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在減少,農產品為什麼能增加?看看老農怎麼說!

2020-12-22 騰訊網

近期以來,糧食安全問題被多次強調,但中國農業形勢、糧食形勢到底怎麼樣?答案來了。

上周二,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今年夏糧產量增長0.9%,早稻增長3.9%,同期夏糧和早稻合計比上年增產45億斤。夏糧早稻產量雙增長,為全年的糧食穩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近年來中國糧食總產量連創新高,2019年糧食產量達到66384萬噸,創歷史新高。每年大米、小麥的自給率都在97%以上,進口量不到3%。

國家一直在強調糧食安全問題,這實際上是在樹立危機意識。

因為在中國糧食總產量連創新高的同時,全球糧食安全形勢卻愈發嚴峻。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預測,受各種不利因素影響,今年底世界飢餓人數至少新增約8300萬飢餓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過1.3億,總數可能突破8億。

雖然世界糧食格局變化暫時對中國的口糧安全沒有大的影響,但如果萬一形勢突變呢?中國還是要有更強的抗危機準備。

而應對的辦法就是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將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上升為國家戰略。另一條腿則是探索適應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之路,加速推動正在悄然興起的中國第三次農業變革。

第一次農業變革是《土地改革法》的頒布,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土改」。

第二次農業變革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出現。

而到今天,中國農業發展又呈現新形勢,機械化現代化加快,智慧農業興起,網際網路+帶動農業流通數位化......

尤其是正在加速的農業數字新基建,這些正在使中國農業走出一條與全世界截然不同的新路徑。

中國農民在減少

農產品為什麼能增加?

不妨再看一則新聞。

都知道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在11月有個雙11電商購物節,但實際上,在每年8月,阿里巴巴還有一個專門針對農業的豐收購物節。其目標是要用阿里平臺的力量,助力全國農民豐收,至今已經舉辦了3屆。

9月17日,阿里巴巴對外披露了豐收節的綜合數據:截至今年8月底,阿里巴巴過去3年農產品銷售額已突破5400億。

三年時間,印象中非常便宜的農產品居然在阿里巴巴一個平臺就賣出5400億銷售額,如果算上其他所有平臺呢?

這從一個側面,解開了一個長期困擾內參君的謎團:中國農民在減少,農產品為什麼反而在增加?

中國農村人口減少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根據自然資源部的數據顯示,從2006年到2016年全國農村常住人口減少了1.6億人,預計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還有至少2億的農村人口需要減少。

但另一個事實也是有目共睹:中國的農民數量在減少,但農產品產量和銷量都在增加。據農業農村部發布數據:最近十年,中國糧食產量從5億噸增加到6.6億噸,肉蛋奶產量從1.2億噸增加到1.4億噸,水產養殖產量從3100萬噸增加到4700萬噸。

為什麼農民數量在減少,農產品反而增多了?

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生產力提高了,比如農業機械化,但這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在數位技術的幫助下,在網際網路平臺造血式助農下,中國農產品的市場化程度在近幾年獲得了飛速提高,農產品在上行,在數位化,品牌化,農民生產農產品的效率提升了,農產品賣得更好了。

9月21日,中國品牌促進會還和淘寶天貓聯合發布了中國農產品地域品牌價值。首批授牌的9個農產品地域品牌包括:五常大米、蘭州百合、琯溪蜜柚、普洱茶、綏化鮮食玉米、武夷巖茶、武夷紅茶、贛南茶油,品牌價值高達3000億。

農產品賣得不好,從來不是因為產量不夠。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農民都選擇進城務工了,大家都在家搞生產擴大產量就夠了。

真正的原因是農產品生產出來賣不上價,賣不出去,最後錢都被種子公司、農藥公司和中間環節賺走,導致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下降。

比如,滯銷是中國農民經常的痛,但國外農產品卻很少滯銷。主要原因就是國外有發達的農業協會,有各種渠道和流通鏈條,使農民離市場更近。

這種領先是多年歷史形成的,再結合中國農戶、農地有都比較零散,難以規模化,本來在短時間內很難趕超彌補差距。

但所幸的是,因為中國網際網路業和數字農業新基建起步早,並迅速向農村蔓延,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這就是前面提到的5400億的真正意義,如果這個數字在短期內變成1萬億、2萬億、5萬億。那中國農村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蒲江模式

