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目錄(2019.02.12)
近期的目錄連結(2019.03.08)
慧律法師楞嚴經(全)
慧律法師楞伽經(全)
慧律法師六祖壇經(全)
淨界法師法華經講記1-70
唯識簡介 15: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
因為異熟的無記心,雖然也有能緣的作用,但是沒有強盛的作用。什麼叫做異熟的無記心?譬如說講話誇張的人,他講起話來就搖頭或者是擺手,為了讓人家相信他比這個手勢,因為他習慣了,這個也不是所謂善,也不是所謂惡,前世就有這種習慣,今生今世帶來,然後他講話也是擺手勢搖頭,這個叫做異熟的無記心。就是經過一段的日子成為果報,他的果報還受著習慣性的支配,但是你不能說他不好,他沒殺人也沒有放火,他講座是稍微誇張一點,他也沒有殺人也沒有放火,他講話用這個手勢動得很厲害,他也沒有……也不叫做善也不叫做惡,所以這個叫做異熟的無記心,雖然也能夠緣有攀緣的作用,但是沒有強盛的善惡的力量。
第一個是生滅,第二個是勝用,殊勝之用,勝用又具足了能緣跟強盛,第三個解釋有增減,除了上述的生滅、勝用兩種意義以外,在作用上還要有增要不然就有減,譬如說佛果的無漏法、四智——所謂的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因為那個時候已經達到最圓滿的境界,沒有增減的餘地,所以就不能夠薰習,本性具足不能薰習,本性能夠薰習的話就變成生滅法了,你說那像什麼?這就是上述所講的佛果沒有薰習的理由。與所薰習的和合性是除了具足上面三種的意義以外,還要與能燻、所燻同時同處能燻、所燻和合不相離,這個才能講薰習的意義。
好,諸位,看你們的表,看表格。這樣子的話我們看這個M就會比較清楚。
能燻、非能燻,能燻右邊有一個【因位】一個【果位】,因就是凡夫沒有究竟佛果的,統統講因位,包括等覺菩薩隨時都可以講因,除了究竟的佛果,因位能燻、非能燻跟果位的能燻、非能燻。看右邊,因位右邊分【前六識】,前六識強盛的兩種力量就是【善】跟【惡】,善、惡這個都是能夠薰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常常講說遠離邪惡的朋友,結交這一些善知識們,那是一大福報,善能夠薰習,惡也能夠薰習,你一天到晚在講堂那就是薰習,來這裡不可能讓你造業,來這裡你可能殺人放火嗎?你可能說你證果阿羅漢嗎?或者是你可能喝酒嗎?所以這個善,來到講堂這個地方就是具足一切善,每天念佛、拜佛,而且就是看經典看佛像,看三寶、出家清淨的法師,善的能夠薰習,惡呢?也能薰習,你要交到壞的朋友,那你就會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我為什麼一直勸這些年輕人男人出家這一條路是比較好,因為這個薰習的力量太強了。
譬如說你結婚,你結婚當然有它的好處,不能講結婚全部不好,但是就薰習的能力來講的話在家的煩惱力量比較強,為什麼?燻就是境界,就是這個境界來薰陶你使你落入八識田中的種子,在家的煩惱重,對不對?所以薰習的比較控制不住,有時候你不想生氣你都不行。譬如說太太一直鬧你,你說你能不生氣嗎?不可能的。今天我結婚,我也會生氣也會打她,怎麼可能那麼有修養碰到一個愚痴的太太,他怎麼不打她,怎麼可能呢?叫我們如何不打她呢?這不可能的,以我這種個性我會讓她太好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說我今天我在家居士我有學佛我有念佛我有拜佛,我有聽慧律法師講經為什麼脾氣還是一樣,為什麼?