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企業中國辦學校 推行新加坡式雙語教育

2020-12-12 新加坡頻道

    專訪:伊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胡錦珠

圖為伊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胡錦珠女士接受新華網專訪 

    新華網新加坡頻道9月9日電(記者郭鴿 實習記者左昊暢)2013年9月4日上午,新加坡—山東經濟貿易理事會第十七次會議在新加坡香格裡拉大酒店召開。會議期間,伊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接受了新華網專訪,就伊頓國際教育集團和同類型新加坡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問題發表了獨特見解。

    記者:伊頓在新加坡是非常有名的老牌企業,它在中國的發展狀況如何?

    胡錦珠:伊頓在中國到現在的發展已經有十年時間。2003年我們首先到蘇州,2008年再到山東。我們最早是和江蘇省的蘇州合作,隨後到無錫、南京,再後來到了濟南。現在我們在成都也有三所,還有廣東的珠海和東莞。

    記者:伊頓挑選中國城市時有哪些考慮因素?

    胡錦珠:我們在開拓中國市場時,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首選蘇州是因為中新雙方在蘇州建立了工業園,兩邊的政府對新加坡企業在中國投資發展很支持。我們在蘇州發展起來後,又帶動了無錫。無錫就在蘇州邊上,由於沒有國際學校,學生每周要坐車到蘇州學習,所以我們也在那裡創辦了新的學校。隨後我們又到了江蘇的省會南京。選擇山東是因為能在孔孟之鄉辦教育是非常有意義的。山東省的人民省吃儉用都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能夠改變人生,改變世界,而人們又常說「三歲見大,七歲見老」,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雖然平時很忙碌很辛苦,但是我過得非常開心。

    記者:在這次新魯經貿理事會上,伊頓和山東達成了什麼具體項目?

    胡錦珠:我們在濟南的學校已經辦了五年,在校生有400多個,幼兒園的家長要求我們能到一個更大的地方,辦一個從幼兒園到高中都接軌的學校。這次剛好有機會,有相關領導邀請我們去辦一條龍教學。課程內容主要是中國教育大綱加上新加坡的英語課程,有中西文化的結合,因此我相信這將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教育項目。

    我本身是第三代移民。爺爺是從中國到新加坡的。我的奶奶把家裡所有的女生都送到了華校。我讀了華校,也懂得中文,現在去中國辦教育,能夠和中國的官員和家長溝通。我覺得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的根,我們是華人,需要懂中文。而英語又是與世界溝通的不可或缺的語言。學雙語最有效的是雙語文化,特別是在琴棋書畫中開始。

    記者:伊頓的教育模式和當地的教育模式有什麼不同?

    胡錦珠:我們最主要是採用探索性的教育方式。傳統性教育是以教書為主,我們以孩子為中心,以學習為主,根據孩子的需要和進度來編輯課程。同時我們又是小班教育,一個班不會超過24人。所以可以有不同的進度。小孩子的進度可快可慢,一般分三個程度,百分之七十五都在一年級課程,百分之十的資歷比較強就推動往前,剩下的需要輔助的則幫助他們順利趕上進度。

    記者:長遠來說伊頓教育集團在中國有什麼發展戰略?

    胡錦珠:我們未來希望能在中國開辦100所學校。現在只有15所。我們會選擇十大城市。今年剛在上海新辦了一個。接下來會在廣州和北京開辦。中國將是我們的重點發展地域。

    記者:伊頓要在中國發展到100家的規模,這要如何實現?

    胡錦珠:現在慕名而來的中國各地城市的企業家越來越多。他們都希望我們成為他們的合作夥伴。我們現在的合作對象除了政府,還有當地房地產商。房地產商設計的一些小區都需要配套的幼兒園,他們說自己只會建房子,不會搞教育,所以就希望我們來辦。同時引進新加坡的教育品牌,房子的賣價也會變高,這是個雙贏的局面。

    記者:您認為新加坡企業去中國需要注意什麼?

    胡錦珠:要對當地的文化深入了解。以新加坡人的心態去管理外國的企業是會碰到很大的壓力。所以要整個企業融入當地文化。比如在中國,新加坡的一些做事方法是行不通的。所以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了解中國文化。就如李光耀所說的「不僅要去國外,而且要住一段時期,深入了解當地文化,這樣做起事情來才會事半功倍。」

