拓撲空間X的基本組的結構。不幸的是,上面給出的定理沒有計算圓的基本群,而圓是代數拓撲中最重要的基本例子。其原因是圓不能實現為兩個開口集的併集與相交連通。這個問題可以通過使用在一組基點集A上的廣群π1(X,A), 根據情況的幾何形狀進行選擇來解決。因此,對於圓,使用兩個基點。
  • 首屆泛太平洋拓撲學及其應用國際會議在閩南師範大學舉辦
    11月26-30日,首屆泛太平洋拓撲學及其應用國際會議在閩南師範大學舉辦。  來自美國、日本、墨西哥等27個國家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的拓撲學研究者280餘人齊聚漳州,探討拓撲學最新進展和最新研究動態,進一步加強拓撲學學者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促進我國拓撲學理論的發展和影響力。
  • 拓撲學是什麼?歐拉、佩雷爾曼,研究拓撲學的都是什麼神級天才?
    拓撲學(topology)是研究幾何圖形或空間在連續改變形狀後還能保持不變的一些性質的學科。它只考慮物體間的位置關係而不考慮它們的形狀和大小。在拓撲學裡,重要的拓撲性質包括連通性與緊緻性。聽著是不是很難懂?
  • 數學中的「拓撲」到底是什麼?
    拓撲學最後我們再來看看「拓撲學」這門數學學科。拓撲是Topology的音譯,它原本的意思是地形地貌,後來被賦予了「位置分析」的內涵。最早提出「位置分析」這種數學思想的是萊布尼茨,而拓撲學的真正起源恐怕要追溯到歐拉關於著名的「七橋問題」的研究。
  • 他搭建了代數、分析與拓撲之間的橋梁
    但是,D模使用的框架來自於數學中一個抽象得多的分支——代數。在代數中,所有細節都被剝離,只專注於所涉及的抽象結構的核心。因而,D模連接了分析與代數這兩個數學領域,使得一個領域的研究對象和方法可以進入另一個領域。
  • 首屆「泛太平洋拓撲學及應用國際會議」汕大衛星會議成功召開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劉應明教授等擔任顧問委員會的首屆泛太平洋拓撲學及應用國際會議(1st Pan-Pacifi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opology  這次會議主要是為了展示拓撲學及其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會議包含代數拓撲學、模糊拓撲及分類、連續統理論、幾何及無限維拓撲、紐結理論、集合論、集合論拓撲學、拓撲代數學、拓撲及跨學科應用9個方向。楊忠強教授是本次會議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並負責「幾何與無限維拓撲」小組的報告安排。
  • 神秘的拓撲學,起源於遊戲的數學,柔軟的數學
    特別是,它曾直接導致過新的數學分支的創立,拓撲學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引進了許多不變量:基本群、同調、貝蒂數、撓係數,探討了三維流形的拓撲分類問題,提出了著名的龐加萊猜想。拓撲學發展到今天,在理論上已經十分明顯分成了兩個分支。一個分支是偏重於用分析的方法來研究的,叫做點集拓撲學,或者叫做分析拓撲學。另一個分支是偏重於用代數方法來研究的,叫做代數拓撲。現在,這兩個分支又有統一的趨勢。
  • 漫談抽象代數
    ——代數中最不可理解的就是,代數竟然是可以理解的。代數的深刻來自數學思想,而不是運算——論運算,微分和積分都比它複雜得多,這就是物理大師Feynman選擇矩陣而不是偏微分方程來給低年級本科生講述量子力學的原因(參閱Feynman講義卷III,趙凱華的新概念量子物理也用的是這種講法:因為矩陣和代數運算更接近高中數學,幾乎每個讀過物理奧賽書的同學都會用行列式求解電路的基爾霍夫方程組——奧賽總是儘量迴避微積分,必要的時候就用「小量分析」代替,並且取名為微元近似
  • 吳國平: 拓撲學到底有多重要? 在數學中佔據多高的地位?
    歐拉在解決「七橋問題」過程中,就是拓撲學最原始的「形態」,只不過在當時這些問題被當做一些孤立的問題來處理,隨著拓撲學不斷發展,這些問題在拓撲學的形成中佔著重要的地位。類似像「七橋問題」這樣拓撲學「先聲」的事件,還有「四色問題」、「歐拉定理」等等。「四色問題」等拓撲學經典問題都向我們展現了拓撲學的廣泛應用以及它獨特的思考方式。
  • 幾何與拓撲系列二 | 數學工作者必備書單(第6期)
    (美)Phillip Griffiths(美)Joseph Harris代數幾何是數學中最古老和發展比較快的學科之一,它與投影幾何、複分析、拓撲學、數論以及數學領域的其它分支有著緊密的聯繫。Rotman《代數拓撲導論》一書清晰地闡述了代數拓撲的基本思想,並配有大量練習。書中內容包括:奇異同調、單純同調及胞腔同調;同倫群及上同調環。本書要求讀者具備點集拓撲與基本代數知識。目次:引言;一些基本拓撲概念;單純形;基本群;奇異同調;長正和列;分割與貼合;單純復形;CW復形;自然變換;覆蓋空間;同調群;上同調。
  • 拓撲學
    拓撲學(topology)是研究幾何圖形或空間在連續改變形狀後還能保持不變的一些性質的學科。它只考慮物體間的位置關係而不考慮它們的形狀和大小。在拓撲學裡,重要的拓撲性質包括連通性與緊緻性。拓撲英文名是Topology,直譯是地誌學,最早指研究地形、地貌相類似的有關學科。拓撲學是由幾何學與集合論裡發展出來的學科,研究空間、維度與變換等概念。這些詞彙的來源可追溯至哥特佛萊德·萊布尼茨,他在17世紀提出「位置的幾何學」(geometria situs)和「位相分析」(analysis situs)的說法。萊昂哈德·歐拉的柯尼斯堡七橋問題與歐拉示性數被認為是該領域最初的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