這個沒有辦法,孩子早上起來,爸爸,我要繳什麼學費,然後自己又病得很重,然後老婆又在那邊念經,給你念一部你家的《金剛經》,都不拿錢回來買菜沒有錢,人家說你外面有女人,念那一部《金剛經》,受不了,你說你能不生氣,不可能,不可能,那個境界太強了,所以為什麼講講在家不好修行,你知道嗎?在家這個煩惱太重,已經不是聖人了,你再回去到這個境界,你說一個人跑到廁所裡面出來,以前的那種廁所,你就進去出來沒有聞到臭味,那才怪,對不對?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一個人裡面都是賣香水的,是不是?你家都是香水的出來就會聞到香味,這個老婆要抓先生很簡單的,很簡單的,回去你都不要看看你不在的時候你老公有沒有偷吃,很簡單的我教你一個絕招,你要出國以前,換一個全部洗過的枕頭,統統沒有人睡過的,而且你老公不知道的,你把它換好,回來你拿來你統統不要管他,你就拿那個枕頭起來聞,穩當的,看你往哪兒跑,我這個人要抓那個太簡單了,你都不要打草驚蛇,都不要打草驚蛇,你多行?還會找人回來家裡,你實在很行,所以說我今天是走出家路線,我要搞調查局的我也有一套的,所以說我們要是能夠有善的境界,我們修行是一定比較有辦法的,你沒有聽過一句話嗎?寧可與智者同哭不願與愚痴者同笑,與智者同哭是福,與愚痴者同笑是禍,你跑去龍發堂,龍發堂那一些跟你笑那不是福,你跑來我這講堂大家一起哭,那是福,所以與智者同哭是福,與愚者同笑是禍。境界,境界是很重要的,因此你碰到善的碰到惡的還有一種叫做可惜的,什麼叫可惜?他已經碰到三寶了,已經碰到佛學了,已經知道生死要了了,他東跑西跑然後自己業障深重,他都不會看我們的優點,就是專門看缺點的,然後自己失去信心,然後又定不下,安不住這個心出來,這個也是很悲哀的。
底下這個比較難懂一點,【無記——①非業果——能燻;——②業果——】就是【非能燻】。業果就是我們所講的正報,這個色身果報,無記的果報,譬如說我們今生今世已經做人了,第六意識也跟著起來了,那裡面有某些習慣性,這個就是我們所講的能燻跟非能燻裡面的問題。非業果就是已經還沒有成為事實了叫做非業果,非業果就是種子,就是我們所講的種子,已經成為事實了,譬如說這個色身,這個不能講薰習,這個是肉,色身怎麼能講善跟惡的呢?這個色身也不起心也不動念,起心動念是善、惡的問題,是第六意識的問題,不是這個果報的色身,對不對?
所以說業果是不能薰習的,業果就是還債的意思,業的果報我要還這個債務,我要還你這個債務,你怎麼講我是善是惡的,我欠你的錢我要還,你怎麼可以講我是善還是惡的呢?非業果叫能燻,為什麼非業果能燻呢?因為非業果它具有強烈的心靈作用,強烈的念頭作用,非業果就是種子,這個能夠薰習,能夠薰習,還有就是【第七識】也【能燻】習,第七識當然能薰習了,第七識是最執著的,怎麼不能薰習,所以前六識的善跟惡,無記的非業果可以薰習,還有第七意識的執著可以薰習,無記業裡面的業果就像這個色身不能薰習,還有【第八識——非能燻】,第八意識哪裡能薰習?它就是一個倉庫,它專門被薰習的,它沒有這個能力去造業,它既沒有分別的能力,也沒有執著的能力,它哪裡能夠薰習呢?第八識不能薰習。
再來就【果位——四智】,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四智,四智【非能燻】習,意思就是說我們絕對的平等法身,無量的智慧這個不能薰習。
(附:《唯識要義》楊白衣著。第四節 種子和七轉識的關係。七轉識亦與他法同樣,仍為第八識中的種子現行開發的,所以為種子所生的果法,這是不用說的。若由此觀點來說,種子是因,七轉識是果了。不過,七轉識和他法不同,它是先起見聞覺知的認識作用後,再薰習諸法及自識的種子於第八識內的。所以被薰習的種子,七轉識是因,種子是果了。但七轉識並非全部有能燻的作用,因能燻的功能是必須具足四義的。即:有生滅、有勝用、有增減、與所燻和合性。有生滅是指能燻的條件,非為生滅變化的有為法不可。因無為法是無生滅的,所以不能使種子長生。