「所有人都在打造自己的農產品牌」

內參君一直在關注農本之變,去年8月1日,《正商參考》曾長文聚焦「尋烏模式」,並在社會引起較大反響,事實上,還有一個更具普遍意義的「蒲江模式」。

這也是一個無名小城通過數字變革實現崛起的典型案例。

蒲江,曾經是中國西部,四川轄內最邊遠、最沒有識別度的一個農業小縣。在很多四川人眼裡,蒲江僅僅就是一個能種出好吃的紅心獼猴桃的地方。

如今,蒲江卻通過淘寶,不僅把蒲江優質的獼猴桃、柑橘,把四川水果賣到全國,還吸引了越南、泰國等境外水果發往四川蒲江,再賣給中國消費者。

蒲江,這個西部邊緣小城,已經一躍成為淘寶水果電商第一縣,也是中國最大的跨區域水果電商樞紐之一。

在蒲江,不少農村創業者通過電商改變了命運,85後的肖懷東,原本在成都過著安逸的職場生活。2013年,因看不到職業前景,他回到蒲江老家,改行賣水果,做起線下批發生意。2015年,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他開啟了淘寶店。年底一看數字,賣了500萬!此後肖懷東的線上生意越做越大。

肖懷東在淘寶上的成功屬於無心插柳,但卻讓當地人看到了希望,也讓地方政府看到機會,蒲江當地政府出臺了大力度激勵政策,當時只要在淘寶天貓開店幾乎就有獎勵,賣得好的,能獲取百萬獎金。

十年間,蒲江對農業電商的專注形成規模效應,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湧入浦江,又趕上淘寶天貓深入產業帶挖掘優質水果也在大力推行,於是在浦江迅速形成了冷藏、分揀、物流電商基建設施,物流成本發全國從原來的3公斤4元降到現在只需要2元左右,現在,蒲江僅冷庫就有13萬噸容量,生鮮快遞每天發出80萬件,價格全國最低、速度全國最快。

輻射效應由此產生,除了川內各地水果,陝西、雲南、海南以及東南亞等水果原產地也主動跑來合作。

這座原本偏安一隅的普通農業小城,如今農民收入在四川省內已躋身前列。蒲江曾經的市級貧困村水口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七成以上村民開上了私家車。

數字農業新基建:

年輕創業者必須關注的重大機會

在古代,一個著名貨品集散地的形成,往往需要幾十年乃至數百年的「養成」,但在今天的蒲江,只用了十年。

蒲江模式,實際上是中國通過強大的電商平臺、持續創新的技術、日益完善的物流、網際網路金融、區塊鏈等,持續為農業賦能的一個典型例子。

這也是數字農業新基建推動中國農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典型例子。在蒲江背後,需要成千上萬的蒲江。

截至2020年6月底,阿里研究院在全國發現5425個淘寶村。在廣大的農村地區,這些地方利用數字經濟,實現了農民致富,促進了產業興旺,進而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而以農產品銷售為主要特色的淘寶村,截至2019年全國就有262個。

但這遠遠不夠,中國迫切需要數字農業新基建。未來,中國將從農業大國轉變成數字農業大國,這至少需要數十萬級的淘寶村來進行支撐。

除了淘寶村,還有「盒馬村」。盒馬村是指根據訂單為盒馬種植農產品的村莊,是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基地的典型代表。今年疫情期間,全國「長出」幾十家盒馬村,在多地農產品出現滯銷時,盒馬村無一滯銷。

在盒馬村之上還有盒馬市。比如山東淄博就正與阿里合作,成為其搭建全國農產品數位化流通網絡的一環。「產地倉+銷地倉」模式是這個系統的骨架,全國五大產地倉落地淄博,這些,都是中國鄉村數字農業的新基建。

未來,中國將從農業大國轉變成數字農業大國,這一過程中除了要解決農業產量問題,對創業者來說,更意味著巨大的致富機會。

因為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從業者群體也將面臨巨大的生產方式轉變: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變成了新農活,數據成了新農資。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迅速掌握這些新農具、新農活和新農資,而先入者就能實現「早富」。

馬雲曾經說過一句話:袁隆平把畝產做到一千斤,網際網路要把畝產做到一千美金!

這其中蘊藏著多大機會,也並非吹牛。現實中例子比比皆是。「蒲江模式」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洪澤湖的大閘蟹近兩年應該很多人都吃過。而僅僅在3年前,洪澤湖大閘蟹的線上銷量還是零,洪澤湖大閘蟹就是典型的網上新長出來的「地域品牌」,但對當地漁民來說,就是實打實的造富。