相關焦點

  • 新加坡教育特色-雙語教育:華文特選學校
    特別輔助計劃(Special Assistance Plan; 簡稱SAP)是新加坡政府自1979年起,為學術成績優異、精通母語及英語的學生設立的中學教育課程,讓學生除了英文之外可使用母語為第一語文。這項課程由指定學府推行,即稱為「特選」學校。
  • 雙語教育優勢不再,新加坡教育還有多少吸引力?
    特選學校頗能代表新加坡久負盛名的雙語教育,對於這幾年為中文教育衰退而擔憂新加坡華人,王部長的話可能是一顆定心丸。但定心丸的效果很有限。吉姆·羅傑斯為了雙語環境定居新加坡的故事人盡皆知,但去年在舊金山一次活動上,他卻吐槽說:新加坡人英語講得一般,漢語也不好。以至於在「重點學校」南洋小學,學校活動的主持人都需要他金髮碧眼的女兒——小蜜蜂來出任。
  • 《李光耀回憶錄》:雙語教育為何是新加坡建國基石
    當年我安排長子顯龍到華文幼稚園上課並在華校完成中學教育,另外兩個孩子也接受華文教育,當時的中國還未崛起,因此這與經濟利益無關。《李光耀回憶錄: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譯林出版社出版),充分展示了李光耀的治國理念———精英主義、賢能制度、實用主義和亞洲價值,生動表現了他的一些治國之道。
  • 新加坡陪讀兩年後,她們發現「最好」的雙語教育還是在中國
    中國的公立教育在坡縣找到了「世界上另一個我」,中國老母親唱起「我和你,心連心」,天下操心的母親是一家!前不久,我和幾個從新加坡回來的媽媽聊天,聽了一些「新式推娃」的故事。這些媽媽當初留學新加坡的原因,除去坡縣離中國近、安全、允許陪讀外,無一例外是因為看上了新加坡舉世聞名的雙語教育。
  • 揭秘新加坡式教育,感受真正的國際化教育
    新加坡的基礎教育,在語言上是以英語為官方語言,同時兼顧母語的雙語並進方式。新加坡實行雙語教學,生態環境優越,華人多,城市文明整潔安全,教育質量好,一直被稱為「亞洲教育重鎮」,是很多中國家長送小孩讀書的首選之地。這兩年申請新加坡低齡留學的趨勢漸現,新加坡作為低齡留學首選國家,擁有從幼兒園至博士大跨度的留學申請範圍。
  • 新加坡的中小學教育和中國有哪些不同?
    南洋小博士: 新加坡的中小學教育和中國有哪些不同?新加坡與中國同為華人社會,同以選拔考試之嚴苛聞名,小學同樣6年,然而兩地的教育體制卻是有著天壤之別。中國從小便注重「應試教育」,「填鴨式」的教學使學生們在取得優秀的學術成績時,也被打造成最強的「考試型」人才。
  • 新加坡雙語教育在衰退:英語才是認同國家身份的重要依據
    特選學校頗能代表新加坡久負盛名的雙語教育,對於這幾年為中文教育衰退而擔憂新加坡華人,王部長的話可能是一顆定心丸。但定心丸的效果很有限。吉姆·羅傑斯為了雙語環境定居新加坡的故事人盡皆知,但去年在舊金山一次活動上,他卻吐槽說:新加坡人英語講得一般,漢語也不好。以至於在「重點學校」南洋小學,學校活動的主持人都需要他金髮碧眼的女兒 — 小蜜蜂來出任。
  • 新加坡雙語雙文化,成為伊頓教育打開中國市場的「黃金車票」
    胡錦珠女士帶著新加坡雙語教育的成功經驗,開拓和發展巨大的國際學校和幼兒園領域。而她勇闖中國市場的故事,得從廁所說起。創業初期的「文化速成班」伊頓國際教育集團2003年打入中國市場,在蘇州設立國際學校。伊頓在2008年也把業務擴展至專為中國學生而設的幼兒園。目前,伊頓在中國共有近50所國際學校和幼兒園。成為雙語教育「代言人」新加坡教育系統的光環,是伊頓早期騰飛的關鍵因素。十多年前,中國的幼兒園大多只提供單語教育。
  • 新加坡陪讀兩年後,她們發現「最好」的雙語教育還是在中國 | 講述
    前不久,我和幾個從新加坡回來的媽媽聊天,聽了一些「新式推娃」的故事。這些媽媽當初留學新加坡的原因,除去坡縣離中國近、安全、允許陪讀外,無一例外是因為看上了新加坡舉世聞名的雙語教育。新加坡的雙語教育固然為人稱道,但中文教育的強度實在難以讓中國家長滿意。在新加坡讀書幾年後,幾位媽媽不約而同地帶孩子回了國……新加坡教育像一面鏡子,從中照見了別人的焦慮,也讓我們得以冷靜地覺察,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我們的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 新加坡的雙語和精英教育改革,到底有何參考意義?
    今年7月中旬,頂思邀請十餘位中國國際學校校長與我們同行,共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新加坡華僑中學等一流名校,探索新加坡的教改軌跡與精神內核,並進一步思考在東亞文化背景下,新加坡的探索對於中國教育理念與實踐的參考意義。
  • ​新加坡的雙語和精英教育改革,到底有何參考意義?