有勝用是:能燻的條件,除了具足上述的生滅的條件之外,還要能緣、強盛二勢用殊勝才行。能緣的勢用是:指主觀的心、心所的作用。這是簡別色法的。因色法雖有強勝之用,然無能緣之用。強盛的勢用是:指在三性中具足善、惡性。當然這是簡別無記性的。因為異熟無記心,雖然亦有能緣之用,但無強勝之用。有增減是:除具足上述二義之外,在作用上尚要有增減的性質。例如:佛果的無漏善法——四智心,因系達到最圓滿的境界,毫無增減的餘地,所以沒有能燻的作用。這就是上述佛果無薰習的理由。與所燻和合性是:除具足上述三義之外,還要與所燻同時、同處、能燻、所燻和合不相離。這和上述所燻的意思相同故不贅述。在諸法之中,具足上述四義的,唯有七轉識的非業果。諸識和能燻,非能燻的情形如上圖M。)
【(N)】,N來看那就容易了,方框框就是所謂的第八意識。【眼浪】造業,【耳浪】聽聲音跳disco,【鼻浪】喜歡香味,【舌浪】吃這個……殺生,【身浪】,就是我們的身體,【意浪】,就是我們的分別,【大那浪】,就是我們第七意識,【深淵】,就像深淵的轉動,【色境風】,然後眼睛對色法就像風吹進來,耳就是【聲境風】,鼻就是【香境風】,舌就是【味境風】,身就是【觸境風】,意就是【風境法】,法塵的風,這個深淵……我們無量的眾生,深淵就是漩渦,就是一直在這個漩渦裡面,沒有一個可以跳得出來的,所以說寧可千日不讀書,不可一日近小人,近小人,尤其不能近邪知邪見、惡知見的眾生,你寧可跟師父在這個地方同樣吃飯同樣起居作息,寧可在我的身旁,裡面就算沒有念經,跟師父在旁邊也勝過那一些在外道的身旁裡面在精進用功,因為那個不是成佛的因,所以說境界的重要,境界很重要。
三十八頁,諸位看【(O)】最底下的【前七業力】,把筆拿起來,前七就是七轉識,【他】就是七轉識,這個七轉識拼命地造業,然後第八意識很倒黴,一定要接受,就接受了這些業力叫【阿賴耶】識,【自】就是阿賴耶識,第八意識,阿賴耶識受前七識的業力的薰習,然後繼續去轉世投胎,譬如說【欲界一地】,五趣【雜】居地,【色界四地】就是四禪,【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那個妙就是第三禪,【舍】念清淨地就是第四禪,離生喜樂地就是初禪,定就是定生喜樂地就是二禪,最上面的那個妙就是離喜妙樂地,就是三禪,舍念清淨地就是四禪,四禪,然後有時候我們阿賴耶會跑到四空天,如果很不幸碰到外道的四空天,四空天,哪四空天?【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所以都是用一個字來代表,【無色界四地】,意思就是阿賴耶識就是三界九地、二十五有統統去過,哪一個人都當過牛,誰都下過地獄,我們因為生生世世都有死亡。所以我們對死亡恐懼,死亡這不好玩的遊戲,環繞在生命的不幸就是死亡,誰都沒有辦法。
所以當你對境界很愛很執著的時候,麻煩你用這個死亡來觀照一下,當你很生氣憤恨哪一個人的時候,你用無常法來觀照一下,其實現在都是一種執著,明天都會過去的,你不要因為今天的太過無知而造成明天的後悔,你今天對人家好你也是過一天,你今天害人你也要過一天,你今天痛恨別人、嫉妒別人,或者是說你今天那個內心裏面充滿了煩惱你也過一天,你今天充滿了情執,為了感情上的挫折,痛苦、煩惱得不得了,你還是要過一天,明天太陽還是從東邊起來還是從西邊下去,你一樣接受無常法的支配,你這一念看不開除了自己痛苦以外,誰也不能解決你的痛苦跟煩惱,心的問題只有用心去解決,心靈上的缺陷只有心去解決,誰都幫不上忙,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說要念佛,可以,要先講求放下,不記恨、不計較,遠離這些小人,不要跟他們打交道,然後好好地來調整內在,造成不要讓你的恨逗留一絲一毫,別人的侮辱、傷害、攻擊,我們都當做這是我們的業報,我們逃不掉的。
