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和越南語雖屬於不同的語序,但是他們都是孤立語,都是有聲調的語言,都是SVO型語言,虛詞和語序均是主要的語法手段。從述語與補語的結合的方式上看,都可分為黏合式和組合式兩種。但它們也存在著一些區別點,認為漢語、越南語述補結構的異同點是由於漢語與越南語分析性程度的不同造成的,屬於類型學上的差異。
【關鍵詞】漢語;越南語;述補結構;接觸
漢語和越南語雖屬於不同的語序,但是他們都是孤立語,都是有聲調的語言,都是SVO型語言,虛詞和語序均是主要的語法手段。從述補結構上看,述補結構是越南語中使用頻率較高、用法較複雜的一類句法結構。越南語和漢語的述補結構在主要特點上有不少相同點,如從補語的語義特點上看,都有結果補語、趨向補語、可能補語、程度補語、情態補語、數量補語等;從補語的語義指向看,補語可以指向述語本身,可以指向述語動詞的施事、受事、述語動詞所依靠的工具以及述語動詞的目的;從述語與補語的結合的方式上看,都可分為黏合式和組合式兩種。但它們也存在著一些區別點,成為越南留學生學習漢語的難點。
一、越南語特有的述補結構
1.越南語有「述語+cho(給)+補語」型述補結構。「cho」(給)表示目的或表示祈使意義,可譯為「要」。所帶補語只能是形容詞。漢語多用狀中結構表示。例如:
表示目的:
表示祈使:
2.越南語有「述語+狀詞補語」型述補結構。狀詞用於說明行為或性質的特徵。狀詞多為固定結構,跟在動詞或形容詞後,補充說明人物動作或事物性質的特點。述語與狀詞之間的搭配是固定的。此類結構在漢語裡常用狀中結構表示。例如:
3.越南語有「述語+ (好)」型述補結構。「 (好)」表示述語達到很高水平,是黏賓結構。漢語用「述語+得+好」格式來表達。例如:
4.越南語有「述語+補語+ (能)」型述補結構。此處的「 」不是結構助詞而是能願動詞,表示行為動作的可能性。漢語用「述語+得/不+補語」表示。當表示肯定的可能時主要用結構助詞「得」連接,如「聽得懂、洗得乾淨」,當表示否定的可能時,主要用否定副詞「不」連接。越南語表可能的有標記的述補結構。例如:
越南語不管表示肯定的可能還是否定的可能都一定要用結構助詞「 (能、可以)」連接。
5.越南語有「述語+ (得)+補語」型述補結構。「 」表示方式或狀態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是黏著述補結構。漢語用「述語+得+補語」表示。例如:
句中的性質形容詞「 (著急)」和副詞「 (很)」直接跟在「 (得)」和後邊作補語,說明「 (收拾)」的方式。
句中的「 (暴發)」是狀態形容詞,跟在動詞「 (發)」的後邊作補語,說明「 (發)」的狀態。類似的例子還有:
句中的「 (慢)」是形容詞,跟在動詞「 (說)」的後邊作補語,說明「 說)」的狀態。
上例子中的「 (很著急)」、「 (暴發)」、「 (慢)」都表示行為動作的狀態,當上述這些成分位於謂語中心語後時卻成為了句子焦點,成為了有標記成分,而且由於這些有標記的成分主要靠形式標記「 (得)」連接。
6.越南語有「述語+(如)+補語」型述補結構。「(如)」表示比較,可譯為「如」。所帶補語一般是名詞、形容詞。往往用結構助詞在動詞的後邊表示比喻,即以充當補語的名詞所表示的事物特點來比較謂語名詞、動詞所表示的特徵、動作行為的狀態。
在越南語中,比較補語中的名詞代表喻體均為動物或動物的生理器官。這樣看,越語的比較補語是一種即有語法作用又有修辭效果的補語類型。例如:
句中的補語「 (鸚鵡)」是表示動物的喻體名詞,它跟「 (如)」放在謂語動詞「 (講)」後邊作補語,表示的事物特徵(鸚鵡的學舍)形狀來比喻「 (講)」的動作狀態。從而產生一種形象生動的效果。類似的例子還有:
越南語的比較補語句中的謂語可以由及物動詞充當,所以有些述語和補語關係自然形成了,我們常見「及物動詞+名詞」的格式。
二、漢語特有的述補結構
1.漢語有「述語+得+補語」型述補結構,越語沒有。因為越南語沒有結構助詞「得」,因此也沒有此類述補結構。漢語裡的此類結構譯為越南語時,越南語根據補語意義的不同,採用不同的結構形式表示。