再比如,近三個月,淘寶新農人主播數量增長近50%,總數超過10萬,而平均每個主播能帶動4個農民就業。

數字農業新基建的目標就是實現農產品的品牌化、標準化、數位化,最大限度地縮短從田間到餐桌的流通環節,實現農產品生產端和消費端的兩頭獲利。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民在減少,農產品為什麼能增加?
    中國農民在減少 農產品為什麼能增加? 不妨再看一則新聞。 這從一個側面,解開了一個長期困擾內參君的謎團:中國農民在減少,農產品為什麼反而在增加?
  • 農村養雞為什麼要餵大蒜?餵雞吃大蒜有什麼好處?看看老農怎麼說
    農村養雞為什麼要餵大蒜?餵雞吃大蒜有什麼好處?看看老農怎麼說 農村養雞為什麼要餵大蒜?餵雞吃大蒜有3大好處,老農告訴你原因!
  • 中國農業荒廢,不是農民的問題,那是因為什麼?看看老農怎麼說
    農民種田不掙錢是不爭的事實,是農民都知道,一斤小麥1.2元,畝產不到千斤,一斤玉米8毛錢,畝產不到800斤,這還是施了化肥,澆過二次水費用還沒算,一年種一季小麥一季玉米,按10畝地計算,一年收入不到2萬,一家平均四口人,其中包括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一年怎麼生計?由此看來,中國農業荒廢,不是農民的問題。 那麼是誰荒廢了中國農業?又是誰摧毀了中國農業?
  • 看看老農怎麼說!
    但在網上,卻有網友爆料,農村燒大鍋的土灶將全面被取消,而且有專家這給出了3個理由: 1、使用土灶很難讓燃料充分燃燒,會產生大量的廢氣,汙染環境; 2、大量的粉塵顆粒漂浮在空氣中,影響農民的身體健康
  • 禁止燒秸稈後,農民想出3個簡單粗暴處理方式,老農:我猛打農藥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禁止燒秸稈後,農民想出3個簡單粗暴處理方式,老農:我猛打農藥秋天了,這是個豐收的季節,眼下農村種植的玉米也到了收穫的季節,收購價依然的那麼低,據市場行情來看,價格為0.35每斤。最頭疼的事情就是秸稈問題,該怎麼處理?村裡的幹部也會隨時在地裡巡邏,防止農民偷偷燒秸稈。
  • 老農種植稀罕物,80天就能收穫,可以盈利多少?聽聽他怎麼說
    本期主題是:老農種植稀罕物,80天就能收穫,可以盈利多少?聽聽他怎麼說今年對於大部分農民朋友來說,是相當艱難的一年,因為不管是水果,還是蔬菜,在下半年都集體跌價,跌價就不說了,甚至還賣不出去,全都在地裡堆成了小山,這也讓不少農民朋友叫苦連天。不過在這種環境下,依舊有一些農民朋友所種植的農作物獲得了豐收。
  • 「農民」問題事關臺灣未來
    ,農戶人口300多萬人;農業產業不大,產值佔GDP比重只有3%左右,但農民問題卻十分敏感,無人能忽視。尤其是,農民問題常常成為選舉的重要議題,甚至成為影響選舉結果的重要因素。如今2020年「大選」序幕逐步拉開,農民問題諸如提高老農津貼標準、農產運銷等再度成為熱點之一。
  • 澳大利亞過分依賴中國農產品 本國農民瀕臨破產
    國際在線專稿:據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7月30日消息,由於廉價的進口農產品擠佔了澳大利亞大量市場份額,該國農民的生計遭到嚴重削弱,平均每周有一位農民放棄農場種植。業界專家還擔心,這一數字還將增加,因為澳大利亞農民們已經開始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出售自己的農產品。
  • 看看老農怎麼說
    看看老農怎麼說近幾年糧價價格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一方面由於物價的上漲,導致種糧成本的不斷增加,作為農民來說,對糧食價格上漲的呼聲比較大。一方面是由於物價的上漲,老百姓擔憂糧食價格的上漲會不會引起通貨膨脹的出現。作為一個老農民,其實對糧食價格也是一直比較關注。下面我就來說下我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夠樂觀評判,不足之處還望諒解!
  • 看看老農是怎麼說的
    不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管發展和進步,現在農民幹活基本都非常省時省力,勞動工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就比如我們都會吃到的芝麻醬,過去的時候,那都是用石磨靠著人來磨出的,現如今,石磨已經被淘汰,已經成了一種老古董了,甚至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只是聽過,沒有見到過,更不用說有沒有用過。可是最近在農村,出現一些人收購小販、石墩等,他們收購這些東西有什麼用處呢?看看老農是怎麼說的。
  • 看看老農怎麼說