我們今天如果病苦病得很厲害,我們也告訴自己說,我們前世業造得太重了,忍受一切的委屈,慢慢地培養聖胎,對於一切的境界你都可以忍受,對於一切的內在,你就讓它無所住、無所逗留,這個人生多安祥多自在,寧可讓對方贏我向他對不起而除掉煩惱,也不要為了輸贏的觀念拼命地跟對方吵架,吵得很不高興結果你贏了,你贏得怎麼樣?心臟病都快發作了,寧可不要贏活得很快樂,不要贏得很痛苦,要記住師父的話:寧可輸。所以我如果跟某人吵架,我就說你贏,都是你贏,讓你贏當做我輸就好了,我輸也沒有損失什麼,省得大費周章,這樣的觀念也許比較好一點,比較好一點,所以學這個唯識很偉大的、很偉大的,真的也很灑脫,宇宙天地萬物沒有一件事情,解釋不通的,生氣也是你自己,要解脫也是你自己,成佛做祖也是你自己,要做魔也是你自己,是吧,統統都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這下就是不會怨天尤人了,你的貌相也是你自己造的,你的高度也是你自己的,你今天有福報沒有福報出家,也是你自己,你今天賺錢賺得很順,隨便股票一投資馬上就賺錢,結果有的很倒黴,只要他一投資那間公司就倒閉,前世有虧空的人,一被他靠近全部都倒,你不曉得有那一種人真的沒有福報的人,還有一種女人,哪一個男人靠近她那就一定要死,很嚴重,你知道嗎?那個很可怕的那個女人,你不要靠近,那就一定要死的,還有這個世界有一種奇怪的事情:英國有一部車子是一九三九年製造的,到現在那一部車子已經死了六個人了,換了六個主人,六個主人全部都死,你就不曉得為什麼會這樣,那一輛車子好像有邪靈附身,那六個:第一個死,第二個死就很自然,第三個到第六個就是不相信的,專門不信邪的,去,每一個都死,你一開上那部車子,就很奇怪他就會死,不是車禍,就是相撞,要不然在家裡生病就死亡了,很不可思議的,所以我那一輛車子等一下要放一個咒輪,放一個咒輪比較好一點。好了,那是題外話。
諸位看最後的【注四】。
【「八識四部」前五部、第六部、第七部、第八部。】前五部是因為作用相同功能相同,所以列為同樣的角度來討論,講眼就是耳鼻舌身同時討論它,第六部就是第六意識,第七部就是第七意識,第八部就是第八意識,叫做八識四部。【「名稱異同」同名心、】八個識全部叫做心,【亦同名識。】也全部叫做識,如果用不同的角度來講,【異八名心、】八,第八意識叫做心,【七名意、】第七意識叫做意,【餘名識。】其他前六識叫做識。
再來,【「名稱之別」即五蘊、前五即受、】前面五識就是受,【六即想、】第六意識就是想,【七即行、】第七意識就是行,【八即識。】第八意識就是識。五蘊——色、受、想、行、識名稱不同,前五識它只能領受,第六意識就是我們所講的想,第七意識就是行就是造作,思惟、造作,準備發動命令,第八叫做識。【「八識功用」前五分別、六恆轉易、】恆轉易的意思就是說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分別,不停止的分別,【七恆思量、】恆思想就是打主意準備發號司令,恆思量,【八含藏異熟。】孕育著將來成熟的果報,叫做含藏異熟。孕育著將來成熟的果報,就是種子就會起現行,所以我們剛剛來出生的時候,什麼也沒有,就是一個意識,父精母血結合了我們來投胎,就是那一點點靈的力量,使我們到今天有這個色身的存在,含藏異熟。
用這個唯識來解釋天地萬物,你就不會對天才、對愚痴有所困惑,天才還是生生世世得到的,頓跟漸,頓是頓悟法門,那也不是今生今世所修的,漸也是累世不修才會產生漸的根器,因此各有因果莫羨人,不必羨慕人家,掌握現在才是最了不起的人,好好地在現在用功,過去有過去的因緣種子,現在有現在的因果,我們如果沒有前世一切推給上帝,有很多的道理講不通的,有的人跑到維也納去學音樂,像我好幾個徒弟到維也納修音樂寫信回來,去的時候他有來看師父,他去維也納學音樂,學、學、學了幾年以後,在維也納學音樂很難,很難,維也納兩種每一個就是歌劇,第二個就交響樂,就是世界的音樂的首都——維也納,音樂之都,他沒有這個天分他雖然有一點點音樂的細胞種子,可是到維也納學習了老半天領不到證書。