    務實進取的新加坡人,將國家精神深深融入了對教育道路的探索。今年7月中旬,頂思邀請十餘位中國國際學校校長與我們同行,共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新加坡華僑中學等一流名校,探索新加坡的教改軌跡與精神內核,並進一步思考在東亞文化背景下,新加坡的探索對於中國教育理念與實踐的參考意義。
  • 為什麼說新加坡是「最適合兒童成長的國家」?雙語教育很重要
    說起新加坡的教育優勢,雙語教育可是擁有一席之地。新加坡的雙語教育是怎麼樣的?一起來看看吧!新加坡推行雙語政策的目的?眾所周知,新加坡以華人居多,也讓中文成為當地華人群體主要使用語言。因此,新加坡政府在此基礎上,推行母語+英語為主的雙語教學,鼓勵多語言學習,更加大力度支持有能力的學生更好地掌握雙語學習。培養出更多母語+英語雙掌握的優秀人才。新加坡的雙語教育特點?
  • 新加坡教育與中國教育,全方位大對比~
    新加坡教育與中國教育,全方位大對比~新加坡教育與中國教育存在很多的差異,包括觀念上的差異,孩子未來的發展等。
  • 新加坡博偉教育集團:畢業可參加新加坡高考
    >>>分享2011中國國際教育巡迴展搜狐官方報導  搜狐出國主持人:先介紹一下我們新加坡博偉教育集團。  賈巍【新加坡博偉教育集團院方代表】:我們是一所私立學校,但是我們的課程是提供進入新加坡公立院校的一個橋梁課程。這是一個預科,通過我們學校可以進入新加坡的三所大學、五所理工學院、政府的中學、小學,包括我們可以幫家長申請進入新加坡的幼兒園,可以辦理母子陪讀。  搜狐出國主持人:我們教育集團涉及領域還是挺廣的。
  • 新加坡為什麼被稱為「最適合兒童成長的國家」?雙語教育制度你知道...
    說起新加坡的教育,最常被人們談及的,雙語教育政策那肯定是要有一席之地的。雙語的優勢不言而喻,許多的科學家、教育學家已經證實了這一點,新加坡也毫不吝嗇地宣傳本國在雙語方面的卓越成果。
  • 新加坡中學教育體系(優質自主學校推薦)
    自主中學可以自定學費,一般要比普通中學的學費貴出許多,教育質量也比較好。所謂的名校,比如華僑中學、萊佛士女中等都是自主學校。不同學校的課外活動內容不一樣,普通的中學大概有三十來種。像攝影、電影製作、國際禮儀,高爾夫之類,都是熱門。此外,還有各類體育,音樂和美術等供選擇。由於新加坡奉行精英教育,給能力超群的學生提供了一系列特別的教育計劃。
  • 新加坡為何被稱「最適合兒童成長的國家」?雙語教育制你知道嗎?
    說起新加坡的教育,最常被人們談及的,雙語教育政策那肯定是要有一席之地的。雙語的優勢不言而喻,許多的科學家、教育學家已經證實了這一點,新加坡也毫不吝嗇地宣傳本國在雙語方面的卓越成果。不過這批學生所接受的「母語」教育水準比前者又降一籌。普通課程中又分為普通學術性課程和普通工藝性課程供學生選擇。新加坡為什麼推行雙語政策?
  • 新加坡教育排名五連冠,其中緣由全在這兒!
    隨著國際形勢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中產加入移民大軍,新加坡在中國移民視野中逐漸展露頭角。環境優美、氣候適宜、治安良好,作為亞洲最宜居城市,新加坡成為很多移民者追捧的目標。李光耀自豪地將雙語政策稱為「建國基石之一」。所有新加坡的學生除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外,第二語言成為必修課,必須修讀所屬族群的母語課程。以華人學生來說,在基礎教育階段,將修讀十年到十二年的華語課程。新加坡雙語教育的實踐證明,越早開始實施雙語教育,未來對語言的掌握就越可能更為精通。
  • 新加坡華人佔比近80%!基礎教育居世界第1,實行雙語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體制以精英教育為目標,承襲英國教育傳統,採用大英國協的教育體制,又兼中式教育優勢,既保留中國的基礎教育優勢又教授西方的先進理論,新加坡中西合璧的精英教育被譽為最適合華人的世界級精英教育。新加坡基礎教育居世界第1英美教育在國內一直很火,但是很多人卻對新加坡的基礎教育知之甚少,直到2015年,全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頒布了全球最大規模基礎教育排名,新加坡位居全球第1,而英國美國都排在二十名開外。
  • 同樣是中學教育,新加坡式和中國式的區別是什麼?
    因此,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在國際上地位很高,新加坡培養的學生們也受到各大國際企業的認可與青睞。 新加坡中學分類及優缺點 政府學校 優勢:新加坡的政府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育水平排名高;學費負擔小;課程學術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