當補語表示程度時,越南語用黏合式述補結構表示。例如:
當補語表示行為動作為的狀態時越南語裡可以用黏合式述補結構表示,補語可以是短語,也可以用固定結構表示。例如:
黏合式述補結構:
還可用複句表示:
2.漢語有「述語+簡單趨向補語」和「述語+複合趨向補語」型述補結構,越南語只有「述語+趨向補語」一類造成,即沒有複合趨向補語。例如:
漢語「述語+簡單趨向動詞」:跑來跑去走出 飛回下來下去
漢語「述+複合趨向動詞」:說出去飛出來走過去開過來
越語「述語+趨向補語」: (跑來)、 (跑去)
漢語「述語+複合趨向補語」都有確定的立足點,越語「述語+趨向補語」不涉及立足點,說明立足點時,越語可以加上趨向補語後而處所代詞「 (這兒)」、「 (那兒)」來對應。
三、漢語用一種結構形式而越南語用兩種結構表示
有些述補結構類型雖然漢、越語都有但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並不是一對一。漢語裡有的述補結構,越語能用多種結構表達。如,漢語的「動詞+趨向動詞」類述補結構,既可表示行為動作的趨向,也可以表示行為或狀態的開始。表示前一類意義時,越南語與漢語相同,用「動詞+趨向動詞」表示。例如:
但表示後一類意義時,越語多用「 (要)+中心語」類狀中結構表示。例如:
四、結語
漢語、越南語述補結構從宏觀上看,在結構類型、語法功能以及表意特徵上都存在著很多相同點,顯示了兩國語言所特有長期接觸。除了漢語對越南語的影響和滲透外,還存在越南語對漢語的反影響和反滲透,說明語言的接觸和影響具有互相性。從微觀上看,這兩種語言又各有其特殊。隨著時間漢、越南語的述補結構處於不斷發展、不斷豐富的動程中。這期間由於受強勢語言的影響,開始補充和借用了鄰居語言的部分表達形式來滿足自己的表意要求。
(一)漢語、越南語述補結構的相似性
漢語、越南語述補結構在充當述語的語法成分、述語與補語的組合形式以及補語的語義類別上基本相同。漢語大部分述補結構在越語裡都有相應的表達形式。如漢語裡口語程度很高的程度補語類述補結構,在越南語裡可以得到充當的表達。漢語補語的功能與越南語補語的功能很相似,都是用來修飾述語,補充說明述語。兩種不同語言的語法結何以會如此相似。如果說是發生學上原因的話,漢語、越南語有很長期接觸,為何還能保持如此的相近性?如果說是類型學上原因,那麼就可以證明語言接觸可以使另一語言在基本特點上趨同。
(二)越南語述補結構的特徵
越南語的述補結構從顯性的語法形式看,大部分動詞和形容詞,不管是單音節還是雙音節都可以充當述語。補語主要由單音節動詞、雙音節動詞以及固定結構充當,語法成分結構形式較複雜;漢語裡由複雜短語作補語的結果,在越南語裡往往沒有相應形式,而改用其他句法形式表示。這顯示了越語述補結構比漢語沒有那麼複雜。表現了漢語有傳統文字的口語化色彩。述語與補語的黏合以組合式為主,組合式僅僅是一種補充形式。大部分組合式述補結構可以改為黏合式,而語義並無太大變化。從隱性的語法語義看,述語與補語的組合體現出自己的選擇性,在越南語裡能配搭的語義關係在漢語裡不一定能配搭,顯示了不同民族對語義的不同選擇。
越南語主要以黏合式為主,組合式的結構方式是以「 (得)」連接述語和補語,但「 」不是專職的結構助詞,它在語言中的主要作用是充當動詞或能源動詞,作為連接述語和補語的助詞,是受了漢語的影響而產生的一種新的用法,可以說這種分析式不是對漢語分析式的借用,而是一種模仿。
(三)越南語述補結構的鬆動性
越南語的一些述補結構在語法形式上呈現出兩可性,既可黏合式又可組合式,兩種語法形式競爭並用。
黏合式結構體現出補語對述語的依賴性,述語與補語的語義配搭有習俗性和簡約性,使用頻率較高,有競爭優勢。組合式結構能表達較豐富的語義,填補黏合式述補結構的表意空白,豐富述補結構的表意功能,是一種必要的語法形式。有些組合式述補結構,是由於越南語借用了漢語某些習用頻率的具體語句而進入越南語的,如「 (看來了解)」「 (說個明白)「 (道個清楚)」」等。越南語的述補結構在接納新結構的同時,體現出一定的開放性和鬆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