阿瑪迪斯·莫扎特,阿瑪迪斯就是莫扎特,阿瑪迪斯是個很了不起的音樂家,他的代表作就是魔笛是歌劇交響樂就是丘比特,我們講愛神什麼丘比特,他生於一七五六年,一七五六、一七九一,莫扎特只有活三十五歲,這個人了不起到什麼程度,你會嚇死人的,窮也是窮得可憐到極點,莫扎特五歲就會寫譜,五歲就會寫歌譜,五歲,他三歲的時候坐在旁邊有人在彈音樂,結果一個音符彈錯了,他就說你剛剛那個音符彈錯了,三歲,五歲就會寫歌譜,十二歲就轟動了整個維也納,二十六歲皇帝陛下就召見,維也納的皇帝就召見,就開始寫歌劇,歌劇的意思就是從頭到尾沒有對白用唱歌的,一重唱、二重唱、三重唱,一直重複地唱,平常的歌劇如果寫三分鐘到四分鐘這很平常的,寫到七、八分鐘這歌劇已經很了不起了,莫扎特寫歌劇一次寫二十分鐘,莫扎特寫歌曲怎麼寫法你知道嗎?就像旁邊有音樂響起來,然後他聽著音樂把歌譜一直寫下來沒有停留的,他把這個歌譜寫起來的裡面沒有修正一個音符,莫扎特你會嚇死人的,你說那是什麼才?我們能嗎?他寫歌譜就等於聽音樂這樣寫下來的,中間沒有修正一個音符,還世界的名曲,所以你常常看到指揮那一種就是交響樂,都是莫扎特寫的,像電電到的,(師父學交響樂指揮的動作)到最後就完了結束了收回來,然後再……左邊就,然後收回來,(師父學交響樂指揮的動作)指揮家,這個交響樂你看過嗎?看過,然後小聲的時候如我們放屁一樣的,然後到最後的時候,……所以你看過交響樂的話,我還好沒有出生在維也納,要不然也是指揮家,表演給你看的。
莫扎特這個人也很可憐,他討一個老婆生一個兒子英俊得不得了,莫扎特這一種名氣還有這種天分,會引起當時候的音樂界的嫉妒,在陛下王宮裡面專門在教音樂的,看到莫扎特的作品當場就發愣了,他說: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皇宮裡面的樂師,從小到大就在皇宮裡面作曲、作譜的,看到莫扎特的作品愣在那個地方,半個鐘頭講不話來,他說:世界上竟然有這麼偉大的人。半個鐘頭講不話來,看到那個稿件裡面說:這裡面怎麼沒有修正音符。他的老婆跟那個樂師講過一句話,莫扎特的老婆跟那個樂師講,她說:我的先生作稿從來沒修正過一個音符。然後她說:這個都是原稿,從來不copy的。都是原稿,嚇死人了,那一種高難度的交響樂能夠寫到這種程度,莫扎特窮到什麼程度呢?怎麼後來沒錢?沒錢。一七五六年到今年一百多年,窮到沒有錢了他老婆一氣之下就帶著孩子回娘家去,莫扎特因為他熱衷於他自己本身的音樂,他最後躺在病床,他要死了,死前就跟皇宮那個樂師,莫扎特已經病得臉都發白了,沒有辦法了,然後他還在寫交響樂,然後他一講那個樂師就把它記起來、記起來,後來他老婆感覺對不起他,對不起他就從娘家回來,回來以後,莫扎特已經病得臉都發白了,到最後莫扎特就去世了,窮到什麼呢?窮到沒有棺材。
窮到沒有棺材的時候,好朋友就用一個棺材,把他抬、抬……抬到荒郊野外去,荒郊野外挖一個洞結果不是把棺材放下去,棺材有開一個孔就把那屍體滑下去而已,屍體滑下去棺材再抬回去用,那個莫扎特的死是死得這麼樣窮,窮到沒有棺材然後是屍體放到土上而已。今天你到維也納去,郊區裡面就豎立一個莫扎特的牌位,到一百年我們今天來說那個交響樂,所以莫扎特就是維也納古典音樂之父,被封為古典音樂之父,他的代表作就是《魔笛》,交響樂就是《丘比特》,你看窮到這種……一七五六到一七九一,三十五歲,中國人算是三十六歲,曠世的天才就是活不過四十歲,你看,所以人還是不要太厲害,要不然會早死,我不騙你的,會早死,到今天為止,維也納都寫過一句話,到今天為止從莫扎特死亡到今天,還沒有看過一個才華超過莫扎特,到今天死了一百多年,還沒有一個超過莫扎特的這種天分,你知道嗎?我希望我死了以後也不要再有人超過,很自私、很自私。