    看看老農怎麼說時間轉眼就過去了,2018年還在碌碌無為,而轉眼就快要迎來了2019年,再有一個多月的時候我們也就要正式進入春節了,春節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每到過年的時候不管離家多遠的人,都會趕回老家和自己的父母團聚,俗話說的嘛。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所以這也是一個合家歡樂的日子,那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春節會冷嗎?
  • 農民的蔬菜攤一個月能賺多少?據說擺1年就蓋樓,看看攤主怎麼說
    農民們都已經感覺到了,這幾年農村的各種種植業行情都不太好。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在市場擺攤的老大爺。現在很多人都很好奇農民的蔬菜攤一個月能賺多少?據說擺1年就能蓋樓,一起來看看攤主怎麼說。農民們已經感覺到了,這幾年種植的農產品普遍行情都不好,農民們都在抱怨,這其中的利潤都讓小商小販給賺去了。蔬菜攤位堅持做下去很艱難,只有勤勞的人才能賺錢。 一般城裡居民很少有人幹,怕苦怕累怕出汗最好不要做。 一般都是夫妻攤。一個蔬菜攤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 錢為什麼越來越不夠用?這位老農說和你細談細談,看他怎麼說
    現在相對比之前的生活而言,人們都能吃飽喝足了。這些年國家經濟飛速在前進,工資也都從之前的幾十元,幾百元,漲到了現在的幾千元,工資的提高不但沒讓農民的生活壓力減少,反而是錢越來越不夠話,小編身邊的農民經常發出怨言道:現在的幾千元還沒我當時的幾百元算事。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去國外打工,看看農民都是怎麼說的
    現在農村的農民由於文化水平不高,只能選擇外出打工。那麼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去國外打工而不是國內呢?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①、國外比國內掙錢多在國內,一些小工打工一天也就150塊,技術工種比如瓦工,鋼筋工,木工等可能會多一些,在300塊左右。但是這個收入依然是不能滿足農村一個家庭的支出。
  • 秸稈還田的弊端已經顯現,農民損失慘重,老農:專家能解釋一下?
    導讀:秸稈還田的弊端已經顯現,農民損失慘重,老農:專家能解釋一下?農民朋友每次收穫完莊稼之後,最頭疼的就是田裡的秸稈處理問題,之前大家基本都是選擇一把火燒掉,這樣省事又方便。如果不能焚燒了,那麼農民的這些秸稈應該怎麼處理呢?有專家建議採取秸稈還田的方式。秸稈還田是近些年專家比較推崇的一種秸稈處理方式,簡單來說,就是用機器將秸稈粉碎,直接留在地裡,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對農作物的生長大有好處,是一種綠色又環保的秸稈處理方式。
  • 農村集市上賣的果樹苗為什麼很難種活?看看老農們怎麼說!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農村集市上賣的果樹苗為什麼很難種活呢?聽聽老農怎麼說。農村集市上不僅有本土樹苗,也有一些比較新穎的外地果樹苗,但是買回家卻很難種活。小編問了有經驗的老農,才知道果樹苗難成活的原因。
  • 看看老農怎麼說
    看看老農怎麼說在農村養殖黑山羊前景如何?黑山羊有什麼優勢?看看老農怎麼說大家都知道近段時間,肉羊和肉牛的養殖非常的賺錢,在一般的情況下,目前來說肉羊的價格在16-18元左右,普通的一般是在13-15元,羔羊的價格在25元左右,一頭母羊的價格一般在2000元左右,這個是廣東地區的價格,那麼大家知道黑山羊的價格嗎?
  • 臺灣百萬「假農民」鑽農保空子騙老農津貼
    原標題:臺灣百萬「假農民」鑽農保空子騙老農津貼   中國臺灣網11月8日消息 臺「監察院」8日指出,臺灣實際務農人口只有50餘萬,但因農保投保資格寬鬆、門檻低,約百萬「假農民」鑽空圖利,使得投保人數高達140萬,大幅增加當局財政負擔。
  • 怎樣解決,聽聽老農怎麼說
    怎樣解決,聽聽老農怎麼說 大白菜的脫幫原因有很多,通常情況下有以下三種。 一:水分過大,晾曬不徹底。 二:沒有及時的進行倒跺。 三:大白菜被凍傷了。
  • 農民打工種地又節省,為什麼還是很窮,3句話戳中老農的心
    但是,由於糧食價格多年來沒有太大上漲,糧食成本卻持續上漲,農民的土地成本增加了,但收益卻少得可憐。雖然農民能夠依靠種地,衣食無憂,這已經是農民可以達到的極限了。農民打工種地又節省,為什麼還是很窮,3句話戳中老農的心!物價上漲如今這社會100元能買些什麼?這個很難說,可能是兩碗麵條或一杯茶。過去,有個幾十萬都算是富裕。