我現在講這個故事就告訴你,我們的唯識學才有辦法解釋先天性跟後天性的這樣子的,這樣子了不起的人,所以皇宮裡面那個樂師,他憤怒上帝,莫扎特的個性跟我一樣不莊重,莫扎特他聽到好笑就……,莫扎特很不穩重,然後他譏笑人家,他譏笑人家他不會用語言的,他說你就像放屁,莫扎特常常用放屁來譏笑人家,很不穩重,那個人很不穩重,但是那種天分就是嚇死人,連那個皇帝聽到他那個……不得了了,可是很不莊重,常常笑,嗚、嗚……笑人家,嗚……這莫扎特真是不得了的人,可是很可惜三十五歲,如果說今天莫扎特再活幾年,就不得了了,可是天嫉良才,早日就把他帶回去了,很了不起,奧地利、維也納,了不起的人。
39頁【心動變識、境因識現】。「心動變識」,就是你心一動,這個心就是真如,真如一動就變為識,就是分別跟執著。「境因識現」,我們所講的外境實在是我們意識的相分並不是真實的。【蓋一切眾生、皆由一念而生也(自心動而成)。一切善惡等事皆由一念之差而起,】就是一念。最近那個綁票案抓到了四個,那個還是留美的碩士還沒念完,所以一念之差,所以我們再窮,窮得貞潔,今天你完蛋了綁票、勒索,擄人勒索唯一死刑,還是有計劃的,還查到槍械,還是雙警命案的槍,這個事情大了,所以這個一定死刑的,這個沒有辦法逃得過的,像上次那個五千萬的,好像是唐榮,對不對?是唐榮的兒子還是唐榮,我不曉得,兒子嘛,也是死刑,他的什么妹妹還是……來哭,是吧,向總統哭,總統如果說:好!可以不槍斃。那還得了,你叫總統怎麼做人,不可能的,這個一定死刑的。四條人命,現在抓到四個。
所以我說我們再窮也不需要去做這種事情,我常常講你現在身上有錢,然後草木皆兵,你晚上睡覺都草木皆兵,風吹草動都是讓你恐懼,你得到這一些錢你做什麼,沒有過平安的日子,對不對?我們寧願每天都吃陽春麵,每天假設說很窮,可是我們是心安理得,我們不要去做傷天害理的事情,這個事情多好過,這日子多好過,對不對?何必要這樣子呢?你這樣擁有一億你心驚膽跳、草木皆兵,風吹草動你都恐懼,這個日子等於是煎熬,你再多的錢也沒有用,是不是?所以說我們寧可窮,沒有錢,沒有錢沒有關係,還是安分守己,我這個人是很知足的,我常常想說:今天,我要是沒有出家,對不對?也沒有什麼特殊才幹,我就去路邊擺地攤,要不然就去給人家洗那個面,賣面我給人家洗碗,晚上賣剩下的他一定會一點給我吃的,我常常就觀想我自己是麵攤裡面的小弟,幫人家洗碗的最沒有用的,在那邊想一想,賣完了至少還剩下一些豬頭皮,生意也不會那麼好,對不對?切一切,切一切,老闆他就說:林小弟,收工了你去吃吧。就吃一點,吃一點,我這個人我很知足的,我也不會去想到要什麼,大大的享受也沒有這樣子。我說我今天要是在俗家來講也不會去作奸犯科,也不會去傷天害理,你只要能夠知足,只要知足,所以學吃虧你就學會了一切,懂知足你就擁有一切的真理,所以說這個日子是哪來的不好過呢?只是一念之差而已。
【所以者何?當知心之動者,由心對境而起,心之變者,因心意受境所轉而起,尚亦應知心目未對境時、未受境轉時、有想時、無想時、睡有夢時、無夢時,乃至一切時、剎那剎那、念念生滅而無時不動也(心動即無明)。】動就是無明,心要是有動到念,無明就起來,【是故凡夫不能洞明自己本具常住真心(真心常如不動)。所謂本具真心常如不動,乃真常無念之念,】所以無念是先破除眾生的分別跟執著,之念就是由自性自然照的能力,無念就是寂,念就是照,就是寂而常照的意思,就是真常無念之念,【故動上有不動也】的本性【。】這一句話很容易錯覺。底下一個「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一句話是很勉強講的,這是中國的東西,佛法沒有這樣講,佛法只有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佛法只有講法爾如是,本來如此,沒有講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個在經典裡面沒有任何的根據,所以這個講只能講方便講,因為怕落入兩邊,落入空或者是落入有,落入變或者是不變,隨緣就是變,不變就是如,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樣講也不能講錯,方便,也只能這樣講。
如果說動上有不動,這個很容易讓人家誤解,他會認為生滅法裡面有一個不生滅法,拼命地追尋這個不生滅法,那又完蛋了,記住師父……底下師父要講一句真實語、佛語、不妄語,而且要契合本性的東西,就是動當下就是空,無常法裡面不是裡面有一個常的東西,不是這個意思,而是無常本來就空,放下一切的分別跟執著,自性自然就顯現出來,但求放下,別無聖解,只要你放下,意思就是說無常自性本空,就是不生不滅法,而不是說無常法裡面有一個不生不滅的東西,所以說動上有不動就是說……這一句意思不能搞錯,不能說這個動裡面你要去找一個不動的東西,這是完全誤會,所以學佛就是困難就困難在這個地方,這種東西就唯證相應,只有你悟到空性的人,你在念什麼我很清楚,但是要用這樣子來解釋,實在很困難,轉來轉去他還是搞不懂,所以每一個人都會講「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個是方便講,是不得已的才這樣講,這是中國的東西,中國人是混合了一些道家的思想,在佛經裡面根本沒有這四個字,(未完)
(附:莫扎特簡介:奧地利作曲家。 1756年1月27日生於薩爾茨堡,1791年12月5日卒於維也納。生平: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宮廷樂師之家。3歲已顯露音樂才能,4歲隨父親學鋼琴,5歲即作曲,6歲又隨父學小提琴,併到慕尼黑、維也納、普雷斯堡巡迴演出,獲得成功。1763年起到歐洲各國作為期10年的旅行演出,接觸了當時最先進的音樂藝術,結識了J.C.巴赫等作曲家,並向他們學習作曲技術。但繁重的演出任務摧殘了他的健康。1773年年底返回薩爾茨堡彌補中斷的音樂與文化學習,1777年起又進行了2年旅行演出,1779年初再次返回薩爾茨堡。1781年他與大主教決裂,提出辭職,併到維也納謀生,和當時正在維也納的J.海頓結下了深厚友誼,向海頓學習四重奏和交響曲的創作經驗,並寫了6首弦樂四重奏贈給海頓。1784年他參加了共濟會,對共濟會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思想有強烈共鳴,並在這種思想啟示下寫了許多作品。1789年貧困中的莫扎特由他的學生帶領,到柏林、德勒斯登、萊比錫等地演出,雖轟動一時,但未擺脫經濟困境。1790年他向皇帝請求接任宮廷樂長職位,未能實現。1791年他在重病中寫作大型宗教音樂《追思曲》,最終未能完成。
創作:莫扎特在短暫一生寫出大量音樂作品,體裁形式涉及各個領域,留下許多不朽傑作。他的主要創作領域之一是歌劇,11歲時就寫了第一部歌劇,此後所作有《虛偽的善意》、《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娜》、《本都國王米特裡達特》、《盧齊奧·西拉》、《假園丁》、《牧人王》、《伊多梅紐》、《後宮誘逃》、《女人心》、《蒂託的仁慈》、《費加羅的婚姻》、《唐璜》和《魔笛》等20餘部,其中以後三部最具代表性。《費加羅的婚姻》於1786年首演,影響很大,甚至在布拉格也家喻戶曉。這部歌劇沒有沿用當時流行的義大利趣歌劇的滑稽、誇張和雜耍式的手法,而著重描繪了人物的性格,增強了抒情性,並發揮了重唱的技巧和表現力。《唐璜》於1787年首演,是在義大利趣歌劇的基礎上發展歌劇式戲劇的重要作品。它加強了人物的心理刻畫,使人物形象更為複雜、真實,同時運用戲劇化的重唱增強矛盾衝突。《魔笛》是莫扎特逝世前幾個月寫完和演出的最後一部歌劇,它所反映的思想和莫扎特追求啟蒙主義和對共濟會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有密切關係。這部歌劇是發展德國民族童話歌劇的代表作,標誌著18世紀德奧小歌劇發展告一段落,並為後來的浪漫主義歌劇的產生打下了基礎。
交響音樂是莫扎特另一個重要創作領域,包括約50部交響曲和50餘部協奏曲。交響曲中41部有編號,因風格的不同可分為若干組,具代表性的有7部:第31「巴黎」具有法國的音樂風格和豐富的音響;第35「哈夫納」實際上是一首小夜曲;第38「布拉格」只有3個樂章,不再是對義大利交響曲的模仿,常稱作「沒有小步舞曲的交響曲」;第36「林茨」反映了受J.海頓交響曲創作的影響;第39交響曲明朗愉快,充滿詩意;第40交響曲富有戲劇性和樂觀主義情緒,被稱為莫扎特的「英雄」交響曲;第41「朱庇特」宏偉豪邁,樂觀向上,預示了L.von貝多芬英雄性交響曲的出現。最後3首是貝多芬之前全部交響曲創作的最高成就。協奏曲是除歌劇之外,莫扎特在音樂創作上貢獻最為突出的體裁之一。他確立了18世紀古典主義協奏曲的結構原則:3個樂章對比並置的套曲結構,雙呈示部,獨奏樂器有技巧性的華彩段等。協奏曲不再片面表現技巧,而具有與交響曲同樣深刻的意義。27部鋼琴協奏曲佔有突出地位,代表作有d小調、c小調、A大調等;7部小提琴協奏曲中,G大調、A大調、D大調比較突出;其他還有單簧管協奏曲、長笛和豎琴協奏曲、圓號協奏曲、雙簧管協奏曲、長笛協奏曲、風琴協奏曲等。
莫扎特的其他作品還有:鋼琴奏鳴曲17首、小提琴奏鳴曲6首、鋼琴小提琴奏鳴曲35首、弦樂四重奏23首,弦樂五重奏、單簧管五重奏、中提琴五重奏以及大量的嬉遊曲、小夜曲、舞曲等。突出的有A大調、c小調鋼琴奏鳴曲,降E大調、降B大調、A大調鋼琴小提琴奏鳴曲,獻給海頓的6首弦樂四重奏,C大調、g小調弦樂五重奏、A大調單簧管五重奏、G大調弦樂小夜曲等。
影響:莫扎特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短暫的一生留下許多不朽的傑作,成為世界音樂寶庫的珍貴遺產。他的音樂風格誠摯、細膩、通俗、優雅、輕靈、流利,充滿了樂觀主義情緒,反映了18世紀末德奧知識分子擺脫封建專制主義羈絆,對美好社會和光明、正義、尊嚴的追求。他音樂的價值越來越被後世所認識,長盛不衰。——《在線辭海》http://www.xiexingcun.com/cihai/M/M1342.htm)
唯識簡介 01:唯識就是一個開啟《大藏經》的一個最重要的一個鑰匙
唯識簡介 02:有的人常想要換環境,你為什麼不把你的心換一換呢
唯識簡介 03:玄奘大師因為前世做國王太壞了,他要死的時候也是很痛苦
唯識簡介 04:你不要怨恨,這個因果從來不會誤人;世間沒有冤枉的事情
唯識簡介 05:第八意識是無覆的不障礙聖道,第七意識隨所生所系會障礙聖道
唯識簡介 06:不思善、不思惡,斷除了第六意識沒有分別,要見本性那就快了
唯識簡介 07:當你對自己誠實時,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可以欺騙得了你
唯識簡介 08:滿業就是一種定數的享受,你要享受多少,該有多少福報逃不掉的
唯識簡介 09:人很容易受到感情、理性上的蒙蔽,尤其是自尊會蒙蔽理性
唯識簡介 10:你不拜八十八佛,你業障現前你怎麼辦呢?
唯識簡介 11:種子起現行的時候,它能生的種子和所生的現行必須要同時俱有
唯識簡介 12:人是六道裡面造業力最強的,其它五道大部分都是受果報的牽引
唯識簡介 13:人的心在變化地球就永遠變化,第八意識的無明不斷生滅就不斷
唯識簡介 14:佛無相以眾生心為相,你的福報多少你就看到